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2-026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10.06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xploringthePath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PostgraduateCurrculum UndertheGuidanceofChineseModernization—Taking the Course of Food Processing and Storagement as an Example
O Hong-lian,CHEN Jun-ran,ZHU En-long(Tianjin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
AbstractTeteofCnesemoderzatiopontsoutthetionfortealtofostgradatedeolocalandolialducatiad putsforwardnewrequirementsforteimplementationof thefundamentalgoalofmoraleducationBasedontheneweraandnewjoumey,the ideologicalandpolialostructionofpostgraduatemajorcousesusteepacewithetis,fulldapttorategicdplof Chineseappoachstomodezation,ndbeterseretestrategicgalofachevingCinesepathtomoderzationinthenewra.Tingte SymposiumofFoProessngndStorgemenasexaple,eexploedapochofdeolicalandlicalcostructoofgadu atecoursesgddbyeneodeatistatefroteespeisfeosuctiofdloicalndlilf sionalcous,peoft’elaldlialitdpetatoolicaldialy promoted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prfesioalkowdgemtransferndidoloicalducationadtaiedoegualityaletso can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the era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wordssemodezationosduatesjorducatioTalentultiatiosste;deolocaladoliicaleducatiofoosad uates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圍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這對我國高校教育改革實踐、落實立德樹人目標提出了新要求。在校研究生是國家未來科技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各類研究生教育,在校研究生的數量不斷增加,為此,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文件中強調,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標準[2]。為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國內很多高校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課程思政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3-4]。在校研究生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已經逐漸成為各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踐創新。研究生教育在重視專業課程教育的同時,探索和建設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的課程思政育人新路徑,是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5的重要保證,也是保證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必然要求。
食品加工與貯運專題是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基礎課程,課程內容主要結合現代食品產業體系的發展狀況,重點介紹食品加工與貯運的新技術與新進展,根據研究生的專業特點和課程特色,該研究以此課程為例,探索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的教學體系構建和思政基因融入課程全過程的實踐路徑與方法,實現專業教學與思政建設同步推進,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確保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入腦入心,使思政教育在專業課程中落地生根。
1新時期研究生課程思政的現代化建設新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中國共產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理論成果,它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發展實踐的辯證統一,規定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方向[。當代研究生專業課程思政在內容上要及時把握時代特征,將黨的最新理論以系統性全局化觀念來規劃課程思政體系建設。
1.1思政內容要緊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義設計
專業課程要結合時代背景,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元素,引導和幫助學生堅定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筑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根基,強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中國化的理論體系,引導學生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征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自覺將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用于指導工作實踐,增進“強國有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充分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和價值立場,逐步成長為具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高素質人才。
1.2思政過程要注意以學生為本,激發人才成長內趨力要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要加快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在新階段研究生思政實踐路徑的選擇和培養方式方法中,注意以人為本,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結合研究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特征,激發其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一般說來,研究生思維活躍、對專業知識和社會認知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具有較強的自主研習能力,所以在培育過程中要激發學習的內趨力,同時拓寬培養人才的國際視野,使學生主動了解和分享全球化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要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思政學習的內趨力和創造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其實現價值、心理需求的力量,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全面建設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2研究生課程思政的現代化建設的問題分析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研究生課程思政的內容和形式需要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現代化的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配合,體系與機制的完善。
在新時期研究生課程思政過程中的難點主要是思政自標聚焦度不夠,表現為專業課教師與研究生學習之間沒有很好的“水乳交融”,思政教育與專業學習呈現“油水分層”的狀態,教育效果不能充分完成思政目標。一方面,由于研究生培養方式以“論文成果”和“科研實驗”為主導,很多專業課程沿襲傳統的專業授課模式,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不能及時把握好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現方式,而且專業課程往往由多個教師共同講授,容易導致課程思政不能有效銜接,專業教師未能及時掌握最新的思政理念加以及時調整,思政任務不能連貫執行,育人體系未能及時更新,加之考核評價體系還不十分健全,因而無法適應人才發展的科學導向[7],不能真正做到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另一方面,研究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大部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獨立的自我意識,他們注重求真向善、追求獨立、崇尚自由,不能清楚地認識到思政教育是自身發展所必需的內在需要,加上學業科研工作占據了大量的精力,部分學生對國家政策導向和生產實際需求的認識敏感度較低,所以其參與思政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對單純的說教式思政教育方式存在抵觸心理,思政學習投人精力不足。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全局發展戰略對研究生實現“三全\"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要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處理好專業教學中思政內容的切入時機以及融合方式,當前各專業學科的劃分以及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追求更深更專的專業理論講解。雖然從客觀上使得學生的科學理論有了快速的發展,但是也使得課堂所涉及的領域更為狹隘[8]。要做到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加強思政目標的設計和執行,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把控研究生思政內容結構特征,以學生為主體,把教育人、塑造人、服務人結合起來,尊重研究生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加強課程思政的管理與評價機制,從組織和整個教學過程出發,既要強調發揮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隱性教育作用,又要適當發揮顯性教育的正向灌輸作用,使其更好地與研究生思政課程形成協同效應[9]
3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的課程思政實踐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圍繞“立德樹人”教學根本目標和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核心。研究生課程思政的現代化建設需要從目標設計、執行、管理等多方面不斷改進和完善。
3.1完善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的課程思政目標體系建設研究生專業課程思政目標在保持其先進性與系統性的基礎上,需要深入挖掘專業特點和思政因子的結合點,全面加強研究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構建現代化的研究生專業課程思政體系。
在現代化思政體系建設過程中,食品加工與貯運專題課程首先結合專業學科特點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理論內涵梳理思政要點,與時俱進地將各專題思政要點進行了梳理,應用形式多樣的方法將新時期思政要求的家國情懷、職業素養與科研創新精神落實、細化到每節授課過程,重塑課程思政目標和體系,強調中國特色與食品加工技術、生產資源的結合,在教學方法中注重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生態化加工技術進步結合起來,實現課程思政全程管理,夯實立德樹人效果。把思政目標細化為四個具體內容,落實到課程的四大章節部分: ① 培養嚴謹的科研作風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塑造知行合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 激發文化自信與新時期歷史責任感相結合,堅定為黨學習、為國學習信念; ③ 追求科研發展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相結合,提高職業道德和素養; ④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與家國情懷教育的結合,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在總目標明確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和提煉課程思政元素,結合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與產業發展密切結合的實際,將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用于對理論技能學習和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有機融合。在四章共十三個專題的思政教育內容上又圍繞四大目標進行,保證了整體的邏輯性,同時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教學上,注意思政層次和思政視角,避免重復又提升實效,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國家“科技興農”的政策在食品產業的現代化發展中的作用,將食品貯運與物流和樹立正確的“大食物觀\"相結合,將科技創新與立足國情、堅持自信自立相結合,幫助學生確立胸懷天下,舍我其誰的科學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將新時期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烙印在腦海中,從而轉化為自覺鉆研、自動調整的內驅動力。特別是在二十大以來各項農業政策的支持下,食品產業技術不斷創新,促進了各類食品原料和產品的高質量產出,為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奠定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礎。寓價值引領于專業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增進學生對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成就的政治認同。
以“在食品生態化加工”這一專題為例,在對食品原料選擇、加工與貯藏工藝的講授中有機融入生態工程原理,結合生態化基地建設的生產實例,將我國長期堅持生態化的發展和改造,才形成了持續穩定的種植養殖產業的發展過程介紹給學生;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正是不斷的科研創新提高了產量和質量,從“海水種植”“寒地種植”走向“旱地種植”等舉世矚目的科研成就,為食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安全的原料保證,這是中國科研人一代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結果,也是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中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的結果,從而引導研究生思考,作為今后食品產業的主要參與者,要為致力于推動食品加工與貯藏的“綠色加工、持續發展”作出貢獻,通過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深度思考食品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進而努力實現科研創新,通過高效率高質量的創新去研究和管理現代食品加工,使生產符合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規律和可持續發展原則。
3.2不斷提高專業課程教師的思政能力專業課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是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7]。在新時期中國式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下,專業課程教師需要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系統學習,不斷培養過硬的政治素質,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8]。
該課程團隊教師除了定期參加各類思政培訓與紅色基地教育外,還要經常組織學習黨史、黨章及各類教育文件,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大局,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出發點,定期集體備課,從紅色基因、時政新聞、經典案例中深挖思政元素,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角度深挖育人因子,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引領下,對課程原本蘊含的家國情懷、技術創新、生態文明等方面的思政因子進行了更好地總結和升華。以“生鮮食品貯運和加工專題”為例,教師在介紹果蔬種植、工業轉化及綠色物流等專業內容時,通過實時掌握生鮮食品行業新興標準、安全法規,將最新的技術和要求有機補充到專業教學中,幫助學生將專業學習與國家導向相關聯,潛移默化間提升了學生對國家需求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判斷性思維,于“潤物細無聲”中堅定學生投身食品工業,滿足人民需求、保證人民食品安全的責任擔當意識等。
3.3探索多樣化的課程思政教學方式“以人為本”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之一,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就是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人、塑造人、服務人結合起來[10],結合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成就,采用多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實現思政育人目標[1]
3.3.1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產科教融合等多種手段實現思政目標。將教師講授式、學生參與式教學方法融合使用到課程思政教學中。借助“學堂在線”等線上資源條件,對于基礎的理論知識采用提前看視頻、課件資料等方式布置預習,在授課中插入思政案例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線下課堂引導學生參與式學習,特別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人新的階段,面臨新要求和新挑戰的今天,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借助于企業導師宣講、學生高質量實踐等環節,實現思政育人的協同效應,實現顯隱結合、全程育人的教育效果。
3.3.2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加強課內外的全過程思政。利用學生參與專業創新競賽、課程實習等機會,采用多種方式加強師生間各種信息聯絡和交流,及時掌握研究生思想動態,引導研究生主動參與討論,參與思政的發現、分享和領悟,調動學生主動參加課程思政教學的積極性,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
3.4重視課程思政效果的評價與管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人才培養效果是課程思政建設評價的首要標準[4]。研究生課程思政要通過不同途徑實現課程科學性建設與思政性建設統一,對教師和學生均實現提升思政素養、科學素養的同步成長。因而,要重視加強課程思政效果的平價與管理,及時改正完善思政體系環節內容。
教師借助于平時小組討論、隨機訪談或利用網絡信息手段有目的地設計思政考核選項或分析判斷,對學生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側重思政效果的定性評價和分析,學生參與小組討論記錄、教學過程參與態度、隨機訪談記錄都可以作為評價依據。學生對評價的反饋也是思政管理的一部分,教師基于學生的評價和反饋進行反思、形成改進方案,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以中國式現代化特征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情操和價值追求等重點,密切圍繞學生理想信念引領,系統進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教育[12]。專業課程教師在充分備課打磨思政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教學督導、同行評教,對思政目標和實際完成情況進行適時總結和反思,確保思政元素的常變常新,以及思政教學的正確方向和執行過程的實際成效,最終形成對課程的整體教學反思,完善“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實踐。
總之,面對新階段新要求,研究生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不斷改進,要加強管理,重視評價和管理,以中國式現代化視域全局建立健全課程思政體系,培育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德才兼備人才以適應中國式高質量的發展要求。
4總結
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在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國家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專業課程思政要堅持“三全”育人,充分結合當代研究生思想特點,探索適合研究生的思政建設路徑。高校專業課教師需要不斷提升思政育人意識,積極投身于為中國式現代化鑄魂育人的重要使命中,在校各類研究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思想意識水平,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才能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合格人才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0(34) :72-76.
[3]曲丹,張盼月,張立秋,等.課程思政引領科研反哺教學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23,41(3):41-4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A/0L].[2023-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6]趙紀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J].理論視野,2024(3) :39-44.
[7]張婕.新時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點難點透視[J].文教資料,2020(24):58-60.
[8]董劭偉,孫琦銘,周子怡.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高校黨建與課程思政的相互促進[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3,43(3):6-13.
[9]常亮,王磊,楊春薇.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的價值旨歸與實踐路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6):101-106.
[10]姜穎,程紫君.立德樹人背景下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2(3):50-51.
[11]楊紅朝,劉彩虹.農業碩士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24,52(13):263-265,269.
[12]張亮,廖昀喆.我國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的形勢、問題與對策:基于南京大學的思考與實踐[J].社會科學家,2021(4):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