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以下簡稱《公證法》)第三十六條指出,“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保全證據”作為公證機構辦理的重要事項,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公證證據保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目前仍面臨一些難題,尤其是保全過程中的瑕疵、取證程序缺陷等問題,影響了公證證據保全效能的發揮,進而損害了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因此,筆者認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公證證據保全效能的提升路徑研究至關重要,這已成為目前知識產權民事保護的重點。
一、知識產權公證證據保全的必要性
(一)知識產權公證證據保全更具公信力
證據作為訴訟案件中的重要武器,也是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合法權益的依據。公證證據保全是以公證員的中立性法律職業人角度,根據法定程序,對侵犯權利人知識產權的行為過程、事實結果等進行公正、客觀的記錄。其可以全面記錄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家對涉嫌侵權商品的購買、銷售等行為,并保全侵權現狀的資料、電子證據等,為訴訟案件的審理提供公證文書證明,以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公證員因具備中立性、公正性、合法性等特點,所以有效規避了因當事人自行取證時可能出現的主觀偏見、證據真實性不足等問題。他們以客觀、公正、中立的態度,為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提供了更具公信力的證據,從而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性。
(二)知識產權公證證據保全操作更簡便
公證機構作為具有權威性的職能機構,其證據保全業務與程序都具有法律意義,公證員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從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保全。公證員會參與權利人知識產權的獲取、使用、侵權行為發生后請求賠償的解決等環節。一旦出現侵權行為,公證員能夠迅速介人,以快速、高效的出證流程,為權利人提供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助力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知識產權公證證據保全提升維權效率
知識產權保護是維護人類智力勞動成果的法律,具有無形性的特點。這也使得知識產權的侵權范圍較廣、手段較隱秘、證據難以固定,尤其是在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下,數字化技術的復制和傳播功能被廣泛應用,這無疑加大了權利人合法權益保護的難度。在公證證據保全下,公證員可以陪同當事人到侵權現場對侵權行為進行拍照、錄像,并依法封存侵權商品,解決了當事人自行取證時的受限制等問題,以及法院在證據保全中實施環節復雜等問題。這提升了當事人的維權效率,也降低其維權過程中的時間消耗、取證費用消耗等。
二、知識產權公證證據保全面臨的難題
(一)取證過程的真實性問題
司法實踐中,公證證據取證過程中的真實性問題時有發生。公證員使用的取證設備清潔度不足、存儲設備的格式化處理不當等情況,可能影響證據的真實性。如取證設備清潔不到位,則可能會導致證據出現無法識別的風險。以A公司訴B公司侵犯其對《瘋狂的石頭》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案件為例,雖然A公司提供了保全證據公證書,但并未全面展示保全證據過程中是否根據規定進行了必要的設備清潔性檢查。這導致最終被判定其并未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是證據存在瑕疵的重要體現。
(二)取證程序的合法性問題
公證證據取證程序違法的問題主要包括公證事項申請主體混亂、公正申請程序與規定不符等內容。根據《公證法》及其他法律法規文件的規定,申請公證證據保全的當事人,要向公證機構提供其與申請的公正業務、目的之間的關聯性證明材料,并保證材料的有效性。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公證員能力參差不齊或個人職業道德缺失,可能導致錯誤操作現象發生。例如,若未能充分向當事人闡釋其與公證事項間的“利害關系”,或忽視侵權行為發生地的地域性限制、公證員越權行使公證職權等情況,都可能引發取證合法性的質疑,從而對判決結果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次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判決中,在公證人員進行證據保全時,全程都由申請人自行操作電腦,如果申請人具備良好的技術操作能力,可能通過偽造證據、刪除不利證據等不正當手段,影響公證結果。因此,在案件的判定中,因這一程序上的不合理問題影響了判決的結果。
(三)取證過程與事實的關聯性問題
公證證據保全不僅要重視公證證據保全的真實性、合法性,還要重視公證證據與案件關聯性的審查,保證公證書的證明力。特別是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形態愈發多樣,加之其虛擬性、易操作等特點,進一步加劇了互聯網保全證據公證工作的實施難度。例如,在一起著作權侵權案件中,當事人指出,被告在未經其允許的情況下,將其享有著作權的5部作品分享到互聯網,并提供收費下載服務。公證人員在執行公證證據保全時,僅局限于保存網頁網址和目錄信息,而忽略了對全部內容的完整保全。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司法機關發現被告將其發布的內容刪除,導致公證證據不完整,最終只能判定被告部分侵權。
三、知識產權公證證據保全的實施路徑
(一)明確公證證據保全的真實性審查要求
真實性是知識產權保護中公證證據保全的基礎要求,以保證其公信力的發揮,這要求公證員必須從各個環節出發,保證公證證據的真實性、客觀性。
一是取證設備的前期檢查。取證的設備、存儲介質是公證證據保全的基礎前提。公證員在公證證據保全前要嚴格遵守相關文件的規定,加強對設備的清潔性檢查。在設備的清潔性審查過程中,需要采用錄像記錄、實時打印等手段,全面記錄公證證據的保全過程,以保證證據的真實性,也避免因設備的清潔度不足出現證據瑕疵的問題。在信息化時代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往往具有虛擬性,且由于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侵權行為更加隱蔽,取證難度加大,證據材料可能隨時被刪除。為了實現公證證據保全的真實性,公證員需登錄侵權的網站,并使用經過清潔性審查的設備播放與拍攝侵權資料,從而獲取確鑿證據,為案件審理提供有力證據。此外,在網絡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中,取證行為可能不在公證機構,而是在公共場所,或需要利用當事人提供的電腦設備。因此,為了保證公證證據的權威性、可參考性,公證人員在證據保全操作前需嚴格檢查并記錄所用電腦設備及存儲介質的清潔性,以確保證據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二是取證步驟的完整連續。公證證據保全要充分遵循取證步驟的規定,將保全過程進行全程、連續、實時的記錄,并進行證據的完整封存,為案件的審理提供真實、完整的證據依據。特別是在案件涉及多個保全對象時,公證人員必須保證取證步驟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公證機構需全程參與證據的取樣、樣本的保存與送樣等環節,以及確保證據的關聯性和有效性。一般情況下,公證證據保全過程中可能涉及多種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內容或行為。例如,將權利人的知識產權應用到電影、電視劇、圖片、視頻等內容,加大了取證步驟的繁瑣性。少部分當事人還會隨意選取某一部分的侵權內容,影響證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公證員應充分告知當事人部分侵權內容呈現的不良后果,并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證據的全面、實時記錄與封存,保證內容和步驟的完整性與連續性,從而提升公證證據的公信力。
(二)嚴格約束公證證據保全的合法性規定
合法性不僅包括公證證據形式的合法性,也包括證據保全主體、取證方法與步驟等的合法性。公正機構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公證法》等法律的規定,根據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不同,明確不同利害關系人的審查標準、審查范圍、保全內容與步驟等。
一是明確申請主體的審查范圍。一般情況下,申請公證證據保全的申請人需要與知識產權侵權證據公證的業務與事項之間存在關聯性或利害關系。為了保證公證證據保全公證的有效開展,申請人可以擴大適格申請主體的審查范圍,只需與保全事項之間存在利害關系即可。例如,在一件書法字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案件中,公證當事人聲稱為“某隸書書法字體”的著作權人,而某小區的門牌、樓牌、單元牌使用了部分字體,因此申請公證證據保全。公證人需要對公證當事人的著作權作品登記證書進行審查,再通過對小區門牌等的拍攝、記錄,為案件的判定提供完整的證據。
二是放開公證管轄權執業范圍。在網絡時代下,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區域拓展問題時有發生,而跨區域的公證證據保全現象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因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資源共享性,知識產權的傳播范圍更廣、速度更快、影響力更強。公證機構如果仍舊局限于執業區域范圍,則可能無法滿足知識產權公證證據保全的現實需求。因此,公證機構要放開公證管轄權的執業范圍,以更好地滿足信息化時代下網絡性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要求,保證公證證據保全的合法性。
(三)加強公證證據保全關聯性的適用認定
公證證據與案件之間的因果關系、關聯性也是影響知識產權保護案件審理的重要因素。公證員要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以及案件的實際特點、侵權行為、現象等因素,通過證據記錄以及保全操作方式的完整性,保證公證證據與案件的關聯性。公證員作為公證證據保全工作的主要實施者,要客觀、實時地記錄證據保全的全過程,并以此撰寫公證證詞,保證公證證詞與證據的關聯性,尤其是要加強關鍵節點的詳細記錄。例如,在進行公證購買的過程中,公證員應詳細記錄被告經營商店的名稱、經營地理位置等信息,并利用取證設備拍攝商店門頭、周邊環境以及涉嫌侵權的產品等。同時,在此過程中遵循嚴謹性的原則,詳細記錄取證設備的型號、代碼,以及保全的人員、時間、地點、環境行為等。公證員還要嚴格遵循標準的保全操作流程,杜絕流程簡化等不當行為,以確保證據得以全面、準確、完整地記錄與呈現,從而為案件的審理提供堅實支撐。
結語
知識產權保護是保護人類智力勞動成果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環節。公證證據保全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可以為案件的審理提供具有公信力的證據,也因其操作簡便,成為知識產權保護案件審判的重要證據。但在實施過程中,取證過程的真實性、取證程序的合法性等問題凸顯,影響其效能的發揮。公證機構要嚴格遵守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從公證證據保全前的設備管理,以及保全過程中對證據的真實、合法、關聯性收集進行綜合管理,以標準、合法的流程,為案件的審理提供有關依據,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黃鶴公證處)責任編輯/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