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菲利普·拉金(PhilipLarkin)作為“運動派”詩人的領袖人物,是英國20世紀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他以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思想獨樹一幟,被譽為“自T.S.艾略特以來英國最杰出的詩人”。拉金的詩歌關注現實,描寫平凡的人與事,風格簡潔明了,語言質樸無華,既有對傳統詩歌形式的繼承和發展,又摒棄了復雜晦澀的語言表達[]。在他的影響下,“運動派”詩歌的風格席卷20世紀50年代后的英國詩壇,幾乎取代現代派詩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拉金一生共出版了四部詩集《北方的船》(1945)、《較少受騙者》(1955)、《降靈節婚禮》(1964)和《高窗》(1974)。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涵蓋了愛情、時間、生命等諸多主題,其中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關注是其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近年來,國內學者主要從主題、敘事和語言層面談論拉金詩歌的英國性、兩性倫理和語言特質[2]。經文獻梳理發現,盡管學界對拉金詩歌的英國民族性建構[3]、兩性權力敘事[4]及反諷語言特質已展開系統性研究,但其作品中蘊含的生態哲學仍屬亟待深化的學術領域。
生態批評理論起源并發展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當時,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態批評理論應運而生,旨在從文學研究的角度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
這一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從最初關注文學作品中的自然描寫,到逐漸深人探討文學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其中,生態整體主義思想是生態批評和生態哲學的核心思想,“整體主義”(Holism)一詞源自古希臘文,意思是“所有”“整個”“全部”等。生態整體主義理論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生態學家利奧波德。他主張“經濟社會的發展應該把整個生態系統的利益作為最終的衡量標準而絕非人類的利益”。這一主張經其他學者的發展與定義,成了生態整體主義的核心思想之一,即“把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而不是把人類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這可以看作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對“人類中心主義”,將人與自然都看作是生態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在分量上有所差別[5]。此外,生態整體主義的具體理論還包括“土地倫理”“整體論思想”“敬畏生命倫理”“生態中心主義”“自然價值論”等。總的來說,它所倡導的觀點是“自然是一個完整的,而非各部分簡單相加的整體”,強調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相互關聯性,認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凌駕于自然之上。
本研究聚焦于拉金以四季描寫為主題的詩歌,通過解讀拉金對不同季節的描寫,探討其生態整體主義思想。另外,通過對拉金四季詩歌的分析,可以為生態文學研究提供新的案例和視角,豐富生態文學研究的內涵。同時,拉金詩歌中所蘊含的生態哲思,也能為當代自然文化傳承提供借鑒,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共同努力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環境。
一、生態整體主義思想在四季詩歌中的呈現
(一)對自然的贊美與歌頌
生態整體主義思想的首要體現是人類對大自然的體驗與熱愛。
在拉金描寫四季的詩歌里,他似乎對春天情有獨鐘。據筆者統計,在拉金的四季詩中,描寫春天的詩作相對于其他三個季節數量最多,具有代表性的有《春》《照亮所有》《春訊》《五月殘章》《來臨》《我們看見春天撞破巨石》等。
拉金習慣用春天象征重生與循環,用春天歌頌大自然的生命循環。在他的第一部詩集《北方的船》中,開篇《照亮所有》(“獻給布魯斯·蒙特格梅里”)就是對春天給大地帶來無限生機的贊美[6]:“萬物都被點亮/沿著春天的蔓延/小鳥為飛而狂/樹枝將葉子/翻上,直面天光/每一種事物/每一種形狀、顏色和聲音/都在吶喊,在歡叫”拉金運用生動的意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了春天到來時萬物煥發生機,像是“被點亮”了一般,隨著春天的律動蔓延,小鳥歡快欲飛,樹枝翻葉迎天光,所有的事物,甚至是“形狀、顏色和聲音”都熱烈歡騰;再看“鷗鳥,青草和少女/在空中,地里和床上/加入了所有復活者一切都在飛奔/歸于完整”,鷗鳥、青草、少女,即動植物與人類,不同的生命都在春日復蘇,在生命的旋渦中奔騰,充滿活力。這一富有動態感的春日畫面從側面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詩人對春日的熱愛與贊美。
而在用《春》來命名的詩中,拉金則直接向春日告白,“春天,/是所有季節中最慷慨的/是含苞欲放的花朵/是一條激流/是地球最多姿的、可愛的女兒”[6] 。
詩人對春日的熱愛其實也是其對大自然的歌頌,因為正是在春日到來時,大自然的一切,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人,才得以在這個“最慷慨的”季節成為“復活者”,構成“歸于完整”的生態整體。
(二)自然萬物的平等描繪
“生態平等”是生態整體主義的核心思想主張,即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都擁有平等地位,這也是近來生態倫理思想的主張。生態整體主義認為,自然界的所有物種都有其內在價值以及審美價值,這種內在價值和審美價值因為其自身的固有價值而存在[7]。對大自然的書寫是拉金詩歌中一個典型的主題,其對自然萬物予以平等描繪,打破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桎梏。同樣,在他描繪四季的詩作里,自然萬物皆有著獨特的價值與意義。
在《春》中,拉金寫道:“拖著綠影的人們坐著,或是繞圈走著。/孩子們逗弄著剛剛醒來的小草。/一朵云靜靜站立,/一只鳥安嫻地唱歌。”將人類的活動狀態與小草、云朵、鳥兒的活動狀態并列呈現。作為一種修辭手法,擬人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使非人類生命或人以外的事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拉金為了表明對自然的尊重,也在其詩歌中運用了擬人修辭格,充分肯定了自然的內在價值和主體性[7]。他分別賦予小草、云朵、鳥兒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自然元素以人的特點,表現了其對一切自然元素的平等尊重。人們逗弄新草,云兒靜立,鳥兒歡歌,彼此處于平等地位,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春日圖景。人類沒有凌駕于其他自然事物之上,而是與它們一同作為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描繪方式摒棄了人類至上的觀念,賦予自然萬物平等展現自身的空間,體現出拉金對自然萬物平等地位的尊重。
又如《五月殘章》:“花在噴發…/在一陣疾風中跳躍,歡笑/雖略帶一絲金黃,卻從不見老去/青中帶黃,與泥土相映成趣。”花朵在風中自由綻放、跳躍,與泥土相互映襯,擬人的描繪展現出其蓬勃的生命力。拉金對花朵和泥土的描寫,沒有區分高低貴賤,它們都是自然生態系統中平等的組成部分,各自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共同維持著自然的平衡與美麗。這一描寫同樣體現了拉金眼中自然萬物平等共生的生態理念。
拉金的這些詩歌表明,自然界中的每一個事物,無論大小、高低,都在生態系統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都值得被尊重和關注。這種對自然萬物平等描繪的方式,不僅豐富了詩歌的內涵,也促使讀者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思考人類在自然中的角色定位。
(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生態整體主義關注的問題之一。拉金的四季詩歌生動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在他的筆下,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構建起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
《我們看見春天撞破巨石》「8]是拉金四季詩歌中描寫人與自然互動的代表作。拉金在詩中對他所觀察、感受到的人與自然在不同季節的互動分別進行了描寫。
春天:“我們看見春天撞破亂石/停下來向天空致意/我們保證過要獨自工作/效忠、彎腰,而不是問個究竟。”這里詩人描述人類默默勞作,不肆意打擾春天自然的進程,體現出對春天蓬勃生命力的尊重,不強行干預自然的生長節奏,以一種謙卑姿態融入春天的新生之中。
夏天:“夏天在魚塘上閃著微光/我們注意到,但沒有止步/在一群飛蠓的云霧前/而是硬著頭皮穿了過去。”夏天的微光和飛蠓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在感受夏天美好(“微光”)的同時,也直面自然帶來的困擾(“飛蠓”),沒有因困難而回避自然,而是積極穿越其中,在與夏天自然環境的互動中,既欣賞又適應,展現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狀態。
秋天:“秋天是一個慢鏡頭/我們采集收獲并向崇高的暮色感恩/雖因谷粒而喜樂,我們也明白還有糠秕。”秋天收獲時,人類感恩自然的賜予,并且能辯證地看待收獲中的好壞(“谷粒”與“糠秕”),這是對自然生態多樣性的接納與尊重,意識到自然給予并非總是完美無缺,人類要以平和心態面對自然的饋贈。
冬天:“而冬天如尸布包裹了我們/不管我們透過窗口能否再次看到/春天,我們肯定能聽見雨/在隱約地誦著古老的連禱”。冬天雖壓抑,但人類沒有對自然的困境期心生抱怨,而是在困境中依然聆聽自然的聲音,對自然的循環充滿信心,與自然一同經歷艱難時刻,等待生機再現。
詩中的人們見證著春天的力量,感受著夏天的活力、秋天的靜緩,并在凄涼的冬天期盼著春天的雨,在自然的四季更替中進行著工作、行路、豐收等活動。人與自然相互交融,人們沒有破壞自然的節奏,而是順應自然的變化,在自然的運轉中生活、勞作。這種描繪展現了拉金眼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強調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同樣,在《春訊》一詩中,詩人以旅行者的視角描繪了春天陽光下新舊交替的景象,陽光、草地等自然元素與人類在自然中活動的場景相互交織。這體現出拉金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從自然中汲取精神力量。
這種和諧共生的關系是生態整體主義所呼呼的核心之一。它意味著人類不能將自己與自然割裂開來,而是要尊重自然規律、保護自然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拉金通過詩歌傳達出這一理念,提醒人們反思當下人與自然的關系,努力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生態環境。
(四)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尊重
拉金的四季詩歌也體現了他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尊重,這是其生態整體主義思想的核心體現。
拉金在《秋》里寫道:“空氣發出重擊:肯定太重,太稠密?/不,它一定要將夏日擊倒,/死樹葉成千上萬地逃跑然后開始下雨,一年由此突然蕭瑟。”[8]該詩細膩地描繪了秋天自然生態系統的變化過程:季節更替,落葉紛飛,狂風大作,雷雨將至,拉金對這一過程的描繪,展示了他對自然生態系統規律的理解和尊重。
又如《冬》:“原野中,兩匹馬,/兩只天鵝在河上,/陣風吹過,畫出的對角線.”「8]該詩描繪了冬日原野中馬、天鵝等生物的狀態,以及下文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的感受。盡管冬日看似荒蕪,但生命依然在這片土地上延續,自然生態系統依然在穩定運行。拉金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生命力的敬畏和尊重。
二、對四季循環的生態哲思
在拉金筆下,四季轉換不僅是對自然現象的展現,更是詩人生態哲思的映射。
又如在《我們看見春天撞破亂石》一詩中,詩人以四季流轉為線索,通過描繪他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不同的四季景象,映射出人生的不同階段和狀態,展現出了他對四季循環的獨特理解與生態哲思。
詩人認為,人類在春天“撞破亂石”的蓬勃生機面前,應選擇“效忠、彎腰”,默默勞作,不過度探究自然的奧秘,體現出一種對自然秩序的尊重與順應,以及不過度干預自然生態的態度。
夏天的“微光”象征自然的美好與誘惑,“飛蠓”代表自然中存在的挑戰。詩人表明人類在面對自然時,雖感知美好卻不停滯,面對困難也不退縮,展現出在與自然互動中積極進取、不逃避的態度。
秋天是收獲季,詩人用慢鏡頭形容,意在讓人珍視自然的饋贈,同時認識到收獲中有好有壞,既有“谷粒”,也有“糠枇”,體現出對自然生態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理解,明白自然并非只給予完美,也有不完美之處,需以包容和辯證的態度看待。
冬天的壓抑如同自然的困境期,可即便如此,仍有雨誦著連禱,意味著在自然看似死寂的時刻,生命的希望與律動依然存在,體現出對自然生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堅信。
拉金對四季流轉的生態哲思還體現在其對時間流逝的思考中。在他創作于1939年的《夏日序曲》中,通過四季變換展現了時間的不可逆性。“香氣、銀杯、花影”,勾勒出一個靜謐而富有詩意的夏日夜晚。詩人沉浸于這一片刻的寧靜之中,不禁發出感嘆:“時間應當駐足。”然而,這種停留畢竟是短暫的,現實里時間仍在不斷流逝。所以詩人緊接著在“幾個白霧的時辰之內,東方必因明天的太陽而現金黃”[8]一句中點出了時間流逝的必然性一盡管人們希望美好時光永存,但太陽的升起意味著新一天的必然到來,昨日的片刻歡愉終究會消逝。拉金對時間的關注不僅體現出他對個體生命的思考與對自然永恒性的敬畏,也流露出了其對當下自然生態中美好瞬間的珍視。盡管四季不斷更迭,但此刻詩人全身心沉浸于夏夜之美,提醒人們要用心感受每個季節獨特的生態饋贈。
拉金對四季循環、時間流逝的生態哲思,也是其生態整體主義思想的彰顯。在他的筆下,四季循環象征著生命的輪回與延續,恰似生態系統中生命的周而復始,每個季節如同生態鏈上不可或缺的環節,共同構成生命的完整歷程,它們相互依存,維持著整體的平衡。同時,拉金也意識到,在自然的永恒循環前,人類生命短暫且受時間束縛,這一對比凸顯出自然的偉大與人類的渺小。他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實則也是對自然秩序的敬畏:人類只是自然生態整體中的一部分,自然有著自身獨立且永恒的規律,人類應敬畏這種規律,尊重自然的完整與穩定,這正是生態整體主義理念的體現。
三、拉金四季詩歌的生態批評價值與當代意義
拉金生活在20世紀中期,此時,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類對自然的控制規模更加嚴重,征服自然的速度日益加速[6]。在這一背景下,拉金的四季詩歌不僅描繪了自然景象,也展現了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特征,揭示了自然循環的必然性和脆弱性[2]。他通過不同季節的相互作用,反映自然界內在的自我調節機制,同時警示人類活動可能對這一平衡造成的破壞。
如上文提到的拉金在《秋》中通過對秋季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展現了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與動態平衡。詩歌開篇便以“空氣發出重擊”象征季節交替的劇烈變動,夏日的繁茂終將在秋日消逝,這種更替體現了生態系統中自然元素的相互制約與調節。詩中描寫“死樹葉成千上萬地逃跑,如同鳥群飛翔,但鳥兒早已飛走”,不僅強調了落葉歸根的必然性,也暗示了生物對季節變化的適應能力。拉金以此展現自然界的整體與平衡法則秋天的狂風和落葉雖然象征著衰敗,但這一“毀滅”實則是生態系統自我更新的必要環節,例如落葉分解后成為土壤養分,為下一輪生命循環提供支撐。
以上是拉金四季詩歌中所體現的生態意識,而這種生態整體主義意識也始終貫穿于拉金其他主題的詩作中。筆者認為,拉金的動物詩也是其生態意識的重要體現。《在草地》《割草機》《初見》《鐵絲網》等多篇以動物為主題的詩歌所表達的主題都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反抗與控訴,即“反人類中心主義”,而這種思想與主張便是對拉金生態整體主義思想生動、詳細的體現。除了四季詩與動物詩,拉金經典的城市詩歌中也有對自然觀察與體驗的書寫,他認識到并在詩中警示,當人類行為破壞自然規律時,生態平衡可能遭受不可逆的影響。例如,在《在消失中》中,他批判了人們對環境的錯誤認識。人們認為土壤“總能長出一點什么”,倒入海里的垃圾也不會污染“遠處的波濤”[9],根本沒有意識到自然自我修復能力的有限和環境的脆弱。隨后,拉金表達了對這一觀點的反思,“現在無法除了,也無法借個好名,把它們說成是必需而原諒”[8]。這里,詩人強調了環境破壞的不可逆性,指出人類不能再以發展和需求為借口,合理化自己對生態的破壞。
綜上所述,生態整體主義思想可以說是貫穿于拉金的詩歌創作中,他時刻在提醒人們,生態平衡是自然界穩定運行的基礎,人類應該順應客觀的自然規律來保持自然本身的完整性和可承受性。「10]
結論
本研究從生態批評視角,深入解讀菲利普·拉金詩集中以四季為主題的代表性詩歌,分析了其中所體現的生態哲思。拉金在詩中通過對自然的贊美、自然萬物平等的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展現以及自然生態系統的尊重,充分體現了其生態整體主義思想。四季循環在其詩中不僅象征著生命的輪回延續、時間的流轉永恒,還蘊含著深刻的生態哲理。拉金的四季詩歌為現代社會生態意識覺醒帶來了重要啟示,警示人們重視生態平衡、遵循自然規律。其詩歌在當代生態語境下價值凸顯,為生態文學研究提供了新視角和案例,也有助于推動自然文化的傳承,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并改善與自然的關系,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王春慧.對菲利普·拉金詩歌中反諷藝術的解析:以SelfstheMan為例[J].考試周刊,2013(20):20-21.
[2」梁曉冬,王艷麗.拉金城市詩歌:精神生態危機和詩意生存向往[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8(3):213-216.
[3]王佐良.英國詩史[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3.
[4]Booth,James.Philip Larkin:Life,Art and Love[M].London:Bloomsbury,2014.
[5]劉彥汝,陸洋.淺談生態文學作品中的生態整體主義思想[J].漢字文化,2020(22):57-58.
[6]陳晞.城市漫游者的倫理衍變:論菲利普·拉金的詩歌[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7]胡天賦.惠特曼詩歌中的生態整體意識[J].南都學壇,2021,41(6):45-50.
[8]阿九.菲利普·拉金詩全集[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7.
[9]曹莉群.菲利普·拉金詩歌中的生態意識[J].外國文學研究,2016,38(4):72-80.
[10]曾梅.菲利普·拉金詩歌中的生態倫理思想[J]:文學評論,2019(5):145-152.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