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遼河油田的發源地,(以下簡稱:作業一區)承載著“遼一井”“黃五井”等歷史符號,是“南大荒精神內涵”“黃五井精神內涵”的誕生地。作業一區黨總支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探索出“黨建 + 生產”“黨建 + 安全”“黨建 + 創新”的融合發展新模式,有效發揮了黨建引領促發展的重要作用,為推動作業一區生產經營管理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提供了強大動能和堅實保障。
黨建賦能生產經營提質增效的實踐探索
推動“黨建 + 生產”,建立“黨員責任區”管理機制。為破解油田開發中后期“產量遞減、設備老化、成本攀升”等難題,作業一區黨總支創新構建“黨員責任區”管理機制,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實現責任到人、目標量化、考核閉環。根據實際情況,作業一區黨總支將作業區劃分為6個黨員責任區,覆蓋黃金帶、于樓、熱河臺等主力區塊。向每個黨員責任區下達“三包三?!钡呢熑文繕?,即包產量(確保單井日產量達標)包安全(零事故、零違章)、包成本(電費、材料費控制在預算內)和保設備完好(完好率 ?98% )保數據準確(誤差率 ≤1% )、保隊伍穩定(員工流失率 ?3% ),并將目標完成情況納入黨員年度考核,與評優評先、績效獎金直接掛鉤。建立“月度檢查、季度評比、年度總評”的動態考核機制,即每月抽查責任區設備運行、數據填報、巡檢記錄,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整改;每季度進行綜合產量、安全、成本等指標排名,向排名在前兩名的黨員責任區授予“紅旗責任區”;每年度評選“黨員先鋒崗”“技術標兵”,給予獎勵并優先推薦晉升。
實施“黨建 + 安全”,創新“安全雙驅動”模式。作業一區黨總支實施“安全積分制”與“黨員巡查制”,堅持用制度驅動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推行“安全積分制”,將黨員責任與安全管理深度綁定,將違章行為與黨員績效考評掛鉤;同時,選拔20名黨員組成“安全巡查隊”,每月開展2次全覆蓋檢查,詳細檢查消防設施、管線防腐等狀況,根據檢查出的問題梳理形成整改清單,標注隱患點并跟蹤整改。堅持開展“安全故事會”“安全警示教育”等主題活動,定期舉辦“黃五井搶險故事會”,邀請老黨員講述歷史案例,強化風險意識,推動安全文化建設水平提升。
探索“黨建 + 創新”,釋放“創新先鋒”活力。面對老油田開發難題,作業一區黨總支以“黨建 + 創新”為抓手,引導員工爭當“創新先鋒”,匯聚集體智慧,培育全員創新創效文化。作業一區黨總支組織黨員技術骨干帶頭開展“小發明、小改造、小建議”,開展由黨員領銜的“五小創新”活動,征集創新提案58項。針對部分離心泵、注水泵使用年限長、設備逐步老化、維修頻次增加、維修費用增高等問題,黨員肖紅光帶頭成立自主修泵項目組,帶領成員參加專項培訓,安排成員獨自進行多次機泵拆裝工作,提升技能水平,僅在2023年,便成功維修柱塞泵7臺、循環泵11臺次,節省外委維修費用17.3萬元。作業一區黨總支定期發布“對標管理紅黑榜”,每月公示班組故障發現數、響應時效等指標,持續激勵班站員工“比學趕超”,涌現多項創新成果。
黨建賦能生產經營提質增效的亮點成效
作業一區黨總支抓實“黨員責任區”“安全雙驅動”“創效先鋒”黨建賦能生產經營的三大抓手,并輔之以量化考核,實現黨建與生產目標同頻共振,取得以下亮點成效。
推動各項生產任務圓滿完成。通過設立黨員責任區,充分激發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截至2024年底,作業一區黨員責任區設備完好率達 98% ,故障響應時間縮短至1.2小時,原油產量照原計劃超額完成 3.5% ,成本節約率達 8% ,故障發現率提升
40% ,員工創新提案數增加 164% ,各項生產經營任務圓滿完成,真正實現“責任壓得實、問題解得快、效果看得見”。
連年獲評“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通過將“安全雙驅動”的制度約束與文化浸潤相結合,構建全員安全共同體,作業一區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員工習慣性違章率下降 55% ,連續多年實現“零事故”且連年獲評遼河油田“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以創新驅動老油田煥發新活力。通過引導員工爭當“創效先鋒”,持續推動創新創效,切實讓黨員站在創新創效最前沿、讓制度貫穿創新激勵全過程、讓創新扎根生產經營第一線,以創新保安全、提效益的實際效果使老油田釋放出全新發展活力。
黨建賦能生產經營提質增效的經驗啟示
要將黨建工作深深扎根于基層一線。作業一區通過將黨支部建在井場上,讓每一個生產單元都成為黨建工作的前沿陣地;通過組織黨員骨干在鉆井平臺、采油機組旁設立“黨員責任區”,在設備檢修、應急搶險等關鍵任務中組建“黨員突擊隊”,使黨的組織優勢直接轉化為解決生產難題的行動力;通過將黨課開設到班組里、井架下,不僅讓每一名黨員時刻牢記初心使命,更讓員工群眾在具體工作中感受到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為企業發展凝聚起更強大的基層力量。作業一區的實踐表明,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深深扎根基層一線,當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生產最前沿,當黨的理論學習與一線作業場景緊密結合,就能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
要將安全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也是企業的生命線。作業一區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積分制”“黨員巡查制”等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安全故事會”“安全警示教育”等主題活動,形成了濃厚的安全文化,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作業一區的實踐表明,通過從安全制度上的嚴格管控、安全文化上的全面浸潤,使員工的安全意識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讓員工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水平,不僅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形象,還能夠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企業的和諧穩定。
要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作業一區鼓勵黨員從生產一線的“小切口”入手,聚焦制約效率提升、安全保障等具體難題開展技術攻關,這些“微創新”看似不起眼,卻直接解決了生產中的“真問題”。作業一區的實踐表明,持續不斷地創新實踐,能夠讓全體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以顯著提升,促使企業上下形成“人人想創新、處處能創新”的良好氛圍。
黨建賦能生產經營提質增效的推廣建議
在企業層面,深化黨建與生產融合需要構建長效機制。一方面,可建立“黨建 + 生產”一體化考核體系,改變以往黨建工作與業務指標“兩張皮”的現象。另一方面,可設立“黨員創新基金”,重點支持基層班組提出的技術改造方案、管理優化建議,對取得顯著效益的項目給予專項獎勵,并通過內部培訓會、創新成果展等形式推廣經驗,讓“小創新”發揮“大作用”。
在行業層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參考??赏ㄟ^深挖總結作業一區以高質量黨建賦能生產經營提質增效的工作實踐,組織行業專家、企業代表深度交流探討,在上升理性認識的同時,編制《油田黨建與生產融合操作手冊》,將作業一區探索的“黨支部建在井場”“流動黨課”“黨員責任區”等做法細化為具體的操作流程,配套典型案例分析和風險應對策略,為同類企業提供了一份可操作的“施工圖”。
在政策層面,提供有效的引導和支持。相關管理部門可研究將黨建成效納入油田企業績效考核體系的落地路徑,通過在企業負責人年度考核、國企黨建述職評議中增加“黨建引領生產發展”的權重,從制度層面強化“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導向。
作業一區的實踐表明,黨建工作絕非空中樓閣,而是與企業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的“動力引擎”。未來,面對傳統能源行業轉型升級的挑戰,作業一區將把“黨建 + 數字化”“黨建 + 綠色發展”等新元素融入現有模式,力求在智能化采油、低碳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讓“紅色引擎”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責任編輯: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