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LC發(fā)病初期具備隱匿性,且無任何不適癥狀,大部分患者就診時疾病已發(fā)展至中晚期,錯失手術治療最佳時機。臨床對此類疾病主要采取化療、放療、靶向及免疫治療等方式,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改善預后。然而大部分患者為老年人,其身體各項機能明顯衰退,臨床耐受度較低,發(fā)生一系列不良反應(比如骨髓抑制等)的風險較大,可能會暫停治療。對此需要選取一種安全性、科學性的方式進行治療,以保障臨床療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被廣泛應用于腫瘤治療中,尤其是程序化死亡因子-1(programmeddeathfactor-1,PD-1)、程序化死亡因子受體-1 (programmed death factor receptor-1,PD-L1)抑制劑,可有效抑制PD-1 (T細胞表面)與PD-L1(腫瘤細胞表達)兩者的結合,加快T細胞繁殖速度,增強腫瘤細胞免疫應答作用,抗腫瘤效果顯著。本研究以62例NSCLC患者為研究對象,對NSCLC采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探析其對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血清腫瘤標志物變化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提供借鑒,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貴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血液腫瘤科2021年1月—2024年9月收治的62例NSCL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納人標準:病理學、細胞學等檢查確診為NSCLC,滿足臨床診斷要求;均首次實施化療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且符合治療適應證;腫瘤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Ⅱ期一V期;無凝血功能障礙;依從性或配合度良好;預估生存時間 ?6 個月。
排除標準:心肝腎等器官、組織功能異常;意識、認知或語言交流等功能異常;心腦血管等一系列原發(fā)性疾病;其他惡性腫瘤;長時間服用激素類藥物;體內存在金屬材料 (如起搏器等)。
1.2 方法
對照組單純實施化療方案,即為患者靜脈滴注紫杉醇注射液 (劑量 150mg/m2) 、注射用順鉑(劑量 75mg/m2) 。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即采用注射用PD-1/PD-L1制劑(劑量 200mg) 。
2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6個療程(21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采集2組患者治療前后靜脈血樣 3~4mL ,以轉速 3500r/min 、半徑 15cm 離心 10min ,分離血清,保存于 -20°C 冰箱中,以備檢測,檢測需在2h 內完成。(1)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采取流式細胞術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水平,其中主要包括 CD3+ T 細胞亞群、 CD4+ T細胞亞群、CD8+ T細胞亞群、 CD4+/CD8+ 、NK。(2)血清腫瘤標志物。以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CEA、CYFRA21-1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滿足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 Plt;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
治療后,觀察組 CD3+ T細胞亞群、 CD4+T 細胞亞群、 CD4+/CD8+ 、NK均高于對照組, CD8+ T細胞亞群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 0.05),見表2。
2.2 血清腫瘤標志物
CYFRA21-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腫瘤標志物CEA、 義 (Plt;0.05) ,見表3。
單位:ng/mL
3 討論
現(xiàn)階段,臨床對NSCLC的病機還未明確,但研究表示,其發(fā)生、病情進展和腫瘤細胞增殖、轉移等諸多因素存在密切聯(lián)系。臨床通常采取阻礙癌細胞增殖或分裂的方式抑制疾病持續(xù)發(fā)展。化療作為一種使用率較高的治療手段,可有效減輕患者不適癥狀,阻礙病情進展,但是化療時間較長、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且非小細胞癌可能會轉移,具備高復發(fā)率、低治愈率等典型特點。對此需尋求一種新型的方式治療、干預NSCLC。PD-1、PD-L1是臨床比較常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惡性腫瘤疾病治療提供了新型治療方式,且研究表示PD-L1表達可視為臨床治療效果預測、評定的一項典型生物標志物,PD-1、PD-L1均是惡性腫瘤治療的重要靶點,為疾病治療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與支持大多數(shù)NSCLC患者均會發(fā)生免疫功能抑制狀況,抑制嚴重,在評定身體細胞免疫功能的過程中,T細胞亞群可為臨床診療給予準確性較高的參考依據(jù)。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 CD3+T 細胞亞群、 CD4+ T細胞亞群、 CD4+/CD8+ 、NK均高于對照組, CD8+ T細胞亞群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由此可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有效調整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改善其免疫功能,持續(xù)增加機體對腫瘤細胞的殺滅能力。CEA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腫瘤抗原,其水平表達在肺癌進展中呈明顯上升趨勢,是腫瘤標志物之一8。CYFRA21-1普遍出現(xiàn)在腫瘤、上皮等細胞中,若上皮細胞發(fā)生惡化情況會朝著血液中逐漸釋放,且在腫瘤生長與轉移過程中CYFRA21-1水平異常上升。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血清腫瘤標志物CEA、CYFRA21-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這說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明顯阻礙腫瘤生長、癌細胞遠處轉移、病情進展,可為預后效果評定提供重要依據(jù)。
綜上所述,對NSCLC患者實施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方案,可明顯加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效能,持續(xù)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表達水平。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比如納入樣本量偏少,結果存在單一性和偏倚性,今后應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證實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1]李雪芹,張凡,李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同步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效果及對患者腫瘤標志物和免疫細胞水平的影響[J]腫瘤研究與臨床,2023,35(2):99-103.
[2]宋佳燁,季進鋒,曹永峰,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lián)合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3,22(22):2376-2380.
[3]周彩存,王潔,王寶成,等.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2020年版)[J].中國肺癌雜志,2021,24(4):217-235.
[4]周麟,邱思沖,李柳寧,等.中藥聯(lián)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ⅢI-IV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安全性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4,41(5):1152-1159.
[5]邵茜,葉斌,黃貴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23,20(2):88-92.
[6]詹志翔,羅忠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同步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癌癥進展,2023,21(20):2283-2285,2289.
[7]陳香梅,劉太鋒,楊明,等.不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lián)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對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2,29(7):774-778.
[8]楊輝.血清腫瘤標志物細胞角蛋白19片段糖類抗原-125及糖類抗原-153聯(lián)合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4,28(23):60-62,73.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