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理念:“寬基礎、活模塊、集成式”課程集的內涵解析
(一)集群式模塊課程理念
集群式模塊課程是20世紀90年代初由我國職業教育專家蔣乃平提出的,是指集合一群相關職業或幾個相關職業群,根據職業群實際需要和職業院校培養目標,按“寬基礎”和“活模塊”兩階段組織專業教學。“寬基礎”著力于職業群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以專業相關基礎課程為主;“活模塊”著力于某一職業崗位對從業者的能力要求,根據職業方向劃分成若干個不同的模塊課程集。
(二)綜合集成思想
在20世紀90年代,錢學森等專家創立了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綜合集成思想的核心宗旨在于整合各類資源,達成整體的最優化,進而實現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即“ 1+1gt;2′ 。
二、方法策略:基于課程集的課程體系構建模式
(三)課程集內涵解析
在集群式模塊課程理念和綜合集成思想的基礎上,(以下簡稱我校)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將高職金融專業課程集定義為: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課程間的邏輯關系為結合點,以“模塊化一集成化”為建構路徑,按照“關鍵能力一從業能力”劃分學習階段,按照各職業崗位能力重構課程模塊,按照“專業素質一綜合實踐”整合集成模塊,將高職金融專業課程規劃設計為“寬基礎、活模塊、集成式”的集成體系。
(一)模塊化構建路徑
基于集群式模塊課程理念,我校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按照“人才需求調研、崗位職責梳理、職業能力細分、專業課程開發、課程模塊重構”流程,對專業課程進行模塊化設計。
第一步,我校專業調研組深入區域金融行業企業和優勢產業企業廣泛調研,調研區域高職金融人才需求崗位分布情況,定位我校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向的職業群,即以銀行業為主、以證券業、保險業為輔的金融服務外包類職業。第二步,根據面向的職業群,梳理金融服務外包類職業崗位工作職責,分析其典型工作領域及工作任務。第三步,根據崗位職責、典型工作領域及工作任務,分析金融服務外包從業者所需素質、知識、能力,依據集群式模塊課程理念,將其按照“關鍵能力一從業能力”進行劃分,構建職業能力框架體系。第四步,依據金融服務外包職業群能力要求,結合上下游崗位特征,開發體現職業特色的職業群通識課程來培養關鍵能力,開發體現崗位導向的專業課程來培養從業能力。第五步,將職業群通識課程和職業崗位專業課程分別歸并到“寬基礎”和“活模塊”兩個學習階段。“寬基礎”階段課程設置相對固定,且沒有明顯的崗位指向,基于集群式模塊理念,我校將通識課程按功能定位重構為德育文化、工具技能、社會能力、職業群專業四大板塊,“活模塊”階段按照金融服務外包職業群各職業方向劃分,重構六個崗位課程模塊,實現課程模塊基于崗位又回歸崗位的落地支撐。
(二)集成化整合策略
在課程體系模塊化的基礎之上,我校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以綜合集成思想為指導,以各職業應掌握的知識技能為主線,遵循“專業素質一綜合實踐”遞進原則,將相關金融專業課程按照“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拓展、職業認證、畢業設計、崗位實習”培養全流程來細分、序化;以課程間的邏輯關系為結合點,對相關主十課程進行重新整合,刪除交叉課程間的重復內容,填補專業課程間的空白,對序化后的課程模塊進一步整合集成,最終形成“寬基礎、活模塊、集成式”高職金融專業課程集,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各職業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克服各職業課程單獨教學的分離性,達到課程集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三、實踐探索:基于課程集的課程體系架構設計
我校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按照“模塊化-集成化”的構建路徑,開發“寬基礎、集成式活模塊”2階課程,即“寬基礎”階段4大板塊課程和“集成式活模塊”階段 6×6 專業課程矩陣。最終構建起“2階段、4板塊、 6×6 模塊矩陣”的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集(簡稱“2466”體系)及其內容體系,以此作為專業課程體系。
(一)寬基礎階段課程設置
寬基礎階段課程面向職業群整體需求,側重于職業群通用基礎知識和技能等關鍵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潛力和跨崗位綜合素養。基于集群式模塊理念,我校將通識課程按功能重構為德育文化、工具、社會能力、職業群專業四大板塊,課程設置如表1所示。
表1寬基礎階段(4板塊)課程設置


由表1可知,德育文化類板塊開設思想政治和身心修養課程,同時根據金融行業特性,開設專業特色德育文化課程,增強學生愛國意識;工具類板塊開設有高等數學等課程,以及專業特色工具類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語言、信息技術等關鍵學習工具和方法的掌握;社會能力類板塊注重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談判水平;職業群專業類板塊主要幫助學生夯實專業基礎,為后續專業模塊課程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二)集成式活模塊階段課程設置
集成式活模塊階段課程面向職業崗位從業需要,側重于一個或多個職業崗位從業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依據調研職業群及所涉及的職業方向,我校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將職業相關課程劃分為“銀行服務模塊、金融營銷模塊、金融科技模塊”3個必選模塊和“證券服務模塊、保險業務模塊、財富管理模塊”3個自選模塊。在此基礎之上,以各崗位應掌握的知識技能為主線,遵循“專業素質一綜合實踐”遞進原則,每個崗位課程模塊按照“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拓展、職業認證、崗位實習、畢業設計”培養全流程進行序化,通過刪除交叉內容、填補空白內容完成進一步整合集成,最終形成 (6×6 崗位集成模塊矩陣,具體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
集成式活模塊階段分為專業素質培養和職業綜合實踐。在專業素質培養方面,學生需要完成“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拓展、職業認證”環節,其中,“銀行服務集成模塊、金融營銷集成模塊、金融科技集成模塊”為專業必修,“證券服務集成模塊、保險服務集成模塊、財富管理集成模塊”為專業自選。在職業綜合實踐方面,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職業規劃以及優勢特長,可自主選擇崗位實踐方向,開展“畢業設計、崗位實習”環節。

在集成式活模塊階段,學生可以在自主選擇的崗位方向上完成集成式話模塊學習,實現崗位人才培養閉環。學生首先系統學習職業知識核心課程,掌握相關職業知識;在此基礎上,開展對應的職業技能實訓,提升職業核心素質;然后在該崗位方向上可選1到2門拓展課程,拓寬職業發展空間;同時,可以通過相關職業資格認證或職業技能認證進行學分轉換,提高職業認可度;最后撰寫與崗位方向相關的畢業設計綜合方案,并開展與崗位方向相關的企業實習,增強職業綜合實踐能力。從專業素質培養到職業綜合實踐,最終完成職業崗位人才培養全過程。
以銀行服務崗位方向為例,銀行服務集成模塊設置了銀行綜合柜臺業務、銀行信貸實務等職業知識核心課程,以及配套的銀行綜合技能實訓、銀行信貸實訓等職業技能課程。在此基礎上,該模塊設置了銀行網點管理、點鈔與貨幣識假、傳票算與字符錄人等職業拓展課程,學生通過銀行業專業人員水平測試可轉換學分。最后,學生將所學的銀行服務崗位知識、技能進行綜合應用,以銀行風險管理方案或銀行信貸報告作為畢業設計成果,并參加銀行綜合柜員、銀行信貸員等崗位實習,完成基于崗位到回歸崗位的閉環。
參考文獻:
[1]聶強,沈雕.電子信息大類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26).
[2]蔣乃平.對《“寬基礎、活模塊”課程結構研究》的回憶和再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35).
[3]劉興恕,關志偉,尹藝霏.類型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23)
[4]潘靜波,陳珍子.“ 1+x3 證書制度下人才培養的“課證融合”課程體系探究:以金融投資類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2021(7).
基金項目:2023年度校級課題“基于“寬基礎、活模塊、集成式’課程集的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模式研究”,項目編號:GYXJKT202324。
(作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