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現代化,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勢在必行。教育家型校長作為學校教育的領航者,在這一進程中發揮著關鍵的引領作用。校長如何提升領導與管理能力,切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有效引領教師成長并賦能其發展?進行了以下實踐探索。
理念先行,筑牢教育思想根基
教育家型校長首先應是教育理念的倡導者與踐行者,以先進且清晰的教育理念為教師隊伍建設錨定方向。學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對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期望與要求,積極組織相關學習會,促使全體教師深刻領會新時代教育的核心價值與使命擔當。
作為新時代教育家的典型,劉彭芝校長提出的“愛與尊重”教育理念,在落地生根,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指明方向,成為校園文化與教師教育行為的靈魂。學校圍繞這一理念,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思想研討活動,引導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在課堂中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挖掘每個學生的獨特潛力。
同時,學校深入貫徹海南省“五個圖強”思想,構建“生長力”課程體系。“問天”課程緊密貼合“向天圖強”戰略,專注于航空航天領域,激發學生對宇宙空間的探索興趣,挖掘學生在航天領域的潛力;“探海”課程緊扣“向海圖強”目標,圍繞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展開,提升學生對海洋的認知和開發利用能力;“觀山”課程呼應“向種圖強”與“向綠圖強”理念,依托海南豐富的山地自然資源與獨特的熱帶種業資源,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熱帶植物的生長特性、生態價值以及種業培育技術;“攬云”課程順應“向數圖強”趨勢,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技術,提升學生的數字化素養和創新能力。課程體系設置全方位覆蓋海南省的戰略發展方向,既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又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充分體現了“尊重個性,挖掘潛力”的教育理念。
專業引領,提升教師教學素養
構建多元培訓體系。學校聯合人大附中本部及其他教育強校,開展常態化線上線下結合式教研培訓,讓教師學習先進教學經驗,反思自身教學不足,提升教學能力。同時,積極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聘請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專家擔任科學副校長,聘請科研院所、著名高校的專家教授作為校外科技輔導員,定期舉辦學術前沿講座,為教師帶來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知識。
助力教師課程研發與創新。在學校“生長力”課程體系拓展過程中,校長鼓勵教師挖掘海南本土特色資源。如地理教師團隊在開發“海南地理風貌與生態保護”等研學課程時,校長協調各方資源協助教師開展實地調研,提供專業指導,幫助教師收集一手資料,確保課程內容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在跨學科課程整合方面,校長組織不同學科教師團隊協作。以“學科思政”項目為例,校長牽頭成立由政治、語文、歷史等全學科教師組成的項目組,引導教師打破學科界限,共同制定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與活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召開學科思政推進會,促進學科知識融合與教學方法創新,提升教師課程設計與實施能力,培養教師跨學科教學思維與團隊協作精神。
管理賦能,激發教師成長動力
完善激勵機制。為了激發教師開展前沿教學教研的積極性,學校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在教學教研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如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獲得教學成果獎、指導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獎等,給予表彰和獎勵。同時,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向積極參與前沿教學教研的教師傾斜,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支持。
優化評價體系。在教學能力評價上,學校綜合考量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教學方法創新應用、教學資源整合利用等因素。在學生發展上,關注學生學業成績提升、綜合素質發展、學科競賽獲獎、學習態度與習慣養成等方面,引導教師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此外,學校還通過多項舉措,如:文化浸潤,營造良好教育生態;技術驅動,助力教師教育變革;團隊協作,促進教師共同發展;關愛教師,提升職業幸福感,不斷構建和完善教育家型校長領航下的教師培養體系,助力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