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依人而成的家庭及其文明程度既是家庭建設成效的評判標準,也是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之維、應有之義。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在薪火相傳、社會建構、風氣彰顯、品德教育上的功能不可替代。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價值所在,深刻揭示了家庭與個人、社會、國家,家風與黨風、政風、社風之間的內在關系。2025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第3期再次強調,“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強調家庭文明建設不可替代,明確指出從家庭、家教、家風“三個注重”推進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
以注重家庭建設厚植家國情懷
《孟子·離婁上》有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直接闡明家、國、天下相互依賴、密不可分的內在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闡釋了家國關系:“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的內在統一塑造了中華民族根深蒂固且歷久彌新的家國情懷。西漢初年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憂國憂民,晉代葛洪“烈士之愛國也愛家”的為國盡忠,明朝于謙“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的思國思家,以及中國革命戰爭年代“母親教幾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精忠報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大家后小家、為大家舍小家”的舍生取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豪言壯志家國情懷貴在國家引領,也重在家庭建設。一方面,要建設好“小家”。將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作為寶貴精神財富貫穿于家庭建設始終,引導和鼓勵廣大家庭行動起來,共同為實現家和萬事興、家家幸福安康而努力。另一方面,要服務好“大家”。馬克思曾說:“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國家、民族是每個家庭建設的堅強后盾,沒有國家強大何來家庭興旺?廣大家庭都要把愛國和愛家、愛他人與愛自己統一起來,以小家庭的和睦助推大社會的和諧,自覺把個人夢、家庭夢融人到國家夢之中,用四億多家庭、十四億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情懷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磅礴力量。
以注重家教崇正奠基品德教育
中國自古嚴制家規重視家教,如顏氏家訓、了凡四訓、弟子規都是歷史上廣為流傳的家規。人家欲興,必由家規嚴整始;人家欲敗,必由家規頹廢始。人的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涉及人之知識教育、為人教育、成才教育、美德教育、勞動教育、處世教育、安全教育等,而最為基礎、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家教在立德樹人上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首先,樹立養小德成大德的家教理念。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少年兒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樣為社會做很多事、做很大的事,但可以從小做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對祖國熱愛嗎?對集體熱愛嗎?學習努力嗎?對同學們關心嗎?對老師尊敬嗎?在家孝敬父母嗎?在社會上遵守社會公德嗎?對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嗎?對壞人壞事有義憤感嗎?”如此日積月累、久久為功,好思想、好品德就會越來越多。其次,重言傳身教與耳濡目染,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少年兒童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建構初期,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成為一個客觀還是偏執、樂觀還是悲觀、積極還是消極、無私還是自私的人都需要家長的手把手教、悉心教誨和以身作則。最后,積極傳播正能量。在家教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氣,引導下一代愛黨、愛國、愛人民;在家教中大力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大愛,引導下一代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在家教中共建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弘揚善德,引導下一代以德治家、勤儉持家、文明立家、忠厚傳家。
以注重家風傳訓塑形社會風氣
中國自古重視家風,古訓曰:“德澤源流遠,家風世澤長。”歷史上的孟母三遷、曾子殺豬、岳母刺字以及諸葛亮訓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陸游家訓等經典家風故事和優良家訓影響深遠。黨和國家老一輩領導為此也作出表率,毛澤東對子女及親屬嚴格實行不介紹、不推薦、不說話、不寫信的“四不主義”,周恩來的“十條家規”從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或親朋好友謀過半點私利,朱德為家人樹立了“不準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不準親友相求,不準講究吃、穿、住、玩”的“三不準”家規。家風正不正,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關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大事。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優良的家風引領向上為善之風,不良的家風導致陰暗為惡之氣甚至敗壞社會風氣,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首先,以傳統美德賦能家風建設,將崇德向善、修身正己、睦親齊家、忠孝廉悌、心懷家國、知書達理等中華民族優秀家風與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深度融入家風建設中,塑造“美”的家風。其次,以紅色家風涵養家庭風尚,將革命理想高于天、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反對特權、從嚴治家、艱苦樸素、熱愛勞動等寶貴思想財富口口相傳,擦亮家風建設底色,提升家風建設品質,塑造“紅”的家風。最后,以廉潔自律推進領導干部家風建設。《禮記·大學》中說:“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歷史反復證明,治國平天下必須先修身齊家。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督促領導干部從嚴管好親屬子女”,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過好親情關,做到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廉潔從政,塑造“嚴”的家風。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社會文明程度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指標,而人民群眾的文明素養、社會風尚和文化建設是影響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關鍵因素,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抓手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就是喚醒廣大家庭崇德向善的道義自覺、責任自覺、行動自覺,旨在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明素養,營造優良的社會風尚,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從而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文基礎。
(作者系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吉首大學基地研究員)
責任編輯 孫強
數字編輯 申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