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風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術素養與發展潛能。基層黨組織通過黨建帶團建機制,以思政引領力為核心,依托思想教育、組織保障與示范帶動三重路徑,激發團組織活力,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觀與價值追求。本文聚焦基層黨組織在思想引領、組織協同與黨員示范中的關鍵作用,提出強化理論學習、優化實踐載體、完善激勵機制等對策,為構建高質量學風生態提供實踐參考。
當前高校學風建設中存在學習目標模糊、學術規范意識薄弱等問題,亟需通過思想政治引領強化學生的價值認同與行為自覺。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高校的戰斗堡壘,通過黨建帶團建模式,能夠將思想引領力轉化為學風建設的核心動能。通過組織團日活動、主題教育與黨員示范行動,基層黨組織能夠有效帶動團組織凝聚共識、規范行為,形成“以思想促學風”的良性循環。本研究從思政引領視角切入,探討基層黨組織在學風建設中的實踐路徑與作用機制。
高校基層黨組織在學風建設中扮演著思想政治引領者、組織保障者和行動示范者的多重角色。作為思想政治引領者,基層黨組織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態度,為學風建設奠定思想基礎。作為組織保障者,基層黨組織通過完善的組織架構和制度建設,為學風建設提供堅實的組織支撐,確保各項活動有序開展。作為行動示范者,師生黨員通過學術誠信承諾、課堂紀律示范等行動,營造“黨員先行、全員跟進”的學風建設氛圍。通過這三重角色的協同作用,基層黨組織在學風建設中發揮了核心引領作用,有效促進了高校良好學風的形成和持續發展。
高校基層黨組織應進一步完善組織架構,明確其在學風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和職責分工。優化黨支部設置,確保每個班級、年級或專業都有對應的黨支部,實現組織全覆蓋。加強黨支部與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的聯動,形成協同工作機制,共同推進學風建設。此外,應注重選拔和培養具有較強組織能力和責任心的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執行力和凝聚力。通過定期開展組織生活會和專題學習,增強黨員的思想政治素養,確保基層黨組織在學風建設中能夠發揮強有力的引領作用。同時,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將學風建設成效納入黨支部工作評價體系,激勵基層黨組織主動作為。
基層黨組織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創新學風建設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提升活動的吸引力和參與度。例如,可以組織學術沙龍、讀書分享會、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互動學習的平臺。同時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渠道宣傳學風建設成果,擴大活動影響力。此外,可以開展“學風建設月”等主題活動,集中力量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活動設計中,注重融入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興趣愛好,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風建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基層黨組織應加強對黨員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在學風建設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定期開展黨員教育培訓,深入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和教育方針,增強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鼓勵黨員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中以身作則,通過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質量的教學成果,為學生樹立榜樣。對于學生黨員,應引導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參與學風建設活動,帶動周圍同學共同進步。此外,可以設立“黨員示范崗”,表彰在學風建設中表現突出的黨員,激勵更多黨員主動參與。通過強化黨員教育,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為學風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基層黨組織應建立健全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確保其引領作用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制定明確的學風建設目標和實施方案,將其納入基層黨組織年度工作計劃,確保工作有序推進。通過細化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形成科學的工作流程,為學風建設提供清晰的行動指南。建立定期評估和反饋機制,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了解學風建設成效,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工作策略,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此外,應加強資源整合,爭取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為學風建設提供必要的物質和人力保障,形成多方協同的工作格局。同時,注重總結和推廣優秀經驗、挖掘基層黨組織的創新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模式,為其他高校提供借鑒。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基層黨組織能夠持續發揮引領作用,推動高校學風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基層黨組織通過黨建帶團建機制,將思政引領力貫穿學風建設全過程,實現了思想引領與行為規范的有機統一。未來需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與實踐創新,完善黨員示范與組織協同機制,推動學風建設從“外部約束”向“內生驅動”轉化,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單位:安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