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4-0089-02
《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草根爭鳴”欄自總第190期話題研討綜述: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堂評價和學業質量提出明確要求,強調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精準反映課程目標達成度,并構建科學的學業質量標準。如何在實踐中開展學業質量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仍是重要問題。
基于此,《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草根爭鳴”欄目組織全國一線體育教師、體育教研員等進行了深入研討,形成了關于學業質量評價內容、方法、策略及如何通過評價促進核心素養培育的共識。
一、錨定素養:學業質量評價的內容設計
評價內容的選擇應圍繞核心素養,從多元維度出發,精準錨定學業質量,聚焦學業標準,細化評價要點,并強化實踐導向,提升評價水平。
1.錨定學業質量,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學業質量評價的核心在于構建科學、系統的評價體系,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在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其定位與特點決定了評價應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大核心素養精心設計評價內容。山東許德強指出,在運動能力層面,技能的掌握與運用程度是評價的關鍵要素。遼寧付野則強調,學業質量評價應涵蓋學生體質健康、運動技能、體育知識及體育態度等多個維度,以實現全面、綜合的評價目標。
2.聚焦學業標準,細化評價內容要點
聚焦學業標準,細化評價內容要點是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舉措。在評價中,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從不同角度細化評價內容,注重實踐應用,使評價體系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山東孫志剛以足球項目為例,將評價內容細分為足球基本技能( 10% )、專項體能( 10% 、比賽技戰術能力( 50% )、體育課考勤與表現1 20% 和理論知識( 10% ,全面覆蓋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能力表現。
3.強化實踐導向,提升評價科學水平
學業質量評價內容圍繞核心素養,依據四個水平的課程目標進行選擇,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以及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進行區分,提升評價結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山東叢浩然認為,日常體育教學中,運動項目不同,學生運動能力水平參差不齊,評價內容的標準也應有所區分。山東姜永成從日常實踐出發指出,初中體育學科質量評價可從是否掌握1\~2項運動技能人手,應以實踐測試(非筆試)為主。新疆張曉軍認為,制訂評價標準時要考慮個體差異,如性別、年齡、身體基礎等,注意靈活運用分層評價。
二、創新評價:科學助力教學實踐的方法應用
通過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借助數字化技術及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能夠有效助力學生學業質量的提升,推進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
1.構建不同評價體系,圍繞評價內容實施評價
構建多樣化評價體系并實施評價,是提升學業質量評價科學性和有效性的關鍵。評價體系是評價內容的系統化呈現,也是評價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江蘇袁靜依托課程標準,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方面核心素養的細節構成入手,精心設置觀察點,并借助數據定量可視化的手段,建立了一套三維動態評價體系,使評價過程更加精準、直觀。安徽趙龍結合其學校實踐探索案例,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建立了三階九段評價等級化體系,為全校體育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2.利用數字化軟硬件設施,實現技術賦能評價
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升級,數字化軟硬件設施在體育學業質量評價中的應用愈發廣泛,成為推動體育教學改革與評價創新的重要力量,不僅提升了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精準性,還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更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推動了體育教學走向智能化、數據化。浙江竺洪波借助釘釘的運動打卡功能,為學生建立了線上評價與獎勵機制。這一機制不僅記錄學生的運動數據,還為學業質量評價提供了數據支持,實現了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新疆張曉軍利用電子硬件設備監控學生運動時的心率情況。如,耐久跑中的心率數據,以此作為評價學生運動能力的重要依據。這種基于生理數據的評價方式,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科學、更精準的指導。江蘇鄭文彬借助AI智能評價系統生成個性化報告,分析健康素養題庫數據,精準定位學生問題,改進教學方向。
3.采用不同評價方式,提升評價結果科學性
在體育學科教學中,鑒于學生學業學習內容的豐富多樣以及運動項目的獨特性,學生學業質量的評價往往并非單一的絕對性評價,而是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構建組合式的評價體系,從而獲得真實、客觀且科學的評價結果。江蘇徐亞強將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如,在健康行為評價中,既考查學生對健康知識的掌握,又跟蹤其日常健康行為表現,力求從知識與行為兩方面準確衡量學業質量。山東牟保真采用分層與個性化評價策略,為不同起點水平的學生設立匹配的學業質量標準,達到以評促學。
三、驅動教學:全面培育核心素養的評價作用
體育學業質量評價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正通過精準的評價驅動,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為體育教學的深度變革提供有力支撐。
1.精準分析評價結果,錨定教學改進方向
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系統梳理評價數據與反饋信息,教師能夠準確識別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這種精準的分析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現狀,還能為優化教學策略提供方向性指引。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方法、優化課程內容,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的持續改進與進步。陜西師英果利用“天天跳繩”App構建動態評價鏈,對比數據變化,精準判斷學生運動能力發展趨勢,為教學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2.優化教學設計方案,落實評價反饋建議
將評價結果與教學實踐深度關聯,能夠推動教學設計的科學化改進,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這不僅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江蘇陳瑛通過跨校區抽測機制,統一教學與評價標準,根據抽測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重點,有效提高學生動作技術達標率。新疆羅俊威的跳繩評價改革采用“日練一周賽一月評”模式,依據數據動態調整訓練強度,充分激發學生積極性,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3.完善評價反饋機制,形成教學閉環管理
完善評價反饋機制,形成教學閉環管理是推動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策略。通過構建多維度、持續性的反饋通道,能夠實現“評價一改進一再評價”的良性循環,確保教學過程的動態優化與精準調控。閉環管理不僅有助于教師精準把握教學效果,還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升學習動力與成效,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撐。浙江王玲的“學一練一評一改”閉環模式,通過學生展示評價活動,及時發現教學問題并進行針對性改進;江西郭珊通過區域教研協同機制,擴大閉環管理范圍,推動教師集體備課與項目化教學,助力學生掌握完整運動技能。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業質量評價憑借多元化內容、創新化方法和精準化驅動,為體育教育教學變革注人新活力。本次研討聚焦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內容設計、數字化賦能的評價方法創新及評價驅動教學質量提升的實踐探索,為一線體育教師提供了寶貴借鑒。未來應秉持課程標準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評價賦能教學,厚植素養根基,推動體育教育邁向新高度,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教師發展中心,江蘇 蘇州215163)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