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的發展影響著農村經濟、影響著農民收入、影響著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是農村發展戰略中舉足輕重的存在。
現階段農村金融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如農村金融相關法律體系建設落后、農村金融機構不普及和農村金融活動信息不對稱且風險高等問題,而發展農村金融對建設農村并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至關重要,故而需要盡快解決上述問題。筆者結合新結構經濟學的相關思想和理論,從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去思考農村金融應該如何去解決現階段所面臨的上述問題,力求能為農村金融的發展作出貢獻,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主要分為國家大力支持農村金融發展和農村金融后期自身穩定發展兩個過程。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農村金融在農村環境下可以茁壯成長,國家完善了金融市場法律法規、規范了從事金融行業人員的行為規范,使得參與農村金融事務的各類人員能夠“有法可依”,這些舉措大大促進了農村金融的發展。
金融,顧名思義就是資金的融通,而農村金融就是在農村區域內、在各種復雜的農村環境下,由居住在農村的人口形成的自己可支配的資金的流通。要想發展農村金融,就需要以農業經濟為出發點,找到農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因素,即農業經濟發展中最具競爭力的因素,如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等。
農村信貸機構為農戶提供信貸服務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不對稱信息產生。由于農村地區人口眾多,居住分散且農村人口貸款主要因為生計所迫,這種情況會導致嚴重的信息嚴重不對稱,進而導致市場逆向選擇問題,即信貸機構只會選擇自己信任的那部分人或機構給其貸款。由于許多農民貸款用途多樣、數額較小且多半投入農業,而農作物生長周期長、不確定性因素眾多又導致農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風險普遍高于城市工商信貸。
農村金融監管法規缺失,監管基礎薄弱。一些農村金融機構貸款利率高于國家標準導致農民貸款困難,針對農村金融組織的立法相對滯后,許多中央下發的法律法規文件未涉及農村金融的發展及規范。
農村地區以青壯年為首的農村勞動力因在家務農得不到理想的收益便選擇外出打工獲取更多的報酬,從而留在村里的大多數是老人或小孩,這是農村客觀現實,然而留守的許多老年人缺乏金融投資意識,加之耕地所得財物的來之不易,這種種條件束縛著老年人進行金融投資。
我國農村地區發展較城市地區而言比較落后,在一些發展落后的農村地區緩慢發展的農村經濟制約著農村金融的發展,同時缺乏農村金融服務人員,即使建立了金融服務機構也難以長期穩定發展。當地政府缺乏對金融機構的認識,不知道如何建設、維護農村金融機構,建設農村金融機構的投入較少導致農村金融機構不普及。
在這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銀行機構的積極作用。因為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的支持主力仍然是銀行機構。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等網點覆蓋面大,幾乎所有鄉鎮都有分布。對于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等機構應充分發揮其網點優勢,鼓勵就地吸收儲蓄然后就地使用。
農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健全與農村金融能否得到快速有序的發展密切相關,只有盡快完善農村金融相關法律制度,才能更好地保護農村居民在金融投資中的合法權益。各地農村政府要緊緊依靠國家政策性文件對農村金融服務進行管理,各類金融機構依法經營,這是促進農村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人才是農村金融發展的根基,擁有良好的人才儲備是金融發展的必備一環。人才是發展之要,新時代需要人才,但任何時候也應該重視品行的發展,政府和相關金融機構必須嚴格挑選或培訓金融人才,讓品學兼優者優先。
建設農村金融機構需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建設農村金融機構需充分發揮由要素稟賦及其結構決定的比較優勢。在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要有效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必須對農村的要素稟賦進行深入挖掘,找到其要素稟賦所在,從而提高金融機構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第二,建設農村金融機構需要將潛在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最終決定一國或某一區域經濟發展競爭力的是競爭優勢而不是比較優勢。第三,建設農村金融機構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新結構經濟學認為,“有效市場”的發揮必須堅持從市場基礎制度、要素、市場平臺設施等方面對農村金融機構進行高水平的建設,努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得以發揮?!坝袨檎眲t體現為各級政府嚴格遵守國家下發的各項有關金融行業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強化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以及充分發揮其強大的調控和引領職能。
綜上所述,在新結構經濟學視角下,要有效解決農村金融面臨的問題,必須將“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者密切聯系起來。首先,政府要根據中央下發的文件做好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引導,對農村金融發展進行宏觀調控,但政府也不能只按文件行事,政府必須因地制宜地落實國家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的方針政策,找出適宜本地發展的最優金融結構,不能盲目跟風其他地方的發展模式,每個地方政府都要清楚自身要素稟賦及其結構來調整最優金融結構。除發展農村金融的必要政策措施外,政府應當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努力吸引外部資金以推動本地金融的發展。要發展農村金融,也必須讓市場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金融模式的多次革新使農村居民更加方便快捷地進行金融投資,讓農村居民得以將閑置的資金合理利用,增加了農村居民的收入,為農村經濟的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我相信在農村“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協力配合下農村金融體制機制和相關法律法規會更加完善,農村金融的發展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