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096-9651(2025)03-0116-05
一、引言
近年來,在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外出打工農民返鄉創業,給鄉村經濟帶來了新活力,加快了鄉村全面振興的步伐。為進一步優化返鄉農民工的創業環境,本文以蘇北農民工返鄉創業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解決其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建議。
蘇北是江蘇省北部地區的簡稱,包括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和鹽城5個地級市。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北地區農村的就業形勢一直處于較好狀態,對當地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農民工回流的政策,并在蘇北地區開展了返鄉創業試點工作,采取了各種有效舉措,確保了相關政策的落實。雖然蘇北地區目前仍然處于人口凈流出狀態,但隨著返鄉創業政策的不斷優化,選擇返回家鄉創業的農民工比例逐漸升高,同時帶動了一部分當地農戶創業。同時,隨著鄉村產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蘇北涌現出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僅促進了農產品加工項目的發展,而且對上下游產業十分重視,積極發掘本地就業機會,對農民工返鄉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二、蘇北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做法
(一)財稅扶持雙驅動促進小型企業發展
蘇北地區結合自身情況,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對農民工返鄉創業進行了積極的支持。例如,對返鄉農民工,每人可獲得3年最多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回流農民工在蘇北地區建立有限規模的小型企業,政府提供支持政策。蘇北各市均已明確提出,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盡量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并按照其繳納的稅費,給予一定的補貼。
(二)全方位社保補助筑牢權益防護線
蘇北各市加大社保補助的力度,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確保所有被認定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均能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充分享受到相應的社會保險補助。同時,返鄉創業的農民工開辦的企業,只要營業時間超過一年,并能解決一部分蘇北本地人的就業,就會得到政府的補貼。強化對返鄉農民工合法勞動權利的保護,構建有效的勞動監察制度,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套完善的農民工權益保障體系,以保障農民工權益。
(三)一站式創業服務優化流程提效率
蘇北地區為了簡化返鄉農民工創業流程,提高創業效率,各市設立了專門的返鄉創業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農民工可以一次性辦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項目審批等創業手續,服務中心還配備了專業的工作人員,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手續代辦等服務,幫助農民工快速了解和掌握創業所需的各項政策和流程。開通線上政務服務平臺,打開返鄉創業綠色通道,讓農民工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創業相關手續的申請,大大縮短了創業籌備時間。
(四)精準產業引導推動特色產業成規模
蘇北地區依據本地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對返鄉農民創業進行精準的產業引導。在農業資源豐富的地區,鼓勵農民工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及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并配套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延長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在一些擁有傳統手工藝的地區,支持農民工開展傳統手工藝創業,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通過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提供產業發展指導,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向特色產業集聚,形成產業規模效應。
(五)柔性引進人才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蘇北地區深知人才對于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性,積極實施柔性引進人才策略。一方面,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通過技術咨詢、項目合作等方式,吸引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力服務。另一方面,利用網絡平臺,開展遠程人才招聘和技術合作,鼓勵在外的蘇北籍專業人才以兼職、顧問等形式為家鄉企業服務。
三、農民工返鄉創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在返鄉創業的過程中,受個體文化素質和創業能力的限制,農民工的創業路徑選擇、規劃和實施都遇到了許多困難。農民工返鄉創業多發生在農村,缺乏資金和技術。在一個新的產業形成之后,如何開發新的市場,采取什么樣的經營模式,這都值得去深人研究。目前,蘇北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知識技能與經營能力有待提升
在創業初期,大部分返鄉農民都會遇到與創業產品和服務有關的產品營銷、運營管理、財務等方面的知識不足問題。返鄉創業農民工對相關產品知識、技術等方面較為重視,對其他方面的知識、技能了解相對較少。這是由于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大都曾在城市從事一線工作,且多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難以勝任管理工作,這就導致他們難以有效地解決創業過程中出現的管理問題,不利于他們的長遠發展。此外,因為文化程度較低,一些農民工的學習意識很差,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也沒有從別人那里獲取到成功的創業經驗,難以規避創業中的問題。
(二)政策認知與市場適應力面臨挑戰
創業政策對于減輕農民工在創業之初的壓力,為其奠定堅實的創業基礎具有重要作用。自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后,地方各級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稅收優惠、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等。但多數蘇北返鄉創業農民工對返鄉創業的政策認知不足,導致其在創業過程中存在不少政策盲區,難以獲得當地政府及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大多數返鄉農民工在創業前多是在生產一線工作,從事的是低端體力勞動,缺少對創業資訊的了解。返鄉農民工對市場反應不靈敏,不熟悉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和市場運行模式,無法將其與創業政策中的優惠扶持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導致他們對市場行情變化的反應較慢,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情況惡化。
(三)創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因為大部分返鄉農民工不能及時跟蹤與創業項目有關的信息,也不清楚創業扶持政策,這就導致他們在創業領域和創業方式上的盲目選擇。研究發現,在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中,有四成以上的人選擇在農業、畜牧業、服務業領域創業。當傳統產業中的創業項目基本成型之后,大部分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很難對其進行優化,無法提升產品附加值,導致企業產業鏈存在薄弱環節。此外,大部分返鄉創業農民工所經營的產業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也沒有自己的創新理念,致使他們的創業項目缺乏核心競爭力,很難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四)理解障礙與效率瓶頸
一些地區的返鄉創業農民工認為,政府的政策宣傳力度不夠,使其對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認同度不高,政策落實不到位。就政策辦理過程而言,有些優惠政策所需的各類證明較多,程序煩瑣,落實時間也比較長。有些政策的語言設定比較模糊,而農民工因為文化程度的限制,在解讀有關的政策資料時,會產生誤解。
四、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建議
(一)精準定制創業培訓
在制定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過程中,需要對創業者的知識儲備、運營能力和技術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把創業訓練和后續的創業計劃有機結合起來,一是增強訓練內容的時效性和訓練方法的針對性。要密切結合各地實際,繼續充實培訓內容,對村莊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市場趨勢進行深度分析,為學員們提供切合實際、富有前瞻性的職業培訓指導。同時,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采取多種培訓方式,把實際案例與教學相結合,以理論知識為支持,以實際經驗為基礎,教會他們如何進行市場調查、預測趨勢。在培訓期間,邀請有實際經驗的講師,把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技巧和知識傳授給學生。二是建立一套科學的創業培訓服務系統,建設培訓中心、指導咨詢服務中心、實訓基地等配套設施。通過開展一系列培訓,使返鄉農民工的創業素質和技能得到有效提高,促使其成功創業。
(二)強化政策引導與扶持
政府需加強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對農民工在返鄉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考察和預測,并主動制定相應的措施,以便對他們進行引導。第一,加大對政策內容的解讀和宣傳。充分運用電視、報刊、廣播、微信、抖音等各種媒介,大力宣傳當地為返鄉農民工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激發他們返鄉創業的積極性。第二,稅收減免和其他優惠措施要與時俱進,進行適當調整。根據不同區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對返鄉創業農民工進行分析,為其制定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返鄉創業政策。第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政府應安排專職的工作人員,對返鄉創業農民工進行業務輔導,使其全面理解和掌握有關政策。加大政策執行力度,保證政策順利實施。
(三)優化信息引導與綜合支持策略
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中存在的盲目性,應加強信息收集和創業培訓。第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構建一個綜合性信息平臺,將創業政策、市場動態、項目評價等內容進行實時發布,以保證回流的農民工可以第一時間得到有價值的創業信息。同時,為學員提供系統化的創業訓練,包括市場分析、項目選擇、財務管理、品牌塑造等,以提高學員的創業技能及市場認知。應結合當地特點與市場需要,指導農民工自主選擇有發展前景的創業項目,并在資金、技術、市場等多個層面給予扶持,以減輕其創業風險,提升成功率。第二,通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延伸產業鏈來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鼓勵返鄉創業農民工引進新技術和新工藝,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附加價值。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對品牌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同時,要促進新創企業向上下游延伸,構建完善的產業鏈,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第三,加強企業的營銷意識和營銷策略。引導返鄉創業農民工開展市場調查,掌握市場動向,及時調整產品銷售策略。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合作,進行多種渠道的營銷,以擴大市場份額。政府應加強財政支持,構建互助協作機制。與此同時,金融機構要根據返鄉農民工的特征,提供更為靈活、多樣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減少他們的融資成本,為其創業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四)優化返鄉創業政策宣傳與實施路徑
第一,加強政策宣傳的廣度和深度。政府應通過網絡平臺、電視廣播、宣傳冊等多種途徑,將返鄉創業的政策以一種簡單易懂的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同時,通過舉辦政策宣講會、座談會等形式,為農民工提供面對面的咨詢服務,增強其對政策的了解和認同。第二,政府應對現行的政策程序進行梳理、優化,精簡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及審批程序,以最大限度縮短辦理時限。同時,設置政策咨詢窗口或熱線,方便外來務工人員了解政策、準備材料、辦理有關手續。第三,構建政策反饋與評價機制。政府應建立有效的政策反饋機制,及時聽取農民工對政策實施的意見建議,并對存在的問題加以修正和改進。此外,還要對政策的實施狀況進行定期評估,以掌握其執行效果,并在此基礎上對政策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優化,切實惠及到農民工群體。
(五)形成返鄉創業的合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各級政府應鼓勵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主動投身“三農”工作,并引導其充分運用本地資源,進行自主創業。同時,加強宏觀規劃和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各地區的人社部門應積極建立返鄉創業聯盟平臺。例如,可以請當地著名企業家來做專題講座,用他們的事跡來鼓舞那些還在猶豫的返鄉農民工。為有意向創業的人才搭建溝通平臺,創造新的思路和機會,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
五、結語
本文在分析蘇北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現狀后,發現該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雖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知識技能不足、政策認知有限、市場適應力弱等挑戰。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需深化政策扶持,強化金融創新,精準定制創業培訓,提升農民工創業能力。同時,優化相關政策的宣傳和實施。這些措施將激發鄉村經濟活力,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廣闊空間與有力支持,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李貴成,杜連峰.返鄉農民工參與鄉村振興的行動邏輯——基于H省X市1346個樣本的調查數據[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21,38(01):43-48.[2]汪獨友,江春明,劉雯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江蘇返鄉農民工創業環境優化研究[J].大眾科技,2020,22(11):145-147,151.[3]方鳴.創業培訓、政策獲取和農民工返鄉創業績效[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 (06): 116-126.[4]劉瑞芳,劉佳璐,管輝,等.鄉村振興戰略下蘇北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策略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8):68-71.[5]施楊,王崢,周莉敏,等.基于人口統計學特征的江蘇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區域比較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0):1661-1664.
(作者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