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油的“智慧站務”實現多方共贏,為行業數字化發展提供可借鑒經驗
今年以來,(以下簡稱:湖南石油)積極響應集團公司數字化轉型號召,以基層減負專項行動為抓手,全力打造“智慧站務”樣板工程。通過系統梳理基層痛點問題,創新采用\"流程再造 + 標準統一 + 智能開發”三位一體推進模式,成功實施加能站賬冊表單電子化改革。
這一改革不僅實現了管理效能的顯著提升,而且探索出一條具有石化特色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告別重復勞動,效率提升顯著
傳統模式下,加能站員工每天要手工填寫各種紙質臺賬或電子表格。同一數據往往需要在不同系點,整個團隊都得加班到深夜,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數據對不上。”針對這些問題,湖南石油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將原有的128類賬冊表單精簡至73類,削減比例達到 41% ○
湖南石油開發了電子化管理模塊,實現了20項核心業務數據的自動抓取與智能生成,關鍵業務數據的自動采集率達到 27% 。
如今在金星加能站,油品損耗管理系統會自動采集相關數據,實時生成損耗分析報表,并自動推送異常預警。
黃順展示著系統界面說:“以前,計算損耗率要反復核對數據、套用公式。現在,系統瞬間就能完成分析。上個月,系統監測到柴油夜間損耗異常。我們及時發現油罐閥門密封問題,避免了近千元的損失。”加能站每日報表處理時間大幅縮短,從原來的平均3小時減少到現在的1.5小時。
“智慧站務\"不僅實現了管理效能提升, 而且探索出一條具有石化特色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更重要的是,湖南石油徹底告別了“手工賬 + 電子賬”的雙軌運行模式,實現了“一次錄入、多方共享”。
統中重復錄入,耗時費力且容易出錯。更嚴重的是,各系統間數據的標準不統一,經常出現“系統打架”的情況,給基層工作帶來極大困擾。
金星加能站站長黃順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每天光是填報表就得花上兩三個小時。遇上月底盤
田智能升級賦能,實現精準管理
為了確保改革成效持久,湖南石油著力構建標準化的管理體系。開發統一的模板庫,涵蓋表單格式、填寫規范、審批流程等要素,確保全省1600余座加能站執行統一標準。
湖南石油引入智能待辦系統,基于業務規則自動觸發工作任務提醒。例如,《加能站環保設備設施日常巡檢臺賬》需要定期填寫,智能待辦系統會提前發出提醒,確保員工按時完成巡檢和記錄工作。
歷史數據管理實現質的飛躍。所有表單數據實時上傳至中心,支持按站號、時間、業務類型等多維度秒級檢索。片區經理表示:“以前,調取半年前的賬表要翻箱倒柜地找臺賬。現在,通過系統一分鐘就能查到。”
此外,系統開發了客戶畫像、單站核算等智能分析模塊。通過整合交易數據、會員信息、車輛特征等要素,為每座加能站建立了專屬客戶畫像。
在單站核算方面,系統可以自動歸集每座加能站的收入、成本和營銷投入,計算出精準的噸油價差,為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培訓保障到位,改革落地見效
任何好的系統都需要人來操作。為了確保改革順利推進,湖南石油建立了“四維一體”的培訓體系:省級集中培訓重點培養內訓師隊伍;地市公司組織模擬演練強化實操技能;加能站開展師徒幫帶確保人人過關;線上學習平臺提供 7×24 小時自助學習資源。
目前,湖南石油累計開展培訓120場次,參訓人員達到3000余人次,全員考核通過率達到 100% 。
湖南石油同步搭建的運維保障體系,為基層提供了堅實的后盾:省級專家團隊負責系統優化和重大故障處理;地市配備專職運維人員現場指導。
而且,湖南石油建立了“問題答疑云平臺”,實時解答基層操作疑問,開通系統運維專線,所有問題4小時內響應、24小時內解決。
此項目作為湖南石油數字化轉型的成功實踐,不僅實現“數據多跑路、員工少折騰”的目標,而且探索出“三個轉變”的寶貴經驗:管理模式從粗放向精細化轉變,工作方式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員工角色從操作員向服務者轉變。
下一步,湖南石油將繼續深化數字化應用,探索AI技術應用,讓基層員工獲得更多的數字化紅利,客戶體驗也將持續提升,最終實現企業與員工、客戶的多方共贏,為石油零售行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