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當代文學中,陳彥的《主角》魅力卓絕,它因有著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精深的思想內核而嶄露頭角[1]這部小說以秦腔名角憶秦娥四十余載的波折人生為線索,在描繪秦腔藝術盛衰與時代更迭的過程中塑造了各種女性形象,進而為女性形象和性別意識的探究提供了豐富的文本素材。憶秦娥、楚嘉禾、胡彩香、米蘭等女性角色不僅是個人生命的描摹,更映照出特定時代背景下女性在傳統與現代夾層里、在事業和家庭的秤盤間奮力掙脫,矢志探尋自身價值、追求性別平等。文學映照社會實況與人類情思,在性別平等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其助推性別意識覺醒的意義重大。所以,解析《主角》里的女性形象與性別意識可從文學層面洞察性別議題的深層脈絡,展現社會文化對女性塑造的作用,倡導性別平等、構建和諧社會,也可為當代文學探究增添新動力、開拓新渠道。
一、《主角》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剖析
(一)憶秦娥:堅韌逐夢的秦腔皇后
憶秦娥的生命歷程宛如拼搏的詩篇,她自放羊娃起飽經困苦,最終榮膺秦腔女皇。她家境窮苦,因舅舅的引導與秦腔結識。舅舅人獄后,她成了燒火丫頭而飽受排擠,在身心的煎熬下,仍堅持在爐灶的昏暗地方刻苦練習唱念做打。她以超越常人之恒心,將逆境變為成長的滋養。她依靠深厚的根基登臺獻藝,其所參演的《楊排風》令眾人驚嘆。她參演多個經典劇目,從縣級劇團到省級劇團,不斷地挑戰自我,塑造獨特的藝術風范。在藝術探尋上,她抱有虔敬心,對角色精心雕琢。在生活中,她天真淳厚,把所有心力投入秦腔。但她在情感與婚姻方面頗為波折,初戀情愫未能圓滿,兩段姻緣皆以悲劇告終。她把內心的傷痛融入演藝中,進而賦予角色更為深厚的意蘊。憶秦娥的故事呈現了女性的強盛力量,這股力量助推她在男權社會中沖破性別拘束并實現自我價值,進而為當代女性樹立追逐夢想、永不言棄的典范。
(二)胡彩香: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引路人
在《主角》里,胡彩香是縣劇團上一代旦角演員,這樣的身份使她成了指引憶秦娥秦腔藝術征途的航標,而她的形象深切闡釋了傳統和現代性別觀念的交織沖突「2]胡彩香在憶秦娥遭逢舅舅入獄,被眾人排擠出原環境到廚房去當燒火丫頭、陷入人生困厄之境時搭救了她,在日常生活中體貼入微,還在藝術領域傾囊相授,從唱腔、身段到情感抒發都進行了耐心細致的點撥,審慎把控細節助推憶秦娥成長。她對秦腔藝術矢志不渝,這種執著深深感染了憶秦娥。哪怕秦腔正處于舉步維艱之境,她仍潛心鉆研、精益求精,進而堅定了憶秦娥追求藝術的信心。胡彩香在性別意識層面敢于沖破束縛,以自主態勢在秦腔戲臺上實現自我,繼而給憶秦娥傳遞了女性靠奮斗把控命運的觀念。在憶秦娥情感遭遇挫折之際,她化身為貼心摯友予以寬慰開導,助推憶秦娥于情感領域邁向成熟。胡彩香是憶秦娥藝術道路與人生歷程中的帶路人,對憶秦娥成長的影響頗為深遠。同時,她還是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女性楷模,鮮活地呈現出不同時代女性的精神特征與價值探尋。
(三)楚嘉禾:嫉妒與掙扎的反面典型
楚嘉禾這個極富爭議的角色仿若鏡片,映照出人性里的妒忌、褊狹與掙扎,還揭示出女性性別意識的扭曲模樣[3]。她與憶秦娥一同進人縣劇團,憶秦娥憑借天賦和勤勉在秦腔舞臺上聲名鵲起,她的才藝則顯得遜色不少,從而滋生出妒意。此類落差讓她心生歹意,她在憶秦娥受排擠成為燒火丫頭之際,詆毀污蔑憶秦娥,并制造輿論孤立彼方,在排練演出時故意搗亂致使憶秦娥演出出錯。她暗自傾慕封瀟瀟,但封瀟瀟對憶秦娥情意篤深,這讓她陷入更為強烈的忌妒困局。于是她采用污蔑離間的陰損手段試圖挽回感情,結果卻弄巧成拙。楚嘉禾的作為是男權壓制下女性畸形競爭的典型,在價值貶損、資源擠壓的境況下,女性不得已進行你死我活的較量。她們把矛頭對準同性,卻不去抗衡結構性的不公平。她的悲劇揭露了社會文化的扭曲塑造,不僅體現了個人心智的迷茫,更突顯了評判體系的弊病。楚嘉禾以反面形象精準剖析人性的晦暗角落,繼而給審視性別權力結構提供了批判的切入點,最終警醒人們去營造包容且平等的社會文化環境。
二、女性形象所折射出的性別意識內涵
(一)傳統性別觀念的束縛與突圍
《主角》中傳統的性別觀念束縛著女性,此類束縛由家庭倫理延展至職業發展,深深地禁錮著女性的思想與行為[4]。在家庭層面,憶秦娥的母親堪稱傳統賢妻良母的范例,她把心力全用在了輔佐丈夫、教育子女上,失去了個人發展之機與話語權力,最終淪為男性之附庸;在職場領域,秦腔行業的決策層由男性把控,哪怕像憶秦娥這般才情卓異的女性也受限于男性的權威,她的才情在演出安排、獎項評定時往往被輕視。楚嘉禾在和憶秦娥激烈競爭時將自身價值寄托于外部比較,最終迷失自我,淪為陪葬品。小說里的女性也并非完全被動,憶秦娥靠著對秦腔矢志不渝的夢想,在遭受排擠打壓之際,從燒火丫頭一步步蛻變為秦腔皇后,繼而憑實力沖破性別禁錮。胡彩香身為老一輩藝術家,功績卓著,卻踴躍傳承技藝,彰顯了現代女性自立自強的精神。作品揭示了傳統性別觀念對女性的壓抑本質,凸顯了女性抗爭與爭取平等的膽識,最終為性別平等議題的探究提供了啟迪:社會應當破除性別藩籬,繼而給女性營造公正發展的環境,推動女性進步。
(二)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與成長
憶秦娥自我意識的覺醒源自鐘情秦腔,剛進入劇團之際,她滿懷新奇與期盼,廚房遭受的困苦讓她萌生反抗之意,進而把秦腔當作扭轉命運、實現價值的路徑。她潛心探尋藝術,不再拘泥于技藝雕琢,而是把個人情思和人生體悟融人角色塑造中。她在演繹《白蛇傳》里白素貞一角時,用精細詮釋展現出對藝術和生命的深邃思索。在藝術探尋的過程中,她的自我意識實現升華,并且不斷推動個人成長的躍升。感情與婚姻的跌宕促進她自我意識的成長,與劉紅兵那場不美滿的婚姻使她承受了家庭方面的巨大壓力,讓她擺脫了被動依附的桎梏她和石懷玉共處時從一開始的隱忍發展到后來的積極交流,繼而在沖突中堅持自我,最后實現了自立。她面對功名和聲譽仍能保持理智,把榮譽轉化為技藝提升的驅動力,憑借堅守本我彰顯出成熟的自我認知。憶秦娥作為女性覺醒典范,在傳統性別枷鎖里抗爭突圍,給當代女性自我探尋提供了參考。
(三)性別平等的訴求與探索
《主角》藝術圖景中的女性存有性別平等的訴求,此訴求似潛流涌動,在事業和婚姻范疇激起猛烈反響[5]憶秦娥由于性別遭受秦腔界的輕視,剛進入劇團時受排擠成了燒火丫頭,這是秦腔藝術界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縮影。但她憑借堅忍的意志和藝術熱忱勤練技能,用高超的演繹沖破行業枷鎖,為女性在藝術界開拓出空間;劇團其余女性表演者紛紛反抗演出和評選的不公正,憑借實力與膽量去謀求事業上的平等機遇。在婚戀方面,憶秦娥兩段婚姻的失敗映射出性別不平等的困境,劉紅兵將她視作附屬之物,石懷玉雖賞識她的才情卻秉持傳統理念讓她以家庭為重。憶秦娥直面壓迫終結了苦痛婚姻,果敢探尋平等、相互尊重的親密關系,由此彰顯出當代女性婚姻理念的覺醒。胡彩香則以自身經歷證明,女性憑借自身的積極溝通與智慧能夠在婚姻里維持自主并獲得尊重。小說里女性的抗爭并非僅是個體命運的寫照,更展現出女性群體意識的覺醒,呼喚社會打造平等的價值體系,使女性全面施展潛力,從而實現人生價值。
三、性別意識呈現的敘事策略與藝術手法
(一)情節設置與性別意識表達
《主角》通過劇情推進展現了女性性別意識的覺醒,進而實現蛻變[6]。憶秦娥兩段婚姻的破裂是性別意識蛻變的關鍵點,她和劉紅兵結婚,在傳統和現實的扭曲架構中淪為附屬身份。劉紅兵有著強烈的男尊女卑思想,且對她不聞不問,這種情況使她在這段煎熬的婚姻里醒悟,最后毅然離婚去重新找尋自我。她與石懷玉的婚姻由于藝術和家庭方面的矛盾引起價值沖突,這使她在維系情感和堅守事業之間不斷衡量,進而持續強化自身的獨立人格與自主觀念。她在丈夫離世后徹底明晰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地位與自我價值。憶秦娥在劇團經歷了從首席到被邊緣化的境遇,這凸顯出性別歧視的冷酷現實。之后她憑借技藝的精湛不斷予以回擊,此般抗爭對傳統性別秩序發起挑戰。楚嘉禾出于妒忌而誣害他人,這揭示出女性之間競爭的困局,繼而證實了破除性別枷鎖、搭建互助關聯的緊迫性。緊密相接的劇情設置呈現出女性的掙扎與突破,也反映出性別意識對女性實現自我的重要意義,為理解女性成長與性別平等提供了豐富的文學鏡像。
(二)人物對話與性別話語的構建
在《主角》的敘事話語體系中,人物對話如同棱鏡一般折射出多元性別觀念的碰撞交鋒與權力關系的隱秘運作[7]。憶秦娥與楚嘉禾充滿火藥味的言語對峙,楚嘉禾以“不過是運氣好”的惡意揣測貶低憶秦娥的成就,暴露出傳統性別觀念中女性互斥競爭的固化思維;而憶秦娥“把戲演好”的樸素回應,則彰顯出專注實現自我價值的獨立意識,二者的對話張力暗示了男權社會中女性不同的生存策略與價值取向。胡彩香與憶秦娥的對話則呈現出傳統與現代性別意識的交融,她既以“肯下功夫就能成氣候”的教導傳承戲曲藝人的堅韌精神,又以“女人要有自己事業”的箴言傳遞現代女性的自主觀念,其平衡事業與家庭的理性思考,為女性突破性別桎梏提供了現實路徑。在性別權力的暗線中,男性話語的主導性尤為凸顯,劉紅兵“在家相夫教子”的命令式言論將憶秦娥置于從屬地位,而憶秦娥“為自己而活”的離婚宣言則是對男權壓迫的激烈反抗。這些充滿張力的對話,不僅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更層層解構了性別話語背后的權力結構,成為透視小說性別意識的重要窗口。
(三)象征意象與性別意識的隱喻
《主角》的敘事場景里秦腔為核心象征意象,秦腔似三棱鏡多方面折射出性別意識及女性生存狀況[8]。秦腔作為蘊含深厚文化內涵的古老劇種,其不僅是憶秦娥生命精神的標識,更是女性沖破性別枷鎖的象征載體:憶秦娥受排斥淪為燒火丫頭時在灶臺旁勤練基本功,讓秦腔成為穿透黑暗精神的火把,彰顯出對命運的反抗意識,這種反抗意識展露出其堅毅的精神,使其沖破命運羈絆;她在舞臺閃耀光彩時將個人情感與性別意識嵌入白素貞等角色詮釋中,讓秦腔成為自我價值實現的直觀體現。秦腔藝術的代際傳承暗指女性性別意識的發展,老一批藝人胡彩香等不僅傳授技藝,更引導女性在藝術領域要實現自我,促使年輕一代女性自我醒悟。秦腔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日漸衰敗,恰似女性在男權社會中遭到冷落,憶秦娥在低谷時期的堅韌不拔更凸顯了女性反抗不平等的頑強力量。另外,劇團這個滿含競爭沖突的微型社會乃是男權秩序的隱喻場域,進而映照出女性對平等追求的艱辛歷程。象征意象賦予小說文化質感,繼而給解讀女性性別意識覺醒提供了文學密鑰。
四、《主角》中性別意識的文化根源與社會背景
(一)地域文化對性別意識的影響
《主角》的敘事語境中,陜西地域文化對女性的性別意識的影響顯著[9]。悠久的歷史沉淀與別具一格的文化特性構成了陜西地域文化的特色,這些特性深刻地影響著女性的性別觀念。陜西作為華夏文明發祥地與儒家思想要地,長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在這般文化氛圍的影響下,憶秦娥的母親堅守以相夫教子為女性分內之事的觀念,傳統的性別規范約束呈現出具象化的表現。陜西地域文化存在沖破性別藩籬的雙重特性,秦腔藝術堪稱該地域文化的精神象征,它既傳播傳統價值,又供給實踐場地。憶秦娥自秦腔演出中攝取角色堅毅之力,繼而把對藝術的執著篤求轉變為自我價值達成的途徑,由此使秦腔由文化標識擢升為女性擺脫禁錮的象征。陜西民俗活動中女性參與頗具價值,如社火展演這類特色項目彰顯出女性溫婉的特質,繼而賦予女性文化傳承者的身份以增強自我認知。地域文化傳統的更新交融則映射出性別意識演變的復雜性,也深刻揭示了當代女性在傳統文化中突圍并達成自我價值的艱難。
(二)時代變遷與女性命運的關聯
改革開放熱潮深刻重塑了《主角》中女性的命運軌跡與性別意識[10]。市場經濟繁榮昌盛為社會變革提供了助力,社會變革又為女性開拓了廣袤的職業天地。憶秦娥憑借對秦腔藝術的堅毅執著,從放羊女童成長為秦腔界的佼佼者,她的成就既歸功于個人拼搏,更是時代機緣的寫照。同時,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了女性修養與話語權,楚嘉禾等人物受教育熏陶勇敢地沖破傳統禁錮,追尋自己的人生價值。女性婚姻理念由被動依從轉為主動探尋自由,憶秦娥在婚姻里的掙扎與覺醒體現了其在情感層面的改變,這是時代演進在情感范疇中的具體映射。社會觀念越來越強調男女平等,積極構建寬容的氛圍,寬容氛圍促使憶秦娥的藝術造詣日漸凸顯,并鼓舞更多女性沖破枷鎖。時代賦予眾多契機,然而性別不平等的狀況仍舊存在,職場偏見現象依然未除,家庭傳統分工的不均衡狀態持續留存。改革開放促使女性意識不斷醒悟,為性別平等營造了公平的環境。
(三)文學傳統與性別意識的傳承與創新
《主角》在文學傳承與創新維度中好似一座橋梁,不僅深植于傳統文學沃壤,而且以突破性的創作手法重鑄女性性別意識的呈現。中華傳統文學里的女性形象姿態萬千,這些女性形象大多困于男性主控的敘事架構與附屬地位,她們的價值時常寄生于家庭倫常與社會訓誡。《主角》在繼承傳統文學對女性的描繪中賦予女性現代性的特征:憶秦娥借堅強意志沖破秦腔的性別阻礙,從放羊丫頭成長成秦腔王后,藝術造詣佐證女性的自主價值,繼而推翻傳統文學里對女性的固有印象。小說在性別意識表達方面沖破傳統束縛,憑借憶秦娥的多樣抉擇展現出女性探尋自身價值的歷程。憶秦娥拒絕把幸福依托于他人,她在兩段婚姻中恪守平等和尊嚴,繼而憑獨立自主之態對抗傳統的性別理念。作品巧妙地將秦腔藝術作為敘事媒介,使傳統戲曲文化的內涵與現代性別觀念相互交融。憶秦娥憑借角色飾演傳達出女性對自由平等的向往,她精妙融合傳統藝術與當代精神意蘊,促使傳統藝術彰顯出當代生機,繼而實現傳統藝術傳承與革新發展的目的。另外,《主角》的語言融匯方言俗語和戲曲行話,不僅留存了傳統文學的情韻,而且添增了鮮明的時代意趣。承襲與革新在文學傳統以及性別意識范疇鋪展,塑造出具備時代活力的女性群體形象,繼而給當代文學創作提供了探尋性別議題的嶄新思路。
結束語
小說《主角》把秦腔技藝當作舞臺,呈現出生動鮮活的女性群體形象,憶秦娥歷經從放羊丫頭到秦腔女王的轉變,胡彩香為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的引導者,楚嘉禾則是因妒忌而心理扭曲的反面范例。作品深人探究性別意識,繼而描摹女性在男權社會繁復的生存圖景。小說里的女性在傳統與現代的沖突中沖破束縛、追求平等,此番抗爭與醒悟是個人生命的呼喊,更是時代變遷的寫照。在藝術表達上,陳彥巧妙地使用情節設置、對話沖突與象征意象,把秦腔藝術嵌入文學脈絡,不僅肩負女性期許又暗藏性別意識的傳承演變,人物對話揭示了權力關系;在文化情境下,作品審視了陜西地域文化的雙重特性以及時代風潮對女性意識多元形態的塑造。這部作品不僅充實了當代文學的女性書寫,更為社會審視性別議題提供了透鏡,告誡人們打破觀念桎梏,營造容納性文化生態來實現性別平等,同時為文學創作與性別研究提供更多的靈感,使社會更加關注女性,實現性別平等。
參考文獻:
[1]董力銘,熊英琴.時代·人物·命運:論陳彥對憶秦娥形象的藝術塑造[J].名作欣賞,2024(35):141-143.
[2]葉寒梅.陳彥《主角》的方言詞運用研究[J].今古文創,2024(16):134-136.
[3]王涵.痛苦與榮耀之間:陳彥《主角》主題意蘊研究[J].名家名作,2024(7):40-42.
[4]陳晴.陳彥《主角》中的“虛”與“實”[J].戲劇之家,2023(30):196-198.
[5]范鑫雨.情藝交織,明變守常:論陳彥《主角》的敘事藝術及主題意蘊[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22,40(2):66-71.
[6」張東陽,于文夫.中國文化精神的當代闡釋與美育功用:陳彥《主角》的敘事倫理與現實意義[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6(3):161-166.
[7]徐翠,黃德緣.未完成的“女性書寫”:陳彥戲曲現代戲女性形象分析[J].中華戲曲,2022(1):325-335.
[8]李明桑.舞臺光環背后的苦澀:評陳彥長篇小說《主角》[J].百家評論,2022(6):63-68.
[9]李奕潼.陳彥《主角》中男性視角下的女性形象分析[J].青年文學家,2022(29):99-101.
[10]權維偉.塵世劇場奏唱的生命大音:評陳彥長篇小說《主角》[J].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8(4):7-9.
作者單位:滇西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