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歲月,我初次邂逅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那靈動的文字恰似山澗清泉,不經意間漫過心田,浸潤了我年少時光里每一寸干涸的土壤,將湘西茶峒的青山綠水、淳樸人情,鐫刻進我記憶的扉頁。
書中方塊文字,如同一幅水墨畫,常在眼前徐徐鋪展:“小溪流下去,繞山蛆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字里行間流淌著湘西的山水靈韻,牽引著我穿越時空。耳畔輕響,水聲潺潺,溪澗蜿蜒,古樸山城觸手可及,叫人魂牽夢縈。
時光如水,一眨眼就把人從豆蔻年華帶到了白發蒼蒼。說來也怪,《邊城》里那個干凈得跟水晶似的小世界,非但沒在我的記憶里褪色,反倒像老家地窖里埋著的高粱醇,年頭越久味道越醇。記得那天凌晨,黃鶴樓的夜燈還未熄滅,我就起床,手里擦著那本翻爛了的舊書,紙頁黃得跟秋天的楓葉似的,可就是舍不得放手。我就這么揣著半輩子的念想,踏上了去茶峒的行程。
五月的茶峒,還裹著一層薄霧,像沒睡醒似的。我站在鎮口張望,遠處的山影淡得跟水洗過的墨畫一樣,若有若無地勾出天邊。青石板路上還留著昨夜的雨水印子,那些彎彎曲曲的水痕活像是誰隨手畫的涂鴉。吊腳樓在晨霧里時隱時現,翹起的屋檐一會兒清楚一會兒模糊,像個害羞的姑娘,躲在門簾后偷看生人。夢幻間,我好像看見翠翠從書里俏皮地跳了出來。只見她提著裙角,跑過濕漉漉的石板路,手腕上的銀鐲子“當螂”一聲,撞在木門的鐵環上,這聲響猛地把我拉進了沈從文筆下那個煙雨朦朧的湘西。

《邊城》里那條白河,現在大伙兒都管它叫西水。河水綠瑩瑩的,如同一塊上好的翡翠,繞著古城轉悠。水面蕩起的波紋,細細密密,活像繡娘手底下剛繡出來的花樣。老船夫的小船在水面慢吞吞晃蕩,像一片被風吹落的樹葉。陽光打在船舷濺起的水花,亮得刺眼,活像誰往河里撒了一把碎銀子。我坐在小船上,搖擼的老伯咧嘴一笑:“把錢就給我唄,可別塞給翠翠那丫頭!”他那缺了半截的門牙特別顯眼,倒像特意留著的記號。看著這光景,我總覺得書里那個愛“嘿嘿笑”的老船夫真從紙頁里走了出來。
船抵岸邊,我靠在“一腳踏三省\"那塊斑駁的老石碑上,回望江心那艘晃悠的渡船發呆。
仿佛看見翠翠就站在船頭一能感覺到她纖細的手指微微發抖,甚至聞得到她發梢淡淡的皂角香。那種少女懷春時又羞又怯的心情,竟如此真切地傳了過來。渡口邊那塊被歲月侵蝕的石頭上,“邊城”兩個紅字早就褪了色,卻倔得像頭老黃牛賴在那兒不肯走。每回瞅見這倆字,翠翠那雙藏著千言萬語的大眼晴在我眼前晃悠,她到底在等誰呢?
是那個可能永遠回不來的負心漢,還是明天就會從渡船上跳下來的驚喜?
小巷蜿蜒如一條慵懶的長蛇,慢悠悠地向前延伸。我不知不覺放慢了腳步,任由自己沉浸在這條老巷的韻味里。拐角處藏著一家不起眼的苗繡店,阿婆突然抬頭,沖我一笑:“您要不要買個荷包呢?”那笑容溫暖得能融化寒冬的冰雪。我沒買荷包,倒是被墻上掛著的一方手帕驚住了。我鬼使神差地問:“翠翠出嫁那時穿的嫁衣也是這么一針一線繡的吧?”銀針在阿婆手里突然停住,她的眼神忽然溫柔起來:“翠翠那丫頭啊……\"她低著頭,手指靈巧地穿梭在繡布間,忽然輕嘆一聲:“她心里頭的事兒啊,比繡布上的針腳還密實。”話音未落,那些藏在心底的話,便像開了閘的水,一股腦兒往外涌。
正午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我餓得前胸貼后背,漫無目的地在老街上晃悠,忽然被一陣勾人的香味拽住了腳步。街角那家不起眼的小店門口冒著白煙,里頭熱鬧得像過年一樣。擠進去一看,幾張老木桌都坐滿了人,碗筷碰撞聲此起彼伏,老板在灶臺前忙得直抹汗。菜單上那道“酸湯魚”一下子跳進我的視線,這不就是書里說的那道特色菜嗎?沒等多久,服務員就端上來一口冒著熱氣的砂鍋。
老板娘是個爽快人,見我吃得很香,又聽出我的湖北口音,眼晴一下子就亮了。她一邊利索地收拾碗筷,一邊跟我嶗起本地美食的門道。她突然“啪”地拍了下腦門:“哎喲喂!要是翠翠那丫頭在啊\"話沒說完自己先樂了,“這鍋酸湯魚哪還輪得到你呀!”就這一句玩笑話,小店里飄著的香氣里,突然多了幾分家的味道。
暮色不知不覺就漫了上來,像有人隨手撒 了層薄紗,輕輕蓋在茶峒古鎮上。洪安那邊 的燈火一盞接一盞亮起,遠遠看去像是天上 掉下來的星星,和這邊安靜的茶峒正好湊成 一對兒。我溜到江邊的茶樓里發呆,啥也不 干,就為了獨享這份難得的清靜。
我輕聲念著那段熟悉的文字,沈從文筆下的翠翠仿佛就在眼前:“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自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正出神間,忽然瞥見一個穿著苗族服飾的姑娘,背著竹簍,輕盈地走過拉拉渡。她身上的銀飾“叮當”作響,像極了山澗里歡快的小溪。說來也怪,這些年翠翠在我心里越來越鮮活,不再是書頁上冷冰冰的文字,倒像是鄰家那個總愛笑的小姑娘。有時候我甚至覺得,翠翠早就跳出了小說的框架,成了每個人心底那份最純凈美好的寄托。
離開古鎮那日,我懷著不舍的心情,再次前往翠翠島。原來,《邊城》從來都不是凝固在書頁里的傳說。它是茶峒古鎮的血脈,流淌在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膚上;它是苗寨人世代傳承的純真,深植于每一個苗家兒女的心中。當阿婆用那布滿老繭卻無比溫暖的手,遞給我繡好的荷包時;當搖櫓老伯哼著悠揚的苗歌,漸漸消失在江面時;當小店老板娘熱情地與我揮手道別時,我深刻地感受到,翠翠的故事從未結束。它還在繼續,在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心中延續。
每個來到茶峒古鎮的人,都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與翠翠相遇,與那份跨越時空的純粹相遇。而我,也在這相遇中,找到了年少時文學夢與現實的交織點,圓滿了夙愿。這份相遇與圓滿,永遠銘刻在我心中,成為我生命中一段珍貴的回憶。
(作者系本刊特約撰稿人)
責編:小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