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針對河北西藏班紅色文化教育校本化實踐進行探索,旨在挖掘河北紅色文化在培養西藏班學生“鑄牢”意識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為河北西藏班教育質量提升提供理論支撐。本文通過對河北西藏班紅色文化教育校本化實踐的探索,提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河北西藏班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深人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將紅色文化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能夠更好地激勵人們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紅色文化精神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化,它包含革命精神、革命道德規范、革命藝術風格等方面,是我們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熱愛祖國、忠誠于人民的重要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則是黨的最新指導理論,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強調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科學性的重要理論成果。
河北西藏班紅色文化教育校本化研究的開展對于西藏班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升有重大意義。充分挖掘學院的教育資源,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學院“鑄牢”教育全過程,讓學生深刻理解和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歷史、偉大成就以及先烈們的奉獻精神,從而形成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意識。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可以更好地培養西藏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是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資源
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文化源自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化,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犧牲精神。隨著時代的變遷,地域文化越來越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并存、交流、融合的時代背景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作為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代表,紅色文化與地域文化相融合,更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感染力,對廣大青少年群體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學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場所,而紅色文化,作為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資源,對學校教育具有深遠的影響。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學生可以了解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歷程,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奮斗和無私奉獻,從而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紅色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歷史意識和文化自信,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國家觀,培養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從而增強他們的歷史意識和歷史責任感,以及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和傳承優良傳統的品質,對學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紅色文化這一寶貴資源,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民族認同感、國家認同感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
燕趙大地豐富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是河北西藏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源頭活水”
燕趙大地,即河北省,具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新中國成立,再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河北省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和中國人民的奮斗史。這里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豐富,包括西柏坡、李大釗紀念館、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等多個重要的革命歷史遺址和紀念地。
西藏班是指在內地為西藏學生舉辦的特殊班級,旨在通過教育培養西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漢語言能力,以及促進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河北省舉辦的西藏班,可以充分利用燕趙大地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為西藏班的學生提供獨特的教育內容和形式。
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作用。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通過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可以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集體認同感,促進民族團結和共同進步。對于西藏班的學生來說,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是他們了解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他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源頭活水”。
河北西藏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校本化探索路徑
河北西藏班紅色文化教育校本化實踐是指在學院整體教育過程中,將河北地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與學院教育相結合,以課程為載體,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這種實踐模式旨在通過紅色文化教育培養西藏班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認同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西藏班學生在接受常規教育的同時,深入了解他們的第二家鄉一—河北的歷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成為具有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一代。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在根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背景下,河北西藏班紅色文化教育校本化實踐顯得尤為重要。河北省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將這些資源與學院教育相結合,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課程體系,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
首先,要深入挖掘河北省的紅色文化資源。培養一批熟悉紅色文化、具有較高教育素養的教師,建立科學、合理的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體系,與當地文化部門、紀念館等機構合作,共同推進紅色文化教育校本化實踐。介紹河北省的紅色文化背景、事件、英雄人物和特色文化,讓西藏班學生地域文化與紅色文化的相互融合有全方位的了解,增強他們的地域認同感。組織學生參觀革命歷史遺址、開展紅色主題活動等,讓西藏班學生親身體驗紅色文化,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從而培養西藏班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設紅色文化氛圍,培育校園文化內涵。在學院教育中,創設紅色文化氛圍,培育校園文化內涵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手段。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記憶和力量源泉。紅色文化教育可以使西藏班學生深人了解黨的歷史、革命歷程偉大成就,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學院可以利用校園空間,布置紅色文化的宣傳欄、展板、雕塑等,讓西藏班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氛圍。同時,學院還可以組織紅色文化主題的講座、報告會、研討會等活動,邀請革命后代、歷史學者等來校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之中。比如,組織紅色歌曲演唱、紅色故事講述、紅色劇目表演等,讓西藏班學生在參與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此外,學院還可以開展紅色之旅、紅色社會實踐等活動,讓西藏班學生走進革命歷史遺址紅色教育基地,親身體驗紅色文化的厚重。開發紅色文化課程,將紅色文化融入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使西藏班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紅色文化素養。提升教師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學院應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培訓機制。這一機制可以組織定期的紅色文化講座、研討會和實地考察等活動,使教師深入了解河北紅色文化的歷史、發展和內涵。進一步提升教師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研究水平,學院應鼓勵教師參與紅色文化教育研究項目。這可以通過提供研究資金、時間和支持等方式實現。
教師將紅色文化教育融人校本課程和日常教學實踐中。在學院課程設置中,可以設置紅色文化教育課程,讓西藏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和方法,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和體驗紅色文化。
根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的河北西藏班紅色文化教育校本化實踐,需要從構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課程體系、創設豐富的紅色文化教育情境、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全面推進紅色文化教育在學校的深入開展。
本文深人探討了河北西藏班紅色文化教育在校本化實踐中的成果與挑戰,以及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作用。對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的教育實踐進行調查與分析,河北西藏班紅色文化教育的校本化實踐有著顯著的效果。通過將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教學、校園文化建設以及課外活動中,學生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認同,增強了對中華民族歷史的尊重,提升了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認同。
河北西藏班紅色文化教育的校本化實踐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途徑。通過深人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們可以進一步發揮紅色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培養具有高度民族認同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簡介:
張亮,1981年出生,男,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民族教育。本文為2023年西藏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河北紅色文化對西藏班(校)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價值探究”(項目編號:XZEDGP230035)結題成果之一。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