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職業認同在工作重塑與創新行為間的中介作用。方法:2024年1月—4月,便利選取徐州市3所三級甲等醫院的532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工作重塑量表、職業認同量表及創新行為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相關性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結果:532名護士工作重塑總分為 (3.41±0.49) 分,職業認同總分為 (3.28±0.28) 分,創新行為總分為 (2.92± 0.61)分;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護士工作重塑與職業認同、創新行為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797,0.613,均 Plt;0.01) 。結構方程模型結果顯示,工作重塑對創新行為有直接預測作用,效應值為0.512,以職業認同為中介,工作重塑對創新行為的間接效應值為0.253。結論:職業認同在護士工作重塑與職業認同間起中介作用,護理管理者應采取積極措施,提升工作重塑及職業認同水平,促進護士的創新行為。
關鍵詞護士;職業認同;工作重塑;創新行為;中介效應;護理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13.024
創新行為是指個體或團隊在工作中采用新方法、新思路或新技術來解決問題或提升工作效率的過程。對護士而言,創新行為是提升醫療質量、改善病人就醫體驗的重要途徑[1-2]。職業認同是指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的肯定性評價,包括對職業的價值、意義、目標等的認識[3]。研究發現,職業認同度對工作具有強大的內驅力,可促使個體不斷追求進步和改進工作方法,從而激發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4]。工作重塑是指員工在工作中主動調整和優化自己的工作任務、職責和關系,以適應工作需求和個人成長的過程。工作重塑能力強的護士在護理實踐中更易于展現出創新行為,為提高護士的創新行為提供了新思路[5]。在工作重塑與創新行為的研究中,職業認同可能發揮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護士工作重塑、職業認同與創新行為的關系,探討三者間的相互作用機制,為提高護士創新行為提供新思路。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24年1月一4月,便利選取在徐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工作的護士為研究對象。納人標準:注冊且工作滿1年的在職護士;理解問卷內容且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實習、進修、行政和輔助崗位的護理人員;有精神疾病史。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月收入、職稱、工作時間等。
1.2.1.2 職業認同量表
該量表由劉玲編制,包括職業認知評價、職業社交技能、職業社會支持、職業挫折、職業自我反思5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 (1~5 分),總分以各維度條目均分表示,得分越高,表示職業認同感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38。
1.2.1.3 工作重塑量表
該量表由Tims等編制,由廖秋菊修訂驗證,包括增加結構性工作資源、增加社會性工作資源、增加挑戰性工作要求以及減少阻礙性工作要求4個維度,共21個條目,采取Likert5級評分法( 1~5 分),總分以各維度條目均分表示,得分越高,表示工作重塑能力越強。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O.951。
1.2.1.4 護士創新行為量表
該量表由包玲等9編制,包括產生想法、取得支持和實現想法3個維度,共10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1~5分),總分以各維度條目均分表示,得分越高,表示創新行為表現越突出。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06。
1.2.2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問卷星進行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問卷首頁告知護士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設置所有題目均為必答題,限制每人只能作答1次。共發放550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答題時間 lt;1min ,所有題目均為同一選項)后,回收532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 96.73% 。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
描述;定性資料采用人數、百分比 (%) 描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與方差分析進行單因素分析;工作重塑、職業認同與創新行為間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通過Bootstrap法檢驗中介效應。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士工作重塑、職業認同及創新行為得分情況(見表1)


2.2532名護士創新行為的單因素分析(見表2)


2.3護士工作重塑、職業認同及創新行為的相關性分析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護士工作重塑與職業認同、創新行為呈正相關 (r 值分別為0.797,0.613,均 Plt; 0.01)。見表3。

2.4護士職業認同在工作重塑與創新行為間的中介作用
以工作重塑為自變量,職業認同為中介變量,創新行為為因變量構建結構方程模型。模型擬合度結果顯示: x2/2=4.914(lt;5) ,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
0.058(lt;0.08) ,擬合優度指數 (GFI)=0.921(gt;0.9) ,調整擬合優度指數 (AGFI)=0.983(gt;0.9) ,規范擬合指數 (NFI)=0.967(gt;0.9) ,比較擬合指數 (CFI)= 0.951(gt;0.9) ,說明模型擬合良好,中介效應模型見圖1。
由圖1可知:工作重塑正向預測職業認同 (β=0.79,Plt; 0.01),職業認同正向預測創新行為 (β=0.32,Plt; 0.01),工作重塑正向預測創新行為 (β=0.51 , Plt; 0.01) 。Bootstrap法結果表明:工作重塑對創新行為的直接效應值為0.512,間接效應值為0.253,總效應值為0.765,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 33.1% , 95% 置信區間(CI)均未包含0,說明職業認同在護士工作重塑與職業認同間起中介作用,見表4、表5。



3 討論
3.1護士工作重塑、職業認同及創新行為現狀
3.1.1護士工作重塑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工作重塑是指個體根據自身興趣、能力及工作環境,主動調整工作內容、任務分配及工作方式,以提升工作滿意度與效能的過程[10]。本研究結果顯示,護士的工作重塑量表總分為 (3.41±0.49) 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與龐晨等[11]研究結果一致。說明本研究中護士已具備了一定的工作自主性與靈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工作流程,應對復雜多變的醫療環境。工作重塑量表各維度得分最高的是增加結構性工作資源,說明護士具有豐富的知識及技能,能夠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工作潛力;增加挑戰性工作要求得分最低,說明護士不擅長挑戰性工作、新項目等[12]。為提升護士工作重塑能力,臨床管理者應鼓勵護士發揮自主性,勇于創新嘗試,建立容錯機制。此外,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激發護士工作熱情與創造力,共同推動護理工作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3.1.2 護士職業認同處于中等水平
職業認同是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的正面評價與情感歸屬,不僅關乎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影響職業行為的穩定性和工作績效的提升[13-14]。本研究中,護士職業認同總分為 (3.28±0.28) 分,處于中等水平,與吳秀麗等[15]研究一致,說明該群體在一定程度上認可其職業身份與價值,但仍有提升空間。護士職業認同中,職業社交技能維度得分最高,可能護士職業特性要求該群體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職亞認知評價維度得分最低,可能是護士對職業本身的深層次理解、職業規劃及發展前景等方面的認知相對不足。提示臨床管理者應強化職業認同教育,明確護士的職業定位與價值,提供職業發展機會,促進個人成長與成就感。
3.1.3護士創新行為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創新行為是指個體或團隊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新穎、獨特的方法或思路,創造新價值或解決問題的行為[16-17]。創新行為的產生能夠推動行業進步、提升服務質量和促進個人職業發展。本研究中,創新行為總均分為 (2.92±0.61) 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低于張藝等[18]的研究。這可能與護理工作繁重、創新資源有限,以及護士創新思維和技能不足有關。護士創新行為各維度得分中,產生想法得分最高,可能是護士在工作中常需面對各種挑戰和問題,有助于激發其思考和創造力。同時,醫療技術進步和護理理念的更新也要求護士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進一步促進其創新思維。得分最低的是取得支持維度,可能是因為:1)創新想法的實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資源,包括領導的支持、同事的配合、資金的投入等,而這些因素往往難以同時滿足。2)創新行為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一些人的抵觸,從而影響支持的獲得。3)護士在日常工作中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和時間限制,難以抽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爭取外部支持。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不同人口統計學特征(如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月收入)的護士的創新行為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未婚護士的創新行為得分高于已婚護士,可能是因為未婚護士較少受家庭責任牽絆,擁有更多自由時間與精力投入工作,勇于嘗試新方法,故創新行為得分較高。文化程度越高,創新行為得分越高,可能是因為文化程度越高的護士學習能力越強,更易接受創新理念,更易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創新。收入為 gt;5000~8000 元的護士創新行為得分最高,可能是因為中等收入護士往往處于職業發展上升期,既有一定經濟基礎支撐其探索創新,又面臨提升職業競爭力的需求。因此,創新行為活躍。相反,月收入高的護士可能已達到職業巔峰,滿足于現狀,加之可能承擔更多管理職責,減少了直接參與創新實踐的機會,導致創新行為得分相對較低。這也提示臨床管理者在促進護理創新時,應對不同能力的護士進行差異化管理,對有創新想法的護士適當給予一定的物質及精神支持,推動護理工作的創新化發展。此外,還需營造鼓勵創新的工作氛圍,激發護士的創新意識;提供創新培訓與學習機會,提升護士的創新技能;建立創新激勵機制,表彰創新成果,增強護士的創新動力;促進跨學科交流與合作,拓寬護士的創新視野。
3.2護士工作重塑、職業認同及創新行為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士工作重塑與職業認同、創新行為呈正相關,說明通過促進護士的工作重塑過程并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可以有效激發并促進護士在工作中的創新行為。工作重塑量表中增加挑戰性工作要求與創新行為的相關性最強 (r=0.672) ,增加挑戰性工作要求意味著護士愿意嘗試新項目、探尋更多挑戰性工作機會等,更愿意投人時間與精力到自已認為有意義的工作中,不斷尋求完成創新任務的新路徑。此外,善于接受挑戰的護士,思維更加活躍,更容易產生創新想法[12,19-20]。職業認同量表中職業挫折與創新行為的相關性較強( r=0.518) ,可能是因為適度的職業挫折能夠迫使護士面對挑戰,跳出常規思維框架,尋求新的解決方案。同時,成功克服挫折能夠增強護士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使他們敢于嘗試新方法,促進創新行為的產生。提示護理管理者應通過賦權增能、提供資源,激發護士潛能。同時,加強職業發展規劃,提升職業榮譽感,并支持創建創新的文化氛圍。
3.3護士職業認同在工作重塑與創新行為間的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士的職業認同在工作重塑與創新行為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說明工作重塑不僅可以直接促進創新行為,還可以通過增強職業認同來間接推動創新行為的產生。研究發現,工作重塑能力強的護士對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控,從而提升對職業的認同度,而職業認同的增強也會進一步激發護士的內在動力和積極性,促使其更加勇敢地嘗試新的想法,產生更多的創新行為[21-22]。提示護理管理者應鼓勵并支持護士的積極工作行為,為其提供必要的資源和平臺,讓其能夠在適合的崗位上發揮最大潛能,為創新行為的產生奠定基礎。其次,管理者應重視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培育與提升,通過組織定期的團隊建設活動、開展職業發展規劃指導、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等方式,幫助護士建立積極的職業態度和價值觀,增強其對護理職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增強護士創新行為產生的內驅力。
4小結
工作重塑既可以直接影響創新行為,又能通過職業認同促進創新行為的產生。職業認同在工作重塑與創新行為間起部分中介作用,提高護士工作重塑能力與職業認同感,能夠促進創新行為的產生。建議醫院管理者鼓勵并支持護士進行工作重塑,賦予其更多自主權和選擇權,以滿足個人發展需求并促進自我價值實現。同時還應構建全面、系統的職業發展路徑,強化正面激勵與反饋機制,從而為護士創新行為的產生提供資源與組織支持。但本研究受限于地域范圍,僅聚焦于江蘇省內的三級甲等醫院,樣本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有限。為了更全面、深入地解析工作重塑、職業認同及創新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系,未來研究應拓展至多中心、大樣本層面并結合質性研究,為促進護士創新行為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JINGJ,NIYOMSILPE,LIR,etal.Effect of workplace fun onChinese nurse innovative behaviour: the intermediary function ofaffective commitment[J].Journal of NursingManagement,2O21,29(7):2250-2259.
[2]EMIRALIOGLU R,SONMEZ B.The relationship of nursingwork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on support with nurses' innovativebehavioursand outputs[J].Journal of NursingManagement,2021,29(7):2132-2141.
[3] BARRTL,MALLOCHK,ACKERMANMH,etal.Ablueprintfornursing innovation centers[J].Nursing Outlook,2O2l,69(6):969-981.
[4] 宋麗花.二級綜合醫院護士職業認同與創新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1):1907-1910.
[5] BAIGLD,AZEEMMF,PARACHAA.Cultivatinginnovativeworkbehaviorofnursesthroughdiversityclimate:themediatingroleof job crafting[J].SAGE Open Nursing,2022,8:23779608221095432.
[6] 劉玲.護士職業認同水平及其與工作壓力、職業倦怠的相關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09.
[7] TIMSM,BAKKERAB,DERKSD.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oftheJobCraftingScale[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12,80(1):173-186.
[8] 廖秋菊.工作形塑量表中文修訂版的信效度檢驗[J].知識經濟,2013(3):28.
[9] 包玲,王琳,章雅青.護士創新行為量表的研制及信度和效度檢驗[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8):1079-1082;1087.
[10]ABDYBAYEVAK.工作重塑與工作滿意度:情緒耗竭的中介作用——來自哈薩克斯坦零售行業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1.
[11] 龐晨,耿榮娟,樊寬魯.臨床護士品格優勢和工作重塑在職業認同與創新行為間的鏈式中介效應[J].護理學雜志,2023,38(12):63-66.
[12] HUMAYUNS,SALEEMS,SHABBIRR,etal.\"No pain Nogain\":presenteeism evaluation through calling with job craftingasasensemaking strategy[J].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Management,2022,15:1837-1851.
[13]SABANCiOGULLARI S,DOGANS.Effects of the professionalidentity development programme o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jobsatisfaction and burnout levels of nurses:a pilot 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 ofNursingPractice,2Ol5,21(6):847-857.
[14] 胡文文,閻明.國內職業認同研究綜述(2005—2019)[J].現代商貿工業,2019,31(31):77-80.
[15] 吳秀麗,陳靜文,陳郎,等.護士職業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10):935-938.
[16]顏婷婷,寧佩,徐雅南,等.護士創新行為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2(18):102-105.
[17]史艷茹,李琦,曹效親,等.569名精神科護士創新行為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24,31(11):48-52.
[18] 張藝,王建寧,黃秋霞,等.授權型領導與臨床護士創新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2,37(3):59-61.
[19] 王瑞.美德及性格優勢對實踐創新人格特質預測[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19.
[20] 趙婭.工作重塑、心理資本對知識員工創新行為的影響[J]企業經濟,2020,39(10):58-66.
[21] BAGHDADIN A,SALLYMFA,ALIEMASK.The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job craftingbehavioursand theirworkengagement[J].JournalofNursingManagement,2O21,29(2):214-219.
[22]蒙藝,汪洋,施曲海.社會工作者敬業度的工作重塑路徑:工作意義與職業認同的中介作用[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6):40-56(收稿日期:2024-09-21;修回日期:2025-06-08)(本文編輯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