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以往多見于老年人。但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加、生活節奏的加快、不良生活習慣的積累,高血壓呈現年輕化趨勢。
什么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血液流經血管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值持續高于正常的現象。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三次測量上肢血壓,收縮壓
≥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若多次測量血壓均高于這個數值,即可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常見癥狀
很多高血壓患者在早期沒有任何癥狀,但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一系列癥狀。
頭痛是高血壓常見癥狀之一,多位于雙側顳部,也可位于前額、后枕部,部分患者感覺頭部有緊箍感,還往往伴有眩暈,在情緒激動時會加重。
高血壓會加重心血管的負擔,患者可出現呼吸不暢、急促、氣短。如果患者血管收縮不良,無法對心臟進行充足的供血,還會出現胸部疼痛,尤其是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運動時。高血壓對腦部功能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可能引發語言溝通障礙。若患者長期不加以重視,血管會逐漸受損,導致更為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等。
此外,高血壓對視網膜也有潛在的損害,如導致患者出現視物模糊、短暫性的失明等,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要提高警惕。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降壓藥物治療的作用
主要是將血壓指數降到140/90 mmHg以下(高危人群控制在130/80 mmHg),可有效防止或延緩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方面的并發癥;控制病情發展,防止急危重癥如高血壓急癥、亞急癥的發生。
降壓藥物治療的時間選擇
對于高危人群,或者是3級高血壓患者,應該馬上開始服用降壓藥。對于診斷為高血壓2級的患病人群,經診斷后應考慮進行藥物治療;對于診斷為高血壓1級的患病人群,經過幾周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預,血壓仍然大于或等于140/90 mmHg,再使用降壓藥。
應用降壓藥物的基本原則
患者服用降壓藥時,應當遵循小劑量、長效藥、聯合性和個體化的治療原則。
(1)低劑量:患者在開始治療時,一般應先服用一些低劑量的藥物,然后按病情發展和身體情況逐漸增加劑量。
(2)長效藥:患者盡量選用一天服用一次、藥效可維持24 h的長效降壓藥物,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夜晚和早晨的血壓,有效防止心腦血管并發癥。
(3)聯合性:聯合使用藥物,既能提高降壓藥物的效果,又不會使毒副作用增加。當小劑量的降壓單藥治療效果不佳時,患者可聯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物。此外,對于高血壓2級以上患病人群,為達到目標血壓指數,一般也需要進行聯合性治療。對于血壓在160/100 mmHg以上,評判為中度危險以上的患者,一開始可以采取小劑量的兩種藥物合用。
(4)個性化: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身體耐受性等多方面因素,選用合適、有效的降壓藥物。
高血壓的日常保健
定期檢測
高血壓患者應定期在家監測血壓,還要遵醫囑去醫院進行血糖指數、血脂指數、尿常規,以及心電圖檢查、腎功能、眼底等檢查,預防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對30~45歲年齡段的人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常規的血壓測量。對于血壓指數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以每周自測一次血壓。如果血壓波動過大或者沒有達到標準,應適當加大監測頻率。
合理飲食
高血壓患者在平時的飲食上,要逐漸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每天控制在5 g左右;盡量少喝酒,白酒每日攝入量控制在1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補充鉀、鐵、維生素B族、維生素C以及膳食纖維。另外,多攝入鮮奶、豆類及其制品,多吃一些富含鈣的食物,如深綠色的蔬菜、海帶、木耳等。此外,還可多食用魚肉、蝦皮,它們當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鋅、鈣、硒等,可以幫助患者增強體質,有助控制血壓。
適當鍛煉
高血壓患者每天應堅持半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但動作不要過猛、強度不要太大,應循序漸進地進行。
遵循“三個三”
(1)“三個30秒”:指的是在夜晚醒來、睜開眼睛后,應先平躺30 s,再靜坐30 s,把兩條腿垂在床沿上,再靜止30 s后下床活動。
(2)“三個30分鐘”:指患者在清晨進行
30 min的慢走,中午午休30 min,晚上再散步30 min。
(3)“三杯水”:指的是患者在每晚入睡前喝一杯水,夜間醒來后喝一杯,次日清晨起床后再喝一杯。
適當服用藥物
患者應當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物,在血壓指數達到理想水平后仍應繼續服用,方能保證血壓的長期穩定。要注意,即便血壓已得到良好控制,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少藥物劑量,否則可引起血壓突然上升。
戒煙限酒
抽煙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包括被動吸煙。研究發現,每天兩包香煙,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提高4倍;即便是每天一支香煙,也能提高40%的患心臟病概率。過度飲酒也會使血壓升高。一方面是酒精可引起血管擴張,而在酒精代謝之后,血管會反射性收縮;另一方面,酒精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促使去甲腎上腺素等激素釋放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輸出量增加。所以,酒要少喝甚至不喝。
高血壓認識誤區
誤區一:血壓變化不大,可以在任何一段時間內隨便測一下
人體的血壓處于動態變化當中,且存在著生理節律。在早上6:00~10:00這個時間段,血壓最容易波動。凌晨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其發病風險增加4倍。因此,正確測量和控制清晨的血壓,相當于對24 h內的血壓進行控制,對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具有重要意義。
誤區二:沒必要家中備一個電子血壓計,只到診所或藥店測量就行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定期到醫院進行診室測量高血壓固然重要,但通過家庭自測血壓亦不可或缺。家庭自測血壓有助于了解一天內的血壓波動規律,能讓患者會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血壓情況,對于降壓藥用藥方案的選擇、合理調節服藥時間等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在家自測血壓時,采取坐姿,兩足平臥,手臂與胸部呈40°夾角;將袖套固定在上臂部,袖套下緣距肘部中心2 cm處,松緊以1~2個指頭的彈性插入為宜;手掌朝上,袖口與胸部平行。建議每次測2~3遍,間隔1~2分鐘取平均值,并作好記錄。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將血壓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防止出現心腦血管并發癥,高血壓患者要做好自我管理,在遵醫囑服用藥物的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