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遂川教育版圖上,(以下簡稱集團)如一艘揚帆的航船,以理念、制度、資源、質量“四維共享\"機制為槳,在教育優質均衡的浪潮中破浪前行。集團自2024年9月成立以來,始終秉承“修善致學、文化立校\"的辦學理念,以“共享”為根本,通過“泉源文化\"的深度交融、“青藍工程\"的精準滴灌,通過理念文化共融、管理制度共建、教育資源共通、質量保障共享,集團成功實現“一校兩區\"優質教育資源的全域流動,其中瑤廈校區教學質量顯著提升,交出了共享共贏的集團化辦學答卷,書寫著教育公平的高質量篇章。
一、黨建領航,織密共享發展\"經緯線\"
在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集團將黨建引領作為破題密鑰,通過機制創新、制度賦能、先鋒引領的立體化實踐,讓鮮紅的黨旗始終飄揚在教育教學改革最前沿。黨委的統籌力就是集團發展的向心力,集團通過構建“黨委一支部—黨員”三級聯動機制,把黨組織建在年級上,每個年級設立一個黨小組,讓集團及上級相關政策直接落到集團的神經末梢。通過組織建設同步、制度規范同步、活動開展同步的“三同步”機制,將“泉源”文化基因植入分校肌理、將黨組織嵌入集團治理全鏈條。
集團黨委創新“黨建 + 學校管理\"\"黨建 + 教學質量\"工作模式,通過“黨員示范崗”研活動,定期開展“中青年教師上課比賽”“試題命制大賽”等活動,以賽促教,教師專業素養明顯提升。集團通過“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為2個校區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討會,將學校的“泉源”文化輻射至區域聯盟校,讓教育的朋友圈不斷擴大,為區域教育優質均衡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舉辦的“傳承經典”朗誦大賽,2個校區學生同場演繹《少年中國說》,實現了文化基因的同頻共振。如今,瑤廈校區在“泉源”文化引領下,迅速形成“勤奮務實、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圍。
三、資源下沉,激活共享教育\"一池春水”
“師德標兵評選\"等活動,激勵黨員教師在教學一線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分校教師全員參與“青藍工程\"師徒結對,2024年共結成師徒20余對。骨干教師通過示范課、微講座傳授經驗,新教師在見面課、磨課中快速成長,如瑤廈校區青年教師梁慧芳在師傅的指導下,教學水平明顯提升。全體教師將嚴謹治學、潛心育人、砥礪奮進真正根植于心。2024年泉江中學校區榮獲\"全縣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全市五四紅旗團委\"稱號,并在全縣中小學大課間比賽、啦啦操比賽等活動中獲得多項一等獎。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集團化辦學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和組織基礎。
二、制度護航,引領教師專業內涵發展
集團構建“三維一體\"管理體系,制定《集團辦學章程》,并在2024年12月成功召開集團第一屆教代會,順利通過集團各項管理方案和制度。
集團制定《教師交流方案》,規定骨干教師每學年赴分校輪崗。2024年,本部有6名教師赴瑤廈校區進行交流任教,為期三年,帶動瑤廈校區開展課題研究,通過跨崗交流、師資共享不斷提高工作成效。在\"互聯網 + ”時代,集團打造的語文、物理、勞模3個工作室,讓集團名師、學科帶頭人帶動年輕教師快速成長,開辟一條優質資源共享的“高速路”。依托學科網、贛教云等云端資源庫,打造資源矩陣,建成涵蓋各科優質課例的“泉源課程庫”精品教案的“教學錦囊庫”各類學習方式的“學業診斷庫”。
集團打造“集團一校區—教研組”三級管理網絡;創新管理機制,動態實施教學常規交叉檢查機制。通過校區交叉檢查互評、干部互派、制度執行互查,實現考勤標準同步、教學評估同標、績效分配同規,真正實現評優評先“一把尺子量到底”。這不僅使教學常規實現標準化,更讓分校教師有了明確的奮斗坐標。2024年,集團多次開展聯合教
集團以“泉德致厚、源流至遠”為精神紐帶,構建“雙循環”文化浸潤體系,通過紅色經典誦讀、校園藝術節等特色活動,讓瑤廈校區的師生感受文化魅力。在校本層面,通過紅色經典誦讀周、“泉源\"文化論壇等載體,讓“修善致學\"的辦學理念轉化為師生的共同價值觀;在跨校層面,依托吉安市“十校聯盟\"開展教育研資源共享不僅縮小了數字鴻溝,更點燃了教育創新的火花,2個校區實現優質教案、課件和試題庫共享。瑤廈校區教師通過共享本部教學資源,逐步優化課堂設計,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瑤廈校區教師李兵在全縣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集團泉江中學校區與瑤廈校區實現 100% 課程資源互通、階段性檢測共享,兩校區公辦高中升學率明顯提升。與縣內5所學校成立教育共同體,每學期都要開展教學研討活動,讓集團優質教學資源不斷向其他學校延伸輻射。在2024年的期末檢測中,集團各年級的各項指標均排在全縣前茅。
四、心理教育,賦能學生傳遞溫度
集團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構建“三位一體\"心育體系,開發了《心理彈力球》等校本課程,打造“心靈氧吧\"特色團輔,建立“一生一策\"成長檔案。對留守學生、學業困難生實施\"三色預警\"動態管理,全年開展個性化心理干預,成功化解十余例潛在心理危機。啟動“萬師訪萬家\"專項行動,組織教師深入留守學生家庭,累計走訪198戶,形成走訪記錄、需求清單、幫扶方案等專屬檔案。走訪時集團為困難學生提供學習用品、牛奶等物資援助,組織留守學生在課外開展包粽子、做月餅等拓展活動。創新“三個一\"關懷機制,即每周一次親情連線、每月一次物資援助、每年一次成長評估,構建家校社協同關愛閉環。瑤廈校區聯合社區開設“情緒疏導角”,組織志愿者帶領學生閱讀紅色經典、參與手工實踐,踐行“教育有溫度,關愛無止境”的承諾,讓每名學生感受到“家”的歸屬。
五、質量共享,繪就均衡教育\"新圖景”
集團始終以教育均衡為使命,通過黨建引領、資源共享、師資聯動、特色育人等舉措,以“機制破壁、資源融通”為突破口,激活集團化辦學內生動力,交出了一份集團化辦學的亮眼答卷。
集團依托吉安市“十校聯盟\"平臺,聯合開展階段性檢測和聯合教研。2024年12月,聯盟校在泉江中學舉辦八年級學科教學交流活動,8節示范課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瑤廈校區教師通過觀摩學習,將思維導圖教學法、情境互動模式等方法引入課堂,學生從“學會”變成了“會學”,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升。
從單點開花到全域芬芳,當瑤廈校區的瑯瑯書聲與泉江中學校區的歌聲交響成曲,當青年教師的成長足跡與骨干教師的智慧沉淀重疊成章,這條以“四維共享”促均衡的發展之路,正呈現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教育華章。集團正以共享之光照亮教育均衡之路,用集團化辦學的生動實踐,詮釋著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思以行遠奮進路,行而不輟新征程。泉江中學教育集團將繼續深化“共享 + ”模式,讓優質教育資源如源頭活水,滋養每名學子的成長之路,為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貢獻“泉中力量”。 (作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