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制約財會監督作用發揮的因素分析
1.大監督體系中財會監督作用發揮存在的阻力第一,監督過程不夠透明。這種不透明性將導致相關單位無法及時、全面地掌握財務狀況,給后續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加了難度和風險。第二,單一的監督手段?,F階段,絕大多數財會監督工作是通過傳統的審計、檢查等方式來實現的,既缺乏針對性又缺乏創新性,更難以適應日益多變、日漸復雜的經濟形勢與外部財務環境。第三,監督力量明顯不足。財會監督工作本就具有專業性強、涉及范圍廣的特征,需要相關從業者具備扎實的工作基礎、豐富的工作經驗,以保障監督措施的合理性、方法的正確性以及整個監督過程方向的延續性。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監督力量不足、參與群體的局限性較為突出,并不能發揮其在發展和形成大監督體系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2.阻力形成的原因剖析第一,思想認知不到位。其主要是指一些單位的管理者、負責人對財會監督的重要性缺乏系統性的認知,進而在單位內部長期形成重視業務、輕視監督的氛圍和管理傾向,導致財會監督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制約其本有作用和功能的實現。第二,團隊建設缺位。不少單位對財會監督工作尚且存在認知上的偏差,對相關團隊及崗位設置自然難免出現疏漏。在團隊建設整體落后甚至嚴重缺位的情況下,部分工作人員由于專業素養不足、知識儲備及經驗都不夠豐富,難以輔助單位主導會計信息化內控工作的順利實施。第三,相關機制的欠缺和漏洞。由于財會監督工作本身涉及多個部門和崗位,單位內部有必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機制,推動財會監督工作順利開展,避免職責不清、協調不暢等問題,防止管理漏洞的產生。
而且因為缺少必要的處罰機制,促使相關崗位和部門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懈怠心理,已有的管理機制難以起到制約和震慢的作用,難以規避灰色空間、違規操作的出現。
3.負面影響第一,滋生腐敗現象,影響政府的公信力。財會監督作用得不到發揮,極大程度上會為違規操作、腐敗問題提供滋養的溫床,破壞相關主體在廣大民眾心目中形象,影響其公信力的同時,也制約后續一系列政策與要求頒布時,群眾對其的支持和響應速度。第二,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影響和破壞。財會監督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很有可能導致單位內部呈現大量失真信息,輔助相關決策產出的不合理、不恰當,對其業務的進展、職責的履行進一步形成影響,嚴重時干擾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性、導致資源配置的失衡。
二、大監督體系中充分發揮財會監督作用的措施
要想讓財會監督在整個大監督體系當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相關單位需要從這樣幾個角度著手采取措施:
1.提升財會監督過程的透明程度要想提升財會監督過程的透明度,保障財會信息的合理公開,持續提升廣大民眾對政府及相關單位的支持和信任度,需要從這樣幾個角度著手,采取相應的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制度。相關單位需要按照規定及時公開財務以及非財務信息,自的在于讓監管機構以及外界群眾及時了解單位的發展狀況和財務境況,從各自立場出發對其進行相應的監督和約束,加速公開、公正以及公平的財務活動目標的實現。第二,建立健全內部管理與控制機制。這是確保相關單位可以有效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保障其能實現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具體可以通過對內形成嚴謹的財務管理流程,保障各項財務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及合規性,規避違規操作出現的同時,引導重要事項的合理化信息公開。
2.豐富財會監督手段豐富財會監督手段,是確保其能夠在大監督體系中充分發揮作用的有力之舉。第一,開發財會信息共享平臺,協同財會監督。通過建立財務信息共享平臺,可以加速各單位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提升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度,保障財會監督的效果和效率。第二,基于全面預算管理,實施財會監督。針對各類經濟事項的投人,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展開更加有效的約束和監督,保障各項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避免浪費和違規占用情況的發生;而且在貫徹落實預算的過程中,通過對預算任務和指標的分解,以量化的方式識別違規操作,保證各項經濟活動可以始終穩健推進、合規進行。第三,全過程財會監督的實現。加強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過程財會監督,意味著在具體的財會事項推進之前,可以就相關風險和安全要素做到先行識別和預防;在推進過程中及時識別問題、有效應對,防止損失加劇;在事項結束后,通過及時的總結與反思,在下一階段關聯事項推進的過程中,采取更加優化的操作,減少阻力和運行的困難。
3.廣泛吸納財會監督力量第一,加強宣傳報道,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進行財會監督。為了提升公眾對財會監督工作重要性的認知,加強對其具體所涉及內容的理解,相關單位需要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及影響,加大對財會監督的
內容報道和宣傳普及,提升社會維度的監督參與意識。第二,建立舉報獎勵機制,提升公眾參與財會監督的積極性。公眾可以通過渠道清晰、過程安全的投訴舉報機制,切實參與財會監督—一這一重要事項當中,就財會違規行為進行投訴和舉報,為維護國家利益、維系市場秩序、打擊違規行為做出一定的貢獻。通過獲得相應的獎勵與表彰,也可以進一步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良好的監管氛圍。第三,推動社會機構參與財會監督,包括社會審計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在內的社會力量,依托其所具有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可以對財會實施主體的財務狀況進行客觀評估,而為了確保其能夠更好地行使職責、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建立嚴謹和系統的評價機制、信息共享渠道及交流機制,帶動第三方機構服務和合作意識的提升,加速誠信與自律建設,提升自身發展水平的同時,也能夠以更加理想的狀態履行監督職責。
三、大監督體系中充分發揮財會監督作用的若干保障
1.提升財會監督意識,完善相應的制度第一,加強宣傳教育,全方位提升對財會監督工作重要性的認知。為賦予財會監督工作以全面的保障和支持,相關單位需要對內加強普及教育工作,提升個體和單位對該項工作重要性的認知,進而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履行相應的職責,主動配合監管。第二,建立健全財會監督制度體系。通過構建財會監督的制度體系,讓該項工作的開展始終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更可以通過對財會監督工作的標準和流程實施規范,進一步明確各個部門和崗位的工作要領、職責所在,規避違規事項的發生。第三,完
善財會監督法律保障。為全面推進和落實財會監督工作,相關單位需要從法律層面予以保障,不僅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設計、配套相應的實施細則和規范要領,更要做好普法宣傳和推廣,讓財會監督可以和法制工作進行結合,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進行及時的修訂和必要的補充,進一步明確財會監督工作的職責范圍和工作權限。
生成相應的實施細則和配套規范:通過對財會監督的具體實施步驟、操作流程及執行標準進行說明,保障該項工作開展的可行性以及最終呈現的效果。也確保財會監督工作在后續實踐過程中,能夠始終沿用統一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操作,避免因個體差異所產生的糾紛。
做好普法宣傳和推廣教育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單位整體尤其是內部各個崗位對財會監督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知,提升其遵紀守法意識,以其為約束對日常工作實施指導。在具體宣傳手段和渠道的選擇上,除卻內部培訓、學習資料發放等方式,還可以通過導入案例、在線課堂、經驗分享互動等方式,提高普及過程的多樣性,也進一步調動學習者的興趣和積極性。
2.加大專業培訓力度,提升團隊建設水平第一,加強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培育。通過培訓提升相關人員對財會新規及政策的了解,帶動其業務素養和技能的提升;間接提升其在實踐和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識別和應對財務問題的本領。第二,關注針對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育。其目的在于提升廣大工作人員尤其是財會人員的職業操守及誠信度,恪守崗位職責。如此,其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也會更加自律,抵御違規誘惑,維系財務及資產安全,維護單位的合法權益。
3.建立健全內外審計聯動機制完善財會監督機制可以引導明確財會監督工作實施的重點和目標,進而讓相關從業者有針對性、有目的性以及有節奏性地對重點環節實施監督、加強日常管理,而現階段,其主要是通過構建內外審計聯動機制來實現的。
這是有效開展和推進日常財會監督的關鍵一環,在及時糾正和規避不合理財會行為的基礎上,就具體的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議,帶動財會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加強內部審計意味著需要有專業的審計小組和工作人員主導該項事宜,從內部著手發現潛在的財務問題;強調內外審計的聯動,更可以充分發揮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外部審計機構的監督效應,因為這類機構通常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大量總結的案例資源,能夠實現對公共支出、金融信貸等的針對性、差異化升級,在增加相關信息呈現透明度的同時,也提高公眾對審計對象的信任程度。
本文通過研究,認為財會監督在大監督體系當中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既關系到基礎事項的合規與安全,也對維系市場經濟秩序、推動全社會范圍內反腐倡廉工作的有力前行形成支持和保障。但為了確保這種作用能夠得到充分地發揮,需要政府、社會以及企業多方形成聯動、共同努力,通過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及背后的原因進行剖析,及時找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讓財會監督工作的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為維系社會和經濟的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