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學生的文化意識是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之一,也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維度之一。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地融入初中英語教學中,能拓展課程思政的路徑,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堅定他們的文化自信,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而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意義
英語不僅是傳遞信息的符號,而且是傳播文化的媒介。各種類型的英語語篇既包含大量的語言知識,也蘊含豐富的文化知識。教師通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能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也能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一)有助于落實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教師通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充分發揮文化的育人價值,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筑牢學生文化自信的根基。在此基礎上,學生將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全面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二)有助于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各類課程深度融合且同向同行的教學理念,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路徑。教師立足英語課堂實施課程思政,不僅能形成全員、全程和全課程協同育人的效應,而且能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多姿多彩,且包含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通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豐富英語教學的文化內涵,強化英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助推英語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
當前,為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和實施課程思政,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人英語教學的有效策略。但是,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文化內涵挖掘不深入
語篇是初中英語教材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性文本,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教材中的語篇包含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是重要的教學資源。為更好地發揮教材中語篇的育人價值,教師要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并有效整合。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雖然挖掘了語篇中的語言知識,但對文化知識的挖掘不夠深入。這也是導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效果欠佳的主要因素。
(二)教學內容拓展不充分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語篇因為受到篇幅的限制,所以無法向學生呈現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教材中的語篇時,會產生全面、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需求。為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應以教材語篇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進行適時適度地拓展。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很少對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拓展。此舉不僅窄化了學生的文化視域,而且弱化了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文化元素融合不緊密
清晰的教學目標、多元的教學任務和有效的教學評價是構成高效課堂的基本要素。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教學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內核,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驅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不僅包括目標融合,而且包括任務融合和評價融合。聚焦當前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教師比較重視教學目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但忽視了教學任務和教學評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導致降低了融入實效。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亟待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
(一)聚焦教材內容,多視角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教材既是教師的主要教學工具,也是教師的重要教學資源。初中英語教材中蘊含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但是其中的許多文化元素都是隱性的。為更好地發揮教材中文化元素的育人作用,教師應聚焦教材內容,分別從單元主題、重點詞匯和教材語篇的視角,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1.從單元主題視角,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單元主題具有聯結和統領單元教學內容的作用,重在為語言學習和課程育人提供一種語境范疇,主要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范疇。教師可從單元主題視角深度挖掘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此舉不僅能豐富單元教學的內容,而且能明確在單元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向。同時,教師可依托從單元主題中挖掘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涵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2.從重點詞匯視角,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堅實的詞匯基礎是學生準確表達和流暢表述的前提。學生通過扎實牢固地掌握重點詞匯,不僅能夯實詞匯基礎,而且能提升英語交際能力。初中英語教材中的一些重點詞匯隱含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因此,重點詞匯不僅是學生發展語用能力的突破點,也是教師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切入點。如教師以\"theMingGreatWall\"(明長城)為切入點,結合英語教學挖掘長城文化的思政元素。這一設計既符合語言教學目標,又能自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教育價值。教師通過深入挖掘重點詞匯中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不僅能降低學生理解重點詞匯的難度,而且能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同時,學生學習重點詞匯的過程,也會因多姿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變得更加有趣。
3.從教材語篇視角,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語篇是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載體,包括對話、記敘文、說明文、歌謠、韻文等連續性文本和圖標、圖示、圖片等非連續性文本。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有許多與單元主題密切相關的語篇。教師可從教材語篇視角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此激發學生閱讀語篇的興趣,增加其閱讀語篇的數量和提升其閱讀語篇的效度。學生以語篇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鋪墊,能更深入地理解語篇的主題和內容。同時,學生通過感知與理解語篇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能進一步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
(二)基于學生需求,多方向適度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
學生在閱讀語篇的過程中,會逐漸產生理解文化內涵、講述文化現象和涵育文化觀念的現實需求。2基于學生的這些需求,教師可從主題、詞匯和語篇等多個方向,適度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以期為學生深度理解文化內涵助力,為學生準確講述文化現象賦能,為學生涵育文化觀念鋪路。
1.基于學生理解文化內涵的需求,從主題方向拓展
文化內涵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人類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內容。準確理解文化內涵是學生形成文化意識的前提。基于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現實需求,教師可以從單元主題方向適度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并將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精神和思想方面的文化內涵清晰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此舉能讓學生更為全面、深入且準確地理解主題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促使他們感知并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教師也可圍繞主題適度拓展相關的西方文化內容,使中西方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
2.基于學生講述文化現象的需求,從詞匯方向拓展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產生準確、流暢講述文化現象的需求,即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需求。但是,因為學生的詞匯量有限,所以他們在使用英語講述文化現象時,會出現詞不達意,甚至詞窮的現象。為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教師可從詞匯方向適度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以此為學生搭建表情達意的詞匯支架。這不僅能提升學生講述文化現象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在講述中國故事或中國文化現象的過程中,也能逐漸理解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
3.基于學生涵育文化觀念的需求,從語篇方向拓展
文化觀念是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持的態度、觀點和信念等。涵育文化觀念是教師培育學生文化意識的一項基本內容。閱讀蘊含或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篇,是學生涵育文化觀念的一種有效方式。基于學生對涵育文化觀念的需求,教師可從語篇方向適度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如教師可分別圍繞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拓展一些有趣的英文故事。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故事,能逐漸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看法,并以此涵育自身的文化觀念,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
(三)著眼課堂教學,多層面緊密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課堂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主陣地。3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評價是構成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教師可在以上三個層面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1.在教學目標層面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目標引領著課堂教學的方向,是“教一學—評\"的落腳點,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行動指南。為更好地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明確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方向,教師應在教學目標層面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教學目標變得更加清晰明確。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目標引領下,不僅能深度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還能產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行動自覺,并逐步形成文化意識。
2.在教學任務層面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任務是落實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教師在教學任務中適時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又能創新教學形式,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教學任務在培育學生文化意識方面的作用。如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分別設計創意寫作和戲劇表演兩項任務,不僅能將目標語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而且能實現語言學習與文化傳承的有機結合。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教學任務,既能扎實地掌握本課的目標語言,又能深度理解并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在教學評價層面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具有促教和促學作用。為提升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效性,教師應在教學評價層面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評價標準是評價主體實施評價的主要依據。因此,教師應基于不同教學任務的內容和特點,在評價標準中適度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依據這樣的評價標準,教師能更為全面、準確地評估學生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際情況。這既有助于教師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也有助于深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四、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支撐。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從單元主題、重點詞匯和教材語篇多個視角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為文化育人和課程思政奠基;通過基于學生理解文化內涵、講述文化現象和涵育文化觀念的需求,多方向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能為文化育人和課程思政賦能;通過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評價多個層面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為文化育人和課程思政助力。如此,初中英語課程思政的目標就會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而得以實現,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文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4(22):39-41.
[2]張歡.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探析[J.海外英語,2024(10):172-174.
[3]易樂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路徑探索[J].教育觀察,2024(8):124-126.