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17-0118-05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強調職業教育要實現教育路徑多元化,推動職普融通、中職與普高融合發展、優質中職與高職銜接培養,優化職教高考,形成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多元化、特色化發展的新格局[1]。中等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我國逐步建立職教高考制度,采用“文化素質 + 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通過科學評價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文化基礎,選拔具備扎實職業技能和學習潛力的學生進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搭建升學通道,形成中職、高職、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縱向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中職英語課標)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生為中心,提升核心素養,結合職業教育特色,注重實踐與人文,整合語言技能,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并循序漸進安排教學內容[2。當前,中職生在英語學習中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英語詞匯量不足、語法知識欠缺、學習動力不足等層面。這些問題不利于中職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和職教高考成績的提高。
5E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新型教學模式,它以“引入一探究一解釋一遷移一評價”(即Engage、Explore、Explain、Elaborate、Evaluate)五個階段為核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逐步構建知識,從激發興趣到深入理解,再到知識遷移和評估。該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探究意識,教師僅作為引導者而非知識灌輸者。該模式不僅關注學生學到了什么和如何學習,而且關注學習效果,注重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是一種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學模式。
一、職教高考英語考試題型結構和內容設計
2025年1月,廣西招生考試院發布的《廣西高等職業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2026年版)·英語》指出,相較于普通高考,廣西職教高考的考試更側重于基礎知識和職場應用,題型包括詞匯辨析、基礎語法、情景交際、簡單應用寫作等,通常不考聽力[3]。其中考查的知識點有:語篇的詞匯和語法(各類詞性、時態語態、從句等)情景交際、語篇閱讀和根據情景描述進行簡單的寫作,題型結構與考查內容如下頁表1、表2所示。
職教高考選拔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亟需相應的教學模式支撐。5E教學模式以其“參與一探索一解釋—遷移一評價”的遞進框架,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強化實踐應用,幫助學生適應職教高考對綜合能力以及職場應用能力的要求,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論支撐。
二、5E教學模式在書面表達教學中的應用
5E教學模式強調教學的動態性和靈活性,注重過程性評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參與度。在具體實施中,各環節分別通過情境引入、實踐探索、概念解釋、知識遷移和多維度評價等方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并提升能力[4]。本研究以《廣西高等職業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2026年版)》書面表達例題(寫一封書信)為例,深入探討5E教學模式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一)學前分析
英文書面表達是中職英語教學的一個難點,它在職教高考英語考試中占比 15% 。眾所周知,寫作是一項復雜的思維活動,對學生的認知、思維、語言及組織能力均有較高要求,也是對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語言組織能力及書寫能力的綜合考查。根據中職英語課標要求,學生在寫作中應達到以下目標:第一,能填寫簡單表格,如個人信息、問卷等;第二,能根據樣例,仿寫通知、電子郵件、個人履歷等應用文;第三,能用簡短語言介紹自己,簡要介紹活動、事件和經歷等;第四,能用簡單的句子對熟悉話題表達感想與看法。
本課授課內容來自《廣西高等職業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2026年版)》書面表達例題,題目要求給美國筆友Tom寫一封信,信中介紹自己日常生活和在校學習情況。教師通過這一話題作文考查學生對詞匯、短語、語段和語篇的掌握情況。這是一個由說到寫、由易到難的訓練過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些寫作的有效建議和技巧,幫助學生克服寫作的畏難情緒,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5E教學過程
1.引入:情境創設與職業關聯
在職教高考中,書信寫作題要求學生結合自身職業能力與規劃進行表達。本環節通過引入職場真實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在書信中體現職業導向。以與老撾合作的國際“南南合作項目”為例,教師展示老撾留學生描述酒店服務實訓經歷的真實筆友信件,引導學生觀察書信結構并回答問題:信件開頭如何稱呼對方?正文包含哪些信息?結尾有何特點?此外,教師還提出“若向海外留學生介紹酒店服務課程,信中需包含哪些職業相關內容?”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職教高考中,如何通過書信寫作體現自己的職業能力與職業規劃?”
(1)案例說明:老撾留學生筆友信件中包含“DearProfessor”的 稱呼、“I practiced check-in procedureslastweek\"的職業描述,以及“Lookingforwardtoyourreply”的結尾格式。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職業場景中的書信需包含具體技能描述而非泛化表達。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酒店前臺預訂詞匯表,強化職業詞匯輸入。隨后以“假如你有一位海外筆友,如何撰寫自我介紹信?”為話題,組織學生以六人為一小組的形式討論信件的內容框架,并提供“職業模塊思維導圖”作為輔助資料,包含“專業課程”(前臺預訂、餐廳服務)、“實訓經歷”和“職業規劃”(高級技工認證目標)等分類。
(2)小組實踐案例:某小組可結合自身酒店專業,在思維導圖中補充“參與酒店實訓”和“計劃考取酒店管理資格證”等內容。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提交的內容框架顯示,學生已能將“每日實訓時間”等量化信息納入自我介紹,體現職業導向的表達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職場真實案例引發認知遷移,結合設問與討論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后續書信格式學習搭建知識框架。該設計通過真實的職業場景降低學生對書信寫作的理解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職教高考中的寫作任務。
2.探究:分層任務與職業拓展
為鞏固自我介紹過程中的重點詞匯,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詞匯分類整理。通過“詞匯金字塔\"活動,學生從基礎詞匯(breakfast、math)逐步拓展至專業術語(room service、check-out procedures)。教師提供思維導圖模板輔助學生構建內容框架,要求學生在紙上繪制框架并用便利貼填充具體句子。這個過程要求學生在書信中使用至少3個職業場景中的專業術語(如room service、check-out procedures)。
(1)案例說明:某小組在“日?;顒印狈诸愔醒a充了“conductmorningbriefings”等職業化表達,在“學習科目”中加入了“study tourismpolicyanalysis”等專業內容。教師提供的“萬能句型”(如“Iacquiredskillsin...\")幫助學生將零散詞匯轉化為完整句子。在分層任務中,教師可以進一步強調每組任務如何幫助學生應對職教高考的具體要求。例如,基礎組任務幫助學生鞏固基礎詞匯,為職教高考中的基礎寫作部分打下基礎;提高組任務結合職教高考大綱,幫助學生掌握職業場景描述;進階組任務則通過細化框架,提升學生在復雜職業場景中的語言應用能力。其中,分層任務設計如下。
基礎組:通過填空模板鞏固基礎詞匯,如:Inthehotel,Ilearnedhowto forthe
提高組:結合《廣西高等職業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2026年版)》,補充職業場景描述,如:“Ioperatedthe front desk system during peak check-in hours.\"。
進階組:繪制職業自我介紹框架,細化為ProfessionalCourses(如客房管理理論)和InternshipExperience(如接待VIP客人流程),并粘貼中英雙語例句。
(2)小組實踐案例:進階組學生在框架中加入了“參與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酒店服務項目選拔賽”的經歷描述,使用了managedthreeconcurrentguestcom-plaints等精準表達,體現了職業場景語言的遷移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詞匯整理與分層任務,構建從基礎到專業的語言知識體系。該設計通過腳手架式任務促進語言能力進階,幫助學生逐步提升從基礎寫作到職業場景寫作的能力。
3.解釋:精講點撥與文化對比
為確保學生掌握書信格式,教師通過教學課件分步驟動態演示書信結構,包括稱呼(DearTom)、正文分段(自我介紹、學習情況、期待回信)及結尾與署名(Bestwishes、LiMing)。教師在講解書信格式時,結合職教高考的評分標準,強調格式的重要性(如稱呼、結尾、署名),并展示中英文書信格式差異的案例,強調職業場景中的禮貌用語(如\"Iwouldappreci-ateyourguidanceon...\")。在語言糾錯環節中,補充職教高考中常見的語言錯誤類型(如語法、拼寫、表達不規范)。例如,教師通過多媒體投屏展示學生預寫作中的典型病句(如“Ivery likemymajor.\"),引導學生對比修正后的范例(“I really enjoy mymajor and Iamskilled atcommunicatingwith guests.\"),強化語法規則與表達規范性,并用教學課件呈現書信寫作任務卡(如表3所示),明確寫作要求。
(1)案例說明:在跨文化交際中,中英文書信格式的差異對職業場景的語言表達有重要影響。例如,中文書信常用“尊敬的Tom”,而英文需用“DearTom”;中文結尾常用“此致敬禮”,而英文則用“Bestwishes”等。這種格式差異反映了中西文化對正式程度的不同理解。
(2)小組實踐案例:在課堂上,各小組通過分析老撾留學生發來的信件,學習如何在職業場景中使用恰當的禮貌用語。例如,學生注意到信件中使用了“Could you provide feedback on my application?\"這樣的表達,而不是簡單的“Givemefeedback.”。教師引導學生將這種表達方式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幫助學生在職業場景中更自然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設計意圖:通過格式訓練與錯誤對比分析,教師強化學生對書信撰寫技巧的掌握,并通過積分激勵機制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該設計參考了教學能力比賽中的評價模塊設計,強調通過多元反饋的方法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遷移:同伴互評與展示優化
在詞匯整理與框架搭建完成后,學生依據《廣西高等職業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2026年版)·英語》評分標準(格式3分、內容6分、語言6分)開展同伴互評。在同伴互評環節中,教師要求學生依據職教高考評分標準進行評價,例如:是否體現了職業能力描述(如“processed three guest reservations\");是否使用了職業場景中的禮貌用語(如\"Could youplease provide feedbackonmyapplication?\")。通過同伴互評,學生不僅能發現自身泛化表達的不足,還能學習如何使用具體、專業的語言描述職業能力,從而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5]。
具體流程如下:首先,作文交換與標注。學生用熒光筆標出亮點,用鉛筆標注改進建議,并量化分值。其次,設立顧問專家。每組推選一名學生解答詞匯與語法疑問。最后,修訂與優化。學生根據反饋用紅筆標記錯誤、藍筆補充細節,直觀呈現修改過程。教師巡堂指導,針對寫作困難的學生提供一對一輔導。
(1)案例說明:同伴互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課堂中,學生通過互評發現,泛化的表達(如\"Ihelpguests.\")缺乏職業場景的具體性,而具體的表達(如“Processedthreeguestcomplaintswithinanhour.\")更能體現專業能力。
(2)小組實踐案例:小組通過組內結對子,依據評分標準對文稿進行互評和修改;再通過“繞圈”的方式開展小組內的講解與互評。同時組內形成幫扶互助,相互指出需要修改之處并進行修改。學生可模擬職業場景中的書信寫作,并由教師或同學進行職業規范性評價。
教學設計意圖:通過分層任務與同伴互評,構建“輸入一輸出一反饋—修正”的學習閉環,實現從“寫得出”到“寫得好”的能力躍升。該設計通過同伴協作促進語言能力的進階。
5.評價:多元反饋與反思
在多元化評價環節,學生展示終稿并解釋修改思路(如將“Istudyhard\"優化為“Ispend three hoursreviewinglessonsdaily\"),其他學生通過英語提問進行互動,教師進行點撥反饋。學生隨后填寫反思表,思考以下問題:“我的書信寫作是否體現了職業能力與規劃?”“我的書信寫作是否符合職教高考的評分標準?”并總結“最滿意表達”與“改進方向”。小組依據評分表推選優秀作品;教師從內容完整性、語言準確性和格式規范性三方面撰寫個性化評語,如結尾敬語規范,但可補充一項愛好以豐富形象。
(1)案例說明:多元化評價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職業意識。例如,學生展示終稿并解釋修改思路,并進一步優化職業場景中的表達。這種展示與互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能力,還增強了他們對職業規范的理解。
(2)小組實踐案例:學生將“Ihandledguestrequests.”修改為“I resolved a guest complaint by processingarefundwithin15minutes.”,體現了學生對職業規范的深入理解。通過這種展示與互動,學生不僅提升了寫作能力,而且增強了職業場景中的語言應用能力。
教學設計意圖:通過“展示—互動—評價—延伸”四個環節,構建階梯式學習路徑,強化同伴學習的正向激勵,將寫作能力提升嵌入真實職業場景。該設計參考了教學能力比賽中的評價模塊設計,強調通過多元反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效果評估
實踐表明,5E教學模式通過分層任務、填空模板和一對一輔導的方式,確保大部分不同水平學生均能達成基礎目標;教師引入真實信件、模擬國際交流的方式,確保絕大部分的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對比中英文書信的正式性表達的差異,使學生文化意識顯著提升。絕大部分的受訪學生對家鄉文化、校園文化及自身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數字技術(如超星學習通移動應用程序)提升了互動效率,而自評、互評、師評的多維評價則幫助學生形成改進閉環。
5E教學模式的系統性推進,不僅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思維和文化敏感性,充分體現“做中學”的教育理念,顯著提升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并有效應用于職教高考備考,但在教學實施時依舊存在諸多挑戰。由于該模式對中職英語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要求較高,教師需深入理解模式內涵并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活動。因探究式學習耗時,而教學內容繁重且課時有限,導致時間管理難度加大,教學進度可能會受到阻礙。此外,英語教學資源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模式的實施,學生能力差異大也會影響實施效果。
綜上所述,5E教學模式通過“參與一探索一解釋—遷移一評價”五個階段的有機銜接,為職教高考學生構建了“激發興趣一提升能力一內化素養”的成長路徑。該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他們實現中高職及本科的升學銜接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通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創新評價體系及加強教師專業培訓,可進一步發揮5E教學模式的優勢,為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實現中高職及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EB/OL].(2025-01-20)[2025-02-15].http ://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501/t20250119_1176193.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4.
[3]廣西壯族自治區招生考試院.廣西高等職業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2026年版)[EB/OL].(2025-01-21)[2025-03-18].http://jyt.gxzf.gov.cn/jyxw/jyyw/t19533422.shtml.
[4]吳成軍,張敏.美國生物學“5E”教學模式的內涵、實例及其本質特征[J].課程·教材·教法,2010,30(06):108-112.
[5]張路霞.基于5E教學模式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評”一體化實踐[J].校園英語,2024(29):121-123.
注:本文系2022年度廣西技工教育科研課題“新職業教育法背景下技工院校學生升學英語學科素養提升的研究與實踐”(2022JGY195)的研究成果。
(責編周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