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志碼:A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1
宮腔手術是婦科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包括宮腔鏡手術、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內膜切除術等手術方式。宮腔手術廣泛應用于治療異常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具有積極作用。研究表明,宮腔手術與其他外科手術相同,其圍手術期(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后階段)的護理對患者的康復進程至關重要。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不僅能夠降低手術風險,減少術后并發癥,還能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4-5]。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設計,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宮腔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22—2024年在南豐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接受宮腔手術治療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表法分為2組,每組30例。對照組年齡 23~60 歲,平均( 40.8±8.1? )歲;體質量43~75kg ,平均( 59.1±8.7? kg ;病程4個月~6年,平均 (2.3±1.5) 年;手術類型,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16例,宮腔鏡下粘連松解術9例,子宮肌瘤剔除術5例。觀察組年齡25\~58歲;平均(號 (41.2±7.6) 歲;體質量 45~72kg ,平均( 58.4±9.2);病程3個月\~5年,平均( (2.1±1.3) 年;手術類型,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15例,宮腔鏡下粘連松解術8例,子宮肌瘤剔除術7例。2組患者在年齡、體質量、病程、手術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符合宮腔手術的適應證,并排除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婦產科常規護理流程,包括入院時的環境適應、基本信息登記和健康宣教;術前指導個人衛生、執行醫囑、心理支持和生理準備;術中確保設備齊全、監測生命體征;術后進行病情觀察、疼痛管理、生活護理和飲食指導;出院時進行康復教育和隨訪安排,以保障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的舒適與安全。
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觀察組患者接受了專項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在手術前需對患者實施全面評估,深入了解患者的病史,進行全身物理檢查,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測(包括但不限于血液常規、凝血功能、肝臟與腎臟功能檢測),以及開展特定的診斷程序(如宮腔鏡檢查和B超掃描)。評估患者的手術風險,制定相應的護理預案。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背景、心理狀態和疾病特點,為每位患者制訂個性化的護理計劃。例如對于年輕未生育的患者,重點關注對生育功能的擔憂;對于老年患者,則注重對其合并癥的管理。術前由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通過一對一談話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情緒支持、認知重構等技術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手術預期,減輕術前焦慮和恐懼。同時,通過發放健康教育手冊、觀看手術流程視頻等方式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識和配合度。(2)術中護理。在手術進行時,采用多功能監護儀實時監控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及血氧飽和度。每隔 5min 記錄1次數據,以便于及時捕捉到任何異常變化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保持手術室溫度在 22~24°C ,使用保溫毯、暖風毯等設備進行保暖,預防患者術中低體溫,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根據手術要求,協助患者采取截石位或其他適宜體位,使用軟墊保護受壓部位,防止神經損傷和壓瘡發生。(3)術后護理。術后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據評分結果給予適當的疼痛控制措施,如靜脈注射鎮痛藥物、使用患者自控鎮痛泵等。術后定時觀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陰道出血量、尿液顏色和量,以及有無感染。對于出現并發癥的患者,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相應措施,如抗感染治療、止血處理等。制訂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包括術后早期活動(如床上四肢主動運動、翻身練習)和漸進性功能鍛煉(如下床行走、盆底肌訓練)。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促進傷口愈合和身體恢復。
為了保證護理干預的一致性和效果,所有護理措施由具有5年以上婦產科護理經驗的高級護士執行,并在護理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和最新的護理實踐指南。此外,護理干預的每一步驟均有詳細記錄,以便于后續的數據分析和效果評價。
1.3 觀察指標
(1)圍手術期焦慮評分。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對患者手術前后的焦慮程度進行量化評估。HAMA包含14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癥狀的嚴重程度分為0分(無癥狀)到4分(癥狀非常嚴重)5個等級,得分范圍0~56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2)圍手術期抑郁評分。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評估患者術前和術后的抑郁水平。HAMD包含24個項目,涵蓋情緒、認知、軀體癥狀等多個維度,每個項目根據癥狀的嚴重程度分為0分(無癥狀)到4分(癥狀非常嚴重)5個等級,得分范圍0\~76分,分數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嚴重。(3)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2組患者術后出現的并發癥,包括但不限于感染、出血、尿潴留、腸梗阻等。(4)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要求患者于出院前進行填寫。問卷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總滿意度 Σ=Σ 非常滿意率 + 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圍手術期焦慮評分
術后,對照組的HAMA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 圍手術期抑郁評分
術后,對照組的HAMD評分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2.3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2.4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4。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術后HAMA和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Plt;0.05) ,表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減輕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和抑郁情緒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研究表明,通過實施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并促進患者情緒狀態的積極轉變。針對性護理干預包括術前詳細的心理評估和心理支持,通過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和認知重構技術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手術預期,從而減輕術前焦慮和恐懼;通過健康教育手冊和手術流程視頻,可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識和配合度,也有助于緩解其焦慮情緒。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lt; 0.05),表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具有顯著效果。針對性護理具體措施包括術前詳細的評估和個性化的護理計劃,術中持續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維持適宜的手術室溫度,術后定時觀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和陰道出血量,及時處理并發癥。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性,還有效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觀察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Plt; 0.05),表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方面具有顯著效果。通過術前詳細的評估、個性化護理計劃和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患者感受到護士對其情況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提高了對護理服務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宮腔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效果顯著,建議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以提高患者的整體護理效果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趙蘭英.宮腔鏡電切術治療中實施手術室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3,27(2):127-129.
[2]吳小紅.宮腔鏡下輸卵管通液術的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10):1436.
[3]李亞文,江春麗,鄭莉娟.宮腔鏡黏膜下子宮肌瘤電切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西部醫學,2016,28(5):728-730,734.
[4]鄧惠宜.宮腔鏡電切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術后護理及并發癥的預防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3):69-70.
[5]劉楊,費秀珍,趙霞,等.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的護理配合[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48(32):4000-4002.
[6]孫瓊,姜慧萍,劉靜,等.綜合干預結合信息支持在子宮內膜息肉 TCRP 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9,40(22):3193-3197.
[7]吳群華.宮腔鏡電切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術后的護理探討[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5,36(6):697-698.
[8]王鳳英,吳香竹,張菁云.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6):1396-1397,1400.
[9]任云珠,陳麗文.Foley尿管氣囊壓迫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大出血的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9):1553-1554.
[10]夏群偉,俞怡,蔣紅娜,等.宮腔鏡術后盆腔感染的危險因素及應對措施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2):5230-5232.
(編輯: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