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5)03-0050-07
Abstrac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FMS) and learning qual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a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on-site assessments of 449 preschoolers. Statistical analyses, including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s, Pearson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leve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FMS and learning quality improved with age( Plt;0.001 ),while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Pgt;0.05) .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quality was unbalanced across its dimensions: learning attitude improved the fastest, followed by competence motivation, while attention/persistence developed more slowly.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FMS and learning quality ( R=-0.132 to -0.424,Plt; 0.001),with locomotor FMS showing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 R=-0.424 , Plt;0.001 ), followed by object control FMS ( R=-0.262,Plt;0.001) ,and stability FMS showing the weakest correlation ( R=-0.132 , Plt;0.001 ) . Regression analysi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bilateral symmetrical locomotor FMS had the strongest predictive efect on learning quality ( B=-0.079 , Plt;0.001 ),followed by unilateral fine object control FMS ( B=-0.034 , Plt; 0.001 ). Asymmetrical static stability FM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attention/persistence only( B=-0.002 , Plt;0.001 ). Overall, the FMS that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learning quality we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coordination, control, repeatability, coherence,and continuity, whereas those relying primarily on speed or dynamic output had weaker predictive effects.
Key words: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learning quality; preschool children; motor coordination
學習品質是確保兒童做好人學準備最為關鍵的問題之一,對其未來的學業成就和終身發展具有深遠影響[1]。它通常被定義為兒童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穩定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專注堅持、學習態度等[2-3]。與智力因素相比,學習品質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在兒童獲得知識與技能、適應教育環境以及取得學業成功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大量研究表明,學習品質不僅影響學齡前兒童的課堂參與度,還與其未來的學業成績顯著相關,并且這種相關性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5]。因此,在學齡前階段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對于兒童早期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學齡前階段也是兒童基本動作技能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基本動作技能是指個體在早期發展過程中掌握的一系列核心運動能力,如跑、跳、投擲和抓握等,這些技能不僅為復雜運動技能的習得奠定基礎,還在兒童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發現,基本動作技能發展有助于兒童大腦結構成熟,促進認知功能優化,包括執行功能、注意力控制和空間認知等[8-10]。此外,具身認知理論指出,個體的的認知、思維、情緒、判斷、推理、知覺、態度等心智活動都是基于身體和源于身體的[11]。故運動能力發展可能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和學習品質產生深遠影響。
盡管已有大量研究探討了運動能力與認知發展及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但關于運動能力與學習品質的關系研究仍較為有限,特別是針對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證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統探討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之間的關系,分析其潛在的作用機制,以期為優化兒童學習品質培養策略、提升學前教育質量以及促進兒童全面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指導。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在 ** 市 ** 區三所幼兒園的中班和大班進行測試,共計449人。因學習品質和基本動作技能在學齡前階段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小班兒童的個體差異比較大,認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測試難度較大。為保證測試的順利進行和數據的準確性,本研究從4歲兒童(中班)開始進行測試;又因該研究是針對發育正常的兒童,故在測試前首先訪談各班班主任,將在自理、交流、參與各種活動等方面明顯存在發育落后的兒童剔除,共剔除4人。并在測試前與受試兒童監護人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測試過程中因44名兒童經常性請假而導致未能完成全部指標的測試,最后有效樣本為401,有效率為 89.3% ,具體樣本情況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基本動作技能測試
本研究采用我國上海體育大學學校體育與學生體質健康研究團隊研制的首個基于中國兒童的“基于體育素養測評的兒童基本動作技能測試體系”,該體系測試以“秒”為計量單位,反映的是兒童在一定空間內多次重復連貫完成動作的能力,用時越短說明能力越強,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與綜合反應性。主要包括移動性、物控制性和穩定性三類基本動作技能,其中移動基本動作技能包括 10m 往返跑和雙腳連續跳,物體控制基本動作技能包括踢球過障礙物和單手塞硬幣,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包括走平衡木和單腳站立。經過研究證實,該量表在上海3~5歲兒童中各分測類指標重測信度在 0.66~0.94 之間,Cronbach‘s a 系數為0.66,KMO值為0.73,AMOS驗證性因子分析中 x2/df 值為2.95、RMSEA為0.04,說明CFMST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較好的反映我國3~5歲兒童的基本動作技能發展[12]。本研究中測試結果為:移動性基本動作技能Cronbach's a 系數0.674,物控性基本動作技能Cronbach's a 系數為0.656,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Cronbach's a 系數為-0.644,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
1.2.2 學習品質測評
采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劉倩倩、趙思婕、洪秀敏的幼兒學習品質量表本土化修訂版,該量表經過全國東中西部地區的大樣本測試研究后證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性別上也具有較好的測量等值性,可作為考察我國3~6歲學齡前兒童學習品質的測量工具。本研究測評是通過帶班的主要養育負責人來逐一評價兒童學習品質。采用3點計分(0分、1分、2分)方式,共25項內容(0~50分),其中包括能力動機(CompetenceMotivation)10個題目(0~20分)、專注堅持(Attention/Persistence)12個題目(0~24分)、學習態度(Attitude TowardLearning)3個題目(O~6分)三個維度。測評中學齡前兒童分值越高表示學習品質發展水平越優。本研究中,該量表測試結果的能力動機Cronbach's a 系數為0.754,專注堅持Cronbach‘s a 系數為0.762,學習態度Cronbach's a 系數為0.618,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
1.2.3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26.0統計軟件對所測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因各測試項以時間“秒”作為計量單位,時間越短表示水平越高,但在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維度中單腳站立這一項卻是用時越長表示水平越高,為保持數據的同向性,先對該指標的數據進行負向處理,再進行統計分析。首先,對受試者基本動作技能所用的時間及學習品質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差異;其次,利用偏相關分析受試者的位移、物控、穩定、總體的基本動作技能與能力動機、專注堅持、學習態度、總體之間的相關性;最后,以年齡、基本動作技能的多個子指標為自變量,以學習品質及各分變量為因變量進行多層線性回歸分析。在分析之前,進行了正態分布、線性和方差齊性檢驗。檢驗水準P=0.05 。
2 研究結果
2.1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發展特征研究
因基本動作技能測評是以時間“秒”為計量單位,故發展水平越高用時就越短,表2中的數值就越小。從年齡特征上來看,基本動作技能的總體、移動性、物控性及穩定性各指標均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Plt; 0.001),大班明顯優于中班,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基本動作技能水平有非常顯著性提升。從性別特征上來看,基本動作技能總體、移動性、物控性及穩定性均未產生差;但從平均值上來看,男生的物控性技能要優于女生,而女生的穩定性技能要優于男生。


注:*表示 Plt;0.05 ,**表示 Plt;0.01 ,***表示 Plt;0.001 ,年齡間的差異在5\~6歲所屬項的 M±SD 上標注,性別間的差異在女童所屬項的M±SD 上標注。下同。
2.2學齡前兒童學習品質的發展特征研究

從學齡前兒童學習品質的總體發展特征來看,發展的優良程度依次為:學習態度 gt; 能力動機 gt; 專注堅持。從年齡發展的特征來看,學習品質、專注堅持及學習態度三項在中班和大班之間產生了非常顯著性差異( Plt;0.001. ),能力動機在年齡上也表現出了顯著性差異 Plt;0.01? ,結合各項指標的得分可以清晰地看出,學齡前兒童的學習品質隨著年齡增長會有非常顯著性的提升。從性別特征上來看,男女之間僅有專注堅持存在差異( Plt;0.05) ,其他指標并未產生差異。
2.3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間的相關性研究
通過對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的年級差異和性別差異分析發現,年級間的差異突出,而性別間的差異微乎其微,所以年齡在學齡前兒童的基本動作技能和學習品質發展中具有主效應的作用。故本研究在探討兩者關系時僅以年齡為控制變量進行偏相關分析。
2.3.1 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的偏相關分析
由表4可知,基本動作技能和移動性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能力動機、專注堅持及學習態度間均表現出了極其顯著性的相關( Plt;0.001 ),物控性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能力動機和專注堅持表現出了極其顯著性的相關( Plt;0.001 ),與學習態度表現出了顯著性相關( Plt;0.01 );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和專注堅持表現出了顯著性相關,而與能力動機和學習態度之間卻未表現出相關性。雖然相關均是負值,但因基本動作技能的測試是對完成時間進行統計,所以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之間都是正向相關關系,即基本動作技能在一定場景中完成速度越快學,學齡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各子維度的水平也越高。

2.3.2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各分測驗指標與學習品質的偏相關分析
為進一步厘清不同種類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之間的關系,以年齡為控制變量,對學習品質和基本動作技能的各項分測驗指標進行了偏相關分析。結果發現:在移動性基本動作技能中, 10m 折返跑和雙腳連續跳與學習品質總體及各項分測驗指標之間都表現出了極其顯著性相關( Plt;0.001 ,但從相關系數來看,雙腳連續跳與學習品質的相關性更高( R=0.3~0.5 ,其他的 R=0.1~0.3 。在物控性基本動作技能中,單手塞硬幣與學習品質、能力動機及專注堅持表現出了極其顯著性相關( Plt;0.001 ),但與學習態度卻未表現出相關性,踢球過障礙對學習品質、專注堅持、學習態度表現出了極其顯著相關性( Plt;0.001 ),而與能力動機卻未表現出相關性;從相關系數來看,只有單手塞硬幣與專注堅持的相關性稍高一些( Rgt;0.3) ,其他均表現的比較弱( R=0.1 ~0.3 之間)。在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中,走平衡木與學習品質及其他分類指標均未表現出相關性,單腳站對專注堅持表現出了極其顯著的相關性( Plt;0.001 ),與學習品質也表出現了顯著性相關( Plt;0.01 ),但從相關系數來看,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比較弱( (Rlt;0.2) 。

2.3.3 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對學習品質的影響研究
鑒于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間多項指標存在非常顯著性相關,為進一步明確基本動作技能對學習品質的影響,本研究將年齡和基本動作技能包含的6項測試指標作為自變量,分別將學習品質、能力動機、專注堅持、學習態度作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具體回歸方式為:逐步stepwise法),經過模型自動識別,4個模型最終余下情況為:學習品質中余下雙腳連續跳、單手塞硬幣、年齡、 10m 折返跑4項,能力動機中余下雙腳連續跳、單手賽硬幣、年齡3項,專注堅持中余下單手賽硬幣、雙腳連續跳、單腳站、年齡4項,學習態度中僅余下雙腳連續跳1項;4個模型的 R2 分別為0.252、0.149、0.214、0.146,意味著這4個模型中余下的指標可分別解釋學習品質 25.2% 、能力動機 14.9% 、專注堅持 21.4% 及學習態度 14.6% 的變化原因。從回歸系數和顯著性上來看,學習品質模型中的雙腳連續跳、單手塞硬幣、年齡3項指標會產生顯著影響( Plt; 0.01), 10m 折返跑也產生一定影響( Plt;0.05) ;能力動機模型中的雙腳連續跳、單手塞硬幣2項指標會產生顯著影響 ( Plt;0.01) ,年齡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Plt; 0.05);專注堅持中雙腳連續跳、單手塞硬幣、單腳站、年齡4項指標均會產生顯著影響( Plt;0.01 );學習態度中僅有雙腳連續跳這一指標產生了顯著影響( Plt; 0.01)。可見,雙腳連續跳、單手賽硬幣、年齡對學習品質有重要影響。
另外,4個模型均通過 F 檢驗, F 值分別為33.303、23.107、26.928、68.307,且 P 值均 lt;0.001 ,說明模型均有效;多重共線性檢驗發現,4個模型中VIF值均小于
5,意味著不存在共線性問題;并且 D/-W 值均在數字2附近,說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樣本數據之間并沒有關聯關系,模型較好。
4個模型公式分別為:
學習品質 =5.721-0.079× 雙腳連續跳 -0.034× 單手塞硬幣 +0.251× 年齡 -0.048×10m 折返跑
能力動機 =1.747-0.028× 雙腳連續跳 -0.013× 單 手塞硬幣 +0.079× 年齡
專注堅持 =1.663-0.020× 單手塞硬幣 -0.022× 雙 腳連續跳 -0.002×? 單腳站 +0.097× 年齡
學習態度 =1.974–0.034× 雙腳連續跳
3 討論與分析
本研究探討了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的發展特征及相關關系,并進一步分析了不同類型基本動作技能對學習品質的預測作用,以期為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教學優化和全面育人目標實現提供科學支撐。
3.1 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的發展特征研究
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隨年齡增長呈現出顯著提升趨勢,且性別差異并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水平。從年齡發展的趨勢來看,研究結果與趙延敏、張有明、王歡及Vlahov等[13-16]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論一致。此外,性別差異分析結果亦與Barnett等[7]研究相符。然而,李靜[18]、馬瑞[19]等研究則指出,學齡前男童在操控技能方面顯著優于女童。Legear等[20]在其研究中指出,這種性別差異可能受社會文化環境、身體活動內容等因素的影響。依據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社會生態學模型[2I]可知,兒童發展受到微觀系統(家庭、同伴、教師/照料者等)、中觀系統(社區、學校等)和宏觀系統(文化、政策等)等多個層次因素影響,尤其是微觀系統中的養育環境,對兒童發展具有直接作用。所以,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的發展與后天養育環境之間具有密切關系。
學習品質方面,經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的學習品質(總)及各子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均呈現出顯著性提高,這與鄒靜怡、楊曉靜、于曉等[22-24]多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并且從各子功能發展的優良程度來看,學習態度 gt; 能力動機gt;專注堅持,說明三者之間并非均衡發展,其中學習態度最先養成,其次是能力動機,專注堅持養成速度最慢,可能家長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來幫助孩子養成。在性別上,本研究顯示,除了專注堅持女生顯著好于男生之外,學習品質(總)及其他各子功能并未表現出差異性。而洪秀敏等[25]人的研究發現,女孩在能力動機和專注堅持2個維度上顯著好于男孩,在學習態度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楊曉靜[23的研究發現,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性別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同時,通過洪秀敏[25]、黃爽[26]等人的研究還發現,主體因素(包括活動參與、問題行為、年齡和種族等)和環境因素(包括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背景特征、學校教育方式和文化取向等方面)對學齡前兒童學習品質發展都會產生影響,并且主體和環境之間又產生交互作用來共同影響其形成和發展。因本研究抽取的調查對象是相鄰比較近的三所幼兒園,對幼兒提供的教育環境、教養方式、文化取向等方面可能具有較高的同質性。所以,學齡前兒童學習品質性別上的差異可能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但同時也表明學齡前階段正是兒童學習品質塑造的關鍵期。

3.2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之間的關系研究
本研究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基本動作技能(總)與學習品質(總)之間存在顯著性相關。柳倩等[8]等人的研究中也發現,動作發展水平高的兒童在運動方面更容易產生較強的自我效能感,進而引發個體產生更大的動機去參加運動,而動機和堅持性之間又被證實存在顯著性正向相關。所以,認為動作發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能力動機、專注堅持等學習品質的培養。同時,在研究中還發現,移動性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總)及各子功能相關性最高,其次是物控性基本動作技能,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的相關性最弱并且僅與專注堅持存在顯著性相關。依據GillConnell和CherylMcCarthy提出的“動覺模型”可知,在兒童早期發展過程中,3項感官(感覺、平衡感及直覺)的發展優先于3項動力工具(力量、協調能力及控制能力),并且隨著年齡增長呈現出感覺 $$ 平衡感 $$ 直覺 $$ 力量 $$ 協調能力 $$ 控制能力的發展順序;3歲左右,感覺、平衡覺及直覺的發展逐步達到成熟的自動化狀態,在身體發展中占據的地位開始下降,力量和協調開始占據兒童身體發展的主導地位;4歲后力量、協調及控制這3項動力能力開始占據發展的主導地位,成為大腦和身體發育的關鍵驅動因素[27]。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ZPD)也告訴我們,兒童在適度挑戰任務環境下,通過成人或有能力同伴的幫助可達到潛在發展水平,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其主動性和堅持性。相反,任務難度過高或過低會削弱兒童的學習動機[28-29]。所以,從學齡前兒童身體能力發展特征和學習策略來看,移動性、操控性及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之間的相關性依次變弱現象,恰好詮釋了在學齡前階段學習基本動作技能的重要性和依據身體發展規律開展“最近發展區”教學內容的重要性。
3.3學齡前兒童基本動作技能和學習品質各維度間關系的具體分析
通過對基本動作技能各指標與學習品質各維度的具體分析發現,移動性基本動作技能中的雙腳連續跳與學習品質相關性要明顯高于 10m 折返跑,物控性基本動作技能中的單手塞硬幣與學習品質相關性要高于踢球過障礙,而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中僅有單腳站與專注堅持表現出了顯著性相關。從運動能力需求特征上可發現,雙腳連續跳、單手賽硬幣及單腳站與 10m 折返跑、踢球過障礙、走平衡相比,前面三者同時表現出相對更高的協調性、持續性、連貫性、重復性及控制性特征,在運動過程中對神經系統整合、前庭覺、本體感覺及高級認知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后面三項基本動作技能在某些方面明顯處于弱勢,如踢球過障礙雖然對上下肢協調和目標控制要求較高,但其重復性、持續性不足;走平衡木雖然持續與重復性特征都具備,但與單腳站相比,其對身體控制能力的要求相對較低。Vanderfels等人研究也發現,并非所有的動作技能與認知能力有關,而是較為復雜的動作技能與高階認知能力的關聯性更加顯著[30] 。
在逐步回歸分析中也發現,雙腳連續跳、單手塞硬幣和單腳站是核心預測變量,且雙腳連續跳對學習品質(總)、能力動機、專注堅持和學習態度均具有顯著預測力,是影響學習品質的關鍵變量;單手塞硬幣主要影響能力動機和專注堅持,而單腳站僅對專注堅持的預測效應較為突出。這與國內外多項研究結果方向相同,但并不完全一致。如柳倩等[8]人在其研究中發現,精細動作和粗大動作都是學齡前兒童學習品質的顯著預測變量,但精細動作是學習品質的主預測變量,而本研究發現連續雙腳跳這一粗大動作對學習品質的預測作用更強。Cristina[31]等人的研究也發現,在兒童手部精細動作技能、粗大操控動作技能、身體協調等多種能力中,只有身體協調與學習(數學、寫作、閱讀)成績顯著相關,其中雙側肢體動作協調對學習成績的貢獻率最大。
從基本動作技能的運動類型特征和生理機制來看,雙腳連續跳是一種典型的雙側對稱類(即左右兩側肢體同時運動的動作)移動性基本動作技能,它通過高頻肌肉收縮、左右側肢體協調、節律控制和空間調整,激活前庭系統、小腦及大腦皮層協同,促進朕抵體神經連接以強化左右腦信息交互,進而提升執行功能與自我調節能力[32-33];其重復性與持續性特征還通過前庭成熟度和小腦-執行功能關聯間接增強認知靈活性、專注力及學習態度[30.33]。而單手塞硬幣是一項典型的同側(即一側肢體運動時而另一側肢體能保持靜止)精細類物控性基本動作技能,要求兒童在快速手眼協調過程中精確控制指尖力量,并進行持續運動調整。這一過程涉及前額葉皮層的執行控制功能,而前額葉的發育水平已被證明與個體的注意力調控、任務堅持能力和認知靈活性顯著相關[34]。并且,Cameron研究也發現,手眼協調能力提升有助于個體在目標導向任務中保持較高的專注度[35]。單腳站屬于一項典型的不對稱靜態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依賴于核心肌群控制、前庭系統穩定性以及小腦對平衡信息的整合[36]。這需求兒童在維持身體穩定的同時,進行持續的自我監控和注意力調節。Bestamp;Miller在其研究者也指出,靜態平衡能力發展與兒童抑制控制和持續注意力密切相關,而抑制控制和持續注意力是學習品質中的核心因素之一[37]。此外,Moreno 在其研究中也發現,靜態平衡訓練可以增強個體在認知任務中的專注力,并提高其在持續性任務中的表現[38]
綜上可知,對學習品質具有高預測性的基本動作技能,是通過強化神經可塑性(如前庭-小腦-皮層環路)、執行功能及自我調節機制等多個維度展開。這也表明,涉及雙側協調、精細操作和靜態平衡控制的基本動作技能,對兒童學習品質發展具有更直接的促進作用,而單一的速度或動力性基本動作技能對學習品質貢獻較小。所以,在學前教育階段,為發揮運動對學習品質塑造的促進作用,需在“最近發展區”內多關注較為復雜的粗大與精細基本動作技能,并注重運動的重復性、連貫性等特征
4研究結論
(1)學齡前兒童的基本動作技能呈現出隨年齡增長而提升的發展特征,并且性別變量未對其水平產生顯著影響,表明學齡前男女童的基本動作技能發展較為均衡。
(2)學齡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呈現出隨年齡增長而提升的發展特征,但不同維度的發展存在非均衡性,學習態度最先養成,其次是能力動機,專注堅持發展最慢。這可能與執行功能的成熟度、注意力系統的發展及環境支持因素的差異有關。
(3)移動性基本動作技能與學習品質及各子維度的相關性最高,其次是物控性基本動作技能,而穩定性基本動作技能的相關性相對較弱。表明不同類型的基本動作技能對學習品質的影響存在差異,并且越在“最近發展區”的相關性越高。
(4)從具體預測效應來看,雙側協調、精細操作和靜態平衡控制的基本動作技能對兒童學習品質發展具有更直接的促進作用,而單一的速度或動力性基本動作技能對學習品質貢獻較小;并且,對學習品質預測作用較高的基本動作技能均呈現出更高的協調性、持續性、連貫性、重復性及控制性特征。
參考文獻:
[1]Lee 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kindergarten students:analysisusing early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 kindergarten students(ECLS-K)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amp; Sciences,2012,5(5) :305-313.
[2]MCDERMOTTPA,LEIGHNM,PERRY M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reschool learning behaviors scale[J].Psychology in theSch0ols,2002,39(4) :353-365.
[3]MCDERMOTTPA,RIKOON SH,WATERMANC,et al.The preschool learning behaviors scale:dimensionality and external validity inHead Start[J].School Psychology Review,2012,41(1) :66-81.
[4]劉倩倩,趙思婕,洪秀敏.幼兒學習品質的測量及其特點、類 型:幼兒學習行為量表的本土化修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 志,2022,30(2) :209-215.
[5]COOLAHAN K,FANTUZZO J,MENDEZ J,et al.Preschool peer interactions and readiness to learn: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asroom peer play and learning behaviors and conduc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92(3) :458-465.
[6]辛利,莊弼,周毅.動作教育在幼兒園課程設置中的地位 [J].體育學刊,2015,22(6):71-74.
[7]董進霞,鐘秉樞,布魯斯·維科斯樂.大腦可塑性和兒童認 知能力研究進展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 2014,35(6) :101-105.
[8]柳倩,曾睿.3\~5歲兒童動作發展及其與早期認知、學習品 質的關系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5):94-112.
[9] CARLSON A G,ROWE E,CURBY T R.Disentangling fine motor skills'relations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visual-spatial integration and visual-motor coordination[J].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13,174(5-6) :514-533.
[10]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社,1999:247.
[11]尤洋,趙延敏.具身認知視域下我國學前兒童體育教育測 評體系的高質量發展研究——基于體、技、感3種測評體系的 分析[J].體育學刊,2022,29(2):107-112.
[12]李博,劉陽.基于體育素養測評的兒童基本動作技能測試 體系構建與驗證研究[J].體育科學,2022,42(4):31-42.
[13]趙延敏,章碧玉,常偉,等.3\~6歲幼兒基本動作技能與體 能的相關性特征研究[J].體育學院學報,2021,37(1):102 -111.
[14]張有明.兒童基本動作技能的測量與評價[M].北京:經濟 科學出版社,2023:13.
[15]王歡,胡水清,李一辰,等.學前兒童動作技能與身體素質水平 的典型相關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6):46-51.
[16]VLAHOVE,BAGHURST T M,MWAVITA M.Preschool motor development predicting high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a prospective study[J].Percept Motor Skills,2014,119(1) :279-291.
[17]BARNETT L,LUBANSD,SALMON J,et al. What isthe contributionofactual motor skill,fitness,and physical activityto children’s self-perception of motor competence[J].Journal of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2017,6(s2) :1-21.
[18]李靜,刁玉翠,孫夢夢,等.3\~5歲幼兒基本動作技能與體 能的關系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6):52-58.
[19]馬瑞,鄭青慧,王春麗,等.4\~6歲兒童動作技能與認知自 我調節的相關性[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12):60-68. [20]LEGEAR M,GREYLING L,SLOAN E,et al.A window of opportunity? Motor skills and perception of competence of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2(10) :9-29.
[21]童甜甜,陳美媛,徐勤萍,等.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發展影響 因素的研究進展:基于社會生態學模型的視角[J].北京體育大 學學報,2020,43(5):66-76.
[22]鄒靜怡.3-6歲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狀況的調查研究[D].洛 陽:洛陽師范學院,2022:26
[23]楊曉靜.父母教養行為、親子關系與4-6歲幼兒學習品質 的關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5):68.
[24]于曉.3-6歲幼兒參與家庭活動狀況及與學習品質的關系 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32.
[25]洪秀敏,趙思婕,劉倩倩.鄉村幼兒學習品質的潛在剖面分 析及其多重影響因素[J].學前教育研究,2021(7):29-40. [26]黃爽,霍力巖.兒童學習品質的主要影響因素:國外研究進 展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4(5):40-45.
[27](美)吉爾·康奈爾,謝麗爾·卡麥錫.運動塑造孩子的大 腦—0\~7歲關鍵運動全方案[M].方菁,陳筱睿,張玲凡,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18:189.
[28]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上)[M].繆小春,等譯.上 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82
[29]劉玲.中班幼兒精細動作對學習品質影響的個案研究[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2(5):42.
[30]VAN DER FELSIMJ,TE WIERIKE SC M,HARTMANE,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or skills and cognitive skills in 4- 16year old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Science amp; Medicine in Sport,2015,18(6) :697-703.
[31]CRISTINA D S P S,GABBARD C,RIES L G K,et al.Interlimb coordin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Pediatrics Internatio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 Pediatric Society,2016,58(10) :967-973.
[32]STEVENS C,FANNING J,COCH D,et al.Neural mechanisms of selective auditory atention are enhanced by computerized train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rom language-impaired and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J].Brain Research,2007(1205) :55-69.
[33]BUDDE H,VOELCKER - REHAGE C,PIETRA BYK - KENDZIORRA S,et al.Acute coordinative exercise improves attentional performance in adolescents[J].Neuro Science Letters,2008(441) :219- 223.
[34] CASEY B J,TOTTENHAM N,LISTON C,et al.Imaging the developing brain : what have we learned about cognitive development? [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5,9(3):104-110.
[35]CAMERONCE,BROCK L L,MURRAH W M,et al.Fine motor skills and executive function both contribute to kindergarten achievement [J].Child Development,2012,83(4) :1229-1244.
[36]GEUZE R H,BORGER H.Children's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vention[J].Neural Plasticity,1993,2 (1) :25-41.
[37]BEST JR, MILLER P H.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executive function : measurement,theory,and research[J]. Child Development,2010,81(1) :164-180.
[38]MORENO A,BESSON M,KAY B,et al. Can music training influencebrain plasticity?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Brain and Cognition,2015(10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