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1979- )男,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管理(重慶,402260);(1963-),男,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比較教育學
基金項目
2023年重慶市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職學生創新能力評價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Z232022),主持人: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5)20-0070-06
一、問題提出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促進高質量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1]2024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這是新時代以來首次從中央層面出臺的促進就業的指導性文件。在當前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職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能夠進一步增強社會對職業教育的信心,探索高職學生高質量就業的實現路徑是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創新創業教育被視為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關鍵途徑。在創業教育領域,創業能力指大學生在發現、評估和把握商業機會中的能力。盡管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備受重視,但提升其創業機會實現能力仍面臨諸多挑戰。參與創業信念教育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創業理念,但理念能否順利轉化為實踐仍存疑。因此,強化創業信念不僅是改善創業體系的基礎,也是優化創業教育和提升高職學生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有效途徑,以高職學生創業信念驅動創業行為,進而提升就業質量,是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當代高職學生存在創業信念不強和實現能力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自主創業心存畏懼,不敢接受創業失敗后果,同時認為缺乏足夠的社會閱歷,擔心在創業時被騙等,對創業心生恐懼;二是過于相信宿命,認為企業家的成功都是天命使然,不相信通過后天努力可以成功創業;三是不具備足夠的創業知識,對小微企業知之甚少,創業知識技能儲備不足。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當代高職學生創業機會實現能力低下,對創業成功缺乏正確的認知,寄希望于虛無飄渺的命運和運氣[3。同時,部分高職學生認為創業不僅依賴于個人的天賦,還需要有實力雄厚的家庭背景作為支撐,并不認為通過后天的努力也能夠實現創業成功。如果高職學生認為自己時運不濟,缺乏企業家應有的特質,他們往往會缺乏創業的傾向性和積極性。因此,以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為紐帶與橋梁,實現創業信念與創業行為的有效銜接與良性互動,是破解高職學生創業難題的重要思路。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創業機會實現能力指的是識別、評估和開發創業機會的能力,創業信念是指對創業的堅定信念和態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使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結合以實現更新升級[4,這意味著高職學生創業者需要時刻關注創業商機并靈活調整資源,以便迅速抓住創業機會。正如奧吉爾等人認為,高職學生的創業信念需要與市場環境保持密切聯系。當市場出現新的技術需求或消費趨勢時,高職學生創業者可以利用其敏銳的市場觸覺和調整內部資源的能力,迅速推動創業機會的實現。高職學生在識別和選擇創業機會后,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快速推動創業機會的實現,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可以確保創業項目有步驟地、迅速地落地。高職學生的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并非與生俱來。接受系統的創業信念活動的高職學生,對創業機會的識別和實施能力有突出的優勢,更能夠主動及時地把握創業機會并快速實現商業機會的價值5。高職學生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后天的實踐磨煉,還需要創業理念及知識技能的儲備。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在高職學生的創業信念和行為之間扮演重要角色,當高職學生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并具備創新能力時,他們更可能將創業信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推動創業活動的發展。
創業成功更重要的是創業信念和創業精神。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曾認為創業信念無關于基因,也并非模式,它和其他所有學科一樣都是可以從學習教育中獲得的,毫無神秘感可言。菲利普·克林格(Philipp D.Koellinger)理論則將人們對創業風險、失敗的恐懼視為一種低風險偏好[7。大量實踐表明,創業機會的實現能力可以通過創業信念傳授,并且這種能力可持續提升,這使創業者能勇于面對風險和失敗,并在危機中尋求轉機,轉化為良機。創業者需具備風險偏好的心理特征,而年輕創業者普遍對失敗感到擔憂,這成為創業過程中的主要障礙。因此,在激發高職學生創業信念時,需深人分析風險因素,以培養他們的風險承擔能力并增強創業信念。
深入分析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維度及其在創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可為創業實踐提供有益的指導。陳建安等人基于特質的角度提出了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概念,認為創業機會實現能力是創業者對商機進行感觸、轉換和實踐的能力,指的是創業者能夠理解潛在的商機并將其轉化為可行的商業實踐[8。陳家全等人則基于創業者的角色及其任務,認為創業機會實現能力是指創業者創業必須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并能促進創業項目產生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的綜合能力。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創業者需要結合市場需求與自身資源,科學評估和選擇創業機會,制定合理的創業方案,在創業過程中有效整合和應用各項資源,從而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接受系統的創業教育基礎上,創業者需要敏銳地感知商業環境的變化,并充分運用多個渠道準確識別潛在的商業機會。創業者需要科學管理和合理配置企業的各項資源,以抓住機會,使其在創業過程中發揮最大效益。
高質量的創業教育既是培養高技能人才、促進國家創新驅動型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大學生就業素質的重要突破口[10]。目前,部分學者探討了創業教育質量與大學生就業素質之間的關系,認為創業教育對高質量就業起到了促進作用。陶熠認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能夠提升其就業能力,從而促進高質量就業[1]。尚陽陽等人指出,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途徑,是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重要手段[12]。巫富明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增強其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從人才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上能夠促進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匹配[13]。高職學生群體創業能力的高低關系到高質量就業的實現。創業能力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其中創業機會實現能力被視為其核心要素。通過對高職學生創業信念與機會實現能力之間關聯程度的調查分析,發現其核心影響因素包括學生對創業吸引力的判斷、對創業可行性的認知、對創業結果的預期、對自我創業效能的感知[14]。因此,需要更客觀地認識創業信念與高職學生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內在邏輯和作用機理。
通過以上文獻分析可知,探索創業信念對創業行為的影響機制及其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中介效應,是豐富與完善創新創業領域微觀理論的核心課題。根據高質量就業導向下高職學生創業信念、創業行為、創業機會實現能力之間的邏輯關系,本研究提出以下四個基本假設:
假設H1:高職學生創業信念對其創業行為具有顯著的 正向影響;
假設H2:高職學生創業信念對其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H3:高職學生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對其創業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H4:高職學生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對創業信念與其創業行為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建
根據研究假設,本研究建立高職學生創業信念、創業機會實現能力與創業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型,見圖1。就模型計算過程而言:首先,評估模型擬合度。通過比較預設模型、飽和模型和獨立模型的擬合度指標來評估模型的適應性。其次,計算路徑系數。利用進行路徑分析計算各變量之間的路徑系數,計算創業信念對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對創業行為、創業信念對創業行為的路徑系數。再次,分析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直接效應即計算自變量對因變量的直接影響,間接效應即計算自變量通過中介變量對因變量的間接影響,總效應即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之和。

(二)研究工具
首先,本研究在廣泛查閱相關文獻基礎上,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創業心理特點,并參考了創業導師、企業家及創業高職學生的意見,初步制定衡量指標,設計問卷內容。其次,通過咨詢創業教育領域專家,對問卷進行適當修改,刪除無效和不合理內容。最后,經過試測和校驗,最終形成以下三個研究量表。
第一,創業信念量表。量表采用五點計分法,包括創業信念、創業知識、創業技術三個維度共12個題項,量表信效度較為良好。三個維度及總體的Cronbach’s ∝ 系數分別為0.876、0.832、0.814和0.848;三個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位于0.352\~0.446之間,各維度之間呈低度相關;三個維度與總體的相關系數位于0.779\~0.867之間,各維度與總體呈中高度相關。
第二,創業機會實現能力。量表采用五點計分法,包括創業機會感知、創業機會捕捉、創業機會轉換三個維度共9個題項,量表信效度較為良好。三個維度及總體的Cronbach's ∝ 系數分別為0.891、0.845、0.829和0.853;三個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位于0.371\~0.502間,各維度之間呈低度相關;三個維度與總體的相關系數位于0.754\~0.835之間,各維度與總體呈中高度相關。
第三,創業行為量表。量表采用五點計分法,包括創業啟蒙、創業發展兩個維度共計8個題項,量表信效度較為良好。兩個維度及總體的Cronbach’s ∝ 系數分別為0.868、0.902和0.884;兩個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412,呈低度相關;兩個維度與總體的相關系數位分別為0.776和0.813之間,呈中高度相關。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重慶市高職院校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為提高數據收集效率與覆蓋面,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發放,其中線上問卷發放采用問卷星平臺發放,線下問卷按照方便抽樣原則進行整群抽樣。本次問卷發放于2024年11月,共發放問卷450份,回收問卷435份,有效問卷421份,回收率與有效率分別為 96.67% 和 )3.56% 。有效樣本詳見表1。

(四)數據處理與模型擬合度評估
本研究在問卷回收后進行統一編碼與數據清理,使用SPSS20.0和Amos17.0對其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對預設模型的擬合度進行了全面檢驗,各項擬合指標均表現良好,表明模型與數據高度契合。在絕對擬合指數方面,卡方自由度比( χ2/df) 為
2.704,符合小于3的標準;P值為0.28,大于0.05的閾值,說明模型與數據無顯著差異。擬合優度指數(GFI)達到0.982,接近1的理想值,表明模型擬合極佳;殘差均方根(RMR)為0.024,遠低于0.05的標準,進一步證實了模型的優良擬合。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為0.048,雖未達到最優的0.05以下,但仍處于0.05\~0.08的良好范圍內。在相對擬合指數方面,規范擬合指數(NFI)為0.962,比較擬合指數(CFI)為0.974,增量擬合指數(IFI)為0.984,非規范擬合指數(TLI/NNFI)為0.990,均顯著高于各自的標準閾值0 gt;0.90 或 gt;0.95 ),說明模型顯著優于獨立模型且擬合效果極佳。綜合來看,所有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判斷標準,模型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直接用于后續分析。
四、研究結果
調研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創業信念的整體平均得分為3.42( SD=0.76 );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整體平均得分為3.68( SD=0.73 ),表現優于創業信念;創業行為的整體平均得分最低,為3.21( SD=0.79 )。整體來看,高職學生對自身創業信念和機會實現能力的感知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實際轉化為具體創業行為的程度明顯偏低,尤其是付諸實質性發展的行動更為不足。
(一)變量之間的直接關系分析
為更深人地了解模型的內部關系,本研究將通過分析單向箭頭和雙向箭頭來進一步探討模型的內部結構。單向箭頭和雙向箭頭反映了直接關系,展現了觀察變量對潛變量的反映程度,而估計值則代表了二者之間關系的強弱。本研究通過充分運用標準化回歸系數,深入探究了每一種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具體數據和內容見表2。其中,標準化回歸系數是指在進行多元線性回歸時,自變量和因變量都進行標準化處理,可以在不同的自變量指標之間進行比較,從而更好地評估每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通過標準化回歸系數的運用,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從而更深刻地探討模型內部結構。

研究結果顯示:首先,創業信念對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677, Plt;0.01 ,假設H2得到驗證。這表明隨著創業信念的強化,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將會提升。其次,創業信念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238,P值為0.002,假設H1得到驗證。這表明創業信念會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帶來積極影響。最后,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同樣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533,P值為0.000,假設H3得到驗證。此外,觀測變量和潛變量之間的載荷系數均通過顯著性檢驗,P值均 lt;0.01 而觀測變量對潛變量的載荷系數均較高,這表明觀測變量較好地測量了潛變量。詳見表2。
(二)變量之間的間接效應分析
研究顯示,創業信念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的2個維度均具有間接效應,對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3個維度也具有間接效應,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的兩個維度也具有間接效應。其中,間接效應是指創業信念和創業機會實現能力通過其他變量影響高職學生創業行為,這凸顯出了創業信念和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在促進高職學生創業行為中的重要作用。詳見表3。數據顯示,創業信念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的間接效應為0.361,而直接效應為0.238,通過對比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創業信念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的直接效應低于間接效應。這表明創業信念更多的是通過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產生影響,而非直接對創業行為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假設H4得到驗證,這意味著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在創業信念激發高職學生創業行為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變量之間的總效應分析

研究顯示,創業信念對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總效應為0.677,創業信念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的總效應為0.599,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可發現,創業信念對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總效應為0.672。綜上所述,創業信念對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影響力更強,這進一步驗證了假設H4,即創業信念對高職學生創業行為的影響更多的是通過機會實現能力得以實現。詳見表4。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考察高質量就業導向下高職學生創業信念、創業機會實現能力與創業行為的關系。研究結果發現:創業信念對創業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E=0.238 , Plt;0.001 ),創業信念對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E=0.677 Plt;0.001 ),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對創業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E=0.533 Plt;0.001 ),創業機會實現能力在創業信念與創業行為之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間接效應為0.361,總效應為0.677,間接效應占總效應的53.32% )。因此,本研究四個假設均得到驗證,揭示了高職學生創業信念對創業行為的作用機制,以及創業機會實現能力的中介機制。
(二)研究啟示
1.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提升高職學生創業能力
依據實證結果,要持續完善和優化高職學生創業信念的教育體系,提高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加強對高職學生創業信念活動的分類、分段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而是多種能力因素的集合[14],同時,高職學生在創業認知及實踐方面存在個體差異,因此需要挖掘具備創業潛質的學生,并根據其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系統性和個性化的創業培訓指導。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如管理、經濟和法律課程,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同時整合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以增強高職學生在創業管理、商務關系和法律知識等方面的認識,提升他們識別、感知和實現創業機會的能力。二是設計利于適應“互聯網 + ”時代環境的創業能力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要積極引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推行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的結合,實現斯騰伯格WICS理論倡導的集專業知識與創業技能融會貫通的全智力、全能力的培養目標[15],同時,基于創新創業訓練,完善“互聯網 +′′ 高職學生創業實踐體系,以提升創業實踐能力。整合社會、行業及企業資源,運用互聯網技術制定創業成長專項訓練計劃,構建創新創業分類指導體系,并推動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進行定向培養,逐步形成具有高成長潛力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平臺體系。
2.搭建綜合化創業服務體系,激發高職學生對創業成就憧憬
大學生的創業理想與創業心理是形成創業信念的條件[16]。高職學生必須形成明確的創業理想,并拓展創業實踐教育的多樣性。首先,應突出創業園的孵化服務功能,以提高高職學生創業行為的便利性和服務的可獲得性。從資金獎勵、場地使用、信息傳遞以及創業服務等多個方面入手,激發高職學生的創業熱情與興趣,增強其對創業的信念和認知,使高職學生切實感受到創業過程中的便捷、樂趣與成就感。其次,開展高職學生創業案例教育,通過編寫高職學生創業事跡及成功案例,提升高職學生對創業的體驗與認知。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業教育過程中,構建“互聯網 +i 創業平臺、組建創業協會,并組織學生零距離接觸企業家與創業人士,豐富創業生活,增進對創業成就的接觸與認知[]。再次,高校要把創業教育與實驗教學、實踐鍛煉和實習實訓相結合,增強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積極性。在推進創業信念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應積極與外部環境進行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宏觀環境中的政策、信息、技術及資金等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整合外部資源,為高職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3.營造良好的創業生態環境,引導高職學生樹立理性創業價值觀
發揮全方位育人作用,完善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首先,創業教育觀念的轉變應基于學生成長階段的實際需求和社會產業發展的動態,從情感層面積極認同并支持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應引導學生將對創業的理解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以便在實現個人價值的過程中,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其次,社會應當改變對高職學生評價的傳統觀念和標準,從公民素質提升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以開放包容的理念對待高職學生的創業行為,同時社會各界還需要嚴格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原則,為大學生創業創造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18]。最后,政府應從政策導向、制度設計和機制體制等多個方面支持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致力于在環境、制度和法治建設上為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堅實保障,從而促進其在創新創業知識、技能和素養方面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凱鵬.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重要論述[].新湘評論,2024(14):24-27.
[2][8]陳建安,邢毅聞,陳武.身份視角下學生創業者研究:述評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9(9):122-138.
[3]NIELSEN,SUNA LOWE AND GARTNER,WILLIAM B.Am I a student and/or entrepreneur?Multiple identities in studententrepreneurship[J].Education and Training,2017(2):135-154.
[4][9]陳家全.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8):33-37.
[5]MARCHAND,JULIENANDSOOD,SURESH.Thealemofstdententrepreneurs:towardsamodelofetrepreneurialatri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O14(1) : 75-92.
[6]MINOLA TOMMASO,DONINA DAVIDE,MEOLI MICHELE.Students climbing the entrepreneurial ladder:does universityinternationalization pay off?[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6(3) :565-587.
[7]KWONG,CALEBANDTHOMPSON,PIERS.Thewhenandwhy:tudent entrepreneurialaspirations[J]JurnalofSmallBusieManagement.2016(1):299-318.
[10]高秀娟.創業教育質量與大學生就業素質的協同效應研究——以北京市37所高校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4(2):59-67.
[11]陶熠.實現高質量就業的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11):43-47.
[12]尚陽陽,呂燁.高質量就業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價值、困境與突破[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2):1-3.
[13]巫富明.高質量就業導向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癥結及路徑[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11-14.
[14]馬藍,茹東燕,辛保羅.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研究——基于創業學習的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5):25-32.
[15]封紅艷,張龍.長江經濟帶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路徑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4):55-57.
[16]姜俊宇,易淼清.共享經濟模式下大學生創業創新的問題及建議[J].特區經濟,2019(5):152-154.
[17]陳景信,代明.市場化環境與創業績效——基于HLM模型和區域分層的視角[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11):81-94.
[18]唐靜,張賀雪.聰明的大學生更愿意創業么——大學生創業能力、創業環境對創業意愿的實證研究[].特區經濟,2020(2):115-1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Beliefs and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 of Vocational Collge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of High-quality Employment:The Mediating Role of the Ability to Realiz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LanHaitao,Xu Hui
AbstractEmploymentisthemostfundamentalaspectofpeople’sliveliood,andhighqualityandfullemploymentservess tecore objectivefor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eges.Entrepreneurshipamonghghervocationaltudentsisakey measure topromoteployent.Texamnethlgicalreltoshiamongentrepreneurialbelief,ntrepreneurialopportunityalation capabiltyndentrepreneurialbhaviorofhghevocationalstudents,aquestioairesurveywasconductedamongstdentsfrohigher vocationalcolgesinCongingAnalysisofte41validsamplesbtaindevealedthatentrepreneurialbeliefasasigniicantpositie impactonentrepreneurialbhavior,entrepreneurialbeliefasasignificantpositiveimpactonentrepreneurialopportunityealization abilties,etepreealpoitatiabiltsntseiactrepeldtrl opportunityrealizationcapabilityplaysapartiallymediatingolebetweenntrepreneurialbeliefandentrepreneurialbhavior.Based onthesefindings,itisproposedthatfortssouldbeadetotiieiovationandtrepreneurshiducationcoursestablisha comprehensivetrepenralicete,dateabletrepreeallogaliont,withteofingte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ies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dsigualityploent;higrvocatioalstudents;trepreealelef;trepreealopportuityalzatioailiis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AuthorLanHitaoadateofcltyucatiuthstUityoaterofesoooggoctasi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O226O); Xu Hui, professor of Faculty of Education in Southwest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