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語文現代詩教學中,學生對現代詩的閱讀興趣并不濃厚,甚至有些人對其感到陌生和難以理解,這或許是因為現代詩的語言較為抽象,意象多變,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才能深入領略其魅力。探索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深入領略現代詩的魅力,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升,成為初中現代詩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初中語文現代詩教學的內涵
初中語文現代詩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豐富而深遠,不僅關乎詩歌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學生審美情趣、情感體驗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1.詩歌知識的傳承與創新
初中語文現代詩的教學首先承載著詩歌知識的傳承任務。教材精選了多篇具有代表性的現代詩作,如艾青《我愛這土地》、余光中《鄉愁》等,這些詩作不僅展示了現代詩的語言魅力,還體現了詩歌的基本結構和韻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詩歌的基本形式要素,如詩行、詩節、押韻等,更要鼓勵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嘗試,探索現代詩語言的無限可能。通過模仿、改寫或創作,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深化對詩歌形式的理解,培養自己的詩歌語言運用能力。
2.審美情趣的培養與提升
現代詩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審美體驗。統編九年級教材中的現代詩作品,無論是意象的選取、情感的抒發,還是語言的運用,都充滿了美的韻味。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細讀品味,感受詩歌中的韻律美、意象美和意境美。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分析《鄉愁》中的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讓學生體會詩人對祖國的綿綿懷念;通過誦讀《我愛這土地》,讓學生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地深沉而熾熱的愛。這些審美體驗,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還能夠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3.情感體驗的深化與共鳴
現代詩是情感的抒發與表達,它以其真摯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觸動人心。在統編九年級教材中,許多現代詩作都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深入詩歌的情感世界,體會詩人的喜怒哀樂,與之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學習《鄉愁》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思考家鄉、親人對自己的意義,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詩人對鄉愁的抒發。這種情感體驗的深化與共鳴,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還能夠促進他們情感表達的豐富性與深刻性。
4.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啟迪
現代詩以其自由的形式、多變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拓展空間。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現代詩作品往往蘊含著詩人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深刻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詩歌的意象和主題,通過聯想和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例如,在分析《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從而培養他們的樂觀態度和堅韌精神。這種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啟迪,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還能夠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二、以賞促讀:提升閱讀興趣與深度
1.通過賞析激發閱讀興趣
精選詩篇,引發好奇。在現代詩的教學中,精選詩篇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第一步。以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為例,這首詩以其清新脫俗的語言、溫馨柔美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對美好情感的贊美和向往。在引入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簡述林徽因的生平事跡和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這首詩產生初步的興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朗讀或播放配樂朗誦的方式,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從而進一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閱讀現代詩的欲望。
賞析引導,激發興趣。在學生對《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產生初步興趣后,教師可以通過賞析引導,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如“春的光艷”“云煙”“風的軟”等,讓學生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和意象的生動。同時,教師可以講解詩歌中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讓學生領略現代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通過這樣的賞析引導,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的內涵和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現代詩,產生更強烈的閱讀興趣。
2.賞析過程中的閱讀技巧指導
教會如何細讀品味。在賞析《鄉愁》這首詩時,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如何細讀品味現代詩。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句閱讀詩歌,感受詩人對鄉愁的抒發和表達。其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讓學生理解這些意象背后的深層含義和情感寄托。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和韻律,感受詩人用詞的準確和韻律的和諧。通過這樣的細讀品味,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詩歌的內涵和魅力,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情趣。
引導主動探索詩意。在賞析《鄉愁》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詩意,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你認為詩歌中的‘鄉愁’是什么”“你覺得自己有沒有類似的鄉愁體驗”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深入思考詩歌的內涵和意義。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通過這樣的主動探索,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領略現代詩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3.賞析后閱讀習慣的養成
鼓勵自主拓展閱讀。在賞析完《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拓展閱讀,進一步拓寬閱讀視野和知識面。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與《我愛這土地》主題相關或風格相似的現代詩作,如艾青的其他作品、其他詩人的愛國詩篇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選擇閱讀。同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如怎樣快速找到詩歌的主題、如何分析詩歌的意象和情感等,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拓展閱讀。通過這樣的鼓勵和引導,學生可以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
建立閱讀分享機制。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以建立閱讀分享機制。在賞析完《我愛這土地》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分享活動,讓他們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體會。學生可以講述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或段落,還可以與其他同學探討閱讀時產生的問題。通過這樣的閱讀分享活動,學生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和閱讀習慣。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分享和反饋,了解他們的閱讀情況和需求,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三、以讀促寫:促進創作能力的提升
1.從閱讀到寫作的過渡引導
模仿練習,初步嘗試。在閱讀了穆旦的《我看》后,學生們被其優美的語言、深邃的情感和獨特的意象所吸引,這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作為從閱讀到寫作的初步嘗試。教師可以選取詩歌中的一段或幾句,讓學生嘗試模仿其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創作出自己的小詩。例如,讓學生模仿《我看》中“我看流云慢慢地紅暈,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這樣的句子,創作出類似意境的句子,如“叫天風挽你坦蕩地漫游,像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通過這樣的模仿練習,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詩歌的基本表達技巧,還能夠在實踐中逐步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為后續的獨立創作打下基礎。
啟發思考,激發創意。在模仿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需要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的創意。以《我看》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是詩人,你會如何表達對大自然的贊美和熱愛?你會選擇哪些意象來傳達你的情感?這樣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深人思考詩歌的主題和情感,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進一步拓寬他們的思維視野,為寫作提供更多的靈感和素材。
2.寫作技巧的融入與教學
教授詩歌寫作的基本規范。在學生進行一定的寫作嘗試后,教師需要系統地教授詩歌寫作的基本規范。以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為例,教師可以講解詩歌的押韻、節奏、詩行排列等基本要素,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形式美和韻律美。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內容,講解詩歌主題的選擇和情感的表達,讓學生明白詩歌不僅僅是語言的堆砌,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傳遞。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詩歌寫作的基本規范,為后續的創作提供有力的支撐。
引導運用修辭手法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在掌握詩歌寫作的基本規范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修辭手法來增強詩歌的表現力。繼續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讓學生理解這些手法如何使詩歌更加生動、形象。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自己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些修辭手法,如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將無生命的事物賦予生命等。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運用修辭手法,使自己的詩歌更加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3.寫作實踐的多樣化形式
自由創作,表達個性。在掌握了詩歌寫作的基本技巧和修辭手法后,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自由創作的空間,讓他們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和情感。以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里》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心中的“周總理”是什么樣的,然后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懷著對周總理的緬懷之情,進行自由創作,這樣的寫作實踐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還能夠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步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和聲音。
主題寫作,聚焦思考。除了自由創作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主題寫作,讓他們圍繞特定的主題進行思考和創作。繼續以《周總理,你在哪里》為例,教師可以設定“我心中的周總理”為主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現代詩后的情感體會和了解的周總理生平事跡,創作出一首關于“我心中的周總理”的詩歌,這樣的主題寫作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特定的主題和情感,使他們的寫作更加有深度和內涵。同時,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和分享,學生還能夠拓寬自己的思維視野,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理解和表達主題。
通過“以賞促讀、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有效地搭建起現代詩與學生心靈之間的橋梁。教師通過賞析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深度,通過閱讀活動引導學生的寫作實踐,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領略現代詩的魅力,還可以提升其文學素養和創作能力。希望這一教學策略能夠在初中現代詩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