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下的數學教學,即學生在完成教師根據課程知識設計的具有系統性和挑戰性的任務,通過自主研究數學問題獲得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并鞏固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小學階段的學生要將數學中的抽象概念與現實世界聯系起來會比較困難。而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將復雜、單一、抽象的數學學科知識轉變成為具體的學習任務,動員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與自身經驗,對數學任務進行深人理解與高效解決。因此,設計有效的學習任務起到了將數學知識“化繁為簡”的作用。學生學習力是學生學習動力、毅力、能力的綜合體現。在以任務驅動學生自主進行探究的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動力能夠得以顯著提升。這種課堂模式不僅能夠激勵學生深入挖掘和理解學科知識,還能有效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四個類型的任務實施策略,以此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力。
一、統領性任務
當前,大部分數學課堂已經將焦點從教師的“講授”轉移到了學生的“學習”上,但教學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除了少數表現出色的學生能夠獲得顯著的收獲外,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看似忙碌且積極參與討論,但對于“我正在做什么”和“我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些核心問題卻缺乏清晰的認識。他們的行為和言論往往缺乏明確的方向,因此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如果教師能夠明確地為學生設計指向通往最終學習目標的任務,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推動下,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探索的欲望,激發他們強烈的內在學習動力,進而促使他們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很多學生對于單位“1”、分母、分子以及分數單位這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難。在題目中有圖形輔助的情況下,學生還勉強能夠辨別,一旦剝離具體圖形,只有單純的文字后,學生便難以招架。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統領性任務一“創造分數”,即利用課本上12顆糖的情境圖,讓學生自由創造分數,引導學生用“我把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份,就是 的句式在小組1 )內交流,并鼓勵小組內盡量創造出不同的分數,之后再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創造分數”這個任務,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完成。通過小組交流,反復強調單位“1”及分數中的部分與整體對標分子與分母,讓學生在表達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由此達成最終的學習目標。這種直接指向學習目標的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并且在他們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有效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二、趣味性任務
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在感興趣的問題驅動下能提高注意力、延長注意時間、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那么數學學習過程會越來越順利。因此,教師設計有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和自主學習的最好鑰匙。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如果只是口頭講述,輔以多媒體材料,學生可能無法直觀感知三角形的穩定性,只能收獲間接經驗。一些喜歡刨根問底的學生,會產生諸如“三角形為什么具有穩定性?”“生活中的三角形是否真具有穩定性,不容易變形?”這樣的疑惑。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具有操作元素的趣味性任務:(1)擺一擺。用三根小棒,能夠擺出幾種不同的三角形?用四根小棒,能夠擺出幾種不同的四邊形?(2)一。教師提供的三角形與四邊形學具,讓學生嘗試一,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發現。能夠動手實踐操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通過實踐,他們發現了四根小棒能夠擺出多種四邊形,但三根小棒擺出的三角形在形狀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即“當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均確定時,三角形的面積、形狀完全被確定”,這是三角形穩定性的本質原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嘗試拉扯三角形和四邊形,發現三角形無形變,四邊形發生形變,學生切實感知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收獲了直接經驗。這樣的方式不是單純通過告知的形式讓學生認知三角形的穩定性,而是通過一個有趣的任務引導學生實踐探索圖形的特點,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走向更深處。
三、開放性任務
開放性思維是數學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思維。處于數學學習初始階段的小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保護學生的奇思妙想,鼓勵他們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嘗試、勇于試錯,努力提出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生成各種不同的結果。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定的開放性任務,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教學“平均數”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開放性任務:已知第一小組前4名隊員的投籃進球個數分別為9個、6個、5個、8個,他們的平均進球個數為7個。如果第一小組的第5名隊員也來投籃,他的進球個數可能會是多少個呢?算上他的進球個數后,平均進球個數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這是一個完全開放性的任務,第5名隊員的進球個數沒有標準答案,多少個均有可能,完全基于學生自己的思考而得出。進球個數不同,新的平均進球個數也各有不同,相較于原有平均進球個數的變化也會有所不同,將這些不同的思考成果逐一展示、記錄,再進行對比、歸納,輔以課件條形統計圖的演示,總結出平均數和每個數據之間的聯系,即在一組數據中,任意一個數據發生變化,都會引發平均數的變化;當數據的個數變化時,平均數也可能發生變化;平均數還會隨著每一個數據的變化而變化。在開放性的條件下,基于學生自己生成所探究出來的知識,學生會對其有更加深刻的認知。設計包容性強的開放性任務能夠適應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這種任務不設限,能夠激勵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促進他們各自的成長和發展。同時,開放性的任務使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也能激發自己的思考,獲得成就感;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這種任務為其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能夠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豐富的知識,超越其最近發展區。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式的課堂實現了教師從傳統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轉變,有效地點燃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熱情。教師應當深入理解并全面掌握教材內容,靈活運用教材,設計出具有統領性、趣味性、開放性等特征的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將教師的直接講授轉變為學生的實際體驗,將教師的講解轉變為學生的自我總結。這樣的課堂設計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構建過程,確保他們能夠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同時能在課堂上保持持久的學習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亭江第二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宋曉穎)
參考文獻:
[1]尤啟飛.點亮任務驅動的星火——小學數學任務驅動型教學實踐的探討[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2(03):6-7.
[2]鮑靜勇.任務驅動:賦予學生持續的學習力[J].小學教學研究,2022(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