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164(2025)19-0045-04
2015年以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實施,眾創空間已成為推動創新創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陣地,建設眾創空間是落實創新創業教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建設中普遍存在資源分散、整合不足、效能不高等問題,急需建立系統完善的資源整合與創新發展體系。基于此,深入研究高職院校眾創空間資源整合模式,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對提升眾創空間建設水平和服務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高職院校眾創空間資源體系
(一)硬件資源基礎
眾創空間硬件資源是創新創業活動開展的物質基礎,包括創業工作室、實驗室、研發中心等基礎設施。創業工作室作為創業團隊的主要活動場所,配備了辦公設備、會議設備、網絡設施等基本硬件,為創業者提供獨立的辦公環境。實驗室設施涵蓋專業實訓設備、研發測試設備、3D打印設備等,滿足創業項目研發和產品試制需求。研發中心配備了智能制造設備、科技研發平臺、創新實驗平臺等高端設備,支持創業項目技術攻關和產品創新。眾創空間還建有路演大廳、創業咖啡、創客沙龍等交流場所,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設備設施的遠程預約和使用監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這些硬件設施的科學布局和合理配置,形成了集研發、設計、制作、展示、交流于一體的創業孵化環境,為創業項目培育和創新成果轉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軟件資源支撐
眾創空間軟件資源主要包括信息平臺、管理系統和服務資源。信息平臺集成了項自管理、創業指導、資源對接等功能模塊,實現創業項目全過程跟蹤和精準服務。管理系統涵蓋空間運營、設施設備管理、創業團隊管理等功能,提升眾創空間運營效率。服務資源包括創業培訓課程、專家指導資源、企業導師資源等,為創業團隊提供專業化指導。[1眾創空間還整合了知識產權、法律咨詢、財務管理等專業服務資源,幫助創業團隊規避風險。眾創空間建立了政策信息庫、項目資源庫、創業案例庫等數據資源,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開發移動端應用程序,實現資源查詢、在線預約、遠程指導等功能,提高服務便捷性。這些軟件資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學應用,構建了完整的創業服務體系,增強了眾創空間的服務功能和提升了其孵化能力。
(三)人力資源配備
眾創空間人力資源由專職管理人員、創業導師、技術專家和服務人員組成。專職管理人員負責空間日常運營、項目管理和資源調配,具備創業服務和項目管理經驗。創業導師團隊由企業家、投資人、行業專家組成,為創業團隊提供創業指導和經驗分享。技術專家包括高校教師、企業技術骨干和科研人員,負責項目技術指導和創新支持。[服務人員提供法律、財務、知識產權等專業化服務。眾創空間通過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吸引和整合各類專業人才,形成了結構合理、專業互補的人才團隊。建立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通過項目合作、學術交流等方式加強團隊專業能力建設。眾創空間注重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通過培訓交流、經驗分享等方式提升團隊服務能力。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為眾創空間持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項目資源儲備
高職院校眾創空間的項目資源主要來源于學生創業項目、教師科研成果和企業技術需求。學生創業項目涵蓋專業技能創新、生活服務創新和產品設計創新等領域,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實踐。教師科研成果包括技術發明、專利成果和應用技術研究等,具有較強的市場轉化價值。企業技術需求主要是區域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方面的合作項目。眾創空間通過項目征集、競賽選拔、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斷充實項目資源庫。
高校還設立了項目評估委員會,定期對項目進行評估和篩選,確保整體項目質量。建立項目分級培育機制,對不同發展階段的項目實施差異化培育,提高項目成功率。充足的項目資源儲備為眾創空間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踐平臺。
二、眾創空間資源整合機制設計
(一)組織協調機制
高職院校眾創空間構建了由學校、企業、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組織協調機制。學校成立了由分管校領導牽頭的眾創空間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空間建設和資源整合工作。企業通過選派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參與眾創空間運營管理,提供項目孵化和市場對接支持。政府部門負責政策支持和資源對接,為眾創空間建設提供引導和扶持。行業協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產業資源與創業項目對接。3各方建立定期溝通協調機制,及時解決資源整合過程中的問題。設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格局。組織協調機制明確了各方職責和權益,推動了眾創空間資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提供組織保障。
(二)運行管理機制
眾創空間建立了規范化、科學化的運行管理機制。管理制度體系涵蓋空間使用管理、設備設施管理、項目孵化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規范了眾創空間日常運營。項自準入機制對創業項自進行嚴格評審和篩選,確保項目質量。資源配置機制根據項目發展階段特點,實施差異化的資源支持。服務流程機制規范了創業指導、技術支持、市場對接等服務環節,提高服務效率。風險防控機制對項自運營風險進行全程監控,確保項目健康發展。設立項目導師制度,為每個創業團隊配備專業導師,提供全程指導服務。信息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創業團隊需求和建議,持續優化運營管理。運行管理機制的有效實施,實現了眾創空間資源的科學配置和規范管理,提升空間運營效率。
(三)考核評價機制
眾創空間建立了多維度、全方位的考核評價機制。項目考核指標包括技術創新水平、市場發展前景、團隊執行能力等維度,科學評估項目發展潛力。空間運營考核涵蓋資源使用效率、服務質量、孵化成效等方面,全面評價運營績效。導師團隊考核關注指導頻次、服務質量、團隊評價等要素,確保指導效果。考核結果與資源分配、項目支持和績效獎勵掛鉤,形成良性激勵機制。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定期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評估,及時調整支持力度。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眾創空間建設成效進行客觀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持續改進。
(四)激勵約束機制
眾創空間構建了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對表現突出的創業團隊,提供資金支持、場地優惠和資源傾斜,激勵創業項自發展。對創業導師和技術專家的指導工作給予工作量認定和經費支持,鼓勵優質服務資源投入。[4]對運營管理人員實行績效考核,將工作成效與薪酬待遇掛鉤。對合作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和品牌推廣支持,促進企業深度參與。建立項目定期評估淘汰制度,對發展速度慢、成效不明顯的項目進行預警和幫扶。設置退出機制,對運營效果不佳的項目及時清退,調整服務質量不達標的導師工作內容,確保資源高效利用。
三、眾創空間創新發展體系架構
(一)資源配置與共享平臺
資源配置與共享平臺是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創新發展的基礎支撐。平臺整合了校內外創新創業資源,包括實驗設備、研發場地、技術專利、人才團隊等要素資源。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資源統一管理,建立網上預約系統、設備共享系統和資源調配系統,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平臺設置資源使用權限和分級管理機制,根據創業項目需求和發展階段配置相應資源。引入社會優質資源,與企業、科研機構、創投機構等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拓展資源供給渠道。平臺還建立了資源評價和退出機制,定期評估資源使用效益,優化資源配置結構。資源配置與共享平臺建設,打破了資源壁壘,實現了創新創業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創新創業孵化中心
創新創業孵化中心是眾創空間項目培育的核心載體。孵化中心針對不同類型和不同階段的創業項目,構建了分層分類的孵化體系。預孵化階段重點提供創業培訓、項目診斷和創業指導,幫助項目團隊完善創業計劃。孵化階段提供場地支持、技術服務和資源對接,推動項目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加速孵化階段著重提供融資服務、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支持,促進項目快速成長。5孵化中心建立了項目準入、過程管理和退出管理制度,形成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還開展創業競賽、創新沙龍等活動,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創業熱情。建立項目孵化數據庫,跟蹤記錄項目發展歷程,總結孵化經驗,優化孵化流程
(三)校企合作協同基地
校企合作協同基地是眾創空間產教融合的重要平臺。基地通過與區域骨干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技術創新中心和產品研發中心。企業提供真實項目和實踐場景,學校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實現優勢互補。基地開展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組織師生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引入企業導師指導創業,提升創業項目的市場化水平。基地還建立企業研發資源開放共享機制,為創業團隊提供設備支持和技術指導,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設立校企合作項目孵化基金,為優質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促進創新創業項目落地。
(四)創業指導服務體系
創業指導服務體系是眾創空間服務功能的具體體現。服務體系建立了全程化、專業化的指導機制,組建了由創業導師、技術專家、企業導師等組成的專業服務團隊。針對創業全過程設置不同模塊的指導內容,包括創業啟蒙、項目策劃、商業模式設計、團隊組建、融資對接等。開發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指導方式,通過一對一輔導、小組研討、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指導。建立了創業項目檔案,對項目發展軌跡進行跟蹤記錄,實現精準指導。整合校外專業服務機構,為創業項目提供法律、財務、知識產權等專業化服務。建立導師評價反饋機制,定期開展服務質量評估,不斷優化指導方式和內容,提升服務效果。
四、眾創空間資源整合優化舉措
(一)完善制度設計
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制度設計需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運行機制和評價體系。管理制度涵蓋空間管理、項目管理、人員管理等方面,明確各方權責利關系。完善項目遴選機制,制訂科學的評審標準和流程,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完善資源使用制度,規范資源配置程序,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制訂績效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與資源分配掛鉤,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建立風險防控制度,加強項目全程監管,防范運營風險。完善激勵機制,設置合理的激勵措施,調動各方積極性。制訂退出機制,明確退出條件和程序,保障資源有序流動。建立監督反饋機制,定期搜集師生意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制度執行效果。
(二)強化平臺功能
眾創空間平臺功能的強化需要從硬件升級和軟件完善兩個維度推進。硬件方面升級改造實驗室、工作室等基礎設施,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平臺,擴充創新創業空間。軟件方面完善信息管理系統,開發項目管理、資源調度、服務對接等功能模塊,提升信息化水平。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校內外資源互聯互通,擴大資源供給范圍。打造創業服務平臺,整合創業指導、技術支持、市場對接等服務資源,提供一站式服務。建設項目展示平臺,搭建項目路演和交流平臺,促進項目與投資對接。開發移動端應用程序,實現空間預約、資源查詢、在線咨詢等功能,提高平臺可訪問性。
(三)優化資源配置
資源配置優化需要建立科學的資源分配機制,實現資源的合理調配和高效利用。建立資源分類管理體系,對不同類型資源實施分類管理和調配。設計資源配置模型,根據項目特點和發展階段,實施精準化資源支持。構建資源共享機制,促進校內外資源開放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吸引社會資源投人,擴大資源供給。建立資源評估機制,定期評估資源使用效益,優化資源結構。實施動態調整機制,根據項目需求和發展變化,及時調整資源配置。加強資源整合力度,推動校際間資源共享,建立區域性資源共享聯盟,擴大資源配置范圍。
(四)提升服務能力
服務能力提升需要從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質量多個層面推進。擴充服務內容,開發創業培訓、技術指導、市場對接、融資服務等多元化服務項目。創新服務方式,運用“互聯網 + ”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服務。提高服務專業化水平,組建專業化服務團隊,引進行業專家和企業導師。強化服務質量管理,建立服務標準體系,實施服務質量監督。完善服務評價機制,收集服務對象反饋,持續改進服務質量。建立服務資源庫,積累服務經驗和案例,提升服務能力。開展服務人員培訓,提升服務團隊專業素養,組織交流研討活動,促進經驗分享。
五、結語
高職院校眾創空間作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重要平臺,其資源整合與創新發展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立足人才培養目標,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構建多元協同的運行機制,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整合,充分發揮眾創空間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性生態。同時,要注重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孵化能力,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辛芳.基于眾創空間建設的高職院校學生雙創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4(20):45-48
[2]陳鵬,王娟,杜青青.基于眾創空間平臺的自動化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探索[J].投資與創業,2024,35(05):16-18.
[3]宋艷語.眾創空間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23,11(06):67-69.
[4」王震.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內涵、功能與建設策略研究[J].職業教育,2023,22(18):23-27.
[5]胡慧航.高職院校眾創空間運營困境與建設路徑探討[J].商訊,2023(05):115-118.
(薦稿人:唐定裕,昭通學院體育學院副教授)(責任編輯: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