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2-0004-03
初中數學教學應結合學生學習特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簡化學習流程,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理論知識,增強數學學學習自信心,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有序開展。但就目前來看,在數學教學中依然存在較多問題有待解決,如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等,需秉持因材施教原則,確保制定的教學方式能夠滿足所有學生學習需求,從根本上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水平。
一、“教一學—評”一體化內涵
“教一學—評”一體化教學體系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師教學活動、學生學習活動與評價活動相互關聯。強調教學與評價工作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在提升數學教學水平中的積極作用。
二、初中數學教學要求
(一)符合教育體系改革
國家及教育部門針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改革要求,需要學校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初中數學課程體系。為使初中數學教學課程改革進一步落實,教師應當注重分析現有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之處,結合學生學習特征與學習需求,選擇適宜的數學教學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數學教學活動。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工作需要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主體作用為目標,將學生作為數學課程教學重要參與者,通過制訂完善的教學活動計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意識。教學方法實施期間還需要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學習動機以及學習興趣所在,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教學活動主題,在參與教學活動中得到綜合發展。
(三)拓寬學生知識面
教師通過不斷創新數學教學模式,創建新型數學課堂,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手段,進一步擴充課堂知識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更多數學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
三、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國家強調初中數學教學應當將教學活動納入正規課程體系,但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較多問題有待解決,具體來說,初中數學教學問題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模式單一
部分數學教師依然秉持傳統應試教育思維,沒有充分認識到數學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在組織教學活動期間依然將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評估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沒有著眼于學生終身教育,因此,不愿意在課堂或者課余時間安排多樣的教學活動。
數學是一門以實踐為中心的學科,在初中數學教學環節中,教師往往并不注重實踐教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難度較大,在無法得到有效學習反饋的情況下,學生學習興趣將進一步削弱。
(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原有教學模式過于注重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生才是接受知識的主體,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流于表面,沒有考慮到全部學生的學習需求。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與學生之間僅為教與被教的關系,學生參與各項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水平始終處于有待提升階段。
四、初中數學教育中的新教學方式
(一)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常見的數學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結合不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設計貼合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調動起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問題情境的設置在于巧妙提問、討論問題、制造懸念等,活動中的問題也需明確且內涵豐富,貼近學生日常生活。
數學教學活動開展期間,問題的引導還需要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主。學生不僅需要在參與活動前收集大量關于問題的資料,而且需要對資料內容進行歸納處理,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收獲。
問題教學情境也應當將低層次提問與高層次提問結合在一起。其中,低層次提問主要就是針對數學知識的提問、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問題、充分運用問題。高層次的提問主要就是指分析提問、綜合提問與評價提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引發學生在
教學活動中的深人思考。
(二)運用小組合作模式
隨著數學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推進,在開展活動環節還需要運用小組合作模式。在解決探究性數學問題環節,部分難以獨立完成以及需要學生認知互補的問題都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手段。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構建起融洽的合作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合作中充分認識到與他人溝通協作的重要性。
因數學知識具有較強邏輯性,題型復雜,學生需要掌握數學學習邏輯思維,增強綜合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各組學生將研究過程、研究成果面向全班、全校同學展示交流,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印象,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隙▽W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的進步,借助匯報及總結方式,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問題,增強歸納總結能力。
(三)教學合一
在數學教學環節,課堂教學內容可使用情境教學法、角色模擬法,以具體任務為依托,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布置完教學任務后,教師需給予相關知識的簡單提示與介紹,由學生自行思考或運用討論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將課內與課外結合在一起,以學生現有水平知識為教學起點,鞏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發現能力、合作能力及探索能力。注重在實際教學環節構建生活教學情境,提高數學實踐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和操作性,使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常識結合在一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項問題,提升數學學習積極性。
在學生知識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教師還需要著重實施分層教學。結合生源類型、學生人學成績、摸底成績,劃分出同一專業同一班級學生數學基礎的不同層次,遵循因材施教理念,優化教學內容,選擇適宜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手段。例如針對數學基礎良好的學生,教師可側重于邏輯性、實用性更強的教學內容,繼續夯實學生學習基礎,為學生安排更多需要綜合思維的題目,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針對數學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需要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理論思維模式,為學生安排更多基礎性練習題目,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接受數學學習內容,增強自身學習自信心。
(四)運用先進教學手段
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手段開展數學教學演示,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及數學結構擁有更加立體的了解,增強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五、數學教學中“教一學一評\"一體化實施要點
(一)明確教學目標要求
在初中數學教學環節做好學生定位工作,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數學學科教學活動需立足于基礎知識、普及科學教育,適用專業需求,教學內容應基礎且豐富,為學生在受教育后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做好準備。
(二)更新數學教學理念
嚴格遵循以學生為本原則,注重教學環節的各類互動,切實發揮出學生在學習期間的主觀能動性。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形式,創建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以知識為載體,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構建起以師生主動參與、發展的互動式教學模式。
數學教學環節的理論講解過程中,教師應轉移原有以知識及技能為傳授重點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思辨力、表達能力,切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不扎實,理解能力相對欠缺,理論教學內容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進行調整。因當下數學教材普遍存在內容較為陳舊、理論性強、各專業知識連接不緊密、缺乏實用性及趣味性等問題,教師需要以需用為準、夠用為度,將數學內容進行相對調整。
因數學知識體系復雜,各類知識聯系密切,教師還需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由簡至難地安排教學內容,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
(四)做好教學評價工作
著重關注課后作業的評價工作,延續評價育人功能。教師可為學生設計難度不同的作業,增強作業設計的多樣性與層次性。以勾股定理教學環節為例,基礎難度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已知三角形兩邊長度的情況下計算出第三邊長度;中等難度問題可以讓學生進行學習小組合作,解決一個涉及勾股定理的實際問題,確保學生能夠靈活利用勾股定理,通過合作方式加深對勾股定理的理解。
在課后作業評價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針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完成量化評價,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或同伴相互評價,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及批判性思維,增強\"教—學—評”一體化水平。
六、結語
總而言之,構建高質量教學模式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科特色,不斷探究及總結活動開展經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也應當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及創新意識為目標,為學生搭建起豐富多樣的活動平臺,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得到綜合發展,從根本上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潘立鵬.小組合作學習機制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以“圓\"單元為例[J]教育觀察,2024,13(29) :78-80+101
[2]趙立新,任家梅.初中數學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策略研究一—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課例研究》[J].應用化工,2024,53(9):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