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手術部位具有十分豐富的末梢神經,患者術后容易出現切口滲液、排尿困難以及局部水腫等癥狀,引發不同程度的疼痛,嚴重影響創面愈合。
作用機制
中醫學認為,肛腸手術后出現局部腫痛主要是由于經絡不通、濕熱下注以及氣血凝滯所致,通常采取消腫止痛、行氣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中醫熏洗治療是通過熏蒸、浸泡的方式,松弛患者肛門部位的括約肌,以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回流和藥物的透皮吸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創面的愈合時間,對改善疼痛程度效果顯著。
實用中藥熏洗方
中藥熏洗可以使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者肛門處,洗劑藥方中包括川烏、芒硝、明礬、硼砂、荔枝草。其中,川烏能起到祛除風濕、清熱解毒及鎮痛的作用;硼砂能消腫解毒;芒硝能夠去腐生肌、加快淋巴循環,達到清熱消腫的效果;明礬能收斂燥濕、止血;荔枝草能夠有效抑制綠膿桿菌、大腸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起到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
主要功效
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中藥熏洗通過熱力和中藥藥力的作用,可以促進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由于肛門部位有豐富的神經和靜脈叢,中藥熏洗能夠刺激這些部位,使皮下血管擴張,加快淋巴及血液循環,從而改善局部組織營養狀況,有利于術后創面的愈合。
緩解疼痛與水腫
肛腸疾病術后,患者常會出現疼痛、水腫等癥狀。中藥熏洗中的藥物成分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夠有效緩解上述癥狀。通過藥物的溫熱刺激和直接作用,可以促進炎癥的吸收,減輕術后水腫和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促進創面愈合
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在熏洗過程中通過皮膚吸收,提高局部有效藥物濃度,直接針對病因、病位發揮治療作用,有助于加快創面的修復過程,縮短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肛腸疾病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如感染、出血等。中藥熏洗療法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夠降低術后感染的風險。同時,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也有助于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發生。
注意事項
(1)溫度要適中,一般控制在40 ℃左右,以防燙傷肛門皮膚。
(2)熏洗時間一般為每次10min以內,每日早晚各1次,或根據病情調整。
(3)熏洗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感到不適,如肛門水腫加重,應立即停止熏洗并就醫。
(4)熏洗后應清潔肛門局部皮膚,保持干燥清潔,避免感染。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藥熏洗對肛腸術后恢復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緩解疼痛、水腫等癥狀,促進創面愈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且使用安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