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階并非一種自發的發展過程,而是需要研究者尋找最佳的教學序列并精心設計教學,以促進進階的發生。本文旨在探討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習進階活動有效教學策略,助力教師設計學習活動的良好序列,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1.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師需要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由淺入深、從具象到抽象的認知發展特點,有效建構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例如,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教與學兩個角度尋找最佳教學序列,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促進學習進階的發生。教師“教”的進階路徑為文化認識、文化體驗、文化接納、文化實踐,而學生“學”的進階路徑為學習基礎、“我”對話作者、歷史對話現實、歷史影響現實。
2.探索學習活動策略
教師圍繞核心素養,依據進階理論,探索設計學習活動策略,及時診斷并有序引導學生展開多元互動,激發學生展現真實思維,實現思維進階,達成學習目標。
一是關鍵環節留空間。課堂教學由多個學習活動組成,教師確定活動的重難點,并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思考,有利于學生展示真實的思維水平,教師及時診斷,引領學生思維逐層深入。
二是知識生活巧連接。教師關注學生生活經驗,在生活和知識緊密連接處創設學習活動,在具體、形象的生活與嚴謹、抽象的知識間架起一座橋梁,有利于學生借助已有生活經驗對學科問題進行多樣化解釋與應用,實現思維進階。
三是認知沖突促質疑。在教學中,教師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效地創設認知沖突,通過暫時的知識失衡,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從而驅動學生努力恢復失衡的心理,完成認知結構的構建,實現學習進階。
3.探索作業設計策略
教師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進階式作業評價,本質上是構建了一套動態、立體的教育質量監測與提升體系。教師以核心素養為“導航儀”,錨定學科核心概念、關鍵能力、思想方法,將這些教育教學的核心要素拆解為可觀測、可評價的具體指標,在此基礎上精心編制習題。同時,突破傳統“非對即錯”的二元評價桎梏,擬定涵蓋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等不同思維水平的評價標準,形成清晰的能力進階圖譜。
當教師以核心素養為目標,以進階理念為指導,通過整體把握知識結構進行主題式單元學習設計,學習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堆砌,而是圍繞核心概念、關鍵能力、思想方法和正確價值觀構建的結構化知識群。這種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整體性、關聯性和實踐性,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