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智能化成為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現階段,隨著全球能源格局的調整及智能化技術飛速發展大背景下,傳統煤炭行業進入建設轉型關鍵期。本文研究重點在于跨界引入新技術新設備實現煤礦高效建設。通過智能化設備的引入,打破傳統煤礦建設的模式,基于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跨界技術應用滿足新時期煤礦發展對礦建工程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跨界技術在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中的應用現狀,并且探討其對項目投資的影響,深入分析政策因素帶來的風險,在此基礎上構建投資風險評估體系,然后提出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旨在通過這樣的探究為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的科學決策與煤礦穩健發展提供可行參考。
關鍵詞:智能化煤炭項目;跨界技術;投資風險;政策因素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4.109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煤炭能源作為重要的基礎能源之一,在能源結構仍占據重要地位。現階段,隨著能源需求的持續提升,傳統的煤炭建設項目中由于效率低下,安全風險高及建設工期長等問題已經難以滿足投資周期需求。隨著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通過引入跨界技術,如建模施工、盾構機施工等實現了煤炭項目建設模式的創新,從而大幅提升煤炭項目的建設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在跨界技術設備引入的同時,其涉及復雜的技術整合,前期投資及不確定的現場因素,加之煤炭行業作為特種行業,其資質準入制度和政策監管等因素也給跨界技術應用帶來諸多挑戰。這樣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跨界別引入智能化新技術新設備及建模施工在煤礦建設中的應用實踐,能檢視技術的應用效果,并針對投資風險制定可行規避措施,更好地支撐礦建項目建設,促進煤礦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1 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跨界技術應用相關概述
1.1 智能化煤炭項目的特點與需求
高度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借助先進的傳感器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實現煤炭開采、運輸、通風等各個環節的數據實時采集與分析,在設備應用中,借助預設程序及實時數據反饋自動運行,極大地減少人工干預,從而提升作業效率與精準度[1]。如在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采煤機可根據煤層厚度、硬度等地質條件自動調整截割參數,實現高效、安全采煤。
其次在技術應用中,通過整合地質信息、生產數據、設備狀態、人員管理等多源信息構建統一的信息管控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各部門及各環節信息共享與協同作業。通過這樣的平臺搭建,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掌握礦井整體運行狀況并結合實際及時做出決策。
在需求層面看,智能化煤炭項目旨在提升生產效率,持續降低人為參與、人力成本與安全風險。傳統煤炭開采依賴大量人力,不僅效率低下且安全事故頻發。而智能化項目通過自動化設備與智能控制系統,提高生產效率,有效降低人員傷亡風險。
1.2 跨界引入新技術新設備的類型
在礦建項目中,煤炭項目跨界引入中應實現多種新技術新設備的引入與應用。其中,設備類型包括盾構機施工技術,如TBM(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在長距離斜井建設中的應用。TBM具備高效掘進能力,相較于傳統鉆爆法,其掘進速度大幅提升。該設備刀盤可快速切削巖石,通過配合高效的出渣系統,實現連續作業,大大縮短礦建一期建設工期。
另一類建模施工,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可以將礦井建設工程細化為多個小模塊。從礦建一期的井筒開鑿到二期、三期的巷道開拓、設備安裝等,都可以三維模型呈現出現,更加清晰知曉各工序先后順序,工程量、施工措施等。可在模型中提前模擬施工過程,幫助相關人員發現潛在問題,優化施工方案的同時有效減少工程變更或返工,更有利于節約投資成本。
1.3 建模施工在煤礦建設中的應用實踐
建模施工能在復雜的煤礦建設中發揮出關鍵作用,且為項目帶來諸多效益。如在項目的規劃設計階段,通過建模技術構建煤礦三維模型,可以將地質信息,設計圖紙等融入其中,及時發現設計缺陷并優化。
建模施工與5G融通項目在設備狀態監測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井下5G技術憑借其高速率,低時延及廣連接等方面的的特性,為建模施工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傳輸支持。模塊化施工設計能明確各施工團隊任務與施工順序,進一步提高施工協同性。即從數據收集到數據集成平臺建設再到系統交互方面都要做好各個節點之間的銜接。在數據采集階段,施工建模中可以運用多元技術確保數據全面且精準收集。如針對針對地質數據就可以借助先進的地質勘探設備與技術,借助三維地震勘探或地質雷達等,獲取詳細的地層結構、煤層分布等信息,并將其轉化為數字化格式存儲。在構建數據集成平臺階段,借助數據平臺實現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清洗,轉換與整合。通過數據清洗算法,去除重復、錯誤或不完整的數據,保證數據質量,完善設備全生命周期檔案,這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煤礦設備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系統交互方面可以建立開放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針對煤礦建設涉及的多個業務系統,以API系統進行集成,實現各系統與建模施工系統進行數據交互與共享。從而實現建模施工數據及系統之間的關鍵節點有效銜接,并為煤礦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建模施工還為投資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通過模型精確計算工程量,實現合理編制預算,避免工程變更而導致投資超支,提升投資回報。
2 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投資風險評估
2.1 投資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在智能化煤炭項目跨界技術建設與應用中,煤炭企業面臨多種風險,政策風險也是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首先,在環保政策方面,我國對煤炭行業的環保要求日益嚴格,若項目在建設或運營過程中無法達到這些標準,將面臨高額罰款、停產整頓甚至項目關閉的風險[2]。其次,產業政策也是影響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的產能調控政策及產能發展政策等都會對項目的投資決策產生影響。如果國家出臺政策限制煤炭產能投產,將影響項目的預期收益。針對這樣的風險,應從政策穩定性出發,借助這一指標評估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在項目建設和運營周期內的穩定程度;從政策適應性指標出發,衡量項目對現有環保及產業等政策的適應能力,以及若項目不符合政策要求將面臨的政策風險;此外,在投資風險方面,由于跨界技術在煤炭行業的應用經驗相對較少,在項目招投標和實施過程中容易面臨較大的風險,其可行性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在論證過程中,需要對技術的適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進行全面評估。同時,施工業績往往也是影響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
2.2 市場風險指標
就煤炭行業的發展特點來看,煤炭市場供需關系的動態變化對項目的影響顯著。在社會生產中,煤炭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資源,其需求受到宏觀經濟形勢,能源政策及其他能源替代品發展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如在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時期,工業生產活動的活躍度下降,對煤炭的需求會相應減少。在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迅猛發展開始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逐漸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煤炭的市場需求形成了擠壓[3]。因此,若項目建設完成后市場需求出現大幅下滑,也將會導致煤炭產品滯銷,企業的銷售收入減少,進而影響項目的投資收益。基于這樣的分析,在進行項目風險評估的過程中,一是要考慮市場需求波動,借助這一指標衡量煤炭市場需求在項目周期內的波動情況,波動越大,市場風險越高。二是考慮價格波動幅度,基于這一指標反映煤炭價格在一定時期內的波動程度,波動幅度越大,項目面臨的價格風險越大。三是考慮市場競爭強度,借此指標評估煤炭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競爭強度越高,項目在市場中獲取份額和利潤的難度越大。
2.3 技術風險指標
智能化煤炭項目建設中,針對各類技術的應用與引進是項目發展的核心動力,但往往也伴隨著風險。煤炭行業的智能化發展需要不斷引入新的技術和理念,但實際上,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往往具有不確定性。如技術研發可能無法按照預期的進度完成會導致項目延期。或者新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能存在各種問題,如性能不穩定、與現有系統不兼容等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調試和改進。因此,在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技術創新難度,通過這一指標評估項目所采用技術的創新難度和研發風險,難度越大,風險越高。其次,借助技術兼容性指標衡量不同技術之間的兼容程度,兼容性差會增加項目實施的風險。此外,還要通過技術可靠性來評估技術和設備在煤炭生產環境中的可靠程度,如可靠性低會導致項目運行不穩定,增加風險。
2.4 建設風險指標
在智能化項目建設中,還面臨著建設風險。在項目建設中,工程進度風險是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無法按照預定的時間計劃完成建設任務。項目建設中,受變化的地質條件,施工技術難題及施工技術人員不足等因素影響,都會給項目建設帶來風險,工程進度的延誤不僅會增加項目的建設成本,還會最終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其次,在項目建設中,工程質量風險關系到項目建成后的安全和穩定運行。煤炭智能化項目建設涉及到眾多的工程環節和智能化技術要求,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此外,成本風險也是項目建設中不得不面對的風險,在項目建設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成本超支的情況。原材料價格上漲,項目建設設計變更及施工過程中的意外事故等原因都會導致項目建設成本超支。基于這樣的分析,在風險評估指標中,一是要通過工程進度延誤率指標衡量項目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偏差程度,延誤率越高,風險越大。二是通過工程質量達標率評估項目工程質量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達標率低意味著質量風險高。成本超支率反映項目實際建設成本與預算成本的差異程度,超支率越高,成本風險越大。
3 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投資風險應對策略
3.1 政策風險應對策略
在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投資中,必然會面臨各類風險,因此,要結合實際采取相應的措施應對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面臨的相應風險。在應對政策風險過程中,首先要積極關注政策動態。在此過程中,企業應及時了解國家和煤炭行業的宏觀政策、環保政策、產業政策、能源規劃政策等方面的信息。然后深入分析政策變化對項目的影響,從而提前制定應對策略。其次,加強政策溝通是企業應對政策風險的重要舉措。在此環節,企業應積極與政府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并且及時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及目的和實施細則,從而準確把握政策導向。通過定期向政府部門匯報項目進展情況,主動尋求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此外,在政策風險應對中,考慮煤礦建設資質是特種行業準入制,因此,還應基于多維度構建政策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包括資質準入政策變化、智能化煤礦建設的各環節潛在風險、行業監管政策調整等,比如積極申報示范項目、煤電聯營、煤化聯營等,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從而為強化政策風險應對提供可行依據。
3.2 市場風險應對策略
在應對市場風險過程中,積極優化產品結構是提高項目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舉措。這要求煤炭企業應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優化煤炭產品結構以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加強煤炭洗選加工以提高煤炭的質量和純度,生產適銷對路的煤炭產品。如針對電力行業對低硫和低灰煤炭的需求,煤炭企業可以加大對煤炭洗選技術的投入,通過采用先進的重介質選煤或浮選等技術,有效降低煤炭中的硫分和灰分含量,從而產出符合電力行業需求的優質動力煤。通過積極開發煤炭深加工產品延伸煤炭產業鏈,進一步提高煤炭產品的附加值。通過發展煤炭深加工產業,不僅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還可以降低對傳統煤炭市場的依賴,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其次,企業還要積極拓展市場渠道,在這一過程中,開拓國內外市場,持續降低市場集中度過高帶來的風險。如在國內市場可以加強與大型電力企業、鋼鐵企業等煤炭主要消費企業的長協合作,并致力于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3.3 技術風險應對策略
在應對技術風險過程中,要加強技術研發。在技術研發中,企業應加大對智能化煤炭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借助與行業各大高校或科研機構平臺合作,對生產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展開深入研究和攻關,從而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資源和人才優勢,加速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企業還應關注行業技術發展動態,及時跟蹤新技術的研發進展,積極引進和應用成熟的新技術,不斷提升項目的技術水平。其次,建立技術合作是企業應對技術風險的有效途徑。這一環節中,企業應加強與設備供應商及技術服務提供商等的合作,共同推進智能化煤炭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3.4 建設風險應對策略
針對智能化建設項目中的建設風險,首先要合理規劃建設進度。在項目可研階段應充分考慮各種可能影響工程進度的因素,并制訂詳細的項目進度計劃。通過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確定項目的關鍵路徑和關鍵節點,以此實現合理安排各階段的工作任務和時間節點。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持續加強對工程進度的監控和管理,通過建立健全進度跟蹤機制定期對項目進度進行檢查和評估。若發現工程進度滯后應及時分析原因,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調整。通過增加施工人員和設備投入,優化施工方案或合理安排施工順序等,可以確保項目能按照預定的時間計劃完成建設任務。其次,企業應加強質量管理,這也是是保障項目建設質量的重要舉措。為此,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制定嚴格的質量標準和規范明確各階段的質量控制要點和責任。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應加強對施工過程的質量監督和檢查,嚴格執行質量檢驗制度,針對隱蔽工程等工序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從而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加強對原材料和設備的質量控制,對原材料和設備進行嚴格的檢驗和驗收,確保其質量符合要求。此外,還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培訓,持續提高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和操作技能,以此確保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執行。
4 結束語
在智能化技術深入應用的當下,煤炭行業通過跨界別成熟技術設備的應用,不僅能促使煤炭企業建設、開采、洗選及銷售各環節的高效匹配運行,顯著提高煤炭企業的人工效率,還大幅提升安全保障和經濟效益,增強應對經濟市場變化等抗風險能力。在新建智能化煤炭項目過程中,要從多方面出發,深入評估潛在風險,采取有效策略實現風險應對,這樣才能發揮跨界別成熟技術設備的充分融合,促進煤炭企業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林,王國法,劉治國,等.煤礦智能化建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24(11):29.
[2]張晗.煤礦智能礦山自動化開采技術的運用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4(12):133-135.
[3]趙選民,王嘉悅,楊晶.基于改進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煤炭企業投資風險評價[J].中國煤炭,2021(10):12-18.
[4]王國法,杜毅博,任懷偉,等.煤礦智能化(初級階段)技術體系與建設實踐[J].煤炭學,2020(08):2737-2753.
作者簡介:陳萬榮(1984-),男,漢族,陜西扶風人,在職研究生,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