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7;S66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97(2025)03-0020-07
一、引言
中國大陸是全球主要的荔枝生產區[1]。近年來,隨著中央一系列惠農措施的落實和財政投入的增加,我國荔枝產業快速發展[2]。2022年,荔枝產業全國從業人數達到105萬人,作為我國特色高效農業產業,荔枝產業的平穩運轉有效推動了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果農增收和區域共同富裕[3]。廣東省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荔枝種植面積常年位居全國前列,是優質荔枝的主要產地。然而,既往研究發現,廣東荔枝生產呈現出規模化程度較低、專業化程度較弱的特點[4]。廣州市從化區作為廣東枝的重要產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5]。作為地方特色農業的重要支柱,從化區荔枝生產經營的狀況不僅影響當地果農的收入水平,同時也影響著區域農業經濟的繁榮與穩定,對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作為廣東荔枝產業的典型案例,適時跟進產業發展近況,全面分析從化區荔枝產業的發展狀況,對及時掌握產業風險、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規劃、統籌規劃區域產業資源配置、提高產業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參考,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研究依托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采用實地調研與數據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農戶特征、生產狀況、銷售狀況、生產成本收益狀況四方面展開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從化區荔枝產業的總體規模、生產模式、市場銷售、生產技術等情況。此外,本文在生產成本收益部分還以兼業種植為統計口徑進行了統計分析,以深入探究產區內的產業發展詳情,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從化荔枝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和參考依據。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結合調研抽樣的代表性、隨機性、充分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團隊從廣州市從化區抽取了太平鎮、江埔街道、溫泉鎮三個鎮街,再從其中的井崗村、神崗村、上塘村、漢田村和宣星村5個村社隨機選取部分農戶進行調研。調研采用一對一面訪式問卷調查方法進行,共獲取來自3個鎮街5村的101個農戶樣本,其中包含荔枝龍眼兼業種植戶樣本53個。每個村社的樣本數量分布見表1。
三、2024年從化區荔枝產業發展概況與潛在問題
(一)生產經營農戶特征
1.受訪農戶個體基本特征
農戶是產業的核心主體,荔枝生產農戶的基本特征影響著荔枝生產經營的方式和生產效率。分析農戶基本特征,對精準制定產業政策、優化農村勞動力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農戶的年齡、性別、學歷等基本特征決定了其對新興技術、新型生產工具的接受能力,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戶的生產經營決策。不同特征農戶的市場適應性和技術推廣效果也存在顯著不同。抽樣調查發現(表2),從化區從事荔枝生產的農戶以男性為主,年齡在45歲以上的農戶占絕大多數, 82.17% 受訪農戶學歷為初中及以下,且農戶整體健康狀況較好。同時,過半受訪者( 51.49% )表示對風險持中立態度,關注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問題。
中老年男性這一年齡結構影響了區域荔枝生產農戶對新興工具和技術的使用水平。在短信、微信等基礎通訊工具普遍推廣的背景下,從化區荔枝生產農戶對此類數字工具的使用能力相對有限。盡管這些工具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中老年農戶受教育程度有限,對新工具和技術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往往更依賴于傳統的信息獲取和交流方式。這一現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區域內產業的信息流通效率和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度。
2.生產人力資本特征
人力資本特征包括勞動力投入水平、經營戶從業時長、技術培訓狀況等因素,是反映農戶經營規模、生產效率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在荔枝種植過程中,勞動力的投入水平直接決定了生產環節的精細化程度和管理質量。根據調研數據,2024年從化區荔枝生產戶均投入勞動力1.98人。其中,參與部分生產的勞動力戶均人數為0.73人,表明從化區荔枝生產仍以家庭勞動力為主,且勞動力投入存在一定的分工和彈性。部分勞動力僅參與部分生產環節,實際上是農戶在面對勞動力不足時,會選擇將部分生產工作外包。這種分工模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壓力,促進了生產的專業化和標準化,但也限制了荔枝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推動荔枝產業向資本技術型轉變,提升其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率,是未來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的關鍵。
農戶的從業時長、技術培訓狀況反映了其生產經驗的積累程度和對新技術、新理念的接受能力和應用水平。較高比例的荔枝生產戶從業21年及以上(表3),這種長期的從業經歷使得其在荔枝種植、管理、采摘等方面積累了較深厚的技術和經驗,能夠有效提升荔枝產量和品質。此外,根據本文調研結果,過半荔枝生產戶( 53.47% )接受過相關技術培訓。從整體上看,從化荔枝生產戶的生產經營狀況和生產技術積累相對較好。
3.荔枝生產依存度與產業發展信心
生產依存度(即荔枝銷售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是衡量農戶對荔枝產業依賴程度的重要指標。這一指標不僅反映了荔枝種植在區域農戶家庭經濟中的地位,還進一步揭示了荔枝產業對區域農戶生計和區域農村經濟的貢獻水平。統計發現(圖1):過半( 56.44% )農戶對荔枝生產的依存度水平較低,荔枝收入僅占年度家庭收入的 25% 及以下;所有農戶的總體平均占比為 31.68% ,表明農戶收入來源多元。這種現象反映了荔枝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復雜地位。本次調研還對農戶的產業發展信心進行了統計,以1-5分為打分基礎,得分越高表明產業發展信心越充足,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盡管荔枝產業未成為該區域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多數農戶依然對產業發展前景保持樂觀,認為荔枝產業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二)從化區荔枝產業生產狀況及其特征
1.生產基本狀況及其特征
(1)生產規模特點。生產規模一方面影響著荔枝的產量和質量,另一方面反映了年度生產經營結果,直接關系到產業的現代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荔枝種植面積相對穩定,但產量受自然氣候影響,存在較大年際波動。從化區荔枝生產亦呈現出相同的特征,目前仍面臨著較大的自然災害風險。本研究受訪的101位農戶的荔枝種植總面積為711.29畝,戶均種植面積為7.04畝。由于2024產季的異常氣候,不少從化荔枝園遭遇了“無花”沖擊,受訪農戶的收獲總面積僅為373.03畝,收獲面積占種植面積的比例僅為 52.44% ,失收近半,表明“失收”“絕收”仍是格外受關注的問題。同時,從生產規模分布情況(表4)看,多數農戶種植面積和收獲面積在10畝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收獲面積在5畝以下的農戶數量約等于種植面積在5畝以下和種植面積在5一10畝農戶數量的總和,意味著失收情況在農戶中較為普遍。
(2)土地特征。從化區荔枝生產以山地和坡地為主,面積分別為264.95畝、218.25畝,分別占荔枝種植面積的 37.25% 和 30.68% 。其次是水田,總面積為170.85畝,占荔枝種植總面積的 24.02% 。平地僅占總面積的 7.13% 。多樣的耕地類型既為荔枝種植提供了獨特的自然條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產管理的復雜性。
此外,地塊細碎化也是荔枝產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細碎化的土地分布不僅增加了勞動力成本,還限制了規模化經營和現代化技術的應用。隨著勞動力短缺問題的加劇,這一問題愈發嚴重,成為制約荔枝產業現代化轉型的關鍵因素。以耕地的地塊數量作為地塊細碎化程度的衡量標準,根據統計結果,從化區受訪的101位農戶戶均有4.6個地塊。不同農戶間的細碎化程度差距大,最多可達50個地塊。
2.品種狀況及其特征
品種結構、樹齡分布決定了荔枝的產量和品質,對農戶的經濟效益和產業的市場適應性存在直接影響。近年來,隨著荔枝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荔枝種植在品種資源、樹齡結構方面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從化荔枝不僅具有多樣化的特色,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集中性。從化區農戶種植的荔枝果種中,懷枝種植面積占比超過五成,為區域內種植面積最大的果種,黑葉、桂味、糯米糍、井崗紅糯等品種也具有一定規模。高度集中的品種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荔枝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多樣化的品種資源則滿足了各類市場需求。據統計,從化區荔枝的平均樹齡達到30.67年,多數農戶種植的荔枝樹齡較大,果樹的生長發育普遍進入成熟階段。
3.生產經營業態
在生產經營業態方面,傳統的小農戶經營模式仍然占據從化荔枝生產的主導地位,以自有土地家庭經營為主。受訪的101位農戶中,自有土地家庭經營的農戶有100位,占比達到 99% ;1戶采取租賃土地家庭經營的模式。
4.技術應用情況
在荔枝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農業生產技術的使用對產出存在關鍵影響。表5結果顯示,間伐、回縮、疏花、環割是從化區荔枝種植中最常使用的4種技術,采納戶數均在60戶以上,施用面積占比在24.59% 一 30.82% 不等。同時,高接換種、疏果、樹頂開天窗3項技術雖然采納戶數不及前述4項,但施用面積占比仍與前述4項技術相近。可見,從化區各類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程度接近,生產技術的使用效果受到農戶認可。
(三)2024年從化區荔枝銷售狀況及其特征
1.銷售狀況
(1)商品化程度。銷售狀況是衡量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指標之一。荔枝的產銷情況是生產經營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也是影響農戶經濟效益的核心問題[。2024年從化產區受訪的101位農戶共產出荔枝48588千克,售出荔枝42286千克,商品率達到 87.03% ,商品化水平較高。考慮兼業種植對銷售狀況造成的影響,本研究按相同統計方式對兼業種植戶的商品化水平進行了測算,統計發現:兼業種植戶在2024年度產出荔枝17670千克,售出14932千克,年度商品率為 84.50% ,與荔枝種植戶的商品率接近。可見,從化區兼業種植對商品化水平的影響較小。
(2)戶均銷售收入。在戶均銷售收入方面,荔枝種植戶的收入水平受到產量、價格和銷售渠道的綜合影響。2024年從化區受訪的農戶從荔枝生產經營中獲取的總收入為1277403元,其中,兼業種植戶的總收入為487308元。對受訪農戶進行均值計算可得荔枝種植戶戶均銷售收入為12647.55元,兼業種植戶為9194.49元。
(3)不同品種荔枝的售價。荔枝價格受品種、季節、產量和市場需求的綜合影響。2024年,由于產量減少,荔枝價格顯著上漲。對本區域主要種植的5個品種荔枝售價的比較(表6)可知,黑葉和懷枝的均價相對較低,均在10元/斤以下;而桂味、糯米糍、井崗紅糯的均價略高,價格范圍在14.75—24.21元/斤之間。所有品種中,均價最高的為井崗紅糯,均價最低的為懷枝。需要格外留意的是,桂味、懷枝、糯米糍三個品種均存在果農間價差較大的情況,樣本農戶的最低售價和最高售價的極差達78元/斤。由此可見,農戶間的銷售情況存在差異。
2.銷售渠道
荔枝銷售渠道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關鍵環節。近年來,隨著冷鏈物流技術的完善、電商平臺的崛起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荔枝銷售渠道呈現出多元化和創新化的發展趨勢。統計(表7)發現,從化區農戶目前主要的銷售方式為自己到市場/路邊零售、外來客商地頭收購和自己到批發市場銷售,這三類銷售方式占渠道樣本數的比例合計達到74.03% ,個體銷售占比的平均值分別為 88.09% !87.96% 和 76.00% 。此外,從化區還有少部分農戶采用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訂單銷售、利用微信/QQ/電話自行銷售、消費者直接上門采摘、包園銷售、與電商合作進行網銷等新興銷售方式。豐富的銷售渠道代表了從化荔枝銷售的多樣化和創新化趨勢,但新興渠道整體上采用比例不高,有待進一步推廣。
(四)從化區荔枝生產成本收益狀況
1.生產成本
隨著荔枝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成本的構成及其變化對荔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荔枝生產成本主要包括物質與服務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這些成本要素的高低和結構差異直接影響到荔枝種植戶的收益水平和產業發展方向。在不同產區,成本結構存在顯著差異。以本文的研究對象為例,2024年從化區荔枝產業生產成本構成如表8所示。
物質與服務投入是生產的主要成本之一,包括農藥投入、化肥投入、其他物質與服務投入三方面。2024年從化區荔枝種植戶畝均投入農藥0.89升、化肥354.11斤,折算畝均投入農藥296.83元、化肥412.79元;兼業種植戶畝均投入農藥1.40升、化肥668.65斤,折算畝均投入農藥334.99元、化肥677.01元。此外,包含2024年新增固定資產投入總金額、燃料金額、水費金額在內的其他物質與服務費用畝均投入56.27元,而兼業種植戶畝均其他物質與服務投入金額為60.66元。兩種統計口徑下測算的投入金額接近。
人工投入方面,部分農戶存在雇工參與經營的情形。以雇工成本作為家庭人工投入成本的計量基礎,統計算得荔枝種植戶2024年投入一單位人工所花費的平均成本為184.29元,兼業種植戶為185元。將總體人工成本分攤至每畝,可得荔枝種植戶畝均雇工成本225.17元,畝均家庭用工折價1271元,合計畝均人工成本1496.17元,為畝均總成本的83.94% ;兼業種植戶畝均雇工成本213.33元,畝均家庭用工折價1524.77元,合計畝均人工成本1738.11元,為畝均總成本的 75.61% 。從整體看,兼業種植戶的人工成本支出水平高于荔枝種植戶。
土地成本投入方面,從化區農戶的荔枝生產主要以自有土地為主,少數農戶存在租賃土地的情形。以各類型土地面積占總土地面積比例為權重乘以平均每畝租金,算得區域內荔枝種植戶畝均流轉地租金2.42元,畝均自營地折租229.52元,畝均土地總成本231.94元;兼業種植戶畝均流轉地租金1.96元,畝均自營地折租498.04元,畝均土地總成本500.00元。二者存在較大差異,可能是因為兼業種植戶流轉土地面積較少。
現金成本方面,2024年從化區荔枝種植戶畝均投入283.86元,兼業種植戶畝均投入275.95元。
2.生產收益狀況
荔枝產業的生產收益狀況呈現出顯著的區域差異和品種特征,不但受品種、產量和市場價格的影響,還與銷售渠道、品牌建設和產業鏈延伸密切相關。同時,荔枝生產經營中常出現“增產不增收”“果賤傷農”等現象,尤其是在荔枝生產的“大小年”周期中,價格波動較天。
2024年從化荔枝生產受天氣等因素影響,面臨高成本投入、低收益產出的窘境,具體成本收益狀況如表8所示。包括主產品和副產品在內,2024年從化區荔枝種植戶每畝產值合計為1814.38元,兼業種植戶每畝產值為1575.89元。其中,荔枝種植戶每畝主產品的產值為1795.90元,兼業種植戶每畝主產品產值為1565.45元。荔枝種植戶實現每畝凈利潤30.00元,成本利潤率 1.68% ,現金收益1530.52元;兼業種植戶則因生產成本高昂導致虧損嚴重,畝均凈虧損722.88元,成本利潤率 -31.45% ,現金收益1299.94元。
從整體來看,從化區荔枝生產呈現出小規模經營、高成本投入的特點。一方面,荔枝種植以個體農戶為主,種植面積分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集群而發揮規模效應。另一方面,由于荔枝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于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以及采摘等環節,使得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同時,由于荔枝生長易受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年度產值較低,果農收益低甚至虧損。這依然是從化荔枝產業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四、調研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本文結合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框架,對調研數據進行了系統梳理與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結論。
1.荔枝生產經營農戶以45歲以上的男性群體為主。多數農戶為小學/初中學歷,從業時間達到21年以上,且數字化工具的使用能力相對有限,健康狀況良好。過半農戶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持中立態度,關注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問題。此外,調研還發現本區域半數農戶對荔枝生產的依存度不高,家庭收入來源多樣。
2.自有土地家庭經營是本區域農戶的主要經營業態。山地和坡地是占比最高的兩類土地類型。同時,失收問題在農戶中普遍存在,亟需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損耗。
3.荔枝商品化程度較高,但不同農戶對同一果種的售價差距大。2024年區域總體荔枝生產的商品率達到 87.03% ,商品化水平較高。區域內荔枝種植以黑葉、懷枝、桂味、糯米糍、井崗紅糯為主。不同果種的銷售價格存在差距,不同果農對同一果種的定價也存在差距。定價的個體差異表現突出。
4.年度生產經營受氣候影響較大。受天氣等重要減產因素帶來的影響,2024年從化區荔枝生產種植戶畝均產值1814.38元,成本利潤率 1.68% ;兼業種植戶虧損嚴重,成本利潤率為 -31.45% 。可見小農戶應對天氣等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有限。如何有效解決生產中面臨的失收等關鍵問題,提升產業經濟效益,還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動。
(二)啟示與建議
1.推進適度規模化經營。根據前文統計結果,從化區受訪農戶平均每戶擁有4.6個地塊,經營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同時,區域內種植品種以懷枝、桂味等傳統品種為主,生產方式主要為傳統種植,未能充分挖掘和發揮都市農業的優勢。作為廣州轄區,當地居民有較多轉移到非農就業的機會,這為推進果園流轉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建議當地政府部門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出臺包括流轉租金補貼、合作或委托管理獎勵、品牌建設獎勵等多種激勵措施,引導當地果農加快從業分流,推動果園流轉、合作經營、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實現規模化、專業化、三產化打下堅實基礎。
2.大力推進專業化發展。從化區荔枝產業可從品種優化、技術推廣和多元營銷渠道建設三個方面推進產業專業化經營。首先,從化區荔枝仍以傳統品種“懷枝”為主,相對優質新品種“桂味”“仙進奉”等,其比較效益較低。通過高接換種技術,加快推廣如仙進奉等優質新品種,可延長荔枝供應期,優化品種結構[7],緩解集中上市造成的銷售壓力,保障市場價格穩定。其次,推廣應用農業生產技術。相關組織需加強技術培訓與示范,推廣克服“大小年”問題的技術,適時舉辦技術培訓班、現場觀摩會等,同時建立一批技術示范園,讓果農直觀感受新技術帶來的效益提升,激發其學習和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最后,推進多元營銷渠道建設。荔枝電商發展迅速,尚有很大提升空間,建議加強與電商平臺的合作、拓展線上銷售渠道,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打開銷路[8]。此外,果農或合作社亦可以聯合打造統一的區域公用品牌[9],制定品牌標準和質量規范,加強品牌宣傳推廣,提升荔枝的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從而推動從化區荔枝產業的專業化發展。
3.因地制宜推進三產融合。從化地處中晚熟產區,荔枝“搶先”上市的難度較大,但其背靠擁有2000多萬常住人口的廣佛地區,文旅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因此,應充分發揮這一區位優勢,荔枝鮮果宜定位為優質產品為主,并通過加工保鮮等技術賦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比如,利用從化等地的荔枝加工基礎,發展荔枝深加工產業,生產荔枝飲料、荔枝冰淇淋、荔枝干、荔枝酒、荔枝罐頭等多樣化產品,緩解荔枝集中上市的壓力,保障荔枝市場底價。此外,可立足廣佛地區這一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文旅融合項目,如舉辦荔枝文化節、開發荔枝采摘體驗游等,拓展產業收入來源,打造集生產、加工、旅游、文化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實現農業、工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從化區荔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飛,廖美敬,章家恩,等.中國荔枝文化遺產的特點、價值及保護——基于嶺南荔枝種植系統(增城)的實證研究
[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0,28(09):1435-1442.
[2]崔華玲,曾坤宏,王旭,等.廣東省荔枝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現狀及建議[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23(06):21-28.
[3]楊學儒,王少妝.特色農業發展的縣域共同富裕效應[J].中國農村經濟,2025(03):81-100.
[4]賀梅英,林依穎.荔枝種植規模戶與小農戶采用技術行為差異分析[J].中國南方果樹,2020,49(03):155-160.
[5]向旭.廣東荔枝產業發展瓶頸與產業技術研發進展[J].廣東農業科學,2020,47(12):32-41.
[6]周子默,齊文娥.廣東省不同品種荔枝生產成本收益對比研究[J].中國果業信息,2021,38(07):19-24.
[7]齊文娥,郝光輝,江芷晴.東莞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挑戰與展望[J].南方農村,2024,40(03):4-10.
[8]肖佳鵬,左兩軍,花鵬輝,等.中小荔枝種植戶電商銷售渠道選擇現狀及特點分析——基于“兩廣”地區的調查[J].南方農村,2022,38(04):16-22.
[9]高祈祈,楊學儒,齊文娥.中國荔枝產業品牌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村,2025,41(01):13-20.
(責任編輯:楚霞)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ychee Industry in Conghu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in 2024
ZHENG Jie-ying1,QI Wen-e1,OUYANG Jian-zhong2,YANG Xue-ru1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 2.Conghua Hualong Fruit and Vegetable Preservation Co.,Ltd,Guangzhou 510980)
Abstract:ConghuaDistrictofGuangzhouisoeoftheimpotantproducingareasforLyheeinGuangdogProvince.Inordertograspthe curentdeveloptsausofialliustratepeitiesfioalidstraldeoeabe developmentpathofthelyheeindustry,thispaperusesthemethodoffieldresearchtosystematicallanalyzethedevelopmentstatusof thelycheeindustryinConghuaDistrict.Basedontheresearchresults,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andestablishsabasic portraitoflychefarersinteregionThestudyfdsthatthedgreeoflndfragmentatioinlycheproductioninConghuaDistictis low,andthedegreeofvarietycentralizationisighAtthesametie,threareidespreadproblemsofporcroandlackofpruction technology.Thelyheesalesarehighlycommercialized,withconcentrateddistributionchannelsDuetofactorssuchasporopnd highcosts,theaverageannualincomeoflychgrowersinConghuaDistrictwas12647.55yuanperhouseholdin2O24.Finall,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 large scale operations,specialized development,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andtertiaryindustris,imingtoprovidedatasupportandpracticaleferencesforpromotingtheigqualityeveloent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Key Words:Lychee industry;Industri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ghua Distr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