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清晨,薄霧尚未散盡,黃岡市黃州區陶店鄉幸福村的魚苗孵化專業合作社里一片繁忙。60歲的老黨員孫桂文系著防水圍裙,穿梭在孵化池間,身后跟著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大二學生向君杰和郝思彤。在孫桂文的指導下,兩人正熟練地灌魚苗、充氧氣。
每年4月到7月是育苗黃金期。孫桂文這位有著幾十年經驗的“技術大拿”,帶領合作社將12個品種、180億尾優質魚苗送往全國20多個省市區的魚塘和湖泊。今年4月底,30名水產專業大學生的到來,為這片繁忙的“水世界”注入了青春活力。大學生們剛報到,就被漁農們“爭搶”一空。向君杰和郝思彤成了孫桂文的“徒弟”,他們跟著師傅早出晚歸,從魚苗孵化、精心培育到包裝運輸,學習全套技藝。孫桂文也毫無保留地傳授獨門絕技:打催產劑要快準穩,擠魚卵時要輕柔地如同捧起顆顆珍珠。
“我們的師徒傳承不是單向流動,年輕人也給我們帶來了新潮的‘漁經’。”孫桂文說,向君杰帶著他玩起了直播。直播間里,孫桂文用方言講解養殖技巧,展示著魚池中鱗光閃閃、活蹦亂跳的魚苗。評論區熱鬧非凡,“下單”“求教程”的留言不斷刷屏,線上訂單紛至沓來。開播僅3小時,新開設的抖音號“獵豹魚匠”就收獲了5354個點贊數。
在孫桂文的帶動下,兒子孫夢毅然放棄了城里的銀行工作,回到家鄉。父子一同承包3個孵化車間,嘗試養殖高價值的南美白對蝦,當年年收入便突破60萬元,這場生動的“代際碰撞”激發了家庭產業的升級。
當傳統魚苗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孫桂文也成了直播間的“帶貨達人”,孫夢負責物流和售后保障,加上大學生們不斷貢獻的金點子,大家對魚苗產業充滿信心,一場關于堅守與創新的“雙向奔赴”在幸福村火熱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