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810.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7-050-03
引言
在新時代背景下,縣級財政以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管理(公司)中心為代表的投融資平臺,逐漸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與此同時,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等方面也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在發揮應有作用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適應新形勢,更好地發揮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作用,降低財政投融資風險,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是值得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發揮的積極作用
(一)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縣域承載力
基礎設施建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石,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訊、環保等多個領域??h級財政投融資平臺通過發行債券、銀行貸款、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有效彌補了縣級財政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缺口。這些資金被投入到道路擴建、橋梁建設、水利設施改造、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信息網絡升級等項目中,極大地改善了縣域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了縣域的承載能力和吸引力,為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支持產業發展,優化經濟結構
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還積極參與到地方產業發展中來,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提供貸款貼息、擔保服務等措施,支持特色產業、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這種定向支持不僅促進了縣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還增強了地方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特別是在農業現代化、工業轉型升級、服務業快速發展等方面,投融資平臺發揮了關鍵作用,推動了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
(三)引導社會資本,激發市場活力
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在運作過程中,注重發揮政府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引導更多民間資本投入到縣域經濟發展中來。通過PPP模式、股權合作、基金投資等方式,平臺實現了政府與市場的有效對接,既減輕了政府財政負擔,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拓寬了融資渠道,還促進了政府治理模式的轉變,提高了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和質量。
(四)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h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支持鄉村振興作為重要任務之一。通過設立鄉村振興專項基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等方式,平臺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同時,平臺還注重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均衡配置,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了城鄉共同繁榮。
(五)強化風險防控,保障財政安全
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高度重視風險防控工作。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加強項目審核和監管、優化債務結構等措施,平臺有效降低了債務風險,保障了財政安全。此外,平臺還注重與金融機構的合作與溝通,爭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優惠,為平臺的穩健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建立和發展,不僅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還推動了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平臺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效率等方式,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治理方式的創新。同時,平臺還注重信息公開和透明度建設,增強了政府公信力和社會監督力度,為構建更加高效、透明、廉潔的政府治理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運行現狀分析
(一)自主意識較差且決策權受限
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自主意識較差,因其主要資金來源為縣級財政出資,故在投資決策上需要遵循縣級財政部門的政策導向,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場化運作的能力。此外,部分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管理團隊缺乏市場化運作的經驗和能力,也導致其自主意識難以發揮。關于決策權受限的問題,除了上述縣級財政部門的政策導向因素外,還表現在管理體制和機制方面。由于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尚未完善,決策過程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如縣級政府和財政部門的審批流程等,這使其在投資決策上難以做到高效和靈活。
(二)經營規模小且資金規模有限
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資金規模有限,這使其在承擔大型項目投資時存在困難3。由于資金規模的限制,其投資項目和領域往往局限于基礎設施領域,難以拓展到新興產業和新領域。此外,部分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資金來源單一,主要依賴于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這使其在融資方面存在困難。
(三)資產流動性低且經營性資產少
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資產流動性較低,經營性資產較少,這導致其在應對突發事件時難以迅速調動資金。由于資產流動性較差,部分縣級投融資平臺在面臨突發事件時,需要通過外部融資來應對,這增加了其財務風險。同時,經營性資產的缺乏也限制了其盈利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四)融資渠道不穩且債務風險較高
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融資渠道不穩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融資渠道相對狹窄和融資成本較為頻繁的波動上。由于其融資渠道主要依賴于擔保和銀行貸款,這使其在市場變化和政策調整時容易受到沖擊。由于部分平臺長期累積的債務規模過于龐大,加之債務結構復雜且不合理,如短期債務占比過高、融資渠道單一等,使得這些平臺面臨著嚴峻的債務風險。這種高風險狀況不僅加劇了其財務的脆弱性,提高了融資成本,還嚴重削弱了其抵御市場波動和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長遠來看,高額的債務負擔和不合理的債務結構限制了這些平臺的戰略轉型與業務創新,進而阻礙了其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提升。
三、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運行的優化對策
(一)增強自主意識與提升決策效率
1.明確平臺定位,強化法人治理。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作為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其首要任務是明確自身作為獨立法人的角色定位。這要求平臺不僅要獲得法律上的獨立地位,更需在實踐中體現出自主決策、自負盈虧的能力。通過制定詳細的發展戰略規劃,明確投資方向、項目篩選標準及風險控制措施,減少行政干預,確保平臺運營的專業性和市場導向性。
2.引入市場機制,激發內在活力。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應逐步引入市場化管理機制。這包括聘請具有豐富市場經驗和專業能力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激發團隊的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同時,加強內部培訓,提升員工的市場敏感度、財務分析能力及項目管理水平,確保平臺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高效決策。
3.優化審批流程,提升行政效能。針對傳統審批流程繁瑣、效率低下的問題,縣級政府應主動作為,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周期。通過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實現信息共享、并聯審批,提高項目推進效率。同時,對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地方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應給予優先審批和政策支持,確保項目快速落地,形成有效投資。
(二)擴大經營規模與資金來源
1.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h級財政投融資平臺應積極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以緩解資金壓力,降低融資成本。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外,可以嘗試發行企業債券,利用債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同時,積極參與PPP項目,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同分擔風險、共享收益。此外,還可以考慮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增強平臺的資本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2.拓展投資領域,優化投資組合。在鞏固基礎設施領域投資的基礎上,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應逐步向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拓展。通過多元化投資,不僅可以降低單一行業風險,還能提高整體收益水平。在投資過程中,應注重項目篩選和評估,確保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同時,加強與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共同開發優質項目,提升項目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3.加強項目管理,提高投資效益。建立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是確保投資效益的關鍵。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應加強對項目全過程的監管和管理,包括項目篩選、評估、實施和后期運營等環節。通過引入專業項目管理團隊或咨詢機構,提高項目管理水平,確保項目質量可控、進度可控、成本可控。同時,建立項目后評價機制,對已完成項目進行績效評估和經驗總結,為未來的投資決策提供參考。
(三)提升資產流動性與盈利能力
1.優化資產配置,提高流動性。通過資產證券化、資產置換等方式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是提升資產流動性的重要途徑??h級財政投融資平臺可以將部分流動性較差的資產進行證券化處理,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快速變現。同時,加強對經營性資產的培育和管理,提高資產的盈利能力。通過優化資產配置結構,不僅可以提高資產的流動性,還能為平臺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2.強化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是保障平臺穩健運營的基礎??h級財政投融資平臺應加強成本控制和預算管理,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項目的實際需求和市場變化,確保預算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時,加強財務分析和預測能力,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通過定期分析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確保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3.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h級財政投融資平臺應通過內部挖潛和外部合作相結合的方式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在內部挖潛方面,鼓勵平臺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方式提高核心競爭力;在外部合作方面,加強與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等各方的合作與協同,共同推動平臺的發展壯大。通過構建開放合作的生態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四)穩定融資渠道與降低債務風險
1.建立穩定的融資機制,保障資金需求。與金融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是保障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資金需求的重要途徑。平臺應主動與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溝通對接,爭取更多的信貸支持和政策優惠。同時,加強與資本市場的聯系和溝通,探索更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如債券發行、股權融資等。通過構建多元化的融資體系,確保平臺在資金需求時能夠迅速獲得資金支持。
2.優化債務結構。通過債務重組、債務置換等方式優化債務結構是降低融資成本的有效手段??h級財政投融資平臺應加強對債務結構的分析和評估,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需求制定合理的債務重組方案。通過降低短期債務占比、延長債務期限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加強對債務風險的監測和預警機制建設,及時發現并化解潛在風險。
3.加強風險防控,構建安全防線。建立健全的風險防控體系是保障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穩健運營的關鍵。平臺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風險預警和風險應對機制,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管相結合的方式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同時加強對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變化的跟蹤和分析能力,以便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應對市場變化和政策調整帶來的沖擊。通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防控體系為平臺的穩健運營提供有力保障[5]。
四、小結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勢下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運行現狀并提出了優化對策,通過這些對策實施,能夠為新形勢下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展望未來,縣級財政投融資平臺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市場化、法治化與專業化。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與市場環境的變化,縣級投融資平臺需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與路徑。同時,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昊.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探究——基于投資視角的分析[J].國際商務財會,2023(10):89-92.
[2]孟健.基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財政風險問題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1(22):155-157.
[3]余生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司庫體系建設研究[J].改革與開放,2024(09):59-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