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字經濟;跨境電商出口;貿易成本;營商環境[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0694(2025)03-0085-12
一、引言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主旨講話,提出深化電商等領域合作,實施“中非質量提升計劃”。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下,中國堅持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原則,充分協助非洲國家發揮數字資源優勢。隨著非洲國家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跨境電商成為推動中非雙邊貿易的重要新興力量。為探究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本文構建2013—2022年具有多維度指標的平衡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為推動非洲國家數字經濟建設及中非電商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本文相關研究動態集中于如下三個方面問題:一是關于數字經濟測度方法。數字經濟的多維測度是探討其對跨境電商影響的前提,王軍等(2021)、陳昭等(2022)從數字經濟發展載體、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及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指標體系,1-2]應用熵值法研究了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二是關于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現狀研究。近年來,跨境電商市場通過與國內外市場主體的協同合作,持續整合全球范圍內的優質海外資源,逐步構建起全球化的跨境電商服務生態體系,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及服務供給。張忠祥(2024)指出,非洲國家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快速崛起將創造巨大市場,推動中國跨境電商平臺進入非洲市場。3三是關注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黃梅波等(2021)就“數字絲路”背景下中非電子商務合作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4]部分學者認為在非洲自貿區框架下,雙方在“數字經濟+ 制造業”、電子支付、電子商務、信息技術使用、數字單一市場等領域將迎來合作機遇。雙方應圍繞數字基建、人才培養、數字治理、數字金融服務供給等領域加強合作。5-學者們普遍認為,數字基建滯后、人才匱乏、資金不足、法律監管機制不健全、數字鴻溝會制約中非雙方深化合作。7-8]
綜上所述,既有研究圍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數字經濟測度方法,通過構建多元指標與應用計量工具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多維度評估;二是跨境電商出口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為后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然而現有文獻多從理論出發分析非洲數字經濟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影響機制,實證維度仍存在顯著缺口。因此本文選取2013—2022年23個非洲國家面板數據,運用熵值法測度其數字經濟水平,通過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中介及調節效應分析,實證考察影響效應與作用路徑。
本文基于國際貿易理論探討非洲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旨在為中非合作提供理論支撐,為“一帶一路”發展提供啟示。通過探究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效應,有助于我國規避合作風險、優化策略,助力中國企業開拓非洲市場,提升中國在非洲影響力及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數字治理中的話語權。
二、機制分析與研究假說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對研發、制造直至最終消費等不同環節進行滲透、改造和重構,非洲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對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本文將從以下兩方面分析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效應:第一,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能直接影響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第二,非洲國家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通過數字經濟發展降低的交易成本能夠間接促進中國跨境電商的出口。
1.直接影響效應
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為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提供了技術和基礎設施支持,也通過拓寬市場、優化交易流程和提升服務質量,增強了雙邊貿易的活躍度和長期可持續性。非洲國家眾多且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導致其對中國跨境電商在不同市場的滲透模式和效果存在異質性影響。據此,本文提出假說H1: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存在直接促進效應,且在不同維度下呈現異質性特征。
2.間接影響效應
(1)貿易成本
數字化浪潮下,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貿易成本的內涵也被重塑。數字技術普及,推動跨境貿易質效提升:通信技術可降低企業的信息搜索及談判成本,還可助力企業優化物流效率、削減配送成本。貿易成本的降低,將促進中國跨境電商的出口。據此提出假說H2: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通過降低貿易成本促進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2)營商環境
賴先進認為改善營商環境,能夠有效降低國際貿易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市場交易、國際貿易的總收益,進而激發市場交易和國際貿易活動。9良好的營商環境意味著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規范的市場競爭秩序和可靠的契約執行機制。因此,營商環境的改善能夠增強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正向影響。本文提出假說H3:營商環境更優越的非洲國家其數字經濟發展促進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作用更強。
三、指標測度與數據來源
1.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指標構建與測算
國內外學者對于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測度未形成統一的意見,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指標分別是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數字經濟發展指數(DESI)、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網絡就緒指數(NRI)以及國際電信聯盟的ICT發展指數(IDI)。本文借鑒齊俊妍等(2020)、陳偉光等(2023)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的選取,[10-11]基于指標數據需滿足相關性、代表性與可獲得性的基本原則,構建數字基礎設施(F)、數字創新(I)與數字市場(M)3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以及9個三級指標,最終呈現的指標體系及采用熵值法計算指標權重的結果如表1所示。
表1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
2.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指標測算
本文采用艾瑞咨詢法度量跨境電商出口指標,如式(1)所示。數據來源于海關總署和UNComtrade 數據庫。
中國對i國的出口額中國對i國的跨境電商出口額 Σ=Σ 跨境電商出口總額 × 中國出口總額
3.控制變量
① 經濟發展水平(GDP)。經濟發展水平更好的國家通常擁有更成熟的產業體系、更高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覆蓋率和更強的跨境貿易能力,為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創造有利條件。 ② 人口規模(POP)。充足的人口能為產業提供人力支持,推動生產擴大和經濟增長,同時人口規模大的國家國內市場需求大,可帶動中國跨境電商出□。 ③ 貿易開放度(OPEN)。貿易開放度通常以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來衡量。其反映了一個國家與全球經濟的融合程度及與他國的貿易依存關系,非洲國家貿易開放度越高則越有利于我國跨境電商出口。 ④ 政治穩定性(PS)。政治穩定性對經濟活動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在跨境電商這一較為依賴穩定政策環境的行業中。政治動蕩可能會干擾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和交易流程,導致出口量下降。
4.數據來源與處理
研究數據時間跨度設定為2013—2022年,數據來源涵蓋: ①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相關指標主要取自世界銀行數據庫WDI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統計數據; ② 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規模指標源自中國海關總署官方統計; ③ 控制變量涉及的宏觀經濟數據統一采用世界銀行數據庫。數據處理參照既有研究的數據處理范式,剔除指標數據嚴重缺失的樣本國家及異常值;對于中間年份數據缺失的樣本,采用插值法進行填充;針對最近年份的缺失數據,基于歷史數據序列的平均增長率進行推算補充。12]
經篩選與預處理,最終納人23個非洲重點國家作為研究樣本,其中,北非國家2個,分別是突尼斯和摩洛哥;西非國家7個,分別是貝寧、多哥、科特迪瓦、塞內加爾、尼日爾、佛得角以及布基納法索;南非國家3個,分別是博茨瓦納、納米比亞、萊索托;東非國家9個,分別是肯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坦桑尼亞、津巴布韋、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以及毛里求斯;中非國家2個,為安哥拉和喀麥隆。
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
表2變量描述性統計
四、計量模型設定與實證分析
1.計量模型設定
本文構建如下模型以考察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
EXPji=α0+α1DELji+α2GDPji+α3POPji+α4OPENji+α5PSji+μi+μi+εji,
變量定義如下:j代表非洲國家,t代表年份;被解釋變量 EXPjt 為t時期中國對j國的跨境電商出口額;核心解釋變量 ΔDELjt 為j國t時期的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控制變量包括j國t時期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jt )、人口規模( POPjt )、貿易開放度( OPENjt )以及政治穩定性( PSjt ); μi 為國家固定效應, μt 為年份固定效應;εjt 為誤差項。通過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同時控制個體固定效應與時間固定效應,在基準回歸中逐步納入上述控制變量,以檢驗核心解釋變量系數的穩健性,確保估計結果不受遺漏變量偏誤影響。
2.實證分析
(1)特征事實
基于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測算數據,將觀測周期劃分為五個連續階段進行動態趨勢分析。運用核密度估計方法考察數字經濟演進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差異,圖1展示的核密度分布曲線直觀呈現了各觀測期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分布形態及演變趨勢。
圖1 2013一2022年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趨勢圖
圖1展示2013—2022年間本文所選非洲23個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動態演進趨勢,可以看出:在分布特征上,整體曲線右移顯示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總體水平提升,但峰值低表明整體仍處較低水平;主峰高度下降反映空間集聚效應減弱、區域離散化增強,各國因資源稟賦等差異導致發展路徑和速度分化;右拖尾隨時間變長,顯示頭部國家與其他地區差距拉大、分化加劇;多峰現象表明數字經濟發展存在明顯多級分化。
(2)基準回歸結果
基于相關性檢驗、VIF檢驗和豪斯曼檢驗,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行計量回歸,具體結果見表3。
表3模型基準回歸結果
注:括號內為t統計值, ???Plt;0.01 **Plt;0.05 , *Plt;0.10 ,下表同。
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核心解釋變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DEL)的系數均正向且在 1% 的水平上顯著,表明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在控制變量層面,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GDP)、人口規模(POP)以及貿易開放度(OPEN)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政治穩定性(PS)的估計系數也與預期相符,說明均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產生正向驅動效應。
(3)穩健性分析與內生性討論
第一,替換核心解釋變量。根據張一凡等(2024)對國際數字經濟相關指數和指標體系的評述,13]以選擇網絡就緒指數(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NRI)替換前文測算的數字經濟發展綜合得分,進行穩健性檢驗。表4列(1)顯示,回歸系數在統計上保持正向顯著,這表明基準回歸結果具有良好穩健性。
第二,剔除2020年數據。為了避免疫情導致的特殊經濟沖擊對模型結果的扭曲,本文選擇剔除2020年數據,有助于排除疫情帶來的非典型波動,使模型更能反映常規經濟環境下數字經濟發展的影響。如表4列(2)所示,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作用依舊顯著,可以認為數字經濟發展對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較為穩健。
第三,更改核心解釋變量測度方式。克服單一測度方法可能的偏差,本文對核心解釋變量的測度方法進行調整。前文已運用熵值法完成對該變量的測算,表4列(3)則是更改測度方式后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到,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對核心解釋變量重新測算,并將新結果(記為DEL2)作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代理變量后,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仍呈正向顯著,且其他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亦與預期一致。
第四,更改計量方法。為有效應對潛在的模型設定與數據分布問題,本文對計量方法進行變更。基準回歸采用傳統計量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入分位數回歸方法,選取分位數為0.25重新開展分析。表4列(4)是更換計量方法后的回歸結果,結果表明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依舊能夠有效促進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表4穩健性檢驗結果
注:括號內為標準誤。
第五,內生性討論。本文參考黃群慧等(2019)和Wang等(2024)研究,14-15]選取非洲國家2005年每百位居民固定電話訂閱數為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工具變量,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相較于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創新,固定電話在移動互聯網主導的跨境電商場景中無實質功能,其歷史存量僅反映區域通信基建起點。固定電話訂閱數主要和基礎設施規劃、電信企業的戰略布局等因素相關,與消費者偏好的突然轉變、行業內的短期競爭策略調整等跨境電商出口的隨機擾動項沒有直接關聯。因此,在控制其他變量后,選擇2005年固定電話訂閱數作為工具變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外生性條件。數字經濟的興起建立在互聯網技術進步的基礎之上,而互聯網發展可以追溯到固定電話的廣泛普及。非洲國家的固定電話用戶數通過塑造消費者習慣和通信技術,進而影響數字經濟的發展,這滿足了工具變量應與核心解釋變量存在相關性的要求。固定電話訂閱數不能直接影響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只能通過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來影響跨境電商出口,故滿足排他性假設。
由于工具變量原始數據為橫截面形式,而本文的數據是面板數據,因此,借鑒Nunn 等(2014)方法,16構造一個隨時間變化的面板工具變量,引人2005年非洲國家每百人固定電話訂閱數與2013—2022年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交互項,作為當年共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的工具變量。
在使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時,控制年份和國家固定效應,樣本總量為230。普通最小二乘(SLS)估計顯示,DEL每增加1單位,對EXP的正向影響在 1% 水平上顯著,系數為0.042。引入工具變量解決內生性后,IV—2SLS估計結果顯示,DEL 系數為5.413,在 5% 水平上顯著。工具變量有效性檢驗中,Kleibergen—PaapWald rkF統計量(97.323)和Cragg—DonaldWaldF統計量(75.981)均遠超10% 水平臨界值(16.38),拒絕弱工具變量假設;Kleibergen—PaaprkLM統計量為4.724(P值0.030),拒絕識別不足假設,表明工具變量合理有效。結果表明,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正向促進作用顯著,且工具變量通過有效性檢驗,結論具有可靠性。
(4)異質性檢驗
第一,基于數字經濟維度的異質性檢驗。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不同維度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因此本文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創新和數字市場三個方面分析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異質性影響。數字基礎設施回歸系數為4.934,在 1% 水平上顯著;數字創新系數為3.722,同樣在1% 水平上顯著;數字市場的系數為0.687,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中數字基礎設施的系數最大,說明非洲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最為突出,非洲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越高,網絡互聯互通性就越好,這使得跨境電商企業能夠更快速地處理訂單和交換信息,提高物流效率,縮短交貨周期,促進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其次是數字創新,擁有強大數字創新能力的國家通常具備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產品,對于中國跨境電商來說,可以借助創新產品來拓展其跨境電子商務產品線,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進而促進出口增長。最后是數字市場,非洲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雖然市場規模在不斷增長,但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力有限。
第二,基于國家收人水平的異質性檢驗。本文參照世界銀行2022年按收人水平劃分的國別分類,同時考慮非洲國家發展特性,將所研究的23個非洲國家劃分為兩個收入組別,即低收入組別和中等收入組別。其中多哥、尼日爾、布基納法索等8個國家為低收人國家,摩洛哥、貝寧、博茨瓦納、納米比亞等15個國家為中等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跨境電商的出口影響系數為2.957,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中等收人國家的影響系數為9.832,在 1% 水平上顯著。回歸結果顯示,不同收入水平的非洲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均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起到了促進作用。其中中等收入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的促進作用高于低收入國家。究其原因,非洲中等收入國家的經濟狀況相對較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非洲地區處于相對領先水平,互聯網普及率和物流配送等體系相對更完善,居民對線上購物的接受度和參與度較高,市場需求也更為多樣化,有助于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拓展市場。同時,這些國家的商業環境和政策法規相對穩定,為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提供了較為有利的發展空間,因此中等收人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促進作用更強。綜上,研究假說H1得以進一步證實,即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且該效應在數字經濟細分維度及國家收入水平存在異質性。
(5)作用機制分析
首先探討中介效應。本文引人了中介變量貿易成本COST,參照Milner 等(2013)所采用的貿易成本度量方式,對我國與23個非洲國家的雙邊貿易成本進行估計。17]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在上述公式里,i和 j 分別代表中國以及本文所選定的非洲國家。 COSTjt 代表t時期j國的貿易成本; EXijt 指的是t時期中國向非洲國家的出口貿易額; EXjit 表示t時期非洲國家向中國的出口貿易額; DTjjt 和 DTiit 分別表示t時期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內貿總額,內貿總額通過國內生產總值與總出口的差值來衡量。參考Novy的做法,本文將替代彈性θ的值設定為8。中介變量COST的雙邊貿易數據來源于WTO數據庫,中國與共建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則取自世界銀行WDI數據庫。
借鑒江艇(2022)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進行分析,18]結果如表5所示。列(1)呈現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影響的基準回歸結果,列(2)以貿易成本COST作為因變量,數字經濟發展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結果表明,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能降低雙邊貿易成本,為跨境電商出口營造更有利的市場條件。
結合Jamcs等(2004)、馬述忠等(2022)和郭繼文等(2024)的研究,[19-21]貿易成本是影響跨境電商出口的重要因素,降低貿易成本可以促使貿易活動規模擴大,有助于促進跨境電商出口,即中介變量貿易成本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是直接且顯著的。由此,研究假說H2得以驗證,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通過降低貿易成本促進中國跨境電商出口。
表5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其次是調節效應。借鑒楊亞平等(2018)的研究,22]本文選擇營商便利度指標來衡量營商環境。營商便利度得分越高,則表明經濟體擁有更加完善的商業監管制度,或者由于多年來的全面改革,其監管環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更加良好。營商便利度指標來自世界銀行DoingBusiness 數據庫,對于缺少的數據采用線性插值法予以補充。將營商便利度指數(記為EDB)作為調節變量,通過構造其與數字經濟發展指數(DEL)的交互項(DEL_EDB)納入基準回歸模型,分析營商環境對數字經濟促進跨境電商出口效應的調節機制。調節效應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納入營商便利度指數(EDB)與數字經濟發展指數(DEL)的交互項后,交互項系數為正且在 1% 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表明非洲國家營商環境的優化能顯著強化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促進效應。鑒于此,研究假說H3得以驗證,營商環境更優良的非洲國家其數字經濟發展促進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作用更強。
表6調節變量交互項檢驗結果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數字經濟時代,跨境電商為外貿發展注入新動力,非洲憑借豐富資源、人口紅利和市場潛力,正在日益影響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研究表明,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同時具有異質性。進行機制檢驗發現,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能降低雙邊貿易成本,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產生顯著促進作用,而營商環境更優越的非洲國家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促進作用更為顯著。基于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深化非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在跨境電商發展進程中發揮著基礎性支撐作用,涵蓋網絡通信、電子支付、物流信息化等多個層面。中國應依托“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絲路電商”合作機制,重點推進中非數字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改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23]提高跨境電商效率。
二是推動非洲國家營商環境建設。研究顯示,營商環境更優越的非洲國家更有利于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而非洲大部分國家面臨政治風險而導致營商環境不佳,24]因此中國需系統性支持非洲創造良好營商環境。一方面,推動雙邊政策協同與規則互認。優先與營商環境基礎較好的國家在企業注冊、電子支付、數據跨境流動等領域建立互認機制。另一方面,提供政務數字化轉型支持。援建“一站式”數字政務平臺,輸出中國“一網通辦”經驗。
三是實施差異化區域合作策略。針對非洲國家數字經濟異質性特征,中國需制定分區域、分階段的合作方案。對收人較高且基建完善國家,深化數字技術合作,助力企業對接需求并支持非洲品牌人華,形成雙向賦能;對低收人國家,以新基建為核心,政企合作推廣數字鄉村模式,依托電商平臺實現“農戶一城市”市場耦合,擴大跨境電商覆蓋面。
四是強化數字智能技術支撐體系。通過“數字創新工程”設立中非人工智能聯合研發基金,支持中非兩國科研機構在智能算法、跨境供應鏈預測模型等關鍵領域開展聯合攻關,以數字智能技術驅動中國對非洲國家跨境電商出口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軍,朱杰,羅茜.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及演變測度[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1,(07).
[2]陳昭,陳釗泳,譚偉杰.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分析及其效應[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22,(03).
[3]張忠祥.非洲數字經濟發展新態勢與中非數字經濟合作前景[J].當代世界,2024,(09).
[4]黃梅波,段秋韻.“數字絲路”背景下的中非電子商務合作[J].西亞非洲,2021,(01).
[5]李康平,段威.非洲數字經濟發展態勢與中非數字經濟合作路徑探析[J].當代世界,2021,(03).
[6]馬漢智.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與中非合作[J].國際問題研究,2021,(05).
[7]樸英姬.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制約因素與策略要點[J].學術探索,2022,(04).
[8]牛東芳,沈昭利,黃梅波.中非共建“數字非洲”的動力與發展路向[J].西亞非洲,2022,(03).
[9]賴先進.哪些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對經濟增長影響更有效?——基于全球162個經濟體的證據[J].中國行政管理,2020,(04).
[10]齊俊妍,任奕達.東道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基于“一帶一路”沿線43國的考察[J].國際經貿探索,2020,(09).
[11]陳偉光,張嘉渭,劉彬.G20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測度及中國的提升策略[J].亞太經濟,2023,(05).
[12]王艷,盛小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影響效應研究[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4,(05).
[13]張一凡,許憲春.數字經濟相關指數和指標體系研究[J].財貿經濟,2024,(04).
[14]黃群慧,余泳澤,張松林.互聯網發展與制造業生產率提升:內在機制與中國經驗[J]:中國工業經濟,2019,(08).
[15]Wang D,Xu P,An B. How do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RCEP member countries affect China's cross -border e -commerce exports?[J]. PLOS ONE,2024,(12).
[16]Nunn N,Qian N. US Food Aid and Civil Conflic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6).
[17]Chris Milner D M. Trade Costs And Trade Composition [J]. Economic Inquiry,2013,(3).
[18]江艇.因果推斷經驗研究中的中介效應與調節效應[J].中國工業經濟,2022,(05).
[19]James E,Anderson E V W. Trade Costs [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
[20]馬述忠,郭繼文.制度創新如何影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來自綜試區設立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2,(08).
[21]郭揚.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及影響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24,(03).
[22]楊亞平,李騰騰.東道國營商環境如何影響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選址[J].產經評論,2018,(03).
[23]王越,王軍.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機制研究[J].中國西部,2023,(06).
[24]米軍,蘭迪.共建“一帶一路”在非洲面臨的風險及其應對[J].中國西部,2024,(06).
(責任編輯 鄭棣)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cross - border e - commerce,as a typical form of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has profoundly influenced global trade rules and consumption ecosystem.Current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landscape and international game have prompted China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its e-commerce export development modes. The paper selects data of China's cross -border e -commerce exports from 2013 to 2022 to examine the multiple efects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African countries on them. In terms of direct impact,African countries'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China's cross -border e-commerce exports;; In terms of indirect impact,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African countries reduces bilateral trade costs,thereby further promoting China's cross -border ecommerce exports,and African countries with better business environments show a more pronounced promoting effect.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vide reli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oss -border e-commerce.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Cross -border E -commerce Exports; Trade Costs;Business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