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中國保險行業的規模仍在快速膨脹。
2024年中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5.7萬億元。而2025年一季度,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就達2.17萬億元。
截至2024年,中國保險行業總資產達35.91萬億元,同比增長 13.9% 。若將保費收入比作“燃料庫”,保險總資產的增長則如同“引擎功率”的升級,險企需要更高效的投資渠道來消化資金體量,避免“燃料過剩而動力不足”。
2025年4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允許保險公司對單只創業投資基金的最高投資占比從 20% 提升至 30% ,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
5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其中提到,將鼓勵保險資金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參與創業投資,有序開展對未上市科技企業的重大股權投資。
然而,對于中國龐大的保險資產規模來說,國內權益和股權市場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加速“走出去”尋求全球化資產配置,化解日趨嚴峻的利差損風險已成必然。而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與科技賦能的合力下,這場險資的海外布局正呈現出多維度的動態圖景。
從市場需求來看,2025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預計突破2億人次,留學與商務出行頻次激增,這為旅行險、留學險等短期險種創造了剛需場景。但更深層的機遇在于本地化市場的滲透一一例如東南亞新興市場的中產階級崛起,催生長期壽險與健康險需求;而歐美成熟市場的資產配置需求,則推動國內險企通過并購或設立分支機構參與全球資管競爭。
從國家戰略層面看,“一帶一路”深化更是險企走出去的巨大機遇。我們看到,配合“一帶一路”重大建設項目,頭部險企利用數字化風控平臺,在工程險、政治風險保險等險種上都進行了諸多創新。
追隨“一帶一路”的策略既響應國家戰略,又通過分散地域風險優化險企的全球化資產組合,堪稱“政策紅利與商業邏輯的雙贏”。
盡管面臨巨大挑戰,比如海外監管合規成本高企,文化差異導致產品本土化適配難度大。險企需在“全球化標準”與“在地化特色”之間找到平衡點。但在全球資產配置的浪潮下,中國保險行業的海外布局已從試探性嘗試轉向系統性深耕。
香麥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