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大關鍵板塊,兩者相輔相成。以讀促寫的教學理念強調通過閱讀積累知識、感悟技巧,進而提升寫作能力。這一理念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思維導圖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運用層級圖展示各級主題間的關系,將抽象思維具象化。近年來,思維導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與方法。在以讀促寫的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梳理思路、激發創意,有效提升其讀寫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以讀促寫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降低寫作難度,提升學習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寫作往往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部分學生甚至會產生畏難情緒。將思維導圖融入教學,可把寫作過程分解為多個清晰的步驟和環節。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能夠更有條理地厘清寫作思路,明確寫作方向,降低寫作難度。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還能切實改變他們寫作難的困境,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優化寫作思維,增強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的寫作思維更加清晰。學生在觀察思維導圖時,會受到圖中各種提示的啟發,展開無限想象。這種想象過程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寫作時能夠更順暢地組織語言,構建文章框架,使文章邏輯連貫、層次分明。
(三)構建知識體系,便于知識掌握
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他們可以對閱讀過程中獲取的信息進行分類整合,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能為他們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儲備,使他們在寫作時能夠快速提取所需知識,并靈活運用到文章中。
(四)引導主動探究,提升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為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提供了有效指引。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主動挖掘文本信息,積極思考和探索。這種主動學習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對學生語文素養和語言思維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以讀促寫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引導主題思考,啟迪讀寫思維
主題是文章的核心與靈魂,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圍繞明確的主題展開思考都至關重要。在閱讀與寫作的起始階段,教師引導學生緊扣主題,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索欲和求知熱情。這種主題先行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閱讀時更具針對性,主動挖掘文本中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在寫作時,學生也能圍繞核心主題進行深入且連貫的表達。而思維導圖在引導學生明確主題、啟迪讀寫思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為例。上課伊始,教師播放一段抗日戰爭的視頻片段,營造悲壯激昂的氛圍,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順勢引出課題。接著,教師在黑板上寫下“英勇無畏的精神\"這一主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學生們結合自身的認知和經驗,紛紛發表看法。在初步交流之后,教師指導學生一邊閱讀課文,一邊繪制思維導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課文的中心主題確定為“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無畏”。隨著閱讀的深入,學生根據課文情節,在中心主題周圍添加相應的思維導圖分支:1.“面對強敵時的堅定”,如“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讓敵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2.“戰斗中的勇敢表現”,如“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的滿腔怒火”;3.“保護群眾的決心”,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他們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們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更加專注于五壯士英勇行為的細節描寫,深切感受他們內心的堅定和英勇無畏。
閱讀結束后,教師再次組織學生交流,分享自己在閱讀中對五壯士英勇無畏精神的新體會。交流結束后,教師布置以“我心中的英雄”為主題的寫作任務。此時,學生憑借之前繪制的思維導圖,創作出飽含深情的作文。通過這一教學案例可以看出,明確主題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教師讓學生圍繞特定主題討論、繪制思維導圖并寫作,有助于培養他們深入思考和精準表達的能力,使作文更具內涵和情感。
(二)梳理文章結構,構建行文框架
文章的框架結構就如同建筑的藍圖,決定了內容的組織和呈現方式。對于處于語文學習初級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掌握不同類型文章的框架結構,對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和組織能力意義重大,也有助于培養他們有序表達的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和分析文章框架,能夠幫助他們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謀篇布局的技巧,為自己的寫作搭建合理的架構。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學為例,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威尼斯的美麗風光,讓學生對這座水上城市有初步的直觀印象。初讀課文時,教師結合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威尼斯的小艇?”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并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教師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大部分學生能將中心主題確定為“威尼斯的小艇”,并延伸出“小艇的外觀”分支。繪制完成后,教師讓學生對照思維導圖,回顧課文內容,加深對文章框架結構的理解。在后續的寫作練習中,教師給出“我的家鄉”這一主題,讓學生模仿《威尼斯的小艇》的框架結構進行寫作。有的學生從家鄉的自然風光入手,描寫家鄉的山川河流和四季變化;也有的學生從家鄉的特色美食出發,介紹不同美食的制作過程和獨特風味;還有的學生從家鄉的民俗文化展開,敘述節日的慶祝方式和傳統習俗。由此可見,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文章框架,能幫助他們清晰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邏輯關系。學生在模仿優秀框架結構寫作時,寫作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也會得到提升。
(三)促進綜合比較,品味語言技巧
綜合比較是一種深入分析和思考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更清晰地認識不同作品的風格差異、寫作特色和藝術價值。教師先讓學生對兩篇或多篇具有相似點的文章進行對比閱讀,然后引導學生從寫景手法、人物刻畫、語言運用等多個維度細致比較和分析。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培養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又能為學生的寫作實踐提供豐富的借鑒,使他們在寫作時能夠根據不同需求靈活運用各種技巧和風格,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以《桂林山水》和《記金華的雙龍洞》兩篇課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先讓學生齊聲朗讀兩篇課文,初步感受它們的不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從寫景手法的角度進行比較,并繪制思維導圖。閱讀完課文后,學生發現《桂林山水》采用直接描寫的方法,記錄下經典語句,并總結直接描寫的好處是讓讀者能直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對于《記金華的雙龍洞》,學生們指出作者運用了“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的空間變化寫作順序,以\"雙龍洞的移步換景”為主題詞,記錄語句,并探討總結“移步換景”手法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此外,在思維導圖的“語言運用”分支下,學生還比較了《桂林山水》的優美抒情和《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樸實準確。通過綜合對比,兩篇課文的景色描寫手法差異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區分、掌握和運用。在隨后的以讀促寫活動中,教師讓學生根據對比閱讀的體會,結合思維導圖內容,圍繞自己游覽過的景點寫一篇作文。此教學案例證明,綜合比較能讓學生深入了解不同文章的特點和優勢,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還能為他們的寫作提供多樣化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四)增強細節感知,深化語言表達
細節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細胞之于生命,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力。精彩的細節描寫能夠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感染力,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細節敏銳感知和精準把握,能幫助他們在閱讀時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感受文字背后的豐富情感和意境。同時,這也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多樣的表達方式,使他們能夠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描繪場景、烘托氛圍,讓作文更加生動形象、引人入勝。
在教授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時,教師可選取文中的精彩細節描寫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感受到園子的自由自在。\"接著,教師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并繪制包含“園子中的色彩”“園子里的趣事”“祖父的神態動作”等分支的思維導圖。在“園子中的色彩”分支下,學生們記錄“金黃金黃的大蜻蜓、滿身帶著金粉的大紅蝴蝶、胖乎乎的蜜蜂\"等;在“園子里的趣事”分支下,寫下“跟著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等;在“祖父的神態動作”分支下,記下“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等。完成思維導圖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分享自己對文中細節的感受和理解。
在隨后的寫作練習“我的樂園\"中,學生們自然地借鑒文中的細節描寫手法。有的學生寫道:“樂園里的魚池清澈見底,能看到小魚小蝦在水底嬉戲,它們時而你追我趕,時而停下來靜靜地休息,有趣極了。”有的學生寫道:“奶奶坐在藤椅上,微笑地看著我玩耍,陽光灑在她的臉上,那一道道皺紋仿佛也在訴說著歲月的溫柔。”由此可見,注重培養學生對細節的感知能力,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韻味和情感。在寫作中運用細節描寫,可使作文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結語
“思維導圖 + 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和創新價值。通過引導主題思考、梳理文章結構、促進綜合比較、增強細節感知等策略的實施,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他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和敏銳的文學感知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在文學的海洋中自由探索、大膽表達、不斷創新。這一教學模式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值得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探索和創新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以讀促寫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充分發揮其優勢,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黃青穎.依托思維導圖優化寫作教學[J].教育界,2024,(28):62-64,82.
[2]趙英爽.思維導圖視角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家長,2024,(27):161-164.
(作者單位:江西省德興市占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