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鑒于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人工智能為提升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機遇。自前,高職英語專業學困生明顯增多,生源情況復雜,多數學生英語基礎薄弱,且多來自鄉鎮或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和資源的地區。部分學生因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學習動力等問題,導致英語學習困難。教師探索人工智能輔助下的學困生幫扶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人工智能輔助下對高職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定義
根據美國學者塞繆爾·柯克的定義,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學業成績不佳的學生。這個概念并不是一個正式的學術術語,而是一個較為通俗的說法。學困生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學困生學習動力不足,對學習缺乏興趣或動力,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學困生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低下;學困生基礎薄弱,導致后續學習困難;學困生注意力不集中;學困生情緒或心理問題;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影響學習。重要的是,學困生并不是一個貶義詞,也不應該用來標簽化學生。
鑒于此,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的教師認為學困生是指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顯著困難,難以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借助人工智能,教師可以更有效地判斷學生是否是英語學困生。人工智能通過智能分析學生的作業、測試成績及課堂表現,精準識別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和難點。同時,人工智能還能監測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參與度,為教師提供全面的學生學情報告。結合這些數據,教師可以及時采取針對性的輔導措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避免其陷人學困狀態。
三、人工智能輔助下對高職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分類
人工智能在英語詞匯、語法、語篇、核心素養等維度協助教師進行學情診斷。通過綜合測量學生在詞匯量、語法掌握、語篇理解以及核心素養等多個層面的表現,協助教師將不同的英語學困生進行分類。詞匯維度:檢查學生對詞匯的積累和應用能力;語法維度:評估學生對語言規則的熟練程度;語篇維度:深入分析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把握;核心素養維度:聚焦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鑒于大數據精準分析,人工智能協助教師將學困生大致分為兩類:基礎薄弱類學困生和非智力因素類學困生。
四、人工智能輔助下對學困生的幫扶策略
(一)對基礎薄弱類學困生的幫扶策略
基礎薄弱類學困生通常表現為詞匯量小、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基本句型運用不熟練。幫扶策略如下:個性化輔導:教師依據人工智能評估的學生實際水平,借助人工智能(邊界AI智能學習平臺、優學院智慧教學系統)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從基礎詞匯、語法入手,再到句子和語篇,逐步構建知識體系。情境教學:教師利用人工智能(邊界AI智能學習平臺)創設貼近生活的語言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知識點。反復練習:教師借助百詞斬、豆包等工具設計基礎題型訓練,通過大量聽說讀寫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成果。
(二)對非智力因素類學困生的幫扶策略
非智力因素類學困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習慣差。幫扶策略如下:心理干預:教師通過人工智能讓學生表達自己的心理需求,教師介入談心建立信任關系,通過正面激勵、心理疏導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設定小目標:教師借助人工智能的分析幫助學生設定短期可實現的學習目標,每達成一個小目標就給予正面反饋,逐步培養其成就感。思政引導:教師借助人工智能提煉的大量案例,引導學生明白學習英語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練習的過程。
人工智能支持教學過程的同時也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教學效果。借助智能化的教學工具,教師能夠更精準地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程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五、教師借助人工智能針對具體問題的幫扶策略
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針對具體問題的幫扶策略可以是分層教學。對于基礎薄弱類學困生:根據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英語三級都達不到的學困生,首先需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全面的學習評估,找出薄弱環節。根據詞達人和百詞斬兩個軟件的詞匯測試情況,再將測試結果導入人工智能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詞匯量在3000以下的學生占 40%-50% ,詞匯量不定; 80% 以上的學生語音不過關,語法基礎薄弱,閱讀量小,語言整體水平不高。然后借助人工智能實施“一對一”監測,重點突破基礎知識,如音標、基本詞匯和句型。教師設計分層次的學習任務,確保學生借助人工智能能夠逐步提升。對于語音基礎薄弱,不會拼讀單詞的學困生,教師借助人工智能強化音標教學,系統教授國際音標,通過模仿、跟讀、糾音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技巧。每周,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采用優學院智慧教學系統進行“三次語音打卡制”。人工智能系統會為每位學生的發音精準評分,未達標者需反復練習至80分以上。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若想進一步糾正發音,會使用AI口語工具。它能夠精準定位到具體單詞的發音問題,甚至指出具體音素的錯誤,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對于詞匯量很少的學困生,教師借助百詞斬、優學院智慧教學系統等學習軟件制定詞匯積累計劃,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每日或每周的詞匯學習計劃,并鼓勵使用詞匯卡片、App等工具輔助記憶。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促進詞匯,在語篇中習得詞匯,利用TTmarker(馬克配音)提供適合學生水平的英文閱讀材料,通過閱讀增加詞匯曝光率,促進詞匯的自然習得。
馬克配音具有獨特的優勢,教師既能借助它將文本轉化為語音,還能根據學生的水平靈活調整語速,馬克配音支持語速分級調整(慢速0.75倍至常速1.2倍)。在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的《綜合英語》教學中,馬克配音為教師提供了強大的教學輔助工具。例如,在講解一篇難度較高的英文短文時,教師首先利用馬克配音將文本轉化為清晰流暢的語音,為學生營造沉浸式的聽覺環境。隨后,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適當放慢語速,學生能夠逐詞逐句跟讀,逐步提升語感;而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加快語速,增加語言輸入的密度,讓學生習得快速聽力理解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靈活調整教學節奏,輕松實現個性化教學,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而對于語法一塌糊涂的學困生,教師的難點首先是要借助人工智能識別學生的具體語法難點,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從基礎語法點開始逐步深人。教師應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如例句分析、情景模擬等,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語法規則。利用人工智能加強語法練習,設計多樣化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
在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的《綜合英語》教學中,教師利用AI工具如Kimi,為學生提供語法點的框架梳理和自測評價表,幫助學生系統化地理解和記憶語法規則。注重語法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語法體系,逐步提升語法水平。早在2018年,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英語學院便設立了語法第二課堂。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英語學院教師團隊精心打造了省級精品課程,供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先通過這些課程進行自學,掌握基礎知識后,再向教師請教疑難問題,以此鞏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及時并耐心地解答疑惑,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對于非智力因素類學困生,他們缺乏自覺復習、預習等習慣,教師重點培養學習習慣,則需要加強思政的引導。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英語學院通過兩個途徑解決這一問題:第一,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習慣的重要,學生們有這個意識去改變;第二,學生有意識改變,但是自制力弱,教師再通過設定固定的學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在線打卡等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英語學院常用的“優學院智慧教學系統30分鐘打卡”就是很好的例子。學院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水平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具體如下:教師利用人工智能整合教學內容,將基礎語法補習與新課學習有機結合,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英語學院還建立了學習伙伴制度,鼓勵基礎較好的學生與學困生結成學習小組,為學困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同時也激發優秀學生的責任感和成就感。
六、結語
目前,知網中的學術論文對學困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小學生,且多為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發現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主要有:個人因素,小學英語學習基礎較差,進入初中后也沒有毅力,努力地跟上同學們的學習進度,自我效能感低;學習動機不強,缺乏學習動力;沒有良好的學習策略和習慣。
教師因素,教師對教材難度處理不當;對學困生的需求了解不足:沒有適當鼓勵學困生并對其心理關注較少。家庭因素,家長與孩子很少進行有效溝通。
本文通過剖析人工智能技術在幫扶高職英語學困生的應用中,形成了一個新的教學藍圖,即“數據診斷一分層干預一動態反饋”的幫扶體系。鑒于以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中應該堅守學生立場,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標,利用人工智能為學生搭建支架。學生在表述自己的觀點時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在課前發布任務清單來引導和幫助學生,使其學生沿著教師設計的明確結構線索進行教學和學習,實現語言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政目標。賦能人才培養,從教學范式上審視我們原有的App,從而創新育人模式。通過科學的分類施策、個性化的幫扶策略、家校共育的良好機制以及學生間的互助合作,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位英語學困生都能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前進方向。未來,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教師將進一步探索AI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徑。
參考文獻:
[1]陳莉娟.高中學困生英語學習困難成因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2]文秋芳.人工智能時代的外語教育會產生顛覆性革命嗎?[J].現代外語(雙月刊),2024(3).
[3]王靜文,初中英語學閑生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研究:以上海某公辦初中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4]戴斌榮.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障礙與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6).
[5]戴金菊,談福林.借鑒“掌握學習理論”轉化數學學困生探究[J].成才之路,2020(1).
基金項目: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人工智能在高職綜合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Hnjg2024-216。
(作者單位: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英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