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的姿態在中國食品行業嶄露頭角。這家企業在經歷債務危機與經營停滯的至暗時刻后,通過系統性戰略重組,不僅實現了自我救贖,更以“產業鏈 + 供應鏈”雙輪驅動模式,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標桿案例。
從眾品到華昱,成功轉型成為行業標桿的因素有哪些?經歷了怎樣的陣痛和創新?華昱與眾品、東方伊廚、華源有著怎樣的關聯?近日,記者來到位于許昌長葛的河南華昱控股有限公司破解這一謎底。
歷史積淀與危機叢生
眾品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計劃經濟年代的長葛縣食品公司。1988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立500噸冷庫,1993年成立長葛縣肉聯廠,1999年成立長葛市眾品食業有限公司。眾品,首次以品牌形象出現在行業、市場和消費者視線中,并得以逐步發展。2006年,眾品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肉類行業的一匹黑馬,在資本加持下,開啟了拼速度、多元化、粗放型擴張之路,生鮮電商平臺、冷鏈物資交易平臺…在紛雜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影響下,逐步失去了戰略定力,帶病發展……
2018年眾品公司爆發危機,出現高負債、資金鏈斷裂、欠薪,8個生鮮品工廠全部停產,肉制品工廠部分產能維持最基本的運轉。因產品、服務、供應鏈保障等種種原因,大部分客戶合作中斷,員工失去工作,生產經營幾乎趨于停滯。
戰略重組:涅槃重生的關鍵轉折
2020年6月,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其17家關聯公司進入重整程序。2020年8月,在黨委、政府支持下,公司組建以劉朝陽為總經理的新管理團隊,并開始經營自救。
在肉類行業,劉朝陽算得上是一位“老兵”。早在1993年,劉朝陽就已進入肉類行業,且一干就是30多年。其間,劉朝陽作為生鮮品事業部負責人,開創了冷鮮肉超市經營、冷鮮肉終端品牌的新模式,創建了高端客戶、高端渠道一體化服務方案;作為生鮮供應鏈掌舵人,創立了生鮮供應鏈服務新業態;作為重組眾品的領航人,帶領華昱控股踏上了新征程…
2023年6月,眾品重整計劃獲批,投資人出資設立河南華昱控股有限公司,通過資產重整,原河南眾品及其子公司將其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劃轉至華昱控股旗下新設立的子公司,華昱控股啟動重組眾品食業。

Liu Chaoyang"劉朝陽
中國肉類行業30余年踐行者
中國食材產業年度影響力企業家
河南華昱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
眾品成為華昱的產品品牌
“眾品”作為產品品牌,在行業、市場、客戶中頗具影響力,沿用“眾品品牌是重整的重點工作之一。重整是一個法律程序,后面其實是一系列重組,包括股權架構、資產、品牌等等。華昱控股是推進重整工作而成立的控股投資平臺。根據其重整計劃,華昱控股由公司管理團隊及骨干員工、產業鏈合作伙伴、轉股債權人等組成。
作為重組主體,華昱定位于專注食品產業領域的投資控股公司,而“眾品”則由企業品牌變成了產品品牌,與“東方伊廚”一樣,只是其產品業態的品牌名。華昱旗下包括產品業態、服務業態、農批業態和投資業務板塊,眾品、東方伊廚、華源供應鏈品牌分別承載生豬屠宰加工、肉制品、預制菜和調味料制造、生鮮供應鏈服務、農產品批發及國內外貿易、產業投資等業務。



產品業態,華昱食業定位于中國肉類產業鏈運營商,公司在全國擁有7個生鮮食品產業園區、3個肉制品綜合深加工園區,年屠宰生豬能力800萬頭,肉制品、預制菜及調味品年產能25萬噸。眾品,專注專業做中國好香腸,主要產品包括冷鮮肉系列、香腸系列、裹粉油炸系列、醬鹵系列、丸子系列。東方伊廚定位于中國豬肉菜肴品類冠軍,主要產品包括預制菜肴、扣碗系列、速凍面點系列、調味料系列、料理包系列等。
數據亮眼:逆勢增長背后的硬實力
重組5年來,公司營業收人增長 75% ,上繳稅金增長 108% ,員工薪酬福利和社保總額增長 46% ,在職員工債權以及離職員工債權得以全部清償。
產業資源得到全面盤活。啟動自營以來,長葛本部、長春工廠、天津工廠、安陽工廠先后恢復運營,駐馬店工廠、永城工廠、洛陽工廠相繼以租賃方式啟動經營。復工復產一個多月,肉制品全線盈利,生鮮品走出低谷向好發展,其他業態也都有了各自的亮點。
品牌影響力、行業影響力顯著提升。德式爆汁脆皮腸、鮮切肉丁腸連續兩年榮獲新食材(烤腸)品類冠軍大獎。旗下品牌眾品一—專注專業做中國好香腸,已成為中國香腸的領先品牌;東方伊廚一中國豬肉預制菜品類冠軍,“食材鮮,食才鮮”的價值主張得到行業和消費者的認同。華昱快速發展的同時,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優勢,通過創新“公司 + 合作社 + 養殖場 + 飼料商”“保險 + 期貨”等模式,帶動就業崗位30萬個、產業鏈合作伙伴5800家共同成長。華源國際農批年交易量50萬噸,帶動100萬家農戶增收。
探究從眾品到華昱風華啟航的“密碼”
華昱重組眾品,不僅是名稱變化,其產業結構、商業模式、經營理念、管理團隊也有了質的提升。2020年以來,新眾品和華昱管理層始終聚焦肉類產業鏈和生鮮供應鏈,回歸經營本質,堅守實業,創新發展,為客戶提供系統化服務方案,為消費者提供新鮮健康、營養美味的產品。
華昱控股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通過產業鏈 + 供應鏈雙輪驅動,延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生鮮品通過智能化升級改造,提高運營效率;肉制品加大研發技術、生產智能化升級、市場品牌網絡建設,提高品牌力;預制菜依托全產業鏈優勢,以“新鮮食材做好預制菜”拓展餐飲團膳、電商等渠道;調味品加大調味料、調味油、黑豬油等終端產品開發,培育新的價值增長點。通過一系列動作,生鮮品、深加工產品實現同步增長。
科技賦能:智能化與綠色化雙軌并行
在東方伊廚的生產車間,我們看到“面團從流水線一頭倒進去,經過自動化餡餅生產流水線,已經變成一張張餡餅”。以上只是華昱自動化車間的掠影,在華昱,烤腸自動化灌腸、自動化包裝,預制菜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生產場景處處可見。
重組后的華昱,加大對生鮮品屠宰、肉制品等生產線的自動化升級改造,加快數智化、自動化、綠色化建設,先后建成火煉油生產線、調味料生產線、預制菜自動化生產線、速凍面點自動化生產線、肉制品自動化包裝線;對生鮮本部生豬屠宰線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后日屠宰產能提升 80% ,達到歷史最高、行業先進水平。
文化重塑:誠信基因驅動可持續發展
文化是企業煥然一新的基因。恢復經營后,公司就始終堅持“誠信、高效、共創、共享”的企業精神。
啟動重組之初,劉朝陽劃出“不欠客戶賬款,不欠員工工資”的誠信經營底線,企業信譽逐步恢復。據眾品工作人員介紹:“現在賣豬戶是隔一天就結賬,這是行業中最好的一種模式。通過提高采購瀕次,采購成本也可以降下來,而且有更多的主動權,實現了良性循環。員工工資也是一樣,若晚一天,人力資源相關人員都要受處罰的。”新文化的力量打造出了一支“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團隊,形成了目標導向、數據說話的績效文化、分享文化,得到了政府、管理人、員工、產業鏈合作伙伴的信任。
未來藍圖:瞄準“三個百億”戰略目標
據介紹,在未來發展中,華昱控股將通過“產業鏈 + 供應鏈”雙輪驅動,加快產業升級、模式創新和規模擴張步伐,通過投資建設物流園區冷鏈食品園中園項目、1萬噸高端預制菜項目,以及對冷鏈物流和預制菜設備、年產200萬頭數智化生豬屠宰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并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發展,實現“三個百億”的戰略目標一一公司主營業務收人突破100億元,園區平臺人駐企業總收入超過100億元,華源農批智慧園區交易規模超過100億元。
從眾品到華昱,不僅是品牌更迭,更是一場圍繞主業深耕、技術革新與生態協同的產業變革。華昱控股以重組為契機,重塑行業競爭力,為傳統食品企業的轉型升級寫下生動注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