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初步感受童詩的韻律美。
2.隨文識記“有”“和”“到”等生字,歸類認識月字旁的字,會寫“和”等生字。
3.結合兒歌語境,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雙手和大腦的本領,激發學生在生活中運用雙手和大腦創造美好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感知“兩件寶”
一、字中尋寶,智慧起航
1.出示生字卡片“寶”,指名拼讀生字,全班齊讀生字。
2.“寶”字下半部分是什么字?(指名回答)
“玉”在古代是很值錢的寶貝,“寶”字里面蘊藏著許多故事和智慧。
3.學生用“寶”字分享組詞。(生自由發言)
二、身上尋寶,發現特點
1.你的身體有什么寶貝?
相機教學:鼻子能聞氣味;眼睛讓我們看見美好的世界;嘴巴不僅能說話,還能吃東西;腸胃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
2.這些身體部位之所以稱為寶貝,不僅因為珍貴,(板貼:珍貴)更重要的是它們都很有用。(板貼:有用)
3.身上寶貝有那么多,我們的陶行知爺爺特意寫了一首小兒歌,他想來夸夸人身上最重要的“兩件寶”。(生齊讀課題)
三、基于學情,教學生字
1.瞧,課題中有個生字“件”。(生拼讀,師出示字卡:件。)
2.誰有好辦法來記住它?(指名交流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生字)
3.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一件什么呢?(生自由交流)
小結: 把“件”字送回課題中。(生齊讀)在陶爺爺的心目中,到底是哪兩件珍貴又有用的寶貝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找一找。
【設計意圖:文化自信是2022年版課標提出的四大核心素養之一。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寶”字的內涵,借助尋找自己身體上的寶貝,讓學生深刻理解“寶”的珍貴性與實用性。】
板塊二" "讀懂 “兩件寶”
一、教師引領,范讀起航
請同學們豎起耳朵,靜靜聆聽老師讀兒歌。在聽老師讀的時候,我們身上有三件寶貝要發揮作用。耳朵豎起聽,眼睛仔細看,當你聽到老師讀到哪里,手指就指到哪里。讓我們一起感受陶爺爺筆下的文字的韻律。(師范讀)
二、學生初探,自主閱讀
1.現在輪到同學們大展身手朗讀課文了。(出示活動一:輕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領讀,學生指讀,師巡回其中,隨機指導。)
2.學生在兒歌中尋找陶爺爺說的兩件寶。(指名答)
三、重點預設,學習“腦”字
1.學生動手,摸摸自己的腦袋。(出示大腦的圖片,略。)學生借助圖片,認識大腦的模樣。
2.請大家伸出右手握拳,再伸出左手握拳。科學家說,把我們的兩個拳頭緊緊靠在一起,這就是我們的大腦的模樣。一起叫出這件寶貝的名字!(生開火車讀詞語)
3.讓學生說說“腦”字的偏旁。在最早的時候,(出示甲骨文“月”)“月”中間兩橫表示肉的紋路,凡是月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關?(出示其他含有月字旁的字,學生借助圖片和拼音認讀這些生字。)這些生字都是我們身體部位的名字,因而月字旁還有一個更準確的名字叫肉月旁。
4.學生在兒歌第一句話中找另一個帶肉月旁的生字寶寶。
5.“有”字上方的一橫一撇在古時候表示手,手里拿了一塊肉,那就變得富有了。(生齊讀)你發現“有”和“腦”的肉月旁有什么不同嗎?(生自由發言)
6.師領讀:“陶爺爺說人有兩件寶。”生跟讀:“雙手和大腦。”
7.一個“和”字就把兩個最重要的寶貝連在了一起。(指名讀生字“和”)現在誰能用上“和”字來說話?(生自由交流)我們把“和”字送回第一句話中。
【設計意圖:多種識字方法能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打通字詞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生字的字形與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和理解,激發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興趣。】
四、借助句號,數清句子
1.句子尾巴處有一個小小的圓圈,它的名字叫句號。
句號出現就代表著一句話說完了。請學老師的模樣,數一數兒歌總共有幾句。
2.請五個學生分句子朗讀。其他學生在聽讀的時候要看課本,認真聽。
3.師隨機舉生字卡片“到”。(指名認讀)
4.教師借助“到”字對學生找句子并朗讀的行為進行評價:我們的眼睛可以“找到”(重點展示“到”)兒歌有幾句,我們的耳朵可以聽到聲音。
5.師生合作前后句接龍讀。
【設計意圖:《兩件寶》是一首富有童趣、韻味十足的朗朗上口的兒童詩。句與句之間邏輯清晰,內容分明。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數句子、分句子接龍朗讀、師生合作讀等多樣的朗讀方式開展扎實的朗讀實踐,有指導,有遞進,有評價,助力學生的朗讀如拔節一樣生長。】
板塊三" "理解“兩件寶”
如果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寶庫,那么雙手和大腦就是其中最珍貴的兩件寶物。雙手和大腦的本領又是什么呢?
一、聯系生活,理解“做工”
1.認識“做工”。
雙手的本領是什么?(指名回答)相機教學生字“做”“工”,(詞語卡片展示:做工)指名拼讀詞語,開火車正音,全班齊讀詞語。
2.聯系課堂活動。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用雙手干什么。(生自由交流)我們用雙手寫字、做題、學習。
3.關聯日常生活。
生活中,你和你的家人用手做些什么呢?(生自由交流:爸爸用雙手" " " " " "。媽媽用雙手" " " " " " 。)社會上還有很多人,他們用雙手干什么呢?(運用圖片情境拓展: 用雙手。)
4.夸一夸雙手。
大家來夸一夸我們的雙手吧!(生自由交流)我們的雙手真是一件寶,可以幫助我們勞動、學習、工作,這就叫——做工。(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雙手能做什么”的探討,由對自己雙手本領的認識延伸到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中家人的雙手能做什么,最后拓展到社會上各類工作人群雙手的本領。階梯式的教學引導方式,展示了雙手的多樣功能,符合低年級兒童對社會的認知和思維水平的發展,并能做到真正理解“做工”的意思。與此同時,通過分享環節提升學生對勞動的認知,提升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二、結合實際,體驗“思考”
1.認識“思考”。
大腦的本領是什么?(指名回答)相機教學生字“思”“考”,(出示詞語卡片:思考)指名拼讀詞語,正音。
2.體驗“思考”。
什么時候你用大腦思考呢?(生自由交流)師相機引導:瞧,你能準確回答出這個問題,你的大腦正是在思考。原來我們動腦筋、想問題,這就叫——思考。(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什么時候,你會用大腦思考”這一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體驗思考的過程,從而理解“思考”。】
三、手腦并用,夸兩件寶
讓我們也動動手、動動腦,拿出尺子,用橫線畫出寫雙手和大腦本領的句子。(指名回答)
讓我們一起夸夸自己的大腦和雙手。(全班齊讀)
板塊四" "運用“兩件寶”
一、輕松一刻,手指游戲
小朋友們很會學習。咱們用上兩件寶,玩一個手指操游戲。
【設計意圖:手腦并用做手指操游戲,既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放松,也契合了課文的主題,讓學生實際感受到“手腦并用”的重要性,以及“手腦并用”帶來的快樂,同時也活動了手指,為后續書寫活動做準備。】
二、觀察交流,書寫“和”字
1.生觀察“和”字,運用識字方法“加一加”:禾+口=和。
2.生辨析“禾”和“和”的區別。
3.師講解寫字要點:“禾”是個謙讓的小寶貝,它把自己變得瘦瘦長長的,還把一只腳丫縮回來,捺變成了點,那是因為它要把田字格的右半格讓給“口”。(師邊講解寫字要點邊范寫“和”)
4.生書寫,師巡視指導,并提醒書寫的姿勢。
5.根據指導要點相機點評,生二次書寫后展示反饋。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我們的雙手和大腦就像是一對最佳搭檔。我們書寫漢字時,只有用手又用腦,讓它們默契配合,才能寫好字,寫漂亮字,創造出更多美好。
【設計意圖:生字教學中,讓學生先觀察“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勾連學生已會寫的漢字“禾”和“口”,引導發現“禾”字捺變點等變化。與此同時,通過“禾”“口”的占格位置,讓學生理解“和睦相處”的重要性。在書寫反饋環節,契合童詩“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提醒學生在書寫時只有讓雙手與大腦完美結合才能把字寫好寫漂亮,以此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智慧和魅力。】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樹人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