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Standardization of Green Product Certification for Express Packaging
GAO Qian YANG Yanbing WANG Shuai LI Chao XIAO Junyan LIU Huakai (Shandong Institute for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product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expresspackaging is an innovation in the regulatoryapproach fortheentireindustry,whichisconducive toimproving thequalityof greensupplyof theexpress packaging industryandaccelerating its transformationtowards greennes.Thispaperprovidesanin-depthanalysisofthe basiccontent,implementation,andsupervisionofreenproductcertificationstandardsforexpresspackaging,whichcan effectively assi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press packaging industry.
Keywords:express packaging;green products;certification standards
0 引言
認證,不僅可以促進包裝材料的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還能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消費者的環保意識。
1 認證標準的基本內容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快遞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但隨之而來的快遞包裝廢棄物問題也日益嚴峻,對環境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標準化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綠色產品認證作為一種質量認證手段,旨在確保快遞包裝滿足資源節約、環境無害和消費友好的要求[1。通過對快遞包裝進行綠色產品
1.1環保材料要求
在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標準中,明確規定快遞包裝必須使用一系列環保、可再生、可降解或易于回收的材料,具備以下幾個關鍵的環保特性。首先,無毒無害。要求不含或僅含微量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有害的物質,如重金屬、有害添加劑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等,以此確保包裝在制造、運輸、使用和廢棄的全生命周期中不會對人類健康或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其次,具備較高的可回收性或生物降解性特點。可回收材料應易于從其他廢棄物中分離出來,且回收后的材料質量損失小,能夠再次用于生產新的產品或包裝[2]。同時,所使用的生物降解材料能夠在自然環境中被微生物所分解,從而最終轉化成為無害的物質,這樣則能夠減少對填埋場和焚燒廠的依賴,以此降低造成環境污染的風險;再次,使用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包裝材料,如竹材、玉米淀粉基塑料、再生紙等。通常可再生資源的材料來源于自然且屬于可再生,這樣則能夠減少對有限自然資源的消耗,以此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最后,環保材料需具備良好的物理性能,如強度、防潮性和耐撕裂性達標,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快遞包裝材料具備良好的加工性能和適應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快遞物品的包裝需求。
1.2包裝結構設計要求
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標準中還對包裝的結構設計提出了要求,明確規定包裝的結構需具備實用性和耐用性、滿足便捷性和安全性的條件,這樣便能夠有效助力快遞包裝朝著綠色化方向轉型。其中,明確規定快遞包裝結構應遵循“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統籌優化結構設計,以緊湊型的布局為主,盡量采用可調節尺寸或者是模塊化設計的包裝,這樣便能夠用最小化的包裝材料用量。同時,還需要注重包裝結構設計的實用性與耐用性的平衡,這樣不僅能夠讓快遞包裝更好地保護內裝物品免受損害,而且還能夠讓其在多次使用或者是運輸的過程中保證結構的完整性和功能性[3]。例如,通過采用強化邊緣設計、增加緩沖層或采用可重復使用的緊固裝置(如卡扣、拉鏈等),則可以有效提升包裝的耐用性和可重復使用性。
在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標準中還規定包裝結構設計需滿足廣大用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要求,確保包裝易于開啟和關閉,避免使用復雜或難以操作的封裝方式,這樣便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更佳的體驗。同時,還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尖銳邊角的包裝材料,避免快遞包裝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對廣大用戶或環境造成安全隱患[
最后,包裝結構設計應考慮到材料的環保性在選擇包裝材料時,設計師需考慮材料的可回收性、生物降解性或是否來源于可再生資源等因素,以確保包裝材料符合綠色產品認證標準的要求。
1.3生產過程環保要求
生產過程環保要求強調企業在制造快遞包裝時,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并確保生產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化。其中,應合理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確保工藝和設備具備高效、節能和低排放的特點,以便能夠減少快遞包裝在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例如,通過合理使用節能型生產線,全面優化生產流程,全面采用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替代傳統化石能源,以此減少能源浪費的情況。同時,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標準中還明確規定快遞包裝生產過程需嚴格控制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通過建立廢水處理系統來進行廢水處理,以此確保所排放的廢水能夠達到國家或者是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從而有效避免對水體造成污染[5]。采用高效除塵和凈化設備來進行廢氣處理,有效減少快遞包裝綠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顆粒物、有害氣體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并采取分類收集、儲存和處置的形式來進行固體廢棄物處置,鼓勵資源再利用和回收,以便能夠有效減少填埋和焚燒等處理方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1.4包裝廢棄處理要求
在快遞包裝綠色產品的認證標準中,強調企業應構建完善的包裝廢棄物回收與處置體系,促進包裝材料的循環再利用,有效減少環境的負擔。其中,通過鼓勵并引導廣大消費者積極參與包裝廢棄物的回收活動,并以清晰的回收指南、便捷的回收站點與第三方回收機構合作,讓廣大消費者能夠更加方便地將廢棄包裝交付回收系統。然后,企業再在包裝上將回收標志與相關的信息標注出來,從而有效提升廣大消費者的參與度。同時,通過對可回收的包裝材料進行有效分揀、清洗和再利用,讓企業與回收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以此來推動回收技術的進步和回收率的提升[。尤其是針對生物降解材料的生產,各個企業需指導消費者正確處置這些材料,如利用生物降解垃圾處理設施,以此降低材料的處理難度。
通過開展快遞包裝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研究,將廢棄包裝轉化為新的產品或者是能源,如將廢棄紙質包裝轉化為紙漿,并將其用于造紙,這樣不但能夠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而且還能夠真正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2 認證標準的實施與監督
2.1認證流程與方法
通常關于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需要經過認證委托、初始檢查、產品檢驗、認證結果評價與決定以及獲證后監督五個核心環節。首先,在認證委托階段,企業需要向認證機構提交完整的申請文件,包括申請書、企業注冊證明、產品工藝流程圖、產品質量保證文件等。認證機構在收到申請后,將對申請文件進行審查,確認其完整性和符合性,并決定是否受理認證委托。其次,在初始檢查階段,認證機構將依據認證標準的要求,對申請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和產品一致性進行檢查,具體涉及企業生產現場、生產設備、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等方面的審核,以確保企業具備生產符合綠色產品認證標準要求的快遞包裝產品的能力。再次,在產品檢驗階段,認證機構將從申請認證的產品中抽取樣品,再送交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其中,檢測機構將依據相關技術要求,對樣品的各項性能指標,包括材料的環保性、產品的耐用性、安全性等進行檢驗。最后,在認證結果評價與決定階段,認證機構將綜合初始檢查和產品檢驗的結果,對申請企業的產品是否符合綠色產品認證標準進行評價。如果產品符合標準要求,認證機構將頒發認證證書,并允許企業在其產品上使用綠色產品認證標志。同時,認證機構將在證書有效期內,定期對獲證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產品一致性以及必要的產品檢驗進行監督檢查,從而更好地滿足認證標準的要求。如果企業在監督審查中被發現不符合認證標準的要求,認證機構將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包括暫停或撤銷認證證書。
2.2監督與評估機制
為了將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標準真正落到實處,便需要構建完善的認證監督與評估機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過程公正、有效,確保認證結果能夠更好地滿足環保要求。其中,認證監督與評估機制主要由政府監管部門、認證機構以及第三方評估機構共同參與構建。政府監管部門,如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郵政局,主要負責制定和監督執行認證標準,對認證機構和獲證企業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抽查,以確保認證活動的合規性和公正性;政府監管部門負責受理和處理消費者對認證結果的投訴和舉報,對違規行為進行查處,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認證機構作為認證活動的實施主體,承擔著對申請企業進行初始檢查、產品檢驗、認證結果評價與決定等職責。因此,為了確保認證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認證機構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并對認證全過程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同時,認證機構還需要接受政府監管部門和第三方評估機構的監督和評估,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認證過程的公正性、獨立性和專業性;第三方評估機構則負責對認證體系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這包括評估認證機構的資質、認證程序的規范性、認證標準的先進性以及認證結果的公正性等。第三方評估機構通過收集和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實地考察認證機構和企業的運行情況、邀請行業專家進行深入交流等方式,形成客觀、準確的評估報告,為政府監管部門和認證機構提供改進建議和指導。
2.3信息公開與反饋機制
認證信息公開與反饋機制是確保認證過程透明化、增強公眾信任度以及促進持續改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便需要認證機構、政府監管部門以及獲證企業共同參與認證信息公開機制制定,從而有效保證認證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及時公開性。其中,由認證機構全面公開認證流程、認證標準、認證規則、認證費用以及獲證產品信息等基本內容,以便廣大公眾查詢和理解。同時,認證機構還應定期發布認證報告,詳細闡述認證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檢測方法及結果,以及任何可能影響認證結論的重要信息。
政府監管部門則負責監督認證信息的公開情況,確保認證活動的合規性和透明度。監管部門應建立專門的認證信息公開平臺或網站,集中發布認證機構的基本信息、認證結果、違規處理情況等,為公眾提供便捷的查詢途徑。此外,監管部門還應定期發布認證行業的整體狀況報告,分析認證活動的趨勢、問題以及改進措施,為行業發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獲證企業作為認證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也有義務公開其獲證產品的相關信息,具體涉及產品的環保性能、生產過程控制、質量保障體系等。這些信息不僅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還能促進同行業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和持續改進。
反饋機制方面,認證信息公開平臺應設立專門的反饋渠道,鼓勵公眾、消費者以及行業專家對認證信息進行監督和評價。公眾可以通過留言、投訴、建議等方式,對認證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以及認證活動的公正性質疑或提出建議[]。認證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應及時響應這些反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
此外,為了促進持續改進,認證機構還應定期收集和分析公眾的反饋意見,將其作為認證標準修訂、認證流程優化以及認證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據。同時,政府監管部門也應定期組織行業研討會、專家評審會等活動,邀請各方代表共同探討認證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挑戰,為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認證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3結語
總之,建立一套科學、全面且操作性強的認證標準體系對于推動快遞包裝行業的綠色轉型至關重要。該認證標準不僅能夠有效引導企業采用環保材料和生產工藝,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和環境污染,還能提升消費者對綠色快遞包裝的認知和信任度,促進市場的良性循環。同時,認證標準的實施與監督機制的建立,能夠有效確保認證過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從而為快遞包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當帥.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政策與實踐研究[J].郵政研究,2023,39(3):3-7.
[2]孫小鋒.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的建立及認證規則解讀[J].質量與認證,2021(8):31-33.
[3]樓科利.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知識問答[J].質量與認證,2021(7):88-89.
[4]多家包裝企業獲首批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J].綠色包裝,2021(6):11-12.
[5]深圳舉辦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推進活動[J].綠色包裝,2021(5):17.
[6]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實施[J].中國品牌,2020(12):19.
[7]施京京.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落地實施[J].中國質量監管,2020(11):7.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