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672-1721(2025)17-0077-04 文獻標志碼:A 中國圖書分類號:R683.41
肱骨近端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多因直接、間接暴力作用引起,對患者肩關節功能造成顯著損害,影響患者日?;顒觧-2]。肱骨近端發生骨折后,采取手術治療能夠精確復位和固定骨折端,恢復關節功能。常規術式的入路選擇為三角肌、胸大肌間隙,但會增加對神經、動脈組織的損傷,加大對患者軀體造成的創傷,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預后恢復效果欠佳。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是新型的入路方式,近年來被逐漸應用于臨床。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是從三角肌前中束、中后束雙側間隙入路,能夠有效保護腋神經、血管,降低創傷性。但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的手術方式仍未廣泛普及,缺乏相關報道。鑒于此,本研究選取鎮寧縣人民醫院收治的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對比,旨在探討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手術的實際收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鎮寧縣人民醫院收治的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入路方式分為對照組(常規人路)和觀察組(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各15例。對照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 33~64 歲,平均( 53.12± 2.12)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6例,跌倒5例,其他4例;體質量指數 20~27kg/m2 ,平均(23.34±1.01) ) kg/m2 。觀察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32\\~66歲,平均( 55.10±2.02 )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7例,跌倒5例,其他3例;體質量指數 20~26kg/m2 ,平均( 23.21±1.15 ) kg/m2 。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L ?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01)。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院內影像學檢查后確認肱骨近端存在骨折;滿足手術開展指征;閉合性骨折;患者清楚研究有關內容以及細節,并積極配合。
排除標準:精神、交流、智力、視聽異常;病理性骨折;臟器功能不全;伴有骨質疏松;惡性腫瘤;凝血機制異常。
1.2 方法
術前指導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心電圖、X射線胸片、腎功能),靜脈滴注抗生素抗感染。臂叢局部麻醉后行鎖定鋼板內固定手術。
對照組行常規入路,在仰臥姿態下做一切口(弧形)位于患側肩關節前內區,直至可見三角肌、胸大肌及其雙肌之間的頭靜脈。入路位置選于三角-胸大肌間隙,局部切斷三角肌起點組織,將胸大肌、頭靜脈牽離視野后清除血腫。在骨折、受壓神經以及血管位置得到確認后,在避免傷及血管、神經的同時,在骨折端對骨膜進行切開、剝離操作。直視下將骨折處復位并選用南京普愛醫療器械公司生產的移動式三維C形臂X射線機(PLX7200型)確認效果,之后置入鎖定加壓鋼板對骨折端進行內固定。在留置引流管后對傷口進行沖洗和縫合。
觀察組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颊哐雠P并沿三角肌中束做一切口(弧形)在其患側肩峰端,在保護好神經、血管的同時朝肱骨分離三角肌前中間隙和中后間隙,不做肌肉切斷處理。剝離骨膜下受損軟組織,視野內顯示骨折端后進行復位,并經C形臂X射線機確認效果,做臨時固定。骨折處復位后經入路處置人鎖定鋼板,于前/中間隙以螺釘固定鋼板,于中后間隙以鎖釘固定鋼板遠端,安置引流管沖洗和縫合傷口。
術后,固定患側,預防性行抗感染治療,對疼痛者適當給予鎮痛。指導患者在術后3\\~7d進行肩關節外展、前屈動作訓練,指導患者在術后14d、術后21d依次進行肩關節被動訓練、主動訓練。術后跟蹤觀察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肩關節功能。于術前、術后3個月以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系統評測2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評測維度包括疼痛、功能使用、活動范圍、解剖位置,總分100分,各維度依次占35分、30分、25分、10分,評分越高則患者肩關節功能越好。(2)手術指標。對比2組患者各項術中(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指標(術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3)日常生活能力。于術前、術后3個月采用BI評分評測2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測涉及患者各項生活行為,如進食、洗澡、穿衣、如廁、行走等,總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肩關節功能
術前,2組患者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術后3個月,2組患者各項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P< 0.05),見表1。
2.2 手術指標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少于對照組 (P<0.05) ;2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12組患者手術前后肩關節功能比較
單位:分

2.3 日常生活能力
術前,2組患者B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
意義 (P>0.05) ;術后3個月,2組患者BI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3。

3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可使患者肩關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顯著下降。采取保守療法難以對患者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容易進展引并發愈合不良、關節炎等病癥,因此手術是治療疾病的首選方案。鎖定鋼板內固定手術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效果明顯。但受神經、血管的影響,肱骨顯露相對困難,所以,該術式在入路方式的選擇上需兼顧療效與安全性。
三角肌是位于肩部皮下的扇形肌肉,由腋神經支配,覆蓋整個肩關節,在關節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維持肩關節結構、生理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8。肱骨近端骨折手術的傳統入路方式為經三角肌、胸大肌間隙入路,但是,肱骨受三角肌包裹的影響,上端顯露困難,術中需要靠牽拉組織完成骨折端復位以及鎖定鋼板置入,手術創傷性較大,而且容易對腋神經造成損傷,影響患者預后效果。另外,為了保障醫師術野,術中需要將三角肌鎖骨止點切斷,這樣會增加對患者造成的損傷以及術中出血量,延長患者肌肉縫合時間以及術后固定時間,對患者預后恢復造成不良影響。
經三角肌雙間隙(肌肉前中束、中后束雙側間隙)進入的入路方法對神經、血管影響小,滿足解剖學特征,術中無需對三角肌做切斷操作,在減少創傷性方面更顯優勢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表明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開展手術,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分析認為,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可為醫師提供較佳的手術視野,有利于醫師復位骨折以及固定操作,且術中不需要切斷三角肌,節省了肌肉縫合時間,縮短了手術時間]。另外,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有效保護了神經、血管,創傷性小,術中出血減少,術后引流量降低。預后恢復速度方面,2種入路方式相當,表明2種入路方式的治療效果接近。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前,2組患者的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術后3個月,2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術前,2組患者的B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術后3個月,2組患者的BI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這表明,以三角肌雙間隙作為手術人路點,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有利。分析認為,在肩關節功能維持方面,三角肌起著關鍵作用,通過收縮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纖維實現肩關節屈曲、內旋、外展、外旋等動作[12-13]。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手術對三角肌起到了保護作用,使其功能得到保留,有利于患者肩關節功能的恢復[4-I5]。常規的入路方式則切斷了三角肌部分起點,對肩關節功能有顯著影響,同時手術造成的損傷也增加,限制了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程度以及生活質量提升空間。
雖然采取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的方式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療中的效果優于常規入路,但需要注意的是該項入路方式操作復雜,需要醫師具備扎實的解剖學知識,操作難度較大。另外三角肌發達的患者,三角肌前后間隙分離相對困難,會影響鋼板置入。術區存在瘢痕、燒傷、感染以及肱骨出現嚴重粉碎性骨折是此項入路的禁忌證,醫師需充分掌握該入路方法的適宜群體以及禁忌群體。因此臨床還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入路方式,以保障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手術相比常規的入路方式,減少了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機體創傷,最大程度提升了術后患者的軀體功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葉友友,俞張劍,林焱斌,等.改良肩峰前下雙切口鋼板內固定治療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療效[J].中華骨科雜志,2024,44(7):477-484.
[2]秦夏冰,方然.三角肌間隙人路聯合遠端雙鋼板固定治療肱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應用效果[J.現代儀器與醫療,2020,26(6):72-76.
[3]辛博.肱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23,26(3):355-358.
[4]張新海.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手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20):3299-3300.
[5]黃昌輝,譚偉,詹健峰,等.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手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局解手術學雜志,2020,29(11):895-899.
[6]陳輝,芮云峰,崔學良,等.鎖定鋼板結合髓內鈦網支撐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23,25(5):422-426.
[7]王巖松,王曉東,李宏斌,等.經三角肌微創入路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腋神經相關解剖學研究[J].交通醫學,2023,37(5):498-499,502.
[8]向明,高正凡,江有華,等.鎖定鋼板經三角肌劈開入路治療 NeerI 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22,19(30):40-43.
[9]趙煥融,馬志華,馬俊軍,等.經三角肌入路與三角肌胸大肌間隙入路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臨床新醫學,2023,16(11):1185-1189.
[10]楊景瑞,程進.經三角肌與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療 NeerI 、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24,21(1):1-4.
[11]錢寒光,彭瑋,趙基棟,等.小切口經三角肌肌間隙入路微創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有效性分析[J]大醫生,2020,5(18):1-3.
[12] 劉道生,王宇.三角肌劈裂入路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3,27(31):39-41,64.
[13]應國梁.手法復位后經三角肌人路 MIPO技術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江西醫藥,2022,57(9):1174-1175,1186.
[14]梁朋偉.經三角肌雙間隙入路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臨床價值研究[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3,29(2):139-141.
[15]李希望,張建光.經三角肌雙間隙與胸大肌間隙入路手術對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25):154-156.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