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加速推進的復雜背景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基礎框架,并通過嵌入“黨的領導”這一核心特征,形成了兼具市場效率與制度優勢的治理體系。這一制度設計不僅回應了國內高質量發展的內生需求,也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其本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企業治理層面的創造性轉化。
一、產權清晰:以“黨的領導”保障公有產權與市場機制的動態平衡
產權清晰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石,其內涵涵蓋了法律與經濟意義的統一性,即產權在法律權屬登記與經濟價值實現上均需清晰明確。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中,黨的領導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黨的領導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黨組織通過參與重大資產評估、關聯交易審查等環節,有效破解了“內部人控制”問題。在當前國際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其產權保護和合理配置對于維護國家經濟安全至關重要。通過黨的領導,能夠確保國有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布局和投入,為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黨的領導在關鍵領域引導產權配置服務國家戰略。在市場經濟中,資本往往具有短期逐利的特性,這可能導致創新投入不足等問題。黨組織能夠引導資本流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領域,如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確保國家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可控,提升國家的綜合競爭力。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產權保護和合理配置是各國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通過黨的領導,實現了公有產權與市場機制的動態平衡,為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這種制度安排不僅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為國有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中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權責明確:以“黨組織嵌入”重構治理主體的制衡機制
權責明確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特征,其界定包括三個維度:一是治理主體權責清單化,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的法定邊界;二是黨組織“把關定向”權,黨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確保決策符合國家政策導向。黨的領導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黨的領導有效破解“一把手專斷”問題。通過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如黨委書記同時兼董事長,但決策時需遵循黨委集體決議制,確保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這種制度安排有效避免了個人專斷可能帶來的風險,保障了企業的穩健發展。
二是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領域,黨組織統籌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在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關注的當下,ESG已成為企業評價的重要標準。國有企業作為社會發展的責任主體,通過黨組織的嵌入,能夠更好地平衡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在避免職業經理人片面追求利潤的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公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長期競爭力。
在國際經濟競爭中,企業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是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通過黨組織的嵌入,重構了治理主體的制衡機制,實現了企業治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這種制度安排不僅符合國際企業治理的最佳實踐,也為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提供了獨特的制度優勢,使其能夠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的國際形象和品牌價值。
三、政企分開:在數字經濟時代重構“親清政商關系”
傳統政企分開的演進邏輯包括:一是實現政資分開,實現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的所有權職能分離;二是所有權職能中,實現國有資產的營運職能與管理職能分離;三是營運職能中,實現資本金經營與財產經營相分離。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權屬模糊、算法監管缺位導致政企責任交叉等新挑戰凸顯。黨的領導通過以下方式調適政企關系:
一是構建“管運分離”新模式。例如,陜西省、海南省等部分省級政府成立數字國資運營公司,黨組織統籌數據安全與商業化開發。這種模式既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性,又促進了數據的合理利用,推動了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是防止“算法俘獲”。黨委把關政府采購算法的公平性,杜絕企業利用技術優勢操縱政策。在數字經濟時代,算法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對于市場公平競爭至關重要。通過黨的領導,能夠確保算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政企在數據管理和應用方面的關系需要重新梳理。通過黨的領導,能夠確保在數字經濟時代,政府與企業之間既保持合理的邊界,又能夠協同合作,共同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和公民數據隱私安全。
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政企關系的合理界定和有效協調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通過黨的領導,重構了政企關系,實現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這種制度安排不僅符合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律,也為國有企業在國際數字經濟領域的競爭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其能夠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充分利用數據資源推動企業發展,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管理科學:以“黨建賦能”驅動“雙循環”格局下的創新鏈重構
管理科學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領導為管理科學提供了創新路徑。
一是實現組織活力變革。例如,將黨建考核與經營業績掛鉤,推動經營能力不斷提升。這種制度安排能夠激發企業的組織活力,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和創新能力。
二是破解“創新孤島”。黨組織搭建產學研平臺,貫通“基礎研究—中試—產業化”鏈條。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國有企業需要通過管理創新提升自身競爭力,更好地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通過黨建賦能,能夠激發企業的組織活力和創新能力,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全球經濟格局重塑的關鍵時期,管理科學的創新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通過黨建賦能,推動了管理科學的創新和發展。這種制度安排不僅符合企業管理科學化的要求,也為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能夠在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靈魂與制度優勢源泉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特征,其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是通過公司章程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這種制度安排確保了黨組織在企業治理中的法定地位,為黨組織發揮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發揮黨對國有企業重大決策的領導作用。在國有獨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黨組織具有法定地位,國有企業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必須經黨委研究討論后,再由董事會或經理層作出決定。這種制度安排確保了黨組織在企業重大決策中的核心作用,保障了企業的決策符合國家戰略和政策導向。
三是發揮黨的監督作用。黨組織的主要職責包括:加強企業黨的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理論、研究討論企業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加強對企業選人用人的領導和把關、履行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領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環境下,黨的領導能夠確保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障企業的穩健發展,同時也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和思想引領。
在全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黨的領導為國有企業提供了獨特的制度優勢。這種制度安排不僅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也為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能夠在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保持穩健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六、結論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五維特征: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以及黨的領導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與市場經濟規律的辯證統一。在逆全球化浪潮中,這一制度通過“黨的領導”實現了三重超越:效率與公平的再平衡、市場與政府的協同性和創新與安全的系統性。這一制度范式不僅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有力政黨”的三維治理模板,更通過國企“走出去”重塑全球產業鏈治理規則。在全球經濟格局重塑的關鍵時期,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以其獨特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全球經濟的穩定繁榮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和有力的引領。
〔作者為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專業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