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教授曾指出,“‘閱讀’并非一般的‘看’‘觀’‘瀏覽’,而是強調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帶有思考、探究、審辨意味地讀,也即‘循序而進、細致領略、審其意味’”。可見閱讀不是淺層的文字瀏覽,而是一個多重對話的過程。在教學解讀視域下的閱讀教學,這個多重對話則更應該服務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與誰對話、如何對話、對話內容是什么、對話的結果指向哪里,這些問題是一線教師備課閱讀教學時應該關注的。
一、情境閱讀教學易出現的偏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課程理念板塊提出“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明確要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當下教師在追求“情境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容易出現幾組偏頗。
1.多元價值與教學價值的選擇
文本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可以從歷史、政治、文學,甚至經濟、科學等角度去選擇提取文本價值。但就語文教學的文本而言,教師需要明確提取出,文本中課堂所需要的“教學價值”,避免走向過度“專業(yè)化”、缺失“語文味”的教學情境。
2.自由立場與教學立場的考量
就閱讀而言,文本分析品讀的切入角度是無限自由的,讀者可以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開展自由的情感投射,結合作品再創(chuàng)出專屬的解讀成果。但在語文教學中,文本的解讀立場有一定的限制,不僅要考慮語文課程體系的特殊性,還要指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基于教材學情等進行“語文化”的綜合考量,避免出現過度自由的“百家爭鳴”。
3.文本內容與教學內容的取舍
每篇文本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同的視角可以探究出別樣的內容。但在語文教學中,內容的取舍有一定的邊界和標準。教學內容,不僅需要指向“閱讀策略”的學習,還要兼具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更要實現學生由一篇到一類、由一類到寫作的語文關鍵知識的遷移運用,讓教學內容充分凸顯“語文性”
二、三層級閱讀教學對情境教學的校準
語文教學視域下的閱讀,需要讓學生習得不同于生活閱讀的閱讀方法和經驗,需要讀懂文本的內容、情感、手法,還能在讀懂的基礎上吸收文本寫作經驗,進行評價或個性化創(chuàng)意表達等語言實踐。“三層級閱讀教學”將課文解讀指向“文本內容、行文方式、評價運用”,該理念呼應了語文學科的核心知識和課程目標,其可對情境教學的設計進行有效校準,守護語文的學科本位,防止情境教學過度自由而出現偏頗,避免了隨意性和無目標性。
1.層進教學目標校準教學價值
該理論提出三層級教學目標“打好語文基礎”“抓住語文要津”“走向高階發(fā)展”,該目標框架指明了文本的教學解讀方向,從基礎的字詞理解到篇章結構的把握,再到深層含義的挖掘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準確地以語文學習角度提取了文本的教學價值,讓學習目標與學科目標高度一致。三個層級學習目標梯度推進,由語言文字運用,再到思維能力培養(yǎng),繼而嘗試審美創(chuàng)造,養(yǎng)成文化自信,這些都是語文學科教育的重要價值所在。
2.三個解讀層級校準教學立場
該理論明確文本解讀的三個層級“釋義、解碼、評鑒”,分別對應三重閱讀理解“意義性理解、藝術性理解、個性化理解”,指向解決文本的基本理解和信息獲取、藝術構造和深層含義解讀、批判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解讀等問題,且明確了各層級的閱讀任務和評價標準,確保了語文教學的專業(yè)性和學科性,可有效避免因過度追求創(chuàng)新或跨學科整合的情境教學,而出現的語文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缺失,維護了語文學科本位立場。
3.六級發(fā)展水平校準教學內容
層進理論構建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六級發(fā)展水平:語言文字感知力、文本內容理解力、文本藝術特點欣賞力、文本思路結構分析力、文本審辨批評力、文本遷移再創(chuàng)力。六級能力明確了閱讀教學內容,需從基礎閱讀的字詞、句段理解,到理解閱讀的整體把握、情感體會,再到批判性閱讀的深度分析、多元解讀,既涵蓋語言文字運用的核心知識,又走向深度閱讀的高階思維培養(yǎng)。且評鑒層的2級能力,以語文知識的遷移運用為出發(fā)點,拓展了閱讀與生活、其他學科知識的結合,不僅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也確保了情境教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三、基于層進閱讀的情境任務鏈設計
1.釋義指向的情境任務設計
“釋義層”主要解決學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包括關鍵詞、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以及文本整體內容的把握。該層級校準情境任務鏈設計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需明確任務設計的底層邏輯是指向文章“寫了什么”。該層級是基礎性閱讀,主要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感知力、文本內容理解力。因此任務設計需要考慮對象普適性,絕大部分學生均能參與完成;任務難度把握基礎性,主要為文本字詞梳理、內容把握等;任務形式關注趣味性,作為任務群第一環(huán)節(jié),需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以《狼》教學為例,情境任務鏈第一環(huán)節(jié)可設計如下,細化活動及教學目標見表1。
狼多數為群居,兩匹狼整夜未歸,課本中的故事發(fā)生后的第二天,狼王便出來尋找,只找到了兩匹狼的尸首。狼家族悲痛欲絕,狼王帶領狼族一紙訴狀,將殺狼的屠夫告上了法庭。“穿越”法庭受理了這起訴訟。狼和屠夫邀請你來擔任他們的辯護律師,幫助他們贏得訴訟。
學生在借助工具書自讀的基礎上,基本上都能順利完成該情境任務。以下是活動2、3的學生呈現。
活動2:辯護
屠方:(1)“綴行甚遠”的“綴”字是緊緊跟隨的意思,可以看出狼一直糾纏著屠夫;(2)“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又”字可以看出狼是多么的貪婪;(3)“眈眈相向”的“眈眈”可以看出,狼兇狠地注視著屠夫,不懷好意。
狼方:(1)從“一屠晚歸”“止有剩骨”中的“屠”“骨”可見,他身上是充滿了血腥味的,而捕獵是狼的天性,所以對狼而言是出于本能;
(2)“復投之”的“復”是又的意思,可以看出屠夫多次投以骨頭,所以狼以為屠夫還會有骨頭,才跟隨;(3)“其一犬坐于前”的“犬”可以看出,狼“像狗似的”蹲坐,可見其乖巧忠誠,并沒有對屠夫造成任何威脅。
活動3:最后陳述
屠方:那一晚,我的代理人屠夫回家,發(fā)現有兩匹狼一直緊緊地跟著他,他就多次扔了肉骨頭給它們吃,直到骨頭扔完了,它們卻還不死心,仍舊心懷不軌地跟著我的代理人,肯定是想吃了他。代理人十分恐懼,于是他躲到了麥堆里去。一只狼坐在他前面,惡狠狠地看著他,另一只狼走了。乘此機會,代理人拿起屠刀砍死了坐著的狼,轉頭又發(fā)現另一匹狼正在鉆洞,想偷襲,為了自保,我的代理人也砍死了它。屠夫完全是出于自保,屬于正當防衛(wèi)。
狼方:那一晚,我的兩匹代理狼正在野外巡邏,發(fā)現了一個帶了肉骨頭的屠夫經過領地,于是代理狼本著對狼族安全負責的態(tài)度,就跟著屠夫。一路上屠夫扔給它們骨頭吃,我的代理狼們以為屠夫還有很多骨頭,所以緊緊跟著屠夫,想繼續(xù)吃肉,并監(jiān)視他離開領地。后來屠夫到了草垛休息,我的一匹代理狼就坐在他對面監(jiān)視他,另一匹先去鉆洞休息。誰知道那屠夫不分青紅皂白,突然暴起,無緣無故就用屠刀砍死了我的兩匹代理狼。屠夫完全是出于兇殘,屬于惡意傷害。
該層級任務以“自然狼”視角切入開展,激活學生思維。在每個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適時介入總結語文知識,回扣任務目標,守護語文立場。
2.解碼指向的情境任務設計
“解碼層”主要解決文本的藝術構造和深層含義,理解文本的內在結構、表達方式等,包括文本的隱喻、象征、手法等。該層級校準情境任務鏈設計的第二環(huán)節(jié),需明確任務設計的底層邏輯是指向文章“如何寫的”。該層級是精深閱讀,主要訓練學生的藝術特點欣賞力、思路結構分析力。因此任務設計需要具備一定的挑戰(zhàn)性,學生需要深入探究才能完成;任務形式關注連續(xù)性,要與第一環(huán)節(jié)呼應,同時任務難度梯度遞進,引領學生走向深度閱讀。
基于該層級,《狼》情境任務鏈二可設計如下,細化活動及教學目標見表2。
經過剛才雙方律師的辯護,可見狼與屠夫均是出于生存本能,遵循自然生存法則,我們無法判定誰對誰錯,只能和解了。就在此時,目擊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該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自主拓展學習資料,在資料的輔助下,開展文本精讀,能順利完成該情境任務。以下是活動1的學生呈現。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黠”意為狡猾,本身帶有貶義色彩;“亦”字與“頃刻”形成對比,更加將諷刺意味推進了;“幾何”意為能有多少,可見是不認同狼的智慧;尤其是“哉”“耳”兩個語氣詞,滿滿的都是對狼小伎倆的嘲笑,充滿諷刺意味。
通過該層級任務,視角從“自然狼”進一步切換到“聊齋狼”,分析文本藝術特點,思維層級進一步拔高,進入高級閱讀和專業(yè)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關鍵。
3.評鑒指向的情境任務設計
“評鑒層”主要解決文本的批判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解讀問題,驅動學生對文本進行批判性思考,評價文本的價值和優(yōu)劣,并在鑒別、研判的基礎上尋求可學習、可借鑒、可轉化的學習內容。該層級校準情境任務鏈設計的最終環(huán)節(jié),需明確任務設計的底層邏輯是指向“寫得如何”。該層級是超越閱讀,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審思力、遷移再造力。因此任務設計需關注思辨性,問題更為復雜,需要學生綜合多個知識,甚至跨學科活動完成,涉及質疑、反思、審辨等思維;任務成果應富有開放性,肯定學生學習成果的多樣呈現。
基于該層級,《狼》可設計如下情境任務,細化活動及教學目標見表3。
根據剛才目擊證人提供的證據,可見狼是惡的化身,現在我們的判決是否需要從和解調節(jié)改判為屠夫無罪釋放呢?就在此時,陪審團所在的方向,發(fā)出了窯窣窣的聲音…
該環(huán)節(jié)可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通過批判性思維,重新審視教材;通過聯想,勾連文本與現實。以下是活動3學生的部分呈現。
(1)有時候,我便是狼,狼便是我。當我們情緒失控的時候,就像一匹狼,它會讓我們不理性,而做出不合適的行為。另外像“貪嗔癡”,皆是一匹匹的狼,對我們“眈眈相向”。因此我認為,我們必須不斷打磨自己的心性,讓它更加堅韌堅定,不被情緒、欲望所左右。
(2)狼為什么跟著屠夫?為什么是屠夫?第一,屠夫常年與血、肉打交道,渾身散發(fā)著血腥味,這對狼而言是強烈的誘惑。第二,狼跟隨他之后,他競然丟骨頭給狼吃,直接讓狼再次確認血腥味意味著食物。所以我覺得,我們不僅需要做到自身的正直,更需要對負面因素不忍讓、不遷就,才能讓不良因素自動避而遠之。
通過該層級任務,視角從“自然狼”“聊齋狼”,進一步拓展到“教材狼”“現實狼”,高階思維被喚醒,體現閱讀教學的深度和品位,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層進教學理論中的六級能力培養(yǎng)目標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三層文本解讀層級指向語文學科理解,因此,借助該理論,能有效框定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校準學習情境任務鏈的設定,確保學習任務間的邏輯連貫性,讓閱讀教學實現由高階思維牽動低階思維、由語文思維到文化理解,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黃偉.層級化:國內外閱讀指導與教學改革的共同趨勢一一基于分級分層閱讀研究的探查[J].中學語文教學,2023(11).
[3]黃偉.專業(yè)地教語文教專業(yè)的語文:“三層級閱讀教學理論”問與答(二)[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1(6).
[4]李俊飛,譚頂良.評價標準促進教學的學理依據與實踐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