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今年以來,鎮江市京口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在為民服務一線錘煉實干作風,探索實施“領辦家門口一件事”機制,建立健全“下基層、解難題、促治理”常態化工作模式,將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轉化為服務群眾的“最美零距離”,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感受到黨員干部的為民情懷。
牢牢抓住黨建引領,以優良作風保障實事辦理力度
堅持把黨的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建設重要方面,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引領保障辦好“家門口一件事”。
五級聯動激活組織末梢。健全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在全區295個網格實現黨組織全覆蓋的基礎上,設置442個樓棟黨小組、591個黨員中心戶,劃分亮明小區黨員責任區400余片、設立黨員示范崗270余個,成立趣緣、業緣、志緣等功能型黨組織607個,組織體系不斷向群眾家門口延伸。常態化開展“支部微黨課”等活動,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學習教育,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三級領辦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區領導+機關部門+街道社區”三級領辦體系,分層次明確工作重點,推動123項民生實事落地落實。25名區領導帶頭認領重點民生項目,為全區廣大黨員干部做示范、當表率。機關部門依托自身職能優勢,圍繞重點民生實事精準發力。街道(園區)“大工委”、社區(村)“大黨委”借力轄區資源,及時將情況反饋群眾,切實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紅色物業形成良性互動。持續推進社區物業黨建聯建,設立88個功能型小區黨組織,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業委會、物業企業良性互動的工作機制,引導小區自主開展治理工作,全面提升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朝陽門、錦苑等一批老舊小區物業收費率達90%以上,成功打造7個省級、10個市級“紅色物業”示范點和物管項目。
緊緊扭住民生所需,以優良作風保障實事辦理精度
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要堅持到群眾中去”重要指示,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需求采集立體化。構建“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需求感知網絡。線上依托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星光驛站便民小程序、網格微信群等平臺,實時收集群眾訴求。線下通過常態化網格走訪、敲門問需,深入收集線索,匯總形成事項清單。區委組織部、區委區級機關工委牽頭,采取“五方會談”模式,推動市、區、街道、社區與群眾代表共同篩選項目、精準定位實施,今年開展的123項民生實事均由群眾投票選出。
服務供給精準化。建立“需求—資源—項目”精準匹配機制,將群眾訴求按緊急程度劃分為“紅黃藍”三色清單。針對紅色清單中的緊急訴求,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整治。對黃色清單中的難點堵點,一事一策、倒排序時,實施“民生微改造”工程。針對藍色清單中的個性需求,通過精準鏈接相關職能部門、駐地高校以及志愿服務隊等資源,提供貼心服務。截至5月底,已累計辦結實事48件。
項目更新常態化。強化區、街、社三級聯動,實現群眾訴求及時發現、精準研判和高效處置,確保服務項目始終與民需同步更新、同頻共振。社區每周梳理群眾需求反映最新民意,街道每半月分析研判,將分散的個體訴求提煉為共性需求,把群眾反映的問題轉化為可操作的實事項目、可落地的實施方案,每月更新服務事項清單,明確領辦主體,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跟蹤問效。
時時盯住群眾滿意,以優良作風保障實事辦理溫度
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堵點痛點,才能見作風建設的定力和韌勁,才能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力量向基層下沉。今年1至5月,區領導累計開展現場調研推進35次,協調解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中小學教室配備空調等難點問題。區級機關部門深化“雙報到、雙服務”機制,全區54個機關部門與61個社區(村)結對,把機關的職能優勢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際成效。在推動機關力量下沉的同時,積極引導“大黨委”“大工委”單位參與,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資源向一線匯聚。各領辦主體重點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基礎設施短板出物出資。區委黨校發揮專業教師資源優勢,在社區設立黨校分課堂。團區委組織青年志愿者,在多個社區開辦“愛心暑托班”。區委宣傳部協助社區將空置物業用房改造為便民服務點。京口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協助村黨委利用閑置土地搭建智慧蔬菜大棚。
服務向群眾貼近。前移服務陣地,區領導領辦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律管家”法律服務工作室等陣地建設,區級機關部門因地制宜、因職制宜共建網格便民服務陣地,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服務在身邊”的便利。拓展服務內容,推廣織補、理發、維修等“鄰里工匠”便民服務進社區,開設“四點半課堂”,實現多元化服務供給。完善服務機制,通過優化尊老金申請和發放等政務服務流程,不斷提升服務精度。
好好守住常態長效,以優良作風保障實事辦理深度
在推動實事辦理過程中,不斷完善構建長效保障機制,推動民生實事辦理常態化長效化。
強化跟蹤問效。建立民情回頭看跟蹤問效機制,邀請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定期回訪,線下實地查看和線上網絡反饋一體推進,始終堅持邊干邊改,不斷提升實事辦理成效。同時,規范實事辦理權責,避免“屬地管理”成為甩鍋借口,切實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減負,不斷釋放基層活力。
固化經驗機制。多年來,京口區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方面不斷探索,在守正創新中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今年,遴選了36個典型案例,結合傳承久遠、博大精深而又家喻戶曉的《三十六計》,編纂了《“家門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36計》,將多年來“家門口”黨建工作好經驗好做法固化下來,為今后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借鑒指導。
評價交給基層。建立以群眾滿意度為主要衡量標準的評價體系,從需求收集、辦理質效、服務效能等多維度了解群眾滿意度,實行“群眾打分+第三方評估”雙軌制。同時,在機關黨建考核中增加社區黨組織對結對部門黨組織評價意見,切實把機關部門實事辦理成效考實考嚴,把話語權、評價權真正交給基層和群眾,做得好不好由基層和群眾說了算。
(作者系中共鎮江市京口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趙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