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7-0195-04
Exploration of Voc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Orientation Training Pathin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FENG Jiawei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Fujian Province, 363ooo China [Abstract]The orientation training of vocational physicalftness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students'career development,promoting the deepening of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reformand serving the overalsitu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onthis,the following specific paths are proposed: It innovates the training concept to accurately match thecarer needs; It strengthens the application ofsportsscience and technology,inovates the training method system,optimizes the suppy of sports equipment to ensure the efectiv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improves the evaluation systemand scientificall evaluates the training effect.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orientation training of vocational physical ftnessin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and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vocational position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Vocational physical fitnessorientation training;Mach career needs; Integration of sports technology
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和職業崗位的日益細分,不同職業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呈現出多樣化、專業化的趨勢。在此背景下,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已難以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高職體育教育亟須進行改革與創新,將職業體能定向培養納人核心教學內容。開展高職體育教育中職業體能定向培養路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職體育教育中職業體能定向培養的作用
1.1 助力學生職業發展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良好的職業發展是其接受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而職業體能定向培養在該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不同職業崗位對身體素質有著特定的要求。以建筑行業為例,工人需要具備良好的力量、耐力和平衡能力,以應對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以及在高空、復雜環境下作業的需求;而從事辦公室工作的職員,體力勞動強度相對較低,但長時間的久坐也需要一定的柔韌性和核心力量來預防職業病。職業體能定向培養能夠根據不同職業崗位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訓練計劃。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得到全面提升,從而快速適應未來職作者簡介:馮佳偉(1987一),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業崗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當學生具備與崗位相匹配的體能時,在工作中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務,減少因體能不足而導致的疲勞、失誤等問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職業風險[1]。
1.2推動高職體育教育改革深化
職業體能定向培養將體育教學與職業需求緊密聯系起來,為高職體育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它不僅關注學生的一般身體素質,更注重培養學生適應特定職業崗位所需的體能和技能。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增加與職業相關的體能訓練項目,如模擬職業工作場景的體能訓練、職業專項技能所需的體能訓練等。通過這些教學內容的拓展,體育教學更加貼合職業需求,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服務,極大地豐富了高職體育教育的教學內涵。
在職業體能定向培養中,教學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法,將職業體能訓練任務設計成一個個具體的項目,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體能訓練方法和技能。例如,針對護理專業的學生,設計一個模擬病房護理工作的體能訓練項目,讓學生在項目中體驗護理工作的體能要求,并通過實踐操作提高自己的體能水平。
1.3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大局
高職體育教育中的職業體能定向培養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發展,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例如,在體育產業中,需要大量具備良好體能和專業技能的教練員、運動員和體育管理人員;在制造業中,需要工人具備一定的力量、耐力和靈活性,以保證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通過職業體能定向培養,高職體育教育能夠為行業輸送更多身體素質過硬、適應崗位需求的專業人才,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升級已成為必然趨勢。職業體能定向培養能夠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身體素質和工作效能,為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撐。例如,在智能制造領域,工人需要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和體能,以應對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操作和維護。
2高職體育教育中職業體能定向培養路徑
2.1革新培養理念,精準對接職業需求
2.1.1強化職業需求導向意識
當前,部分高職體育教育仍存在重技能輕體能、重傳統教學輕職業需求的現象。學校需積極組織體育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深人學習職業體能定向培養的重要性。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邀請行業專家、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等分享職業崗位對身體素質的具體要求,使教師和管理人員深刻認識到職業體能定向培養對學生職業發展的關鍵作用。例如,學校可邀請建筑企業的安全主管來校,為體育教師和管理人員講解建筑工人在施工現場所需的體能素質,如長時間站立、攀爬、搬運重物等能力,以及這些能力對保障施工安全和效率的重要性。通過此類學習活動,讓教師和管理人員樹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將職業體能培養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2]。
2.1.2建立常態化需求調研機制
隨著行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職業崗位體能需求不斷變化。學校需建立常態化需求調研機制,定期開展對不同行業職業崗位體能需求的調研。學校可成立專門的調研小組,由體育教師、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組成。調研小組可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訪談、企業參觀等方式,深人了解不同行業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和體能要求。學校應與行業企業保持密切溝通,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及時獲取崗位體能要求的變化信息。例如,對于護理專業,調研小組可定期到各大醫院進行調研,了解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所需的體能素質,如長時間站立、快速移動、協助患者翻身等能力,以及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對護士體能素質的新要求。根據調研結果,學校可及時調整職業體能培養方案,確保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此外,學校還可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對調研數據進行深人挖掘和分析,為培養方案的動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建立常態化需求調研機制,學校能夠始終緊跟職業發展的步伐,使職業體能定向培養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2.2強化體育科技應用,創新訓練方法體系
2.2.1加大科技設備投入與更新
先進的體育科技設備是開展職業體能訓練的重要支撐。學校需充分認識到科技設備在職業體能定向培養中的關鍵作用,加大對體育科技設備的資金投入力度。一方面,積極引進各類先進的運動監測、分析和訓練設備。智能穿戴設備能夠實時監測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心率、運動步數、運動軌跡、卡路里消耗等多項生理和運動數據。例如,在職業體能訓練中,學生佩戴智能手環進行模擬職業場景的體能訓練,教師可通過手機或電腦端的配套軟件,實時查看每個學生的運動數據,了解其身體負荷情況和運動狀態。一旦發現某個學生的心率過高或運動強度過大,教師可及時調整訓練計劃,避免學生因過度疲勞而受傷。運動捕捉系統也是一項重要的科技設備,能夠精確捕捉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動作軌跡、關節角度、運動速度等信息。在職業體能訓練中,對于一些對動作規范性要求較高的職業,如舞蹈表演、機械操作等,運動捕捉系統可幫助教師分析學生的動作是否標準,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通過反復訓練和優化動作,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能和技能水平[3]。另一方面,學校要建立科技設備的定期更新機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的體育科技設備不斷涌現。為確保職業體能訓練始終處于科學、先進的狀態,學校應根據實際需求和設備的使用情況,及時更新和升級科技設備。例如,當市場上出現更精準、更便捷的智能穿戴設備或功能更強大的運動捕捉系統時,學校應及時進行采購和替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訓練條件。
2.2.2 提升教師科技融合能力
體育教師是職業體能訓練的實施者,其科技融合能力直接影響到體育科技在職業體能定向培養中的應用效果。學校應采取多種措施提升教師的科技融合能力。組織體育教師參加體育科技應用培訓,涵蓋各類體育科技設備的使用方法、數據分析技巧、科技與教學融合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例如,邀請專業的設備廠商技術人員為教師進行智能穿戴設備和運動捕捉系統的操作培訓,使教師熟練掌握設備的各項功能和使用方法。安排數據分析專家為教師講解如何對運動監測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訓練計劃的制訂和調整提供依據。邀請行業專家進行講座和指導。行業專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前沿的科技視野,可為教師帶來最新的體育科技應用案例和發展趨勢。例如,邀請體育科技公司的研發人員為教師介紹新興的技術和產品,分享這些技術在職業體能訓練中的應用經驗。通過與行業專家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拓寬視野,了解行業動態,激發其將科技與教學融合的創新思維。鼓勵教師開展科技與教學融合的實踐探索。學校可設立相關的科研項目或教學改革課題,支持教師將體育科技應用到職業體能訓練教學中。例如,鼓勵教師開展基于智能穿戴設備的個性化職業體能訓練模式研究,根據學生的運動數據和身體狀況,為每個學生制訂專屬的訓練計劃。通過實踐探索,教師不僅可積累科技與教學融合的經驗,還可創新職業體能訓練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2.3優化體育用品供給,保障訓練有效開展
2.3.1豐富體育用品品類與規格
不同職業崗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各異,這決定了職業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方式具有多樣性。為滿足這些多樣化的訓練需求,學校需豐富體育用品的品類與規格。在采購體育用品時,學校應充分考慮不同職業體能訓練的特點。例如,對于需要具備較強上肢力量和耐力的職業,如消防員、搬運工等,應采購不同重量級別的啞鈴、杠鈴、引體向上輔助器等器材,以滿足不同訓練階段和強度的需求。對于注重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的職業,如舞蹈演員、體操運動員等,則需要配備瑜伽墊、平衡木、彈力帶等專項訓練器材[4]。需確保所采購器材的規格和性能符合職業訓練標準。以跑步機為例,其速度范圍、坡度調節、承重能力等規格參數應能滿足不同職業體能訓練的要求。對于一些需要模擬高強度運動場景的職業體能訓練,跑步機的性能應能夠支持長時間、高速度、大坡度的運行,以保證訓練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此外,學校還可根據新興職業的發展趨勢,適時引人一些新型的體育用品。隨著電競行業的興起,一些與電競職業體能訓練相關的器材,如電競專用人體工學椅、眼部按摩儀等,也可納入采購范圍,為電競專業學生的職業體能訓練提供支持。
2.3.2建立體育用品質量監管機制
體育用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訓練安全和訓練效果。為確保學生能夠使用到安全、可靠的體育用品,學校必須建立嚴格的體育用品質量監管機制。制定嚴格的體育用品采購流程和質量標準。在采購前,學校應組織相關人員對市場上的體育用品進行調研,了解不同品牌、型號產品的性能、價格和口碑等信息。在采購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既定的采購流程進行操作,確保采購的公開、公平、公正。同時,制定詳細的質量標準,明確體育用品在材質、工藝、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作為采購驗收的重要依據。定期對體育用品進行檢查和維護。學校應安排專人負責體育用品的管理工作,定期對體育用品進行檢查,查看器材是否存在損壞、老化、松動等問題。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確保體育用品始終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建立體育用品使用記錄制度,對器材的使用時間、使用人員、維修情況等進行詳細記錄,以便及時掌握器材的使用狀況,為后續的采購和維護提供參考。
2.4完善評價體系,科學評估培養成效
2.4.1構建多元綜合評價指標
單一的評價指標難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職業體能水平。需建立涵蓋職業體能多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實現對學生職業體能全方位、多層次的評估。職業崗位體能要求是評價指標體系的核心維度之一。評價指標應緊密結合不同崗位需求,明確各項體能指標的標準。例如,力量方面可設定握力、背力等具體指標的合格值;耐力方面可通過一定距離的跑步時間或特定運動項目的持續時間來衡量。訓練過程表現也是重要的評價維度。例如,觀察學生在訓練中是否積極主動、是否能夠認真完成教練布置的任務、是否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堅持不懈等。記錄學生在訓練中對各項體能技能的掌握進度,如動作的規范性、熟練程度等。通過對訓練過程表現的評價,可及時發現學生在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鼓勵。實際工作場景中的體能應用則是檢驗職業體能培養成效的關鍵維度。例如,對于物流專業的學生,可觀察其在模擬倉庫環境中搬運貨物、操作設備時的體能表現,包括搬運速度、動作的協調性、疲勞程度等。通過實際工作場景中的體能應用評價,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職業體能是否能夠滿足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為進一步優化培養方案提供依據[5]
2.4.2 實施動態跟蹤評價
學生的職業體能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隨著訓練時間、訓練強度、個人身體素質變化等多種因素而改變。需實施動態跟蹤評價,根據學生職業體能的發展變化,定期調整評價標準和方法。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是實現動態跟蹤評價的有效途徑。例如,每周對學生的訓練出勤情況、訓練任務完成情況、體能指標的階段性變化等進行記錄和分析。通過過程性評價,教師可及時發現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體能提升緩慢、訓練態度不端正等,并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調整訓練計劃和方法,促進其職業體能的穩步提升。終結性評價則是在一定的培養階段結束后,對學生的職業體能水平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例如,在學期末或學年結束時,組織統一的職業體能測試,按照既定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學生的各項體能指標進行考核。終結性評價能夠從整體上反映學生在一定時期內的職業體能培養成效,為教學成果的總結和展示提供依據。在實施動態跟蹤評價的過程中,要及時反饋學生的進步情況。教師可通過定期的班會、個別談話、成績報告單等方式,向學生反饋其在職業體能訓練中的表現和進步情況,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向。通過及時反饋,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動力,同時也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依據,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
3結語
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職業崗位的不斷演變,高職體育教育中職業體能定向培養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需持續關注行業動態,深人研究職業體能培養的新方法、新技術,不斷完善培養路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尤亞剛,李亞麗.體育課程促進學生職業體能發展的教學策略研究——以高職路橋專業群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5,15(11):70-73.
[2]任榮,裴成斌.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體能訓練研究[J].拳擊與格斗,2025(2):125-127.
[3]申小寶.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職業體能訓練策略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11):57-58,60.
[4]張軍波,莫裕醒.智慧體育對大學生體育參與行為模式的重塑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5,33(4):278-280.
[5]李采豐,余小妹,羅安元.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提升“四位一體\"耦合機制建構[J].職業技術教育,2025,46(1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