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踏新加坡的土地,初時并無置身異國之感。住在中國城,吃著中國菜,眼之所見都是中文,耳之所聞全是鄉音。英語在日常交流中幾無用武之地,即便偶爾與他人用英語交談,一轉頭又能看到他們用中文與旁人談笑風生。于是,我也入鄉隨俗,能說中文便絕不用英文。但縱是熟稔,畢竟是異國,投身其間還是別有滋味。
新加坡之小,著實在我意料之外。抵達時,我還滿心疑惑該選哪個城市、哪家酒店落腳,后來才驚覺,整個國家就只有這一座城市。那些曾聽聞的奢華地名,如圣淘沙、東海岸、來福士等,也不過是小區、樓宇之名,至多算作一個片區。
約見客戶時,曾顧慮路途遙遠、交通擁堵而不敢把時間定得太死。抵達之后才發現,客戶所在地均在一定公交甚至步行時間范圍內,連景點也不例外。原本打算乘坐地鐵,發現乘地鐵所需時間與步行亦相差無幾。從新加坡到馬來西亞新山,一小時車程足矣,平日里還有大巴往返穿梭,如同國內深圳與香港的緊密相連。新加坡海峽與馬六甲海峽同屬一片海域,這里離印度尼西亞也近在咫尺,有一天,甚至收到了“印度尼西亞歡迎您”的短信。
城市面積狹小,土地自然金貴,酒店價格有點成為“難以承受之重”。我入住的酒店一晚花費800"多元,實際面積亦不過20"平方米左右。床和家具也如同“迷你版”,連洗澡間使用起來都略顯局促。
我是途經其他國家而來,走出機場后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目之所及的锃光瓦亮,剛抵達新加坡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里的干凈。不愧是森林國家,鬧市中也不乏森林的點綴,寫字樓的夾縫間也是綠色裝飾。即便我居住的中國人聚集區,熱鬧起來宛如中國的夜市,地面亦不見一片垃圾,想來與當地對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喂野鴿子等行為的重罰不無關系。據悉一次違規罰款金額可高達5000"元。餐廳也十分干凈,小小的店面里,餐桌和調料桌上都用多種語言提醒著“請保持清潔”。酒店雖小且為自助服務,但客服也會不斷提醒住客注意垃圾處理問題。

在這座小小的城市里,街道上匯聚了各種膚色的人,黑的,白的,黃的……他們身著風格各異的服飾,既有西式的優雅、中式的端莊,又有隨意的時尚、昂貴的精致。在這里,每個人自由地裝點自己,真可謂無拘無束、解放自我。我的穿著也更隨性,沒有必須著一件鋼圈內衣的心理束縛,一件運動背心,就足夠舒心隨意。
我居住的中國城,一條馬路上便有香火旺盛的佛牙寺廟和印度神廟。雖不知用“香火旺盛”來形容是否恰當,但廟中來往的人亦是絡繹不絕。雖然并無信奉心態,但我特意早起前往兩座寺廟參觀祈福,心懷尊重敬奉神祇,也許我“健康且發財”的私愿在神的庇護中更靈驗呢。
印度廟里正在舉行一場隆重的儀式。雖不解其深意,但見兩個赤裸上身、膚色如咖啡般的男子端著一盆水,邊走邊唱,為前來拜神的人在頭上輕點,想來應是祝福之意。前來參加儀式的多為印度人或其他信奉者,他們身著傳統服飾,攜家帶口。即將到我面前時,我下意識間還是偷偷溜遠了一些——作為一個非虔誠的外人,接受宗教祝禱還是不太合適。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在離開前往捐錢箱里表達了歉意和敬意,想必可以理解和庇護我吧。
不遠處就是佛牙寺。這座寺廟與中國的佛教一脈相承,建筑風格和內部布置更有親切感。不知當日是什么節日,寺廟里也在舉辦隆重的儀式。進門處,信徒們用小瓢為小小的佛祖神像“沐浴”,然后才進入正殿。殿內滿是念經的信徒,唱詞聽來也有熟悉感。敬香拜佛、捐香火錢,這里的莊重更熟絡,于是內心格外平靜且充滿希望。


新加坡的機場,絕對值得單獨書寫一筆。從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其干凈與奢華所震撼,等候區皆是柔軟的沙發,地面鋪滿了地毯。去酒店的路上,司機大爺(碰巧往返機場所遇出租車司機都是白發蒼蒼的大爺)一直向我“安利”,讓我一定要在機場多游玩一會兒。返程時我特意早早抵達機場,終于見到了機場里的森林和森林中的瀑布。小紅書上的“種草”文果然名不虛傳,親眼所見時,還是被深深震撼。
更讓我驚嘆的是機場的智能化。直到走到登機口才恍然發覺全程幾乎不見工作人員,一切都是自助——自助辦理登機牌、自助托運行李、自助入境、自助安檢——全流程無人化操作。
登機前吃了一份當地的炒面,味道與在馬來西亞吃到的別無二致。或是行程已久,對當地的味道已趨平常,否則想來也是難得的異域美味。
此次出行半月有余,新鮮感漸消之際,歸家的感覺愈發強烈。返程前一天,在排隊等咖啡時,思鄉之情突然涌上心頭,回國的念頭一發不可收拾??磥恚医K究還是不太適合長期漂泊在外。但出發是為了什么呢,不就是為了歸來嗎?所以,即使走過再多地方,人的歸途,依然是那里,并一直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