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6737(2025)04-0081-04
In-depth Research on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Rice Paddy Painting Product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ounty-level Leisure Agriculture ZHANG Jing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O130,China)
Abstract:Againstthe backdropof thedevelopmentof leisureagriculture in counties,rice paddypainting servesasan inovativeformofagriculturetosupportruralrevitalization.Basedonthetheoreticaloverviewofcounty-levelleisure agriculturearchitectureandricepaddypaintingproducts,thispaperexploresindetailthemechanismofricepaddy paintingproductsempoweringruralrevitalizationfromthreeaspects:economicefects,socialefects,andecologicaleffects. Basedon thestrategic guidanceofruralrevitaliz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 deepempowering efectofricepaddy paintingproductsonruralrevitalizationundertheframeworkofcounty-levelleisureagriculture,providing theoretical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rice paddy painting products.
Key Words: County-level leisureagriculture architecture; Ricepaddy painting products;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在探索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中,縣域休閑農業作為一支新興力量,正逐漸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和潛力。本研究主要深人探討縣域休閑農業架構下的稻田畫產品如何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通過創新的視角和詳細的分析,揭示了這一獨特的農業文化景觀對鄉村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的深遠影響。
稻田畫是一種將藝術與農業完美結合的產品,近年來在國內外鄉村地區迅速流行起來。通過精心繪制各種圖案和文字,在保留稻田原有功能的同時賦予農田新的藝術價值,為鄉村旅游增添了新亮點。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稻田畫能夠提升鄉村形象的功能,而且在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等方面也極為重要。
本研究聚焦稻田畫產品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探索其推動路徑與機制,旨在為縣域休閑農業及鄉村振興提供參考。期望通過此研究激發休閑農業活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強盛、鄉村美麗、農民富裕的目標。
1 理論概述
1.1 縣域休閑農業架構
縣域休閑農業架構是一個整合農業、旅游和文化的綜合體系,以農業為基礎,強調傳統農業與現代旅游和文化創意的結合。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來建立吸引游客體驗、觀光和購買的當地農產品品牌。同時,通過結合當地文化資源,創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項目,如農舍住宿和民俗體驗,讓游客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時體驗鄉村文化的魅力。
縣域休閑農業架構注重科學規劃與合理發展,依托核心景區和特色產品產地建設基地,鼓勵利用閑置資源并保護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強調多元化投資,吸引社會資本、家庭農場等參與,通過多種形式形成投資主體,整合農業景觀、文化等資源,創造創意性休閑農產品,提升旅游吸引力5。同時,加強品牌營銷和公共服務,提升休閑農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縣域休閑農業架構是一個集農業、旅游、文化等要素于一體的綜合體系。通過實施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多元化投資、產品創新等措施,促進縣級休閑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為鄉村經濟注人新的活力。
1.2稻田畫產品
稻田繪畫是藝術與農業的創新結合,以稻田為畫布,彩色水稻為顏料,運用精細種植技術和創意設計,在田野繪出多彩巨型圖案。設計團隊依據地區特征、文化元素或時事選擇具有代表性和意義的主題進行創作,借助計算機軟件放大圖案,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顏色區域,結合設計方案精心培育和種植不同顏色的水稻秧苗,確保圖案的精確呈現。稻田管理對稻田畫至關重要,農民需精心管理水肥、防治病蟲害,保證水稻均勻生長。稻田繪畫產品的觀賞期通常是在水稻成熟后,此時稻田將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就像一幅自然的藝術畫。通過稻田繪畫,傳承和弘揚鄉土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助力。稻田畫產品通過與縣域休閑農業架構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農業景觀。
2稻田畫產品賦能鄉村振興的機制探究
2.1 稻田畫的經濟效應
稻田畫采用創造性布局和種植技術,將稻田變畫布,水稻作顏料,吸引大量游客和藝術愛好者,并創造顯著經濟效益,增加游客數量,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推動周邊餐飲、住宿等產業發展[10]。以黑龍江富錦和遼寧沈陽為例,當地的稻田畫已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提高了旅游收入。
稻田畫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受歡迎程度和市場售價,農民借此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知名度和銷量,并將其作為品牌形象展示,增強市場競爭力[l]。同時,稻田畫作為農業、文化、旅游一體化的連接媒體,將農業生產、旅游和文化傳承融合,形成完整產業鏈,提升鄉村綜合實力,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例如,一些農民將當地的傳統元素和文化故事融入稻田畫中,使其成為美麗的鄉村地標,增強了參觀的吸引力[13]。
2.2 稻田畫的社會效應
稻田畫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藝,已成為鄉村地區一張閃亮的名片。通過稻田繪畫,游客可以直觀地體驗鄉村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從而加深了對鄉村的了解和認同感。這種認同感的增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源流入鄉村地區[14]。例如,安徽省壽縣力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通過制作稻田畫提高了知名度,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旅游業發展。
稻田畫的創作過程需農民積極參與,這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農業生產技能,還增強了信心與幸福感。農民通過展示才華與創造力,在稻田畫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激發了創新精神與創業熱情,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同時,稻田畫作為農業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結合,促進了文化交流與傳承,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展現當地傳統文化,助力文化保護與弘揚,豐富了鄉村振興的文化內涵[。
2.3 稻田畫的生態效應
稻田畫的創作過程需要精心規劃和種植,這有助于提高稻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通過合理規劃稻田的布局和種植結構,可以有效控制稻田中的病蟲害和雜草生長,從而減少對農藥和化肥的依賴,進而減少農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破壞,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通過在稻田畫中描繪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稻苗,可以吸引更多的鳥類和昆蟲前來棲息和覓食。這些鳥類和昆蟲在稻田中起著控制害蟲數量和傳播花粉的生態作用,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如蚜蟲、稻飛虱等,無形中幫助稻田實現了生物防治,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另外,通過稻田畫中的生態農業實踐,農民可以更多地了解生態農業知識和技能,從而更好地保護和管理農田,進一步增強農田蓄水防洪、改善環境、凈化水體等生態服務功能。與此同時,一些有色水稻品種含有花青素等食用色素和硒等大量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益處,也提高了生態效益。
稻田畫作為一種獨特的創意農業形式,通過其經濟、社會和生態效應賦予鄉村振興以力量,提高了鄉村地區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審美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3縣域休閑農業架構下稻田畫產品賦能鄉村振興的深度分析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稻田畫作為一種創新的農業景觀形式,不僅為鄉村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而且深刻地促進了鄉村振興的多個方面。其中,不僅傳承與創新了鄉村的農耕文化,而且推動了農業產業的結構調整、促進了生態農業發展。因此,從以上四個方面詳細分析稻田畫產品在縣域休閑農業架構下賦能鄉村振興的深度。
3.1 傳承農耕文化
稻田畫利用巧妙的種植技術和色彩搭配,在田野上創造出生動圖案8。這些圖案融合了當地特色、歷史文化元素和現代審美觀念,成為繼承和弘揚農業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濟南市歷城區的蕓家莊村,村民們使用不同品種的水稻,通過利用GPS技術定位插竿、拉線、勾勒輪廓,精心繪制了一幅巨大的稻田畫“我在濟南剛剛好”,以及一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主題密切相關的圖案。這些稻田畫不僅展示了濟南的獨特魅力和城市溫暖,也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同樣,在湖南澧縣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彩色水稻示范基地,研究人員通過引進新的彩色水稻品種,不斷對其進行測試和篩選,以適應當地種植,并創作了更多精美的稻田畫。這些稻田畫促進了農業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游客可以在這里充分欣賞稻田的“美”,進而對農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稻田畫已成為農業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關鍵平臺,其日益增長的普及度和影響力促使更多游客關注并參與農業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文化體驗,也為農業文化的廣泛傳播開辟了新空間。
作為一種農業景觀與文化符號,稻田畫以藝術形式將農業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加深了人們對這一深厚文化底蘊的了解與尊重,對推動鄉村振興、增強鄉村文化自信具有深遠意義[20]。
3.2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稻田畫的推廣豐富了鄉村旅游,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種植多樣化和精細化。寧夏地區通過調整水稻產業結構,如改革耕作制度、稻旱輪作等,有效節約了水資源,提升了水稻品質與產量,顯著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了農業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如表1所示。
稻田畫的創作過程也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推動了農業從單一糧食作物種植向多樣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在稻田畫的創作中,農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種植技術和藝術表現方法,促進農業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帶動了鄉村經濟增長。
3.3 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稻田畫產品的推廣和普及也促進了生態農業的發展,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減少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和排放。而稻田畫的創作過程正是一種生態農業的實踐和探索[22]。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農民通常以種植糧食為生,對農業的理解和認識相對有限。稻田畫的出現向農民展示了農業與生態環境相結合帶來的無限可能性[23]。在繪制稻田畫的過程中,農民需要使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如無人機、智能灌溉系統等,以確保圖案的準確性和農田的高效管理,進一步促進了生態農業的發展[24]。
在寧波市奉化區和杭州市西湖區雙浦鎮的農田,村民們通過“龍馬精神\"和“魚戲蓮葉間\"等彩色稻田圖案,反映了土地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力量,寄托了美好的期望。具體如圖1所示。
村民自信展示農業成就與文化特色,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這對鄉村振興和生態農業現代化至關重要。水稻畫創作中,農民精選水稻品種,既保證美學效果又提升作物產量與質量,同時促進生態保護。生態農業的發展助力農業可持續,推動鄉村經濟多樣化,增加農民收入,深刻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4結束語
縣域休閑農業架構下的稻田畫產品為鄉村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動力源泉。通過本研究,深刻認識到稻田畫在促進農業多功能性、提升鄉村審美價值、增強鄉村吸引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未來,要繼續深化水稻畫產品的創意設計和市場推廣,加強與鄉村特色產業和生態環境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拓展水稻畫產品產業鏈和價值空間,確保稻子畫產品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可持續動力。
參考文獻:
[1]張賀,蔡奕欣,宋雪,等.王魯鎮創意農業與鄉村振興融合路徑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5(4):51-53.
[2]許春英.鄉村振興戰略下水稻田園旅游的開發策略研究[J]北方水稻,2024,54(5):64-66.
[3]盧嬌嬌.水稻田園旅游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的發展路徑探索[J].北方水稻,2024,54(5):79-81.
[4]李廣宇,王新.鄉村振興背景下黑龍江省縣域休閑農業和生態旅游的發展轉型研究[J].商業經濟,2024(10):5-7,16.
[5] 楊雅娟.插畫變遷中的\"助\"與\"推\":鄉村振興中稻田插畫應用研究[J].民族藝林,2024(3):138-144.
[6]謝書培.基于區域氣候的多色稻田畫景觀設計案例研究[J].分子植物育種,2025,23(9):3126-3132.
[7]蔡建沛,李夢彤,李坤昊,朱桑,李浩擎.南雄市水口鎮水稻產業驅動鄉村振興的策略[J].鄉村經濟與科技,2024,35(14):117-120.
[8]“江南文化\"課題組.稻田里的研發中心在產業融合中傳承弘揚本土特色文化: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向陽村[J].上海農村經濟,2023(08):36-38.
[9]李雨喬.大地藝術視角下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創新:以哈爾濱閆家崗稻田畫藝術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25,16(01):180-182,185.
[10]羅光強.基于稻米特質化生產溯源的鄉村產業振興策略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4,40(7):1020-1028.
[11]黃小芬.彩色水稻及其在鄉村旅游風景文化塑造中的應用[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22.23(6):1867-1868
[12]譙江蘭.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以德陽市旌陽區水稻產業為例[J].現代化農業,2024(4):28-31.
[13]朱榮成.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以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為例[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9(05):1-7.
[14]唐雪珂,段志程,康家和,黃智剛.借助優勢產業實現產業振興的路徑研究:以四川省大竹縣糯稻產業為例[J].熱帶農業科學,2023,43(12):120-124.
[15]中國人民銀行興安盟中心支行課題組,王維民,張艷紅.縣域金融支持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研究:以興安盟稻米產業為例[J].北方金融,2023(2):109-112.
[16]鄭良燕,徐昱鷹,朱雯,等.稻作農業文化遺產賦能鄉村振興的浙江實踐與思考[J].中國稻米,2025,31(3):111-116.
[17]嚴重君,宗錦濤,馮志永,等.湖南稻田生態綜合種養典型模式及發展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23(9):92-96.
[18]肖雄東.保障糧食安全背景下武平縣水稻種植現狀及發展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4(10):106-108.
[19]甘文秀.鄉村振興背景下水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分析[J].中國稻米,2025,28(5):57-61,65.
[20] 辛琳,王櫻霏,童俊.糧田系統農業文化遺產旅游景觀提升策略[J].風景園林,2024,31(12):12-19
[21] 潘瑩,李想.氣候變化對寧夏農業經濟影響的估算[J].南方農業,2023,17(20):1-4.
[22]李小梅,趙勝利.漢中市稻田生態養殖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大麥與谷類科學,2023,40(6):39-42+46.
[23]田然.園林景觀與水稻農業融合設計的生態系統服務優化[J]北方水稻,2024,54(6):82-84.
[24]胡興偉,梁媛媛,李依月,等.鄉村彩色水稻創意農業景觀營建路徑[J].現代園藝,2023,46(11):164-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