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lity and Safety Risk Analysis and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for Food-Related Products Under the PreApproval Commitment and Immediate Access System
ZHANG Yufen (Xiamen Product Evaluation and Inspection Center, Xiamen 361ooo,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analyze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risk factors of food related products under the quasi business commitment system, including weak quality awareness of enterprises,insufcient allocation of regulatory resources,imperfect creditcommitmentsystem,and incomplete standard system.Based on this,targeted contro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quality awareness,optimize regulatory resource alocation, build a comprehensive regulatory system,improve credit commitment system,and perfect standard system,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and safety leveloffood related products,protect consumers’health rights and interests,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related product industry.
Keywords: food-related products; pre-approval commitment and immediate access system; risk analysis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并激發市場活力,廈門市自2024年8月1日起,在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領域試行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這一制度的實施極大地簡化了審批流程,為企業快速進入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該制度也逐漸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食品相關產品的質量安全,也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挑戰。因此,深入研究這些問題的成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路徑,對于進一步提升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準營承諾即入制概述
準營承諾即人制作為一種創新性的行政審批模式,其核心在于通過行政機關一次性明確告知經營主體必須具備的審批條件、要求、核查標準以及違反承諾處置措施等。經營主體在對申報事項符合審批條件和愿意承擔相應后果做出書面聲明及承諾后,即可依法取得相關許可并開展投資經營活動。同時,該制度配套完善了覆蓋全鏈條、全領域的監管模式,強化了事中事后監管機制[1]。相較于傳統的審批模式,該制度減少了煩瑣的現場核查等前置環節,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間[。這一制度強調經營主體的主體責任和誠信意識,將審批重心由事前審查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從而有效提高了市場準入效率,激發了市場活力。
2準營承諾即入制下食品相關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因素
2.1企業質量意識薄弱
盡管準營承諾即入制簡化了審批流程,但部分企業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重視程度并未同步提升,出現了虛假承諾的現象。一些企業因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質量管理,導致后續履約能力不足。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部分企業未能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生產操作,從而增加了產品質量的潛在風險。例如,部分企業在原材料采購環節把關不嚴,未對供應商資質進行嚴格審查;在生產過程中,缺乏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對關鍵環節的監控不到位,容易引發質量問題;在人員配備方面存在虛假承諾,實際未按要求配制質量安全總監和質量安全員等崗位。
2.2 監管資源配置不足
準營承諾即入制的實施將審批重心后移,從而對事中事后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當前食品相關產品的屬地監管力量相對薄弱,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監管需求。基層監管人員配置不足且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在對企業進行監督檢查時,難以全面、深入地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一些地區的監管部門因人力資源有限,無法對所有獲證企業進行及時、有效的檢查,使得部分企業存在僥幸心理,未能嚴格按照承諾要求進行規范生產,從而增加產品質量風險。
2.3信用承諾制度不完善
信用承諾制度作為準營承諾即入制的重要支撐,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① 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機制不完善,導致監管部門難以全面了解企業的信用狀況。一些企業在申請生產許可時,可能故意隱瞞其不良信用記錄,進而違規獲取許可資格。 ② 信用懲戒機制不夠健全,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不足,無法有效約束企業的失信行為。例如,針對嚴重違反承諾的企業,目前僅采取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撤銷許可決定以及將其錄入監管系統進行信用分類管理等措施,而未能進行相應的罰款或納入社會信用體系等聯合懲戒,使得失信成本偏低,無法對企業形成強有力的威慢。
2.4標準體系不健全
食品相關產品的標準體系相對滯后,部分標準缺失或更新不及時,從而對企業的生產活動和監管工作造成了實際困難。特別是對于一些新興的食品相關產品而言,由于缺乏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難以獲得明確的技術依據,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差異較大。同時,標準更新周期較長,無法迅速響應市場和技術的發展變化,使得企業在引入新技術、新材料時面臨標準適用性方面的挑戰。
3準營承諾即入制下食品相關產品質量風險控制建議
3.1 加強企業質量意識
① 深化培訓教育。監管部門應定期組織企業參加質量管理培訓,邀請專家講解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以及質量管理知識,全面提高企業負責人的質量意識和管理水平。例如,可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化培訓模式,針對不同規模和類型企業的實際需求,制訂個性化的培訓內容,確保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② 樹立標桿示范。通過開展質量誠信企業評選、質量管理先進單位表彰等活動,樹立一批質量意識強、管理水平高的優秀企業作為行業標桿,引導其他企業對標學習并借鑒其成功經驗。同時,對因質量問題被處罰的企業予以公開通報,強化警示作用,促使企業重視質量管理。 ③ 加強行業自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制定行業自律規范,引導企業自覺遵守質量管理要求。行業協會可通過組織質量交流論壇、經驗分享會等活動,促進企業間質量管理經驗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從而全面提升行業的整體質量水平。
3.2優化監管資源配置
① 加強基層監管力量。應加大對基層監管部門的資源投人,提高監管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通過區域聯動監管、組織培訓等方式,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監管隊伍,從而有效提升基層監管能力。 ② 推進協同監管。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在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監管中,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聯合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凝聚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能[3]。③ 運用信息化手段。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建立食品相關產品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對企業生產全過程的動態監控。通過該平臺,監管部門可以實時獲取企業的生產狀況、質量控制情況等信息,從而精準識別并迅速應對潛在的質量風險。
3.3構建綜合監管體系
3.3.1構建風險分級分類監管模式
① 風險評估。根據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類別、質量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對企業的整體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并確定風險等級。針對高風險企業,應增加監督檢查頻率,嚴格審查其生產過程和質量控制措施;而對于低風險企業,則可適當減少檢查頻率,實行適度監管策略[4。 ② 分類監管。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特征,制訂相應的監管措施。例如,對于原材料采購環節風險較高的企業,應重點檢查其供應商資質和原材料檢驗報告的合規性;對于生產過程控制風險較高的企業,則需加強對關鍵控制點的監督與檢查。
3.3.2 加強飛行檢查和抽檢
① 飛行檢查。通過不定期對企業進行突擊檢查,重點審查企業的生產現場管理及質量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等。飛行檢查因其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能夠有效識別企業在日常生產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防止企業應付式整改。 ② 抽檢。進一步加大對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的抽檢力度,合理擴大抽檢范圍并增加抽檢頻次。對于抽檢不合格的企業,應及時依法處理,并督促其落實整改要求。同時,應將抽檢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3.3.3建立質量追溯體系
① 信息記錄。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生產與銷售記錄體系,詳細記錄產品的生產批次、原材料來源、生產過程及檢驗結果等信息。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能夠迅速追溯到問題產生的環節和責任主體。 ② 信息化管理。鼓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食品相關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實現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銷售的全鏈條追溯功能。通過該平臺,監管部門、企業和消費者都可以查詢產品質量相關信息,從而增強對產品質量的信任度[5]。
3.3.4強化社會監督
① 公眾參與。鼓勵消費者、媒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對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的監督。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對提供有效線索的舉報人給予獎勵,以激發公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② 行業協會監督。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職能作用,加強行業內部的監督和自律意識。行業協會可通過組織企業質量信用評價、定期發布行業質量報告,引導企業誠信經營,持續維護并提升行業整體形象。
3.4完善信用承諾制度
① 完善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機制。建立全市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整合各部門、各地區的信用數據資源,確保信用信息的高效互聯互通與充分共享共用。在企業申請生產許可時,監管部門可通過該平臺快速查詢企業的信用記錄,并對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進行嚴格審查。 ② 加強信用懲戒機制建設。制訂完善的信用懲戒措施,在政府采購、招投標、金融信貸等領域對失信主體實施嚴格限制,增加失信成本,促使企業誠信經營。同時,建立信用修復機制,鼓勵失信企業積極整改,恢復信用。③ 優化信用承諾制度。細化信用承諾書的具體條款,明確企業應承擔的質量責任和義務,以及違反承諾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加強對企業承諾履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不履行承諾的企業依法進行處理。
3.5健全標準體系
推動準營承諾即入制履諾核查標準化建設,統一核查標準與規范,消除不同部門及行業間的核查差異。由相關部門牽頭,聯合行業協會、企業等多方力量,對現有核查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和評估,構建統一的履諾核查標準體系。在此基礎上,制定覆蓋全行業的《準營承諾即入制履諾核查通用標準》,明確核查內容、程序、時限及裁量基準,有效解決“同事項不同標準”問題。同時,針對行業差異化補充細則,在通用標準基礎上補充制定行業專屬核查細則,實現統一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結合。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
4結語
準營承諾即入制在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領域的實施,有效優化了營商環境并激發了市場活力。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企業質量意識薄弱、監管力量不足、信用承諾制度不完善等問題逐漸顯現,這些問題對食品相關產品的質量安全構成了潛在風險。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強企業質量意識、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構建綜合監管體系、完善信用承諾制度和健全標準體系等一系列風險控制建議。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望進一步提升食品相關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保障消費者健康權益,促進食品相關產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聞.廈門8月起實施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N]福建日報,2024-07-07(6).
[2]陳泥,翁桂華,陳雪松.經營主體“當天承諾當天拿 證\"[N].廈門日報,2024-07-15(A04)
[3]黃星榕,邱趙胤,翁桂華,等.市場準營承諾即入[N].福建日報,2024-08-19(1).
[4]黎永樂,蔣明峰.我國食品相關產品監管現狀分析[J].輕工標準與質量,2022(5):50-52.
[5]高飛.引領科技創新發展賦能食品安全監管[J].中國食品安全,2025(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